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戀愛狀況的調查報告
導語:調查報告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最后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
據調查,在當今高校,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是很普通的現象了,在校大學生的年齡平均在20歲左右,已經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約束。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趨于成熟的時期。他們渴望愛情,而且中國高校的條例、條規上明確規定,在校大學生可以結婚。因此,大學生談戀愛本是無庸質疑的。但戀愛后隨之而來的是思想觀念上的排他、波動,使戀人之間無休止的爭吵,因情所困,放棄學業,悔恨終生;為了愛情大打出手,出現校園喋血事件。兩人感情出現裂痕,脆弱的青少年選擇了自殺來逃避即將破碎的戀情。等等這些都為大學生本應純潔、忠貞的愛情涂染上了灰色的一筆,讓社會在置疑:大學生是否應該在學習期間談戀愛?在愛情與學業的選擇上,孰重孰輕?
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在我校做了一次隨機調查,由于時間有限,學院有限 ,有些學院的男女比例太大,接受問卷調查的只有60人,其中包括男生30人,女生30人,而且,正在談戀愛的人和沒有在談戀愛的人在思想上是有差別的,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事情必須身臨其境才有答案。不過我們相信此次調查對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1,幫助大學生順利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數據如下:
1.戀愛人數增多,且十分投入與公開
目前在大學生中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戀愛是在校大學生的必修課,如果你在大學里沒有談過戀愛,那就不算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不少大學生積極投身于戀愛的大潮中去,而且越發表現得十分投入與公開。在教室、在食堂、在操場、在行人道等各種公共場所勾肩搭背者有之、擁抱接吻者有之,撫愛觸摸者有之,卿卿我我,旁若無人,其行為令人驚詫。這種投入的程度,可以說自恢復高考以來達到白熱化程度,使清靜的校園變成待月西廂,使大學管理者無所適從,使大學風氣難以言說。大學生對戀愛的如此投入,究竟還有多少精力學習,這種現象實際就是戀愛至上主義的表現,是社會上利益至上主義在校園中的思想折射。
2.戀愛的低年化
當前,大學生談戀愛出現了低年化趨勢,一些人的觀點是“進校后的首要任務是抓緊時間談戀愛,否則優秀的則被他人搶先一步,就輪不到我了”。于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進校就下手,以至于現在大學生的戀愛是“年齡小、膽子大、熱情高、速度快、敢實踐”。這種戀愛低年化的傾向,危害極大,它充分表現了一些人的人生價值判斷,萬事悠悠,唯戀愛之唯大,只追求兩個人的世界,必然導致對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人類的疾苦的冷漠和淡忘。
3.戀愛出發點盲目
在戀愛動機上,大學生對此并沒有很清晰的目的。種種跡象表明,不少在校大學生戀愛似乎是一種時髦,只是一種對戀愛情結的滿足;更有甚者,有些大學生實際是在調侃愛情,把戀愛當成打發業余生活的方法和排解孤獨感的渠道。在對“你認為在大學里談戀愛或者你在大學里談戀愛最初動機是什么?”的回答中,67%的學生選擇“尋找精神寄托”,還有部分選擇其他,而以“將來建立家庭”為戀愛目的的只占很少一部分,相當部分的人是:
(1)為愛而愛。這部分同學為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他們的情感大于理智的成份。一旦有愛的心聲在召喚,則猶如“寂寞梧桐”般從心底發出幸福的回應。他們的信仰是“不要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或者是“只求曾經擁有,更求物質占有”,只注重戀愛的過程而不考慮戀愛過后能得到什么。
(2)為滿足虛榮心而愛。這部分同學認為在大學期間沒人追求或追求不到對象,則是自身價值不高、低人一等的象征,心里產生自卑。只有追求到了或被追求了,才能顯示出與其他同學是平等的或高出他們一等。
