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多媒體課件制作特點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課件是必不可少的,課件可以生動、形象地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怎樣寫課件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多媒體課件制作特點,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多媒體課件制作特點
一、必要性
課件應作為一種為教學活動服務的輔助手段,運用多媒體課件的確能為教學活動注入生機,但并非意味著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必須用多媒體課件。因此對于每一個教學活動是否運用多媒體,要以活動設計為依據,根據它活動目標;顒觾热菁盎顒舆^程中的各個環節的需要而定。由此可見一個思路新穎、富有創意的教學活動設計是課件制作中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礎上,將教學活動與課件巧妙組合,相溶一體,使老師和孩子全身心的進入自己的角色,讓孩子在欣賞中,自然接受;在玩和游戲中,輕松掌握。不讓老師累著,更不能讓孩子累著,達到了導向、刺激、提示、啟發、激發興趣加深印象的目的。如果無視課件的必要性,盲目運用,反而會起到分散孩子的思維注意力,分散活動主體目標,給人一種牽強附會和畫蛇添足之感。
二、趣味性
所謂的趣味性就是指課件要兒童化、游戲化富有一定的童趣,我想幼兒課件應以幼兒喜愛的動畫、游戲的形式為主。把活動內容故事化,游戲化。使活動內容有規律地滲透于課件之中,讓孩子與課件充分交互和滲入,成為課件當中得一個角色,成為活動當中的主體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這樣的課件才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和思維水平。要達到這一點,則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豐富的創意,創意無限更應體現于課件的制作當中。對活動設計進行創意和課件當中的每個角色、每個場景進行創意。在一個課件的運行當中,圍繞活動目標,至少設置一個或兩個使孩子非常感興趣的片斷和場景,作為活動中的亮點或閃光點,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加深孩子的印象。所以我們在制作課件中,不只是為了把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易董而制作課件,而首先是考慮如何激發起孩子的興趣,所以如何制作一個孩子喜歡、接受和容易投入的課件,如何把抽象、枯燥的知識容入形象、生動、活潑的課件當中,讓老師在活動中輕松啟發,讓孩子在活動中愉快地學習,是我們制作課件的最終目的。
二、形象化
孩子的知識經驗少,思維形象具體,但想象力非常豐富,學習時需要某種事物的牽引或適當的點擊,課件正是起到把知識形象化的作用,架起了孩子思維與客觀事物相結合的橋梁。比如在欣賞詩《風和云彩》中是這樣設計的:對于“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風兒有能力”,畫面上對應出現:藍天草地的背景中,藍藍的天空上徐徐漂著幾朵白云,人物化的風和云兒,在追來追去的嬉鬧玩耍,很有情趣。針對兒歌中:“吹呀吹,云彩變成小白船,豎起桅桿,揚起風帆,小白船呀漂呀漂,漂到遠處看不見”:畫面上出現了風吹云彩,然后風兒慢慢后退,云彩變成了一只小白船,一朵云彩變成了桅桿豎在小白船上,一朵變成了風帆,掛在了桅桿上,然后漂蕩著的小白船,漸漸消失在天空中,使孩子完全融入其中。那云彩的有趣、風兒的能力和吹呀吹、漂呀漂等一系列的抽象動作,伴隨老師那帶有感情的講解,合著老師抑揚頓挫的朗誦聲,使幼兒陶醉在這首優美的詩歌中,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插上了想象翅膀。
三、交互性
一個好的課件,必須有極強的交互性。
孩子的興趣來的快消失也快,要抓住孩子興趣的最高點,不失時機的把孩子最感興趣的:“要看、要聽、要想知道”的東西,快速直接地展示在孩子的面前,使孩子的興趣和思維得以聯貫、加深、延續。場景和片段的轉換,最好都在三秒以內,不能讓孩子有任何的等待,有的地方一秒都不能差,不能像下拉菜單一樣,一級一級的拉下去,一級一級的返回來,那樣孩子的興趣將消失,孩子的思維將被打斷。直接影響學習氣氛和學習效果,也不利于主題的集中,目標的實現。
另外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要注意課件的交互靈活性,也就是課件的可操作性,和操作隨意性。一個好的課件,必須能夠根據教學過程的各個具體環節,實際變化需要,把這個情節的場景或片段及時地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而且能夠根據情節變化,孩子的適應狀況和知識掌握情況,反復調用,反復操作,而沒有中間環節。比如我在欣賞詩《云彩和風兒》課件制作當中就分成:片頭、風和云彩、云變小船、云變獅子、云變胖娃娃、老師朗誦、欣賞、結尾,等幾個場景。各個場景的按鈕從片頭到結尾,一直貫穿,這樣老師就能在教學過程當中,根據課程進展隨意轉換,把孩子們不懂的地方、理解不深的場景片段,反復操作、反復播放。同時也讓孩子自己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場景和片斷進行朗誦和表演。
交互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按鈕和熱區的響應,有點太死板,也要有所創意。如我在課件《花果山》中,當孫悟空在畫面上趾高氣揚的向小朋友挑戰的時候,老師對著畫面上的孫悟空喊一聲:“孫悟空!”孫悟空馬上回應“哎!”,老師:“你聽好了!”孫悟空馬上換上一付畢恭畢敬的樣子“嗷!”老師:“我們小朋友說了,不怕你,有什么本領你就使吧!”孫悟空“好!請看好,變!”以上讓孩子看了好像孫悟空能聽見聽董老師的話,和老師對講起來。好奇心頓時大增、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老師在活動中,對孩子啟而又啟,孩子就是不發或發不出老師想得到的,這時不妨讓課件中的那一個腳色和孩子一起高舉雙手:“老師!我說。”
