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造成市場失靈的原因和表現是什么
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s)是指市場無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勞務的情況.那么造成市場失靈的原因和表現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造成市場失靈的原因和表現,歡迎大家閱讀和參考!
造成市場失靈的原因和表現是什么
一、壟斷
壟斷是指一家廠商控制某產品的供給。壟斷之所以會造成市場失靈是因為:壟斷廠商通過減少產量,提高價格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還帶來機會和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壟斷企業缺乏降低成本和進行技術革新的動力,導致管理松懈。導致尋租活動的出現;破壞了市場公平,浪費經濟資源。
二、外部性
是指某個人的一項經濟活動給其他福利造成了好或壞影響,但并沒有得到相應報酬或者相應的補償。外部性可以分為:正外部性(外部經濟)、負外部性(外部不經濟),其中正外部性又可以分為生產正外部性和消費正外部性;負外部性又可以分為生產負外部性和消費負外部性。
三、公共物品
所謂公共物品,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對應的,私人物品有兩個明顯的特征:競爭性和排他性。非競爭性是指消費者對某一種公共物品的消費并不影響其他人對該公共物品的消費。非排他性是指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費者進行消費,其中任何一個消費者都不會被排斥在外。
四、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上買賣雙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樣。信息不對稱會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其中:逆向選擇是指在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質量差商品往將好擠出市場現象。道德風險也稱為敗行,是指交易雙方達成協議后的一利用信息不對稱,通過改變自身的行為來獲取利益。
市場失靈的表現
⑴收入與財富分配不公
這是因為市場機制遵循的是資本與效率的原則。資本與效率的原則又存在著“馬太效應”。從市場機制自身作用看,這是屬于正常的經濟現象,資本擁有越多在 競爭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與財富向資本與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資本家對其雇員的剝奪,使一些人更趨于貧困,造成了收入與財富分配的進一步拉大。這種拉大又會由于影響到消費水平而使市場相對縮小,進而影響到生產,制約社會經濟資源的充分利用,使社會經濟資源不能實現最大效用。
⑵外部負效應問題
外部負效應是指某一主體在生產和消費活動的過程中,對其它主體造成的損害。外部負效應實際上是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產或消費單位為追求更多利潤或利差,會放任外部負效應的產生與蔓延。如化工廠,它的內在動因是賺錢,為了賺錢對企業來講最好是讓工廠排出的廢水不加處理而進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這樣就可減少治污成本,增加企業利潤。從而對環境保護、其它企業的生產和居民的生活帶來危害。社會若要治理,就會增加負擔。
⑶競爭失敗和市場壟斷的形成
競爭是市場經濟中的動力機制。競爭是有條件的,一般來說競爭是在同一市場中的同類產品或可替代產品之間展開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發展使產品之間的差異不斷拉大,資本規模擴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礙了資本的自由轉移和自由競爭。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壟斷的出現,減弱了競爭的程度,使競爭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場壟斷的主要因素。①技術進步;②市場擴大;③企業為獲得規模效應而進行的兼并。一旦企業獲利依賴于壟斷地位,競爭與技術進步就會受到抑制。
⑷失業問題
失業是市場機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從微觀看,當資本為追求規模經營,提高生產效率時,勞動力被機器排斥。另一方面從宏觀看,市場經濟運行的周期變化,對勞動力需求的不穩定性,也需要有產業后備軍的存在,以滿足生產高漲時對新增勞動力的需要。勞動者的失業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滿足了市場機制運行的需要,但失業的存在不僅對社會與經濟的穩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資本追求日益擴張的市場與消費的需要。
⑸區域經濟不協調問題
市場機制的作用只會擴大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現象,一些經濟條件優越,發展起點較高的地區,發展也越有利。隨著這些地區經濟的發展,勞動力素質,管理水平等也會相對較高,可以支付給被利用的資源要素的價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優質的各種資源,以發展當地經濟。 那些落后地區也會因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優質要素資源的流失而越發落后,區域經濟差距會拉大。再是因為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地區使用自然資源過程中也會出相互損害的問題,可以稱之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負外部效應:江河上游地區林木的過量開采,可能影響的是下游地區居民的安全和經濟的發展。這種現象造成了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協調與危害。