。3)為擺脫孤獨寂寞而愛。這部分同學認為在大學讀書是苦行僧,非常寂寞孤獨,只有談了戀愛,才能解決臨時的困難。這種戀愛被稱之為“寂寞期戀愛”。
。4)為追求金錢、名譽、地位而愛。這部分同學認為在市場經濟社會里,青春、愛情也只不過是一種商品而已,只要能換取金錢、
名譽、地位,愛情就可以付出。只講感情不講條件,那是在真空中生活,愛的感情里還應該有面包和咖啡,因此各種畸形愛情頻頻產生。
。5)為做試驗而愛。這部分同學在校談戀愛好比是做試驗、種試驗田,取得第一手資料,成功則已,不成功則取得經驗。他們認為趁現在年輕不學幾招,將來到社會上翻了船可不得了。
4.女生的戀愛比例高于男生
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較強的依賴性,因而她們對"感情港灣"和性愛的需求程度要強于男生;二是女大學生的絕對數小,占在校生的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在"對偶式"的愛情世界中,女生總是處于"供不應求"的優勢地位。只要自己愿意,自身條件不占優勢的女生同樣會找到鐘情的知音,而素質較差的男生在校園"情場"上則要相對受冷落。
5.男生主動性高于女生
由于在校大學生男、女生比例懸殊。一般情況下,男生只有自己主動出擊才能找到心儀的戀人。相對來講,女生就可以在眾多的追求者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戀人。
6.戀愛隨意性大
主要表現為戀愛周期縮短,頻率增快。由于許多同學戀愛憑的是一時的沖動,對未來的事考慮的不是很清楚,通常是在交往一段時間后發現有一個更適合自己的人,于是馬上分手,接著找另一個。戀愛中的“短平快”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戀愛的一個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數大學生把在大學里戀愛視為在經營“實驗田”,“戀愛專業戶”也出現了。
7.戀愛成功率低
由于戀愛隨意性大,在校期間成功率就低,另外,大學畢業后不能在一起工作,這也是導致大學生戀人分手的只要原因。每年的五六月份,是畢業的季節,也是分手的季節。
8.戀愛觀念日趨開放
日前上海大學研究生工作團委和上海大學研究生聯合會針對學校研究生婚戀觀現狀作了調查,對在校研究生讀書期間結婚這一做法,有29.6%的學生明顯表示贊同,32.7%的受訪者表示從愛情到婚姻最大的阻力是無經濟基礎;對于婚前性行為的態度,近6成學生認為“性是個人行為,自己負責就行了”。據中國青年報在對大學生對待婚前性行為看法的調查中:20XX年表示同意的為50%,20XX年表示同意的為65%。從數字看,這是一個增長的趨勢。大學生談戀愛,受到學生身份的限制,因而許多人認為此時的戀愛應該保守一些,但也有人認為,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可以自由選擇戀愛方式。在關于戀愛行為尺度調查中有5種戀愛行為,分別是拉手、接吻、愛撫、進行性行為、同居。半數以上男生選擇了“同居”這一項,而女生普遍認為接吻或愛撫都是很正常的行為。
9.戀愛觀不夠明確
據調查統計, 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談戀愛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滿足自己的需要,F在大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一些大學生把戀愛當作一種愛情體驗,及時行樂,借以尋求刺激,滿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學生是為了充實課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補空虛,把戀愛當作一種消遣文化。只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實質上是只強調愛的權利,而否認了愛的責任。
【大學生戀愛狀況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戀愛狀況調查報告07-04
大學生戀愛狀況調查報告10-12
大學生戀愛狀況調查報告06-28
戀愛狀況調查報告12-28
[合集]大學生戀愛狀況調查報告11-10
大學生戀愛狀況調查報告7篇12-11
大學生戀愛狀況調查報告(7篇)12-11
大學生戀愛狀況調查報告(6篇)04-05
大學生戀愛狀況調查報告6篇04-05
學生戀愛狀況調查報告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