四、銜接性
一個課件要有很好的銜接性,這更能充分調動孩子積極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它不僅是指課件片段、場景、內容本身有很好的直接銜接,同時也包括與老師配合的銜接,也就是在課件的制作當中,要根據教學設計的具體需要留有與老師的銜接接口,以便老師能夠借題發揮,使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緊緊相扣,使孩子把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從課件當中轉移到老師身上。使孩子的興趣得以發揮和延續。還是以計算課為例:在一座房子里的桌子上有五個寶盒,太空人指出:“有一個秘密就藏在從右向左第三個寶盒里,請小朋友找一找吧?”這個秘密要老師親自從寶盒中拿出來,以便活動繼續延續,也就是說桌子上的這個寶盒要轉到老師手中。我是這樣處理的:當孩子都找到這個寶盒后,老師講:“咱讓太空人看看是不是這個盒子”,這時太空人走上前去把寶合抱在懷中,在孩子的眼皮低下,轉過身打開門揚長而去,桌子上留下這個寶盒的空空位置。老師明知故問:“小朋友寶盒那去了?”孩子七言八語:“讓太空人抱走了!”這時老師從背后的桌子上拿起一個同樣寶盒:“小朋友看,太空人把寶盒送給老師了!睂毢芯瓦@樣從課件上順順利利地到了老師手上。
五、簡潔性
教學課件不是演示片,也不單純是故事動畫片,我想除了美術課、動畫故事等以外,背景畫面還是以簡潔為好,過于絢麗的背景,熱鬧的場面都能在課堂上起到分散孩子注意力削弱活動主題和目標的負面作用。所以在片段場景中對主題無關的事物還是隱去為好,這樣更能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突出主題。就是有關的事物人物在完成任務后也應該讓它們走的走、隱的隱。如在計算課中的太空人,在完成他的任務后,有的時候坐飛船走了,有的時候干脆隱去,用的時候馬上現身。如若不然當老師在讓孩子識數活動時,肯定有孩子的注意力被太空人所吸引,對其品頭論足。在語言方面也不能多用,課件只是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工具,絕對不能代替老師的教和孩子的學。如在《云彩和風兒》中,除了背景音樂、老師朗誦配音音樂、和欣賞詩朗誦以外,整個課件只有一聲獅子吼,把聲音全部留給了老師和孩子。
六、真實性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課件教學又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教學方式,課件當中的事物、景象、動物和人物直接影響著孩子。所以在課件制作當中要認真負責,特別是在自然科學方面,更要給孩子以真實。取材方面,力爭接近自然,接近真實,不要給孩子以誤導,這樣孩子也容易投入,目標容易達到。若是把驚天動地的一聲獅子吼變成一聲狼嚎,效果可想而知。
七、完整性
課件制作要完整主要是指聲音、文字、圖片、動畫等素材要完全包括。完全沒有必要在電腦旁邊、再放一個錄音機、幻燈機、錄像機、VCD什么的。有視頻轉換器用電視機顯示的,連電腦的音箱都可以去掉,把電腦的聲音直接用電視機播放出來,大屏幕電視機音響效果要比電腦音箱好的多。至少聲音要大,也容易控制。有的單位已經有了投影儀,多數有投影儀的地方,都有音響功放,效果更是不錯,完全以利用。課件和活動設計也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課件是為正活動服務,不是為活動中的那一個環節服務,要充分發揮老師的豐富想象力,創意無限,研究教案設計課件,讓課件貼近老師、貼近孩子、實實在在起到應有的作用,而不是沽名釣譽,擺擺形式。因此,在課件設計和制作的過程當中,只有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和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啟發點,切實注意上述幾點,才能制作出高水平的課件,真正發揮出多媒體課件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最大效益。
【拓展延伸】
幼兒園多媒體課件制作注意事項
一、課件的制作要關注幼兒的興趣和生活經驗
幼兒園的教學要立足于幼兒,從幼兒的興趣愛好、年齡需求出發來設計、制作課件。學前教學專家朱家雄先生認為:“兒童是否能真正理解教學內容和獲得知識經驗,取決于兒童與環境之間有意義的交互作用”。因此,幼兒課件的制作應該關注兒童的興趣和實際的生活經驗,這樣才能讓幼兒更好地接受知識,更愿意進行學習。
例如,在幼兒園的課件制作中,筆者看到一位幼兒園小班的教師為了結合“世界地球日”的教學活動而制作了一個課件《地球媽媽笑了》。這位教師想利用這個課件的制作,向小朋友們宣傳做文明的小朋友,不亂扔垃圾,“地球媽媽”就會露出滿意的笑臉。這位教師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小班的幼兒由于年齡的限制,還不理解“地球媽媽”這個抽象的概念。那么要想達到同樣的教學效果,教師就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將“地球媽媽笑了”改成“清潔阿姨笑了”。利用幼兒園清潔工的照片代替了地球媽媽,這樣的課件制作立足于幼兒的生活實際,能起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二、課件的制作要關注創新實用并引導幼兒進行互動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幼兒課件的制作也越來也多。但無論幼兒課件的制作如何變換,幼兒課件制作的創新性與實用性是最值得關注,應受到重視。優秀的課件制作是將趣味性和實用性巧妙的結合,并能激發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意識。