⑹公共產品供給不足
公共產品是指消費過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競爭性的產品。所謂非排它性也就是一當這類產品被生產出來,生產者不能排除別人不支付價格的消費。因為這種排它,一方面在技術上做不到,另一方面卻使技術上能做到,但排它成本高于排它收益。所謂非競爭性是因為對生產者來說,多一個消費者,少一個消費者不會影響生產成本,即邊際消費成本為零。而對正在消費的消費者來說,只要不產生擁擠也就不會影響自己的消費水平。這類產品如國防、公安、航標燈、路燈、電視信號接收等。所以這類產品又叫非盈利產品。從本質上講,生產公共產品與市場機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產者是不會主動生產公共產品的。而公共產品是全社會成員所必須消費的產品,它的滿足狀況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福利水平。這樣一來公共產品生產的滯后與社會成員與經濟發展需要之間的矛盾就十分尖銳。
⑺公共資源的過度使用
有些生產主要依賴于公共資源,如漁民捕魚、牧民放牧。他們使用的就是以江湖河流這些公共資源為主要對象,這類資源既在技術上難以劃分歸屬,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歸屬。正因為這樣,由于生產者受市場機制追求最大化利潤的驅使,往往會對這些公共資源出現掠奪式使用,而不能給資源以休養生息。有時僅管使用者明白長遠利益的保障需要公共資源的合理使用,但因市場機制自身不能提供制度規范,又擔心其他使用者的過度使用,出現使用上的盲目競爭。
市場失靈定義
假如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不存在,經濟運行存在無效率、不公平問題。
市場失靈的兩個主要原因為:成本或利潤價格的傳達不適切,市場不存在,如信息不對稱、外部性、公共物品,進而影響個體經濟市場決策機制;次佳的市場結構,壟斷市場的影響。
市場失靈在某些經濟體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應否由市場力量引導運作的爭論。而這也產生要用什么來取代市場的爭議。最常見對市場失靈的反應是由政府部門產出部份產品及勞務。然而,政府干預亦可能造成非市場的失靈。
應對對策
與政府調控
醫藥行業的人士可能清楚記得,2003年2月中旬的廣州,市場曾出現每袋幾毛錢的板藍梗暴漲到50元以上一袋,其它抗病毒的藥品價格也跟著大幅上漲,遠遠偏離正常的市場價格;四月下旬的北京,由于有了廣州市場的前期教訓,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北京市場的藥品零售價格雖然沒有出現大幅上漲的現象,但藥品流通的中間環節和以前是完全不同,變得特別熱鬧,正常情況下在批發價50%以下就可售出的一些藥品,一下子要按批發價的90%以上甚至零售價賣給零售商(藥店和醫院),若直接賣給相關團體單位藥品價格就沒有譜了,中草藥的價格就高的太離奇了,確實讓一些“藥商”歡喜了一陣。筆者在此稱“藥商”是因為在4月中下旬,很多藥品不是通過正規的醫藥商業企業流轉到消費者手中,而是一些炒作市場的一些藥品商販。
根據經濟學理論,在充分競爭完備的市場上,由于價格和競爭等市場機制的作用,廠商和消費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自愿達成了雙方均能接受的合約,商品的價格達到了均衡、市場出清,在“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下,稀缺的資源得到了合理配置,“自動”達到了“帕累托最優”,全社會的福利達到了最大化。市場調節及價格機制發生作用的前提條件是完備的充分競爭的市場,但在現實中并不存在,實現充分競爭的條件不具備,所以現實中的市場本身不是萬能的。在2月中旬的廣州、4月的北京,藥品市場乃至食品市場有明顯失靈表現。局部區域藥品的供應量不能夠解決市場需求的平衡,導致局部市場藥品價格大幅上漲(事實上很多藥品就全國市場是供過于求的);市場上出現很多假冒偽劣的防治非典的產品,如不合格的口罩、消毒水、體溫計、防護服、甚至過效期的藥品等;有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采取相關的非典防控措施,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威脅;類似現象嚴重損害了普通消費者的利益,造成社會整體福利的降低。
斯蒂格里茲論證過“市場失靈”,是基于“信息不對稱性”。在非典市場中,正是由于消費者、藥品零售商、藥品批發商、生產商、原料供應商以及我們的政府,相互之間的信息是嚴重的不對稱所致的市場失靈。消費者缺乏對非典知識的了解,加上謠言傳播,產生恐懼心理,完全憑自己的經驗或從部分媒體了解到的有限信息,盲目的跟著感覺走,進行“搶購”;同時又對市場上商品的供應情況缺乏了解,漲價、缺貨假象加劇了“搶購”心理,從而價格越高,越要大量采購。藥品零售商、批發商對整體市場藥品供應情況也缺乏了解,出現先付款后提貨,價格提高也同樣采購,盡快去迎合顧客的需求。在這種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就出現了很多不法的“個人藥商”,進一步加劇市場惡化,所以廣州竟出現每袋板藍梗50多元的現象。
看不見的手失靈需要由看得見的手來矯正,即政府來調節市場機制,彌補市場缺陷,糾正市場失靈。上面出現的失靈現象,政府立即通過及時通報各種信息、價格管制、政府組織采購、責令相關單位強制執行預防非典措施,廣州、北京的市場失靈現象在很快得到了控制,可以說政府的調控措施是相當有效的。
【造成市場失靈的原因和表現是什么】相關文章:
造成打哈欠的原因和調節的方式是什么07-16
造成瓦斯爆炸的原因是什么03-17
手機鍵盤失靈的原因和解決方法03-15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教訓是什么02-17
審美和表現自我評價03-07
西安霧霾原因是什么04-13
酒店工作離職原因是什么11-13
演講緊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01-25
無法停止通用卷是什么原因08-10
右臉長痘痘是什么原因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