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節思念屈原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四種,其中以源于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端午節紀念屈原小編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下吧!
端午節,最為人們所知曉的一段事跡,是為紀念2000多年前,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22歲時,就已官居左徒、三閭大夫,輔佐楚懷王。屈原救國的愿望破滅了,他在極度悲慟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詩人62歲時)農歷五月五日縱身投入波濤洶涌的汨羅江。當時楚國人民因舍不得這位賢臣的死去,聞訊后紛紛趕著劃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蹤影。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競賽龍舟的起端。南朝梁時吳均《續齊諧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之后,人們每年這個時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據說東漢初年,長沙有個名叫區曲的人,曾夢遇一位自稱屈原的賢士,他對區曲說:多年來人們祭我的米,都讓蛟龍吃掉了,今后你們要把楝葉和米塞在竹筒里,或用蘆葉包裹好,再用五彩絲纏好,因為蛟龍是害怕楝葉、蘆葉和五彩絲的。后來人們改用楝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粽子,據說就是這一緣故。此后,歷代沿襲下來,便演變成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五月五日紀念屈原,抗日戰爭初期,文藝界曾一致決定這一天為詩人節。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位詩人,擁有自己這樣隆重的節日,更沒有任何一位詩人,歷經2000多年,受到全國百姓如此隆重的祭奠。屈原,不但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3年還把大詩人屈原列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灑白糖。
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思念屈原】相關文章:
端午節,憶屈原,再讀屈原名句07-04
屈原與端午節的關系07-03
端午節詩句屈原07-01
端午節屈原的故事06-26
端午節傳說:屈原06-26
端午節的詩句屈原06-25
端午節懷念屈原06-28
端午節屈原的詩句06-26
屈原和端午節07-02
端午節屈原的故事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