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的民間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與黃河有關(guān)的民間故事精選
黃河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fā)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下面是由小編整理收集的一些關(guān)于黃河的一些傳說,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黃河附近有個小村莊。有一個小孩子叫柳生,家境困苦,每天幫家里做完事之后最喜歡的便是在家后面的深樹林里聽著各種鳥的叫聲,漸漸地柳生也學(xué)會分辨各種不同類型的鳥叫聲,慢慢地他也學(xué)著各種鳥兒的叫聲,久了之后模仿出來的聲音連鳥兒都分辯不出是真是假,經(jīng)常能招來許多的鳥兒和他同樂。年過一年,日復(fù)一日。柳生也長大了,這一年柳生十六歲,唯一和他相依為命的母親也由于長年的勞累過度病重?zé)o法下床,需要較多的金錢來買藥,可是家里一直以來都沒個勞動主力,母子兩人每天辛苦的勞作,只是夠他們自己吃個粗飽而已,又哪里省得出些錢來給他母親看病呢?而以前這個柳生閑下來的時候都會學(xué)著好聽的鳥叫聲給鄰居們聽,所以柳生這人的人緣一直很不錯。事情又過了兩天,鄰居看柳生每天上山摘草藥,便關(guān)心的問他是怎么回事。柳生便把發(fā)生的事情都和他們說了,但眾人都是窮人,雖然每個人都出了點力,但怎么也是不夠。在眾人沒辦法的時候,一個鄰居就說了,對面村的一個黃員外要買年輕家丁,只要把自己賣他十年便能得十兩銀子。那小伙子看著母親日漸病重,便只有應(yīng)征看看。黃員外看他長得還可以身子骨也算結(jié)實,人還算聰明,便把他留了下來,但錢先付一半,另一半只能滿了十年之期要回去才能拿。柳生拿了錢,便吩咐同來的鄰居先帶了回去,自己便留了下來。黃員外便叫他領(lǐng)了下人衣服,以后便負責(zé)花園的工作。而這黃員外呢有一個女兒叫黃鶯,長得年輕漂亮的。但她卻很喜歡養(yǎng)各種的小鳥兒,最喜歡聽一只金絲雀的叫聲了。柳生每次在花園里養(yǎng)花植草的都能聽到各種鳥叫聲,便生了好奇心,偷偷去探個究竟。”
他正好看到那百鳥群中,一個可愛的少女,正癡癡的看著那美麗的金絲雀在唱歌。那金絲雀的優(yōu)美歌聲,和黃鶯的美麗很快的就打動了這少年的心,但是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的身份,不管怎么努力他和她都是不可能的,便只把她當成了夢,藏在自己的心底深處。轉(zhuǎn)眼間,兩年又過去了,中間柳生只在他母親死時能回去一躺,其它的時間便都在黃府里盡心地照顧著這些花草,聽著那少女開心的笑聲便心滿意足了。他希望這些花兒能把它們最美的樣子開放在那少女的眼前,就算她不知道有他的存在也沒關(guān)系,只要能讓她開心才是最重要的!可惜那少女卻始終沒在意這些花兒,在她的眼中除了金絲雀外,不能再看到什么了!但是鳥兒總有它生命的期限,雖然那金絲雀得到那少女的百般照顧,但最后還是死了。”
心愛的金絲雀死去后,那少女痛不欲生,整天以淚洗面,他父親又幫她買了一只,但也沒用還是如此傷心。這時候柳生看了啊,真的是那個心痛啊。他回想著那時候,那頭鳥兒的叫聲,慢慢的想啊,學(xué)啊,終于在他百般的努力之下給他學(xué)會了。他便來到這少女的繡樓下,躲在花叢里,慢慢的學(xué)著那只金絲雀的叫聲叫了起來,那小姐聽到這熟悉的聲音,便高興了起來,靜靜的聽著,以為那金絲雀也舍不得她又重生回來了一般。一會那少女終于忍不住叫上丫環(huán),一起下樓找那鳥兒去了。柳生剛剛開始時,是叫得入神也沒注意有人靠近,但當看到他心底那日思夜想的人兒之后,想再跑掉雙腳卻是不聽使喚,一點也移動不了。那少女看那叫聲居然是從他的嘴里面?zhèn)鞒鰜淼模泊鬄槭呛闷妗1憬羞@柳生教他,這柳生自然是千百個愿意了,可是這叫聲也不是那般容易學(xué),這黃鶯學(xué)了一陣子之后,便不學(xué)了,就叫那柳生叫給她聽,柳生便將以前會的那千百種的鳥叫聲合在一起唱起了鳥語,不一會便招來了許多鳥兒同樂,那少女見了更是高興了,兩人便這般花前月下,日久生情。過了許久黃員外終于知道了這件事,便讓眾家丁把柳生抓了起來,打了個半死,又叫人把柳生抬到附近的黃河扔了。”
“那少女聽到她的情郎居然遭遇這般慘事,登時血氣攻心,噴出了一大灘的鮮血便暈倒了,一條命沒了,接著眾人看到了一頭美麗的單翅的小鳥,從那黃鶯的心口跳了出來,那鳥兒變成比翼鳥,不會叫,只是朝著黃河的方向跑去,這鳥只有右翅也不會飛,一些人看了奇怪便跟了過去。那鳥雖然不會飛,但速度卻是很快,不一會便追到了黃河邊。本來還有一口氣的快要被扔下黃河的柳生,看到了這只小鳥也便把雙眼合上,接著被眾家丁甩了下去。這時候被甩下黃河的柳生也從心口跳出一只和那美麗小鳥一般但只有左翅的鳥兒,從剛要落下黃河的尸體上跳起,和那少女變成的只有右翅的鳥兒合在一起,飛向了天空。那鳥兒唱著屬于她們自己的歌,飛向那屬于他們的幸福。這小鳥兒的叫聲美麗無比,眾人都被它的啼叫聲吸引了。后來眾人便說,那會唱歌的鳥便是柳生的心變的,而那不會唱歌的鳥便是黃鶯的心變的,兩人真心相愛死后也變化成了鳥兒,人們便把這種鳥兒稱做比翼鳥,從此世上便有了比翼鳥了;也有人被柳生的毅力打動了,便道:不到黃河心不死,比喻是下定了決心做某件事。世上便有了這句話了!
