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錄取的依據有哪些
高考錄取的依據
高考錄取的依據主要有三個方面:考生的檔案信息、考試分數及報考志愿,高考錄取的依據。錄取的過程大致是:先利用考試分數決定大的錄取批次,如重點、一般等;然后根據志愿進行投檔,即投到考試志愿填報的高校;最后根據檔案等綜合信息進行錄取。對不能被一次錄取的考生,還要反復投檔,其依據仍然是志愿和考試分數,由此可見志愿對錄取工作的重要性。
填報志愿的一般程序
1、全面了解當年的招生政策、招生計劃、錄取原則,以及有關招生院校、專業的基本情況和特殊要求,想想哪些要求可能會限制你報考某種專業,自己是否在某些方面能享受照顧政策。比如是否為少數民族、是否在重大競賽活動中獲獎等。同時,再次明確自身實力和相對位置。只有做到"知已知彼",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失誤。
2、根據自己水平,確定重點報考的院校層次。如果自己的成績很好,那么就把重點放在第一批次(重點本科)和第二批次(一般本科)。相反,則應注意填好第三批(專科)和中專錄取批次。有的考生在確定一兩個批次為重點對象后,其它批次就不填,或隨便應付一下了事,這樣做是不妥的,因為你的估測不一定就很客觀,而且有些意外情況難以預料。
3、按照自已的興趣和志向,針對專業、地域、院校三者,根據自已對這三個因素的重視程度依次選擇確定。
4、綜合各方面的分析和考慮,作出選擇,填寫考生志愿表。
填報志愿的步驟
一、正視自己一般來說,高考前3次模擬考試的平均成績可以看作考生的基本實力,以此估計自己在班上、在學校的排列名次,20xx高考《高考錄取的依據》。考慮本校近3年的錄取率各多少,取3年之平均數,再考慮本屆考生的教學質量與上屆相比有無明顯的波動,通過比較就可以知道自己可能處于哪一個錄取分數段上。例如,某同學的近3次學校進行的模擬考試平均成績在全校200名考生中排名第40位。本校近3年的平均錄取率為一類本科10%(即近三年本校平均10%的學生考上一類本科,下同),二類本科30%,專科40%。一類本科+二類本科=40%,即有40%的考生考上二類以上的本科。
一類本科+二類本科+專科=80%,即有80%的考生考上專科以上學校。此同學排名第40位,即(40 200)×100%=20%,說明王明同學考上一類本科的可能性(N)不大(10%N 20%),而考上二類本科的競爭力很強(20%N 40%)。以上的數字測算基于外界因素不變,事實上還需要考慮變化的外界因素有:當年當地招生數與往年的招生數相比如何,臨場發揮對考試成績的影響如何,本校本屆考生的教學質量與往屆考生相比如何。根據實情,適當放大或縮小數據;同時,需要考慮高校在當地當年的招生數與往年招生數的變化,以確定放大或縮小的系數。
二、"算計"別人填志愿只考慮自己的成績和意愿還不行,還需考慮其他考生的分數和想法,以免造成"塞車",即使你的考分上了你所報院校錄取分數線,也有可能落選。例如,某校在某地招生30人,而填了該校志愿且分數超過該校分數線的考生有40人,則有10人落選是無疑的。
正確估計別人,可以考慮以下因素:
(1)某校在該地區去年的錄取分數偏高的話,今年就會有所回落。實際上,大多數學校歷年的錄取分數呈鋸齒形,所以,某校在當地招生形勢會與該校前兩年在當地的招生形勢相似,而不是與上年的形勢相似。
(2)社會上認為"熱門"的專業和學校,其報考人數會比較多,在報考這種熱門的學校和專業時應正確估量自己的實力,保守一點為好。
(3)大城市的學校其錄取分數線會高于偏遠地區學校的錄取分數線。
(4)招生人數特少的學校和專業,報考的人數會少,一般在某省或某地區招3人以下的學校和專業,不太會有人報考,估算得好的話,可能會出奇制勝。
(5)某校在當地的招生人數特多的話,報考的人也會更多,不妨和別的同學交流一下,以便知道別人是怎么想的。
【高考錄取的依據有哪些】相關文章:
高考錄取文案10-20
高考錄取全面啟動錄取結果06-22
高考錄取知識普及你是怎樣被錄取的06-22
關于高考錄取環節06-22
高考錄取知識普及06-22
高考錄取批次與規則06-22
長春高考平行志愿錄取規則錄取流程06-22
高考平行志愿錄取規則06-28
怎么查詢高考錄取情況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