例如,在幼兒園的課件制作中,一位教師制作的《看動畫編故事》的課件,就很好地闡釋了創新與實用。這位教師是這樣處理課件的:課件的動畫部分,整個動畫只配了音樂而完全沒有對話,這就給學生創編故事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這位教師課件設計的成功之處還在于,課件的制作設計了兩個不同的結尾:一個結尾是雞媽媽帶著一群小雞高高興興地去找食物;另一個結尾是雞媽媽戴著手銬和腳鏈走向監獄的情境。這樣,同樣的一個故事設計了兩種截然相反的結尾,激發了幼兒無盡的想象。讓小朋友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創編故事,激發了學生參與故事創編的熱情,利用課件所產生的教學效果是圖片教學或者限定故事的視頻教學無法比擬的。
幼兒課件的制作是需要教師經過不斷的“制作―實踐―修改”反復操作的過程。幼兒課件的制作其面對的對象是3到6歲的幼兒,因此,具有創新、互動、交流的課件內容才能更好地吸引他們學習的興趣。
幼兒園多媒體課件要點
一、幼兒園多媒體教學七要
1、要考慮實效性,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
電教媒體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是一種形式,只有教學內容才是教學的核心,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對于那些不適合多媒體教學的內容,教師費了很大力氣來制作,也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總的來說,所選擇的內容要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有效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2、要講究適用性,制作符合幼兒特點的課件
幼兒園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可謂是音樂動聽,畫面優美,演示逼真,但往往容易將幼兒的注意力引向外在的形式而非實質的內容,所以在制作課件時,要采用美觀生動的屏幕來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刪除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無關的動畫影像,直接闡明教學目標,突出重點、難點。
3、要為教學活動服務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孩子主動、積極的認知過程,是學習者與外部環境的交互活動。因此,將計算機作為教學過程中幫助孩子積極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認知工具才是正確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電教”方式,它姓“教”不姓“電”;诖耍n件設計者不應將主要精力放在生動活潑的動畫設計、制作上,而應著眼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突破知識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4、要讓幼兒參與,突破操作定勢
由教師操作完成和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完成的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授人以魚,以教師的認知結果代替了幼兒的認知過程,幼兒只得到教師給予的結論。后者授人以漁──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操作實踐獲得結論,其得益不僅僅是結論的獲得,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方法,激活了其學習的動機。
5、要明確主導性,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它的作用只是“輔助”,不能“反客為主”,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是“放映員”,要讓教師根據自己的掌握理解,幼兒的反饋信息,協調好課堂教學的進度,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實際進程隨機選擇,靈活運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6、要注重整體性,傳統教學媒體與多媒體相結合
俗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并不是幼教改革的一個孤立的方面,任何媒體都有其獨特的適應性,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所以在教學中,要準確把握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樹立“以幼兒為主體”的思想,發揮幼兒的各種感官,把動手和動腦有機結合起來,讓幼兒通過多種途徑獲得知識。
7、要及時反饋幼兒活動情況
及時反饋是幼兒和計算機交流的一大特點,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通過教學軟件對幼兒的操作進行評價。如為了了解幼兒對“按數序找小動物”這個活動的掌握程度,可以讓幼兒在電腦中完成此項操作并由電腦進行評價。這是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實現的。而且,這種反饋過程還體現了“尊重兒童”原則,電腦總是以幼兒可以理解的方式(“給一個爛蘋果”或“小兔子哇哇大哭”等)告訴他們:“你錯了!”這樣,幼兒發現自己的錯誤時,首先感到的不是沮喪,而是好玩,激起他再操作的愿望。
二、幼兒園多媒體教學四忌
1.忌課件的創意與制作“脫鉤”
有些教師的創意比較新,但由于制作技能的缺乏,往往造成課件呆板單調、索然無味。一個形式呆板的多媒體課件與圖片加語言的教學方式是沒有什么區別的,它所獲得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忌課件代替幼兒的思維與操作
