- 相關推薦
手機行業報告
2016年2月手機行業報告:國產機霸占銷售前十
從1973年第一臺手機誕生到近年來此起彼伏的手機新品發布會,手機形態和內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眾多手機廠商在市場中百舸爭流。經過不斷地培育,手機市場已經由增量市場的爭奪轉變為存量市場的耕耘,經營用戶、經營粉絲的重要性顯現。消費者從最初的接受者逐漸變成參與者乃至決定者,在線銷售模式也日漸成為主流銷售渠道。
大數據公司百分點日前發布的《2016年2月在線手機銷售及用戶行為分析報告》中,從國內手機市場的發展概況、在線銷售、用戶口碑、資訊瀏覽等不同維度的情況進行了分析。數據顯示,國產手機霸占2月份電商銷量前十,在線瀏覽手機資訊的用戶女性竟然高于男性,2000到3000元的品牌手機在線消費者最為關注,高價格段品牌的用戶每次在線瀏覽的時間更短。
國貨當自強,手機市場也如此。報告顯示:2月實際單機在線銷量前十的手機都集中在500到1000元,全部為國產。雖然在線銷售中,500元以下手機占比最大,但并不代表市場的主流。近年來國產手機在不斷地提高價格,但在網絡上低價位仍然是王道。
手機資訊在線瀏覽方面,最多的`竟然是女性。報告顯示:在線手機資訊瀏覽者中,25-34歲人群占比過半,女性占比超過男性。
在瀏覽手機產品信息方面,數據顯示:男性瀏覽手機信息更全面,女性更愛搜索信息看概覽。
從瀏覽者分布來看,北上廣深、其它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用戶占比相對于人口比例更高,在線瀏覽比較挑選手機在三線及以下城市尚有發展空間。
雖然1000元以下的手機銷量最高,但是用戶關注度更高的卻是2000-3000元品牌手機。同時,手機資訊瀏覽者最喜歡在線瀏覽IT數碼相關信息,其次是影視、美食和讀書,并傾向于直接在線購買手機/手機配件。
縱觀2月手機市場,雖然目前國產手機在擺脫低端形象,打造高端品牌,但目前在線銷售的手機中,500元以下品牌最多,其中大多數生產的是功能機。在智能手機大行其道的今天,功能機品牌仍較多的原因,一是面對廣大的老齡群體和低收入人群,功能機仍存在一定的市場;二是歷史原因,在功能機時代國產曾出現眾多的手機品牌,雖然受到一定沖擊,但依舊留下來眾多的品牌。
從用戶出發,結合行業特征,百分點公司希望通過大數據分析,透過事實本質,為您剖析手機行業的發展以及用戶特征。在此之前百分點曾推出過《中國生鮮行業報告》、《中國在線商旅行業報告》、《醫藥電商大數據分析》、《特斯拉潛在消費者畫像》等行業和群體的洞察報告。
百分點數據科學部總監杜曉夢介紹:“為更全面地分析行業和用戶,本次報告從多個手機銷售平臺和手機資訊網站獲取用戶購買、瀏覽、搜索、評論等多源數據,基于百分點的1000萬多媒體全網標簽和1億多商品全網畫像,描繪手機行業的現狀及趨勢。同時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用戶,本報告通過獲得的用戶標識與百分點覆蓋5.5億網民的用戶畫像系統進行打通,探尋手機用戶的人口屬性、興趣偏好、營銷特征等指標,從最終用戶入手,為手機行業的發展和企業的決策提供參照依據。”
中國手機行業市場分析報告
如今,中國手機市場已經成為巨頭的游戲,進場的玩家至少要有10億元以上的資金才能搞定供應鏈,生產、營銷、渠道和庫存等一系列問題。
但手機行業正處于整肅期,整個手機產業將完成資源、人才、供應鏈重整和集中的過程。不能在渠道、營銷、未來技術積累和商業模式思考上有所突破的手機業者必然被大規模淘汰,直至新變革的到來。這將成為智能手機本輪周期的轉折點,也是下一代智能手機孕育噴薄的起點。
在全球范圍內,蘋果和三星曾主導了行業潮流,中國手機公司在不同角度上模仿和學習蘋果、三星模式,最終形成了華為、小米兩種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為首,魅族、聯想、中興等一批廠商緊隨其后的產業格局。
行業隨時在變。三星依靠高營銷支撐高銷量模式已經走到盡頭,蘋果產品創新速度放緩,亦面臨巨大挑戰。在中國,未來,以技術研發為長的華為模式和以軟件商業生態為重的小米模式誰更具備進化力?
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總銷量約為1.89億部、2013年約為3.2億部,而2014年這一數字就飆升至4.52億部。全球超過70%智能手機在中國生產。市場瞬間飽和,其規模之大、周期之短,為科技產業發展史上所罕見。
市場飽和來得也相當快。當城市年輕人幾乎人手一部甚至兩部以上智能手機的局面開始出現的時候,手機銷量開始急轉直下。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首次出現環比下跌。二季度,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為8870萬部,相比一季度的9860萬部再度下滑10%。而中國市場是全球主要智能手機市場中唯一下跌的。
三 季度小米的智能機整體出貨量(sell-in)為1850萬臺,較二季度出現了下滑;華為三季度的智能機出貨量為2740萬部,較二季度也出現了下滑,但 內銷量成長了4%。如此計算,小米前三季度總體銷量為5320萬部,遠低于此前制定的8000萬部的目標。多數評論認為,是市場飽和造成了銷量下滑。
除 了出貨量壓力,利潤也成為中國手機公司不得不去解決的問題。今年三季度,蘋果、三星包攬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利潤的九成多。這主要由于國產手機在400美元 以上的高端智能機市場沒有明顯的競爭力,陷入低利潤甚至負利潤的怪圈中。華為的情況已經最好,從去年開始在高端市場打開局面,但據未經證實的數據,總利潤 也只在1億美元左右。利潤率,在中國手機公司一直都是秘密。
在中國,手機產業鏈上中下游已相當齊備。從上游關鍵芯片、周邊零組件、下游設計制造,均有眾多廠商競爭。手機企業可以在中國采購到90%以上的`元器件。
中國手機產業鏈的成熟催生了一大批全新的智能手機品牌。做一款手機變得相當容易。谷歌提供開源的安卓系統,高通、MTK提供芯片方案支持,加之國內眾多ODM代工廠提供整套的智能手機產品硬件設計方案,手機廠商只需搭載上自家基于安卓定制優化的系統,再打上自己的品牌LOGO就可以上市銷售了。
華為和小米已經長期占據中國手機市場的第一和第二,二者最有可能在生存之外布局未來。雙方各有優劣,在變幻莫測的未來商業世界里,誰的進化力更強,誰就能走得更遠。
目前來看,華為模式暫時領先,2015年前三季度,華為賣出了7740萬部手機,專業分析機構預測,華為今年出貨量將達到1.1億部,高于年初制定的1億部目標。而小米前三季度總體銷量為5320萬部,遠低于此前制定的8000萬部的目標。
【手機行業報告】相關文章:
行業調研報告08-02
IT行業述職報告06-25
行業實習報告06-08
行業的述職報告11-09
行業分析報告11-26
行業實習報告07-19
燃氣行業述職報告07-18
IT行業辭職報告06-12
金融行業述職報告06-09
行業實習報告【薦】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