黃河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伙子叫黃河,長得一表人才,騎得烈馬,拉得硬弓,百步穿楊。
每天早晨,黃河就騎馬出去打獵了。每次他都經(jīng)過一家員外的花園。
這天打獵回來,他又經(jīng)過那花園,看見墻頭上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正笑瞇瞇地望著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鐲就躲到墻后去了。
黃河跳下馬,拾起手鐲,以為剛才碰到的是仙女。
從此,每次經(jīng)過那個花園他總要抬頭張望。可是,墻頭上除了花枝,再也見不到那個姑娘。
半個月后的一天,黃河打獵回來晚了。快到花園那里,忽然道邊閃出一個人來。黃河一看正是那個姑娘,高興得不得了。姑娘說自己是背著父親跑來和他相見的。兩人談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別。
第二天到了約會的時間,那姑娘沒來。一連十多天,黃河再也沒見到那姑娘。一打聽,原來是那員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兒關(guān)了起來。黃河聽說后發(fā)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來。”那員外怕得罪黃河,便出了個難題,讓人們在門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個銅錢,并四處張貼告示:誰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進銅錢眼里,就把女兒嫁給他。消息傳出,應(yīng)示人紛紛而來。但誰也沒能把箭射進錢眼里。
黃河走了出來,挽弓射箭,不左不右正射在銅錢眼里。員外又要求黃河的第二支箭必須將前一支箭頂出,黃河也辦到了。員外再出難題,要黃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銅錢,還要將錢接住,不許銅錢落地。
這時,連看熱鬧的人都知道員外在存心耍賴。黃河怒火燒心,“颼”的一箭向員外飛去。
員外年輕是練過武,頭一偏躲過那箭,并喊手下人去把黃河抓起來是怕員外來抓他,黃河逃脫。他決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練武藝,再去救姑娘。
過了一年,黃河練好劍法,動身去救那姑娘。
中午肚子餓了,一箭射下個大鳥。大鳥告訴黃河,員外逼著他女兒跟財主成親,那姑娘氣得跳樓了。
臨跳時,她大叫著:“黃河!黃河!黃河啊……”黃河聽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淚珠像泉水一樣涌了出來。
大鳥嚇得飛到天空,往下一看,黃河的眼淚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滾滾向東流去,黃河成了“黃河”啦!黃河的水,總是浪滾翻天。
人們說,那是黃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個村莊去救那個姑娘。
“黃河”的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在一個叫做牛首山的山上住著幾戶回漢人,他們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回人,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里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wù)育著黃瓜,自然長得又嫩又甜。
一天爾德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云,漸漸地,那白云變成了一個白胡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說:“今天有兩場大風(fēng),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fēng),能把黃瓜吹蔫;后晌有一場黑風(fēng),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fēng),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驚醒一看,不見了阿訇,卻見北面黃風(fēng)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里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后晌,一股黑風(fēng)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并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星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又聽見那位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xiàn)在黃河叫黃風(fēng)和黑風(fēng)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里。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里,黃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爾德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里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后,園子里結(jié)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爾德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云彩。爾德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里。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yīng)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fēng)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fēng)和黃旋風(fēng)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fēng)和黃風(fēng)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想起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梁。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jié)節(jié)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后,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龍門位于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陜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guān)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床之中,河性發(fā)生很大變化。龍門的形成,是其東面的龍門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攏,形成一個只有100米寬的狹窄的口門,好像巨鉗,束縛著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當洪水季節(jié),由于峽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峽谷后,河谷突然變寬,水位則驟然下降,于是在龍門形成明顯的水位差,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說。
沿襲相傳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是指跳躍此處的跌水。
該故事說的是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跳躍這道通向成龍道路上的門關(guān),能躍過去者,便能成龍。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小鯉魚,最終才能成龍。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也激勵著炎黃子孫頑強拼搏,奮斗不息。古代人們對龍門峽這種自然奇觀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議,便想象為大禹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龍門又被稱為“禹門口”。
【與黃河的民間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古代民間故事(精選37篇)02-21
民間故事的教學(xué)方案參考03-03
列那狐的故事精選-民間故事02-25
黃河的作文03-13
黃河的作文02-09
中國民間故事(精選120篇)02-08
【精】黃河的作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