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驚蟄養生應該注意些什么
驚蟄是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時值公歷的三月五日左右,太陽黃經為345度。此時,大地回暖,萬物復蘇,蟄伏于地下的冬眠生物開始出土活動。冷暖空氣交替頻繁,乍冷乍暖是驚蟄節氣天氣的特點,容易引起感冒,給人們的生活、出行帶來不便。那么,此時我們養生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驚蟄養生三大注意點
驚蟄節氣飲食上要清淡多吃梨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專家建議,可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以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國民間素有驚蟄日吃梨的習俗。專家稱,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另外,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所以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等。
驚蟄節氣穿衣上應以捂為主
天文專家提醒說,驚蟄時節盡管天氣轉暖,但氣溫變化比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溫差相當大,公眾在穿著上要注意保暖。
我國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公歷3月5日左右為驚蟄。驚蟄是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醒來的時候,驚蟄時節,氣溫和地溫都逐漸升高,土壤開始解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季節。
天文專家忠告說,驚蟄時節,一些年輕人,尤其是姑娘們,往往在早春時節就穿起了五顏六色的裙裝,這種穿著其實對身體很不利。如氣溫太低,特別在陰雨綿綿的日子里穿裙裝,暴露在外的肢體會因為風寒的侵襲而出現發涼麻木、行動不靈、酸痛等不適,特別是膝關節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護,對冷空氣的侵襲較為敏感,受寒后更易發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癥,久之會引發關節炎。因此,此時節在穿著上還是要注意保暖,以“捂”為主。
專家提醒,驚蟄過后,人們最好能夠堅持早睡早起,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驚蟄節氣起居上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天時節,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這就是民間常說的“春困”。專家稱,這是人體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春雷響,萬物長”。專家稱,春天萬物復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悅,同時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保持身體健康。
驚蟄易犯春困的'原因
專家解釋,因為在漫長的冬季,大腦逐漸習慣了在氧氣充足的狀態下工作。春天陽光普照,氣溫上升,皮膚血管漸漸擴張,血流量大大增加,汗腺和毛孔也隨之開放。 但是,人體血液總量并未增加,致使大腦血液供應量相對減少,大腦供能不足,加之春天溫暖的氣候和較高的濕度,對人體的大腦皮層產生一種良好的鎮靜和催眠作 用,自然會感到頭腦發沉,昏昏欲睡。所以,使人感到困倦,想睡覺。
同時,“春困”還與天氣、工作、飲食、睡眠、運動不和諧有關。其中,吃熱性食品、開空調可算是兩大“禍首”。吃過多熱性食物,如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羊 肉、酒類、火鍋等,容易導致胃火上升,陰陽上亢,出現眼睛腫痛、臉腫,嚴重者還伴有臉色潮紅,乃至心火上升。內火易傷人體氣陰,導致人體體質、免疫力下 降,從而影響人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情緒,出現勞累、嗜睡、失眠、頭暈、工作精力不集中等問題。而長期處于空氣中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含量過高的空調環境中,也 會加重“春困”癥狀。
那么,驚蟄防春困吃什么呢?
多吃堿性食物,如葡萄、草莓、檸檬等。將體內環境“調到”堿性是預防春困的好方法。
多吃富含鉀的食物。人體缺鉀元素會使肌肉疲乏無力,反應遲緩,也容易犯困。海藻類食品一般含鉀較多,如紫菜、海帶等。春天應多喝點紫菜湯、海帶湯等。此外,菠菜、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大蔥、青蒜、萵筍、土豆、山藥、鮮豌豆、毛豆、大豆及制品也含鉀較高;水果以香蕉含鉀最豐富。
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缺乏維生素,會引起代謝異常、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疲勞。不妨吃些胡蘿卜、大白菜、韭菜、馬鈴薯、柑橘、番茄、青椒、芹菜等之類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對恢復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處。
多吃蛋白質類食物,如魚、雞、瘦肉、低脂奶制品,其中的酪氨酸是腦內產生警覺的主要化學物質,有助于預防春困。
驚蟄防春困兩款食療粥
白扁豆粥
原料:白扁豆30克,蓮子15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
做法:把白扁豆、蓮子、大米洗凈,銀耳用冷水發開后洗凈切碎,加入適量的清水,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即可。
功效:具有益氣健脾、滋陰醒神的功效,適用于春季疲乏無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
玫瑰花粥
原料:干玫瑰花蕾1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將大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水,再放入干玫瑰花蕾一同煮粥,30分鐘后即可食用。
功效:常食玫瑰花粥,可悅人容顏,使皮膚細膩有光澤,還可治療肝氣郁結引起的胃痛,對情緒方面還有鎮靜、安撫、抗憂郁等功效。
驚蟄養生飲食禁忌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里的第三個節氣,春雷動,大地回春,萬物復蘇,自然界的萬物由“冬藏”向“春生”過渡,自然界生機勃發。這個節氣前后的氣候特點是氣溫回升較快,多風,雨水增多。
按照中醫“天人相應”理論,人體的陽氣也由冬天的以“封藏”為主的狀態向春天的以“生發、升散”為主的狀態轉變,因此驚蟄時節人體的的最大生理特點是肝陽之氣漸升,因此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條達,生機盎然。
根據中醫節氣養生理論,《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形,以便志生。”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們要順應萬物生發的自然狀態,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因此,驚蟄時節的飲食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忌過酸。中醫素有“酸入肝”的理論,認為山楂、五味子、烏梅、白芍等酸味食物或藥物可以滋肝陰,養肝血,達到柔肝、調肝的目的。在中藥中,酸性食物多用于治療虛汗、泄瀉等癥,如山茱萸澀精斂汗,五倍子澀腸止瀉。但同時酸性也有收斂、固澀的特性。食用過多的酸性藥食反而妨礙人體氣機的疏泄,不利于人體陽氣的生發。故飲食中慎食酸性藥食,以免妨礙氣血運行。
2、忌生冷。驚蟄陽氣始動,全身的陽氣尚不充沛,寒冷藥食容易損害人體稚嫩的陽氣,或者說會損害人體的少陽相火(生理之火),不利于人體氣機的疏泄、暢達。不宜過多食用冷飲、寒涼水果、生冷海鮮等。
3、宜清溫平淡,并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鮮蔬菜,諸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鴨血、蘆薈、水蘿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肥甘厚味,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等。
4、多吃梨子。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五行、金克木,“佐金平木”,清金潤肺以平肝柔肝。
【驚蟄養生應該注意些什么】相關文章:
面試應該注意些什么?07-02
面試時應該注意些什么07-02
面試時應該注意些什么?07-02
暑期實習最應該注意些什么07-03
雙方都應該注意些什么?07-02
到加拿大留學應該注意些什么07-04
面試中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07-02
老年人養生保健應該注意什么06-29
應屆生找工作應該注意些什么?06-25
求職者面試時應該注意些什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