目前的課件大多側重于教會幼兒知識,如把教材內容中抽象的化為形象的,理性的化為感性的,主要呈現原本需要教師講解、幼兒思考和動手操作的東西,不少課件充當了電子圖書的角色,這跟素質教育思想大相徑庭。幼兒園園長聯盟認為好的課件應符合啟發性原則,努力調動幼兒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幼兒能力,促使幼兒積極參與,而不能越俎代皰。
3.忌片面追求“技術含量”
許多教師希望多媒體課件“好玩”一點、“花”一點,這往往造成界面色彩艷麗、字體變化繁多、畫面背景復雜,大量的三維動畫使一個課件動輒數十兆(不利于交流傳播),這種片面追求“技術含量”的結果,影響了幼兒對教學重點、難點的關注,影響了教學效果。只有充實的內容與完美的形式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達到傳授知識、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改善教學環境的目的。
4、忌為純粹為用而用
有些多媒體的制作與應用在活動中的參與并不多,甚至只是為了要插上一個多媒體課件而設置一個多余的環節,它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作用并不大,說不定卻適得其反,成了一個敗筆。這說明教師并沒有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出發,明確課件該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用,怎么用,期望收到什么效果,以真正達到利用多媒體促進教學優化的目標。
三、中國好幼師溫馨提示
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特有的科學性和形象性,顯示出獨特的內在魅力,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教學過程的優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但是,在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多媒體教學活動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其作用的正常發揮。
1、提高教師教學的觀念
有些教師一遇到公開課,就想到了多媒體。認為應用多媒體上課很順應潮流,感到自己是在時尚的前列,只要用到現代教學媒體就能上出新意。這是老師們對現代教學媒體認識的偏差,過分強調了電腦的作用,而忽略了自己才是活動的主導。
2、提高教師對電腦的應用水平
眾所周知,要使用多媒體電腦,就要會制作課件,課件對于每個教師來說并不是很容易掌握,課件的質量直接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而且課件做好了也并不等于課就上好了,教師仍要通過自己的語言、表情、動作等手段,多方面影響幼兒,根據幼兒的反應,靈活地有針對性的處理問題,進行教育。課上的操作技巧也能直接影響活動的效果,教師如果不熟悉操作過程,就容易出錯,這樣就給整個活動大大打了折扣。
幼兒園多媒體課件制作具有以下特點:
1. 色彩鮮艷:幼兒園多媒體課件通常使用鮮艷的色彩,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使他們更加愿意參與學習。
2. 圖片和動畫:多媒體課件中會使用大量的圖片和動畫,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展示教學內容,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
3. 互動性:多媒體課件可以設計一些互動環節,讓幼兒積極參與,例如點擊、拖拽、答題等,增加幼兒的參與度和學習樂趣。
4. 簡潔明了:幼兒園多媒體課件的內容應該簡潔明了,語言簡單易懂,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
5. 多樣化的資源:多媒體課件可以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供多樣的學習體驗。
6. 引導性和互動性:多媒體課件可以設計引導性的教學內容,通過問題、提示等方式引導幼兒思考和參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
7. 適應性:多媒體課件可以根據幼兒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進行個性化定制,滿足不同幼兒的學習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園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應該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發展水平,注重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結合,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多媒體課件制作特點】相關文章:
多媒體課件制作07-20
PowerPoint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技巧07-02
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總結07-03
多媒體課件與網頁制作比賽的方案07-04
多媒體課件制作學習心得05-23
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學習心得08-08
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總結3篇04-14
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總結(3篇)04-14
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的工作總結07-03
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總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