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的個人簡介
個人簡介為某人的簡要介紹。個人簡介可以是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一般用于初次見面時個人介紹中或者個人履歷表中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的個人簡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物簡介
金波,原名王金波。詩人,兒童文學作家。河北冀縣人。1961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中國少年作家班編委,“中國少年作家杯”大賽評委會評委。1957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詩集:《回聲》、《會飛的花朵》、《我的雪人》、《金波兒童詩選》、《綠色的太陽》、《紅蘋果》、《雨鈴鐺》、《在我和你之間》、《金波兒童詩集》、《林中月夜》、《風中的樹》、《我們去看海》(十四行兒童詩集)等;童話集《小樹葉童話》、《窗外飄進一朵云》、《踢拖踢拖小紅鞋》、《金波童話》、《眼睛樹》、《金海螺小屋》、《影子人》等;歌詞集《林中的鳥聲》、《金波詩詞歌曲集》散文集《媽媽的愛》等作品。
《春的消息》獲中國作協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快樂的節日》獲全國第一屆幼兒圖書二等獎;《會飛的花朵》獲中國新時期優秀少兒文藝讀物一等獎;《在我和你之間》獲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等八部委全國優秀少兒讀物一等獎,中國作協第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读种性乱埂帆@中國作協第三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人物故事
用生命書寫嫦娥飛天夢
嫦娥三號要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以及月面的巡視探測任務,它的高難度和特殊意義從研制之初就決定了這是一場非比尋常的戰役,8年時光,歷經風雨,如今嫦娥三號取得圓滿成功,回首其中艱辛,仿佛歷歷在目,又仿佛所有的辛苦都不值得一提,作為嫦娥三號電源分系統的主任設計師,金波在用生命書寫心中的夢—嫦娥飛天夢。
從2006年嫦娥三號立項開始,出差成了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見證了京滬鐵路的跨越式發展——快速列車,特快列車,第六次火車提速,京滬高鐵。無法想象京滬高鐵開通之前,他一周往返京滬三次是如何做到的。多少次拖著疲憊的身軀昏睡在飛馳的高鐵上,多少次過著一周都睡在火車上的日子,多少次他白天在北京開會,晚上還得去電測間值班,第二天再回上海評審。月面著陸驗證實驗都是在凌晨進行,金波常常親自參加實驗,一熬就是一宿。在進行室外實驗作業時,他常常穿著薄薄的夏裝在北京的深秋里瑟瑟發抖。
他患有先天性高血壓,每個月光吃降壓藥都要花上兩三百元,但是他全然不顧醫生的建議,忘我地工作著。去基地 3 個月期間,由于醫院只能定量開藥,他只攜帶了 1個多月降壓藥,靠著每天半粒藥一直硬撐著,廢寢忘食,精神高度緊繃,絲毫不敢懈怠?粗枷莸难鄹C和發黑的眼圈,同事們無一不替他捏一把汗。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成功發射后,他的工作量更大了。頂著“只能成功,不準失敗”的巨大壓力,在飛控中心幾輪“三班倒”后,年輕小伙們撐不住了,可他依然精神抖擻。檢測數據、分析數據,每天各種各樣的討論,還要將各個階段的工作進行總結。嫦娥三號奔月、動力下降、兩器分離階段,他接連幾個晚上沒有合眼。問他是什么賦予他如此毅力,他說是責任。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巡視器成功分離,“玉兔號”順利駛抵月球表面,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那一晚,他特別放松,特別困倦,他沉沉地睡著了,做了一個美麗的夢。
全方位的細節追求 鑄就完美品質
當詢問他多年工作心得時,他說,“其實沒什么,我只是老老實實干活,按時間完成任務,注意質量細節,考慮到所有細節”,樸素務實的話語中蘊含無窮的力量,正如他的徒弟所言:“他沉穩的表面下不知道藏有多少力量,每一次薄發都讓人驚嘆不已。”是啊,他是團隊的靈魂和主心骨,讓整個團隊以高昂的斗志,一次又一次攻堅困難。
團隊成員對他的一致評價是,“注意細節”。再辛苦,再勞累,面對工作,他絕不容許有絲毫馬虎。一輪又一輪的自查、復查、評審、測試,雖然繁瑣,他都親力親為。每次測試完,他會對數據認真判讀對比,及時對每個階段測試進行總結,配合總體積極分析異常現象。再小的細節,他都不會忽略,因為他知道任何懈怠都會埋下巨大隱患。某次,在復查繼電器電壓時,考慮到與之相關的各種因素,他仔仔細細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了一個極其隱蔽的不符合項。連續幾年,他的高溫假在加班中度過。2013年高溫假期間,嫦娥三號電測要在北京進行通信,由于值班人手不足,他連續三天三夜只身頂著,整整 24 小時下來他兩眼紅腫,身體飄飄然。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賓館稍作休息后,他又急急忙忙趕回上海,檢查所里試驗情況,確保產品質量萬無一失。正是這種全方位的細節追求,鑄造了嫦娥三號電源控制器完美的品質。
給年輕人更多的愛 讓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
金波雖然不茍言笑,但是心思細膩,總是能設身處地地為年輕人著想,將休息和娛樂的機會讓給年輕人 。
2014年春節,他讓團隊其他成員早早地回去和家人團聚,自己一個人留守在北京飛控中心。翻看班組相冊時,看到里面都沒有自己的身影,他有些失落,是啊,自己好久都沒有參加班組活動了。最近的一次班組活動,再次與他北京出差撞車,其實原先安排的是他人,但為了讓年輕人更多地感受集體時光,他又一次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車。在部門里,論技術,他是絕對的大家;生活中,他待人和藹可親,很多年輕同志都愿意向他請教問題,再復雜的技術問題,他都會一一解答,不厭其煩。他心中的唯一遺憾,是家人。他年近 40 歲的高齡產婦妻子,他剛滿1歲的兒子,他陪伴的時間太少太少,愧對太多。同事說,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他在上海的時間不超過半個月。
和金波交談過程中,他一再擺手說,“我只是航天戰線上一名最平凡最普通的成員,我所做的只是老老實實干活,真的不值得報道”。但正是這一個又一個平凡的航天人勾勒出了美麗的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勾勒出了正在綺麗演繹的航天夢。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的個人簡介】相關文章:
金波詩歌匯總03-23
求職個人簡介11-06
當作家的作文02-16
個人簡介自我評價08-09
著名的歷史典故04-27
著名歷史典故03-30
送給作家的祝福話02-14
我的理想作家作文02-23
我的作家夢作文06-04
我的理想是作家作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