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土壤學實習心得與體會
每一種土壤都有適合生長的植物,植物也有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最優的選擇是在適合的土質上種植適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適但又需要種植這樣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辦法,用化肥改變礦物含量,調節PH,灌溉水田,交叉種植等等,能增加產量。下面是小編整理關于土壤學實習心得與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土壤是固態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動、處于生物與環境間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的疏松表層。它既是獨立的歷史自然體,也是最易受人類活動影響、為人類提供食物的自然資料。土壤和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因為人類生存必須發展農業,以取得食物。農業生產,首先是綠色植物的生產,是以土壤為物質基礎的。各種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過根部從土壤里取得養分和水分,才能生長繁茂。其次,人們飼養動物,也必須以植物為飼料。很明顯,沒有土壤,也就沒有農業。為了發展農業生產,人們必須重視土壤資源的開發、利用改良。科學地開發和利用土壤在國民經濟建設,特別是在農業生產和改善環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學作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質運動規律及其與環境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是農業科學和資源環境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土壤學在農業生產、環境保護以及工程建設中發揮著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土壤學的研究成果在農業生產上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為土壤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土壤學實習,是土壤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實習,一方面把課堂教學與野外實際結合起來,印證、鞏固、充實和提高課堂所學的理論;另一方面通過對野外土壤觀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過課程論文寫作,培養學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土壤學的重要性并激起學生對土壤學的興趣和熱愛。
基于以上理由,作為學習土壤學的學生,我們于2005年12月12日至16日期間,對珠江三角洲土壤進行了一次詳細地實習考察。
一、實習概況與記錄
實習工具:鐵鍬、鎬、PH指示劑、口盅、瓷塊兩塊、卷尺、比色卡、采樣袋兩個、刀。
我們的行程為三天,路線是:中山民眾鎮—中山五桂山—中山三鄉鎮—珠海香洲區—廣州火爐山—廣州茶山—華南農業大學農場。在這三天中,我們挖掘了各個地點的土壤剖面進行觀察、分析了其土壤類型及性質、探討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樣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蝕的情況、并了解到了各個地點土壤的綜合利用方式。我們對各個地點和老師們的講解都作了詳盡的記錄。第三天下午,我們聽取了李華興院長的關于土壤學發展現狀和展望的專題講座,獲益匪淺。第四天我們在實驗室里制備土壤樣品和精確測定它的PH值。第五天我們將各組的記錄做成報告,進行了總結交流。
土壤學實習心得與體會
通過兩天的實習,讓我收益頗多。從原先了解的關于土壤單方面的理論知識到實踐,清楚直觀地重新認識土壤是一個突破。土壤如何從巖石發育到土壤是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階段,且隨著風化作用的進行,也在不斷地發育。氣候、植物、動物、人為因素對土壤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同一個地方的土壤的性質不會相差太大。受溫度、母巖、環境的影響,地區和地區之間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聯系的。從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為磚紅壤,廣東因其盛行干熱風,降水少,所以多為赤紅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紅壤;江蘇是黃棕壤;山東是棕壤;河北、遼寧是暗棕壤;黑龍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針葉林土。從垂直分布開看浙江的土壤,1.低丘:紅壤;2.海拔(600)800-(1100)1200:黃壤;3.(1100)1200以上是棕黃壤。因此分析土壤不能憑空,要根據該土壤在該區域所處的大環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我們實習的幾中土壤都是浙江地區的紅壤。上甘的是石灰性紅壤,青山的是紅壤,后山是黃紅壤。緯度越往上就越接近黃壤。
每一種土壤都有適合生長的植物,植物也有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最優的選擇是在適合的土質上種植適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適但又需要種植這樣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辦法,用化肥改變礦物含量,調節PH,灌溉水田,交叉種植等等,能增加產量。
