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什么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是什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是什么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么,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于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于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歷史學是人類文明的軌跡。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完全獨立于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后者,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于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
歷史定義
一、概觀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狹義上,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后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歷史的另一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于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歷史與歷史學的關系: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為如此,當年胡適才說:“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你愛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這里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也因此,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二、含義
1、廣義
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2、狹義
人類歷史社會的演變過程稱之為“歷史”。一般指一段時間間隔發生過的事物。
詞源
歷史的英文詞History的歷史源于古希臘στορα(史記),意為“詢問”,“從詢價知識”或“法官”。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動物史中使用了這個詞。祖先單詞στωρ早在荷馬史詩,赫拉克利特,雅典人的侄子的誓言和Boiotic銘文(在法律意義上為“法官”或“見證人”,或類似名稱)中得到證明。希臘語被借入古典拉丁語作為歷史,意思是“調查,查詢,研究,說明,描述,過去事件的書面記錄,歷史寫作,歷史敘事,過去事件的記錄知識,故事,敘事”。歷史是從拉丁語(可能是通過古愛爾蘭語或古威爾士語)借來的,以str(“歷史,敘事,故事”)的形式傳入了古英語,但是這個詞在古英語時代后期就不再使用了。同時,隨著拉丁語成為古法語(和盎格魯-諾曼語),歷史學家發展成為諸如istorie,estoire和historie的形式,其含義具有新的發展:“對一個人的生活事件的描述(始于12世紀),編年史,與一群人或一般人相關的事件的描述(1155年),歷史事件(約1240年),與人類進化有關的知識體系,科學(約1265年),真實或虛構事件的敘述,故事(約1462年)”。
歷史是從盎格魯-諾曼(Anglo-Norman)借來的,被翻譯成中古英語,但這次貸款卻停滯了。它出現在13世紀的Ancrene Wisse中,但似乎已在14世紀后期成為一個常用詞,在約翰·高爾(John Gower)的Confessio Amantisof 1390s中出現了較早的證明:“我發現bok編譯|到這部電影中來了一個古老的歷史| |到mi memoire的新詞。在中古英語中,歷史的含義通常是“故事”。對“處理過去事件的知識分支;對過去事件的正式記錄或研究,尤其是人類事務”這一含義的限制始于15世紀中葉。隨著文藝復興時期,這個詞的舊含義得到了復興,并且在希臘語中,弗朗西斯·培根在16世紀后期使用“自然歷史”一詞時使用了該術語。對他來說,歷史學家是“由時空決定的物體的知識”,是由記憶提供的那種知識(而科學是由理性提供的,而詩歌是由幻想提供的)。
在表達語言的綜合與分析/隔離二分法的過程中,像中國這樣的英語,現在為人類歷史和故事敘述分別指定了單獨的單詞。在現代的德語,法語以及大多數日耳曼語和羅曼語的語言中,它們是牢固地合成且高度變形的,相同的詞仍被用來表示“歷史”和“故事”。從1531年起,歷史學家就被稱為“歷史研究者”。在所有歐洲語言中,實體歷史仍然被用來表示“人類所發生的一切”和“對所發生事件的學術研究”,后者有時以大寫字母區分,形容詞歷史可追溯至1661年,歷史可追溯至1669年。
描述
歷史學家在自己的時代背景下寫作,并且適當考慮了當前如何解釋過去的主流思想,有時寫作是為自己的社會提供教訓。用Benedetto Croce的話說,“所有歷史都是當代歷史”。通過敘述和分析與人類有關的過去事件,通過形成“過去的真實話語”來促進歷史發展。歷史的現代學科致力于這種話語的制度化生產。
以真實的形式記住和保存的所有事件均構成歷史記錄。歷史論述的任務是確定最能有助于產生準確的過去敘述的來源。因此,歷史學家檔案的構成是通過使某些文本和文檔的使用無效(通過偽造其代表“真實過去”的主張)來限制更一般的檔案的結果。
歷史研究有時被歸為人文科學的一部分,有時被歸為社會科學的一部分。它也可以看作是這兩個廣闊領域之間的橋梁,融合了兩者的方法論。一些個人歷史學家強烈支持其中一種分類。在20世紀,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德·布勞德爾(Fernand Braudel)通過將經濟學,人類學和地理學等外部學科用于全球歷史研究,對歷史研究進行了革命。
傳統上,歷史學家以書面形式或通過口頭傳承來記錄過去的事件,并試圖通過研究書面文件和口頭陳述來回答歷史問題。從一開始,歷史學家還使用了諸如紀念碑,題詞和圖片之類的資源。一般而言,歷史知識的來源可以分為三類:書面內容,所說內容和實物保存內容,歷史學家經常咨詢這三個方面。但是,寫作是區分歷史和過去的標志。
考古學是一門特別有用的學科,它可以處理埋藏的遺址和物體,一旦出土,便有助于研究歷史。但是考古學很少單獨存在。它使用敘述來源來補充其發現。但是,考古學是由一系列獨立于歷史的方法論和方法構成的。也就是說,考古學并沒有“填補空白”。的確,“歷史考古學”是考古學的一個特定分支,經常將其結論與當代文本資料相比較。例如,馬克·利昂(Mark Leone),馬里蘭州歷史悠久的挖掘機和口譯員, 美國;我們試圖理解文本文件與材料記錄之間的矛盾,盡管目前書面文件中固有的“自由”意識形態,但通過研究整個歷史環境來證明奴隸的擁有和財富的不平等。
歷史的組織方式有很多種,包括按時間順序,按文化,按地區和按主題排列。這些劃分不是相互排斥的,而且經常存在重大重疊,例如“ 1830-1975年的過渡時期國際婦女運動”。盡管現代趨勢已趨向于專業化,但歷史學家可能會同時關注非常具體和非常普遍的問題。被稱為“大歷史”的地區抵制這種專業化,并尋找普遍的模式或趨勢。人們通常出于某些實踐或理論目的研究歷史,但也可能出于簡單的求知欲而對歷史進行研究。
好處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學史可以明智。“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為什么能起到這個作用呢?因為歷史就是講述過去歷朝歷代的古今中外的人們在做人做事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在其中你會學到很多知識,學到很多道理。如果你想使自己智慧,如果你想使自己變得更加聰明,你就要認真學習歷史。
【歷史是什么】相關文章:
羅斯巴赫戰役的歷史背景是什么09-28
安卡拉戰役的歷史背景是什么09-27
中秋佳節的歷史淵源是什么02-25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教訓是什么02-17
太平天國運動中的歷史教訓是什么12-08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07-21
數學歷史典故:尋找π的歷史08-11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13篇07-21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13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