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自律的名人故事(精選8個)
我國歷史上的名人有很多,那你知道關于自律的名人故事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自律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讀。
自律的名人故事 1
許衡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歷法學家。一年夏天,許衡與很多人一起逃難。在經過河陽時,由于長途跋涉,加之天氣炎熱,所有人都感到饑渴難耐。
這時,有人突然發現道路附近剛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樹,梨樹上結滿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爭我搶地爬上樹去摘梨來吃,唯