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手抄報隋朝大運河資料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手抄報了吧,借助手抄報可以培養我們動手、動腦的習慣。那么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手抄報隋朝大運河資料,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隋朝大運河簡介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
605年,隋煬帝即命開鑿大運河,“發河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通濟梁,自西苑引谷水、洛水達于黃河,自汳水引河通于淮水”,長1000多公里。608年,隋煬帝沿洛陽東北方向開鑿永濟渠,溝通沁河、淇水、衛河,通航至天津,接著,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 。610年,隋煬帝繼續開鑿江南運河,使得鎮江至紹興段通航。
至此,以洛陽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通過通濟渠、永濟渠兩大渠道,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總長2700公里的中國南北大運河全線貫通,并把洛陽、涿郡(今北京)、汴州(今開封)、宋州(今商丘)、宿州、淮北、楚州(今淮安)、江都(今揚州)、余杭(今杭州)、會稽(今紹興)等區域中心聯系在一起,從而加強了各地區間的聯系。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上,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作用意義
第一、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運河把南北用水道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
第二、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唐、北宋的頻繁開鑿、疏浚、整修使大運河在較長的時期保持暢通,經過唐宋的長期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借助大運河的便利條件,發展的更加興旺。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城市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的發展。
關于隋朝大運河的古詩:
《汴河直進船》—— 李敬芳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
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
《長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汴河懷古其二》—— 皮日休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汴河曲》—— 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汴河懷古其一》—— 皮日休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無山。
《汴水》—— 胡曾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煬帝冢》—— 宗元鼎
帝業興亡是幾重?風流猶自說遺蹤。
但求死看揚州月,不愿生歸駕九龍。
【歷史手抄報隋朝大運河資料】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設計:隋朝的滅亡02-06
歷史隋朝時期知識點11-24
高大上數學歷史手抄報資料03-28
雷鋒手抄報的內容資料06-26
健康教育手抄報資料03-04
關于剪紙的手抄報資料01-30
有關年俗的手抄報資料02-03
青春健康的手抄報資料03-14
乒乓手抄報內容資料05-24
人防教育手抄報資料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