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權勸學中的成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孫權勸學中的成語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成語都不陌生吧,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孫權勸學中的成語,歡迎閱讀與收藏。
故事包含的成語:
(1)吳下阿蒙(比喻學識尚淺)
(2)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3)士別三日(形容人分別的時間很短)
(4)開卷有益(比喻讀書有用處)。
原文:
東吳呂蒙,勇敢善戰,20多歲就已成為名將,但出身貧賤,早年沒有讀書機會。
呂蒙初不習文,孫權開導他和另一個勇將蔣欽說:“你們如今都身居要職,掌管國事,應當多讀書,使自己不斷進步。”呂蒙推托說:“在軍營中常常苦于事務繁多,恐怕不容許再讀書了。”孫權耐心指出:“我難道要你們去鉆研經書做博士嗎?只不過叫你們多瀏覽些書,了解歷史往事,開卷有益,增加見識罷了。你們說誰的事務能有我這樣多呢?我年輕時就讀過《詩經》、《尚書》、《禮記》、《左傳》、《國語》,只是不讀《周易》。自從我執政以來,又仔細研究了‘三史’(《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覺得大有收益。像你們二人,思想氣質穎悟,學習一定會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讀書呢?應該先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以及‘三史’。孫子曾經說過:‘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沒有好處,還不如去學習。’東漢光武帝擔任著指揮戰爭的重擔,仍是手不釋卷。曹操也說自己老而好學。你們為什么偏偏不能勉勵自己呢?”呂蒙從此開始學習,專心嘞奮,他所看過的書籍,連那些老儒生也趕不上。
軍師魯肅領兵經過呂蒙駐地,以為呂蒙是個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議,呂將軍進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還是去一趟吧!
魯肅前去看望,呂蒙設宴招待。席上,呂蒙問:軍師這次接受重任,和蜀國大將關羽為鄰,不知有何打算?魯肅答道:兵來將當,水來土淹,到時再說吧!呂蒙聽了,婉言批評說:現在吳蜀雖然結盟聯好,但關羽性同猛虎,懷有野心,戰略應該早定,決不能倉促從事啊!并為魯肅籌劃了五項策略。
魯肅聽了,非常折服,并拍著呂蒙的背親切地說:我總以為老弟只會打仗,沒想到學識與謀略也日漸精進,今日非吳下阿蒙,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成語解析:
1、吳下阿蒙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2、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初作“刮目相待”,意思是去掉舊的看法,改用新的眼光看待,始見于《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
3、士、別三日
原文講述呂蒙原是一介武夫,經孫權勸學后,漸有學識,魯肅稱之“士別三日,非復吳下阿蒙”,指隔了很久,常與“刮目相看”連用,形容大有長進、煥然一新。
4、開卷有益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收獲。打開書本,總有益處。常用以勉勵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
創作背景:
三國時期,孫權大將周瑜和劉備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軍隊,不久周瑜病死了。魯肅代替周瑜成為孫權的謀佐,然而劉備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吳三方鼎峙的局面。為了加強國力,孫權勸呂蒙多學習。“孫權勸學”的故事就發生了。
寫作特色: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并且,他還很愛才。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孫權勸學中的成語】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中的成語07-04
孫權勸學翻譯07-02
孫權勸學閱讀答案07-02
孫權勸學原文及翻譯07-02
孫權勸學 閱讀答案07-02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03-03
孫權勸學閱讀題及答案07-02
孫權勸學練習題08-04
《孫權勸學》教案(精選10篇)02-15
《孫權勸學》的教學有感范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