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昆蟲記手抄報內容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手抄報吧,手抄報要求字體要清楚、美觀大方。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手抄報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昆蟲記手抄報內容,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內容簡介
《昆蟲記》是一本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占所有已經知曉的動物種類的5/6;并且仍有幾百萬的未知曉的昆蟲仍待人類去發現和認知。法布爾在19世紀中期,于學校教課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間觀察各類昆蟲,為之定名,為之謳歌。[4]
《昆蟲記》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節每章節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同時收入一些講述經歷、回憶往事的傳記性文章。在該書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蟲恪守自然規則,為了生存和繁衍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作者依據其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經歷和成果,以人性化觀照蟲性,以蟲性反映社會人生,其重點介紹了他所觀察和研究的昆蟲的外部形態、生物習性,真實地記錄了幾種常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死亡等。
另外,此書不僅詳盡地記錄著法布爾的研究成果,更記載著法布爾癡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和生活狀況等,尤其是《阿爾瑪實驗室》、《返祖現象》、《我的學校》、《水塘》、《數學憶事:牛頓二項式》、《數學憶事:我的小桌》、《童年的回憶》、《難忘的一課》和《工業化學》這幾章。如果換一種眼光看,不妨把《昆蟲記》當作法布爾的自傳,一部非常奇特的自傳,昆蟲只不過是他研究經歷的證據,傳記的旁證材料。
《昆蟲記》作者簡介: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1](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博物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他用水彩繪畫的700多幅真菌圖,深受普羅旺斯詩人米斯特拉爾的贊賞及喜愛。他也為漂染業做出貢獻,曾經獲得三項有關茜素的專利權。主要作品有:《昆蟲記》(全十卷),《自然科學編年史》。
《昆蟲記》成書過程
法布爾31歲時,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這段時間他就先后創作了《植物》、《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生物學作品。1854年,法布爾在法國的《自然科學年鑒》上發表了他的《節腹泥蜂觀察記》。三年后,他又發表了關于鞘翅昆蟲變態問題的研究成果,其學術質量之精,理論意義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余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終于問世。
1880年,法布爾用積攢下的錢購得一老舊民宅,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法布爾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一座百蟲樂園建成了。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中。直到1907年,《昆蟲記》第十卷問世。
《昆蟲記》讀后感
讀完《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對自然界的了解加深,這本書講述了許多昆蟲的飲食、作習,法布爾寫了昆蟲們的生育、勞動、狩獵與死亡的故事,令我感觸頗深。
在《昆蟲記》這本書中,我了解了許多動物,比如說螳螂,它的兩只突眼比頭還大,長而細的脖子,帶著倒鉤的大腳,以及鋒利的大螯就像兩把剪刀,它能輕輕松松地剪斷一只蜻蜓的身體,雖然它看起來十分厲害,但是螳螂的幼仔十分弱小,一只小小的螞蟻就可以把它打敗吃掉,因為幼仔過于弱小,所以螳螂媽媽對自己的孩子十分上心,它甚至可以為自己的孩子付出生命。
螳螂可以說是一個兇狠的掠食者,只要是有獵物經過,不管是老是少、是殘是弱,它都會用自己的利器進行攻擊,然后從食物的頸部下口,使食物的頭和身體斷開,用尖如利刺一般的嘴極快地插進去鍥而不舍地啃吃,等吃飽后便會迅速離開,這種吃相是何等的兇殘呀!
最讓我震驚的是蟋蟀發聲,它僅用了其中四個發音器便能將音樂傳到百米之外,可想而知,它的聲音是多么的急促呀!還有蜘蛛不屬于昆蟲類,而是珠形類,這些新奇的知識令我眼界大開。
在生活中以及學習中,我們都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要為了理想努力奮斗!
【昆蟲記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冬至手抄報內容11-09
愛耳日手抄報內容09-18
春天手抄報內容02-29
中考手抄報內容06-20
體育的手抄報內容01-10
青春手抄報內容09-21
科技的手抄報內容08-09
文明手抄報內容09-16
環保手抄報內容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