在自己動手實踐了一番之后,我們對挖剖面有了深刻的體會,找好挖剖面的適合位置,大致的范圍,挖的深度,是否垂直這些關系著能否挖好一個剖面。不斷在實踐中總結技巧,靈活運用,是實踐方法,也鍛煉學習的能力。
土壤學實習心得與體會
今天我們要和15班一起坐車去我們學校的土壤學實習基地去進行野外實地實習。周三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因為今天要去野外實習,這可不能遲到了。我們與老師約定的時間是八點二十,地點在我們學校的北一門,因為在那邊比較容易坐車去實習基地。起床后進行照常的洗漱后,我望了望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才到約定的時間,那這樣子我就可以去食堂吃個豐盛的早餐了,說到早餐我就覺得還是新食堂 三樓的早餐好吃,不過可惜的是新食堂三樓的早餐真是太貴了,吃一頓飽的竟然需要七八塊錢,對于我來說也只能偶爾去吃吃,我大部分都是在新食堂一樓吃,不過相對于三樓,一樓的味道可就差遠了。吃完早餐后我又去我們學校的超市去買了一些在野外需要的東西,比如:飲料,一些吃的,畢竟在野外是需要消耗的,及時的補充能量是有必要的。等這一切都搞定好了后,我和其他的同學一起走向約定的地點北一門。當我們到那時已經有許多同學在哪等候著了,而我也已經看到了兩輛車,那就是我們今天到實習基地去所要坐的車了。由于不是一個班級,所以人來的也不齊,我們只好在北一門等著其他沒來的同學。等了一會終于來齊了,在八點多時的天氣還是有點冷的,在外面等著也是有點受罪的,還好等的時間不久。 人到齊了,我們就分坐在兩輛車上,然后車駛向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在車上伴隨著車子的搖晃我帶起了耳機,這樣聽著歌也是一種不錯的感受,車子行駛了十來分鐘進入了郊區,這時
的視野格外的寬闊,看著兩邊的樹木,感受著太陽照射在臉上的溫暖,這種感覺棒極了。今天的天氣格外的好,暖暖的陽光罩在身上,驅散了等人時的寒冷。車子大約行駛大約有一個小時,我們終于到達了我們的實習基地,我們學校的專門用于學生實習所用的下蜀林場。從車子上下來后,就感覺到了一股寒意,這就是高處不勝寒嘛!林場的風挺大的,吹的我們不自覺地緊緊了身上的衣服。下車后老師把我們集合在一起,交代了我們上山的要注意的地方,并告訴了我們今天上午的任務。聽完老師的講話后,我們開始以小組的形式開始跟著老師登山了,我們每組人帶著自己組的工具跟著老師向上走去。我們走著走著,不時掏出手機記錄下路邊的美景,我們一起嘻嘻哈哈的打發著走在路上的時間,這也是我們加強同學友誼的好機會。在一個空地時,老師聽了下來為我們介紹了我們接下來要登上的山的名字和大概。然后我們又接著走,我們從整齊的水泥地走到了由一塊塊石板墊成的青石小路,接著我們又從青石小路走到了一片竹林中,然后我們走進竹林中,走著由前人踐踏出來的一條崎嶇陡峭的不能稱之為路的路,這條路真的是危險啊,走在上面有一種心顫顫的感覺,我們小心的望著腳下,手緊緊的抓著青色的竹子,這樣才能確保我們不會從
這條路上跌倒,才能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就這樣子走了有四十多分鐘吧,我們終于走到了我們的目的地,空青山山頂。接下來就是我們要進行野外實習了,我們每個組都各自分好地方拿出工具開始行動了。首先選好地方后,我們用土鏟將地上挖一個大坑,然后我們進行修飾,選定一個土壤觀察剖面,有土鏟將這個面進行整修,使其呈現一個垂著于地面的樣子,而與之對面的要整修成一個梯形,再然后我們用卷尺從上到下測量著,從剖面來確定土壤分層,測量各層的寬度并記錄下來,在觀察剖面上有著些什么東西并都記下來作為數據,接著進行拍照作為記錄,接著我們又用了所帶的工具經緯儀測量此地的經緯度,羅盤測定方向和坡度,環托、環刀、小錘子進行取土樣,接著取了一點點的土樣進行了土壤PH的測定,當這一切都完成后,我們今天上午的任務也就完成了,于是我們以小組的形式一組組的從山頂向下走去,下山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尤其在這樣一個崎嶇陡峭的路上。當我們從山上下來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山下的人已經準備好了飯菜,我們洗了洗手就去吃飯了。因為時間的關系,吃完飯后的我們都沒來的.及休息一會就拿著各自的工具再次踏上了上山的路,這次去的是另一座山,武岐山。這次我們不用到達山頂了,只需要在
山腰那進行實習,我們又是從整齊的水泥路走到了泥石小路,走著走著我們到了一塊空地上,這里空曠曠的只有一顆高大的樹木,我們覺得很有意味便在這里一起合了影,當然我們的老師也在咯。雖然有點傻兮兮的,不過感覺真好。到達目的地后我們又進行了和上午一樣的行動,完成后我們再次以小組形式下山了,不過我們在下山后沒有就這樣結束,因為我們還要在山下進行實習,在選定好地方后我們接著開始,這次因為土壤的松軟,我們只好擴大我們的坑的長寬高,完成這個任務。終于一天的野外實習將要結束了,我們帶好自己的東西在車旁集合著,等待著老師帶領我們回校。坐在車上我們各自都有著各自的感受,伴隨著夕陽的余暉我們駛向了學校,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到達了學校,此時的我們真的是又累又餓了,可是我們還不能解散,我們需要把工具還到老師那里。隨著所有的東西都搞定后我們也都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寢室。就這樣一天的野外實習結束了。
三、 實習心得 通過這次實習,我們主要分析了其土壤類型及其重要性質,主要包括土壤的pH,結構,顏色,含水狀況,空隙度,質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體、侵入體、根系的狀況。 通過這次的實習,讓我得到了巨大的收獲。
【土壤學實習心得與體會】相關文章:
幼師實習心得與體會06-22
實習報告心得與體會06-30
電路實習心得與體會范文06-29
土壤學實習報告07-06
土壤學實習報告04-07
工商管理實習心得與體會范文06-29
工商管理實習心得與體會范文06-09
拓展心得與體會06-22
土壤學專業實習周記07-04
土壤學實習報告15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