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門豹是哪個國家
西門豹——戰國時鄴令。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曾立下赫赫戰功。同時,他又是一位無神論者。他初到鄴城時,看到這里人煙稀少,田地荒蕪,百業蕭條,一片冷清。后來才知道百姓為“河伯娶婦”所困擾。
簡介
西門豹(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魏國(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安邑一帶)人。魏文侯時任鄴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勛。初到鄴城 (今河北臨漳縣一帶))時,看到這里人煙稀少,田地荒蕪蕭條,一片冷清,百業待興,于是立志改善現狀。后來趁河伯娶妻的機會,懲治了地方惡霸勢力,隨后頒布律令,禁止巫風。教育了廣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園。同時,他又親自率人勘測水源,發動百姓在漳河開圍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還實行“寓兵于農、藏糧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鄴城民富兵強,成為戰國時期魏國的東北重鎮。
人物評價
褚少孫:“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澤流后世,無絕已時,幾可謂非賢大夫哉!”[5]
西門豹“誠信于民”的思想和行動在今天對我們仍有深刻的.啟迪作用。俗話說:“一諾千金”、“人若無信,不知其可”。誠信守實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今天,對我們黨和各級領導干部而言,對人民言而有信,就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對人民不講信用,言而無信,朝令夕改,就會使人民無所適從,人民就會產生被欺詐的反感和埋怨心理,我們就會喪失人民的支持,甚至遭到人民的反對。古代有“三不欺”的說法:“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語出《史記》)。今天,我們各級領導干部學習和借鑒西門豹誠信于民和古代“三不欺”的精神,仍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
人物相關
西門豹祠屬于古鄴城遺址的一部分,現存遺址位于河南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北豐村,由于西門豹治鄴有方,深受人民愛戴,后人修祠建廟,以為祭祀。西門豹祠堂,今俗稱西門豹廟。歷史上曾稱為西門豹祠、西門大夫廟、鄴二大夫祠等。現存的西門豹祠,又稱大夫祠,位于河南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北豐村。建于東漢年間,北齊后來修葺。該祠于1924年毀于戰火,現僅存宋、明、清和民國時的石碑,但是大部分石碑上字跡漫漶,難以辨認年代。
安陽西門豹祠,據《水經注》云為趙建武中所建。《金石錄》也載《趙西門豹祠殿基》云:“趙建武六年,歲在庚子秋八月庚寅,造西門豹祠殿基。”可見,后趙石虎所建或重修的西門豹祠,不是臨漳仁壽村的那一處,而是安陽豐樂鎮的這一處,這座西門豹祠,在北齊天保年間也重修過。《安陽縣金石錄》載有北齊天保年間清河王高岳所立的`《西門君之碑頌》,這塊碑證明,此處祠堂不是初建,而是復建。
西門豹祠是相信科學、反對迷信的典型景點,現在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鄴人為表示對西門君之敬仰,古代不只在一處為他修祠建廟,進行祭祀,另一處位于河北省臨漳縣西南仁壽村。西門豹死后,鄴地百姓為紀念他在漳河邊建造了多座祠堂。據說從漢代起,先后有8座西門豹祠出現在漳河沿岸。2008年,臨漳縣文物部門發現了距今1600多年的后趙石虎時的西門豹祠奠基石。此基石今收藏于臨漳縣鄴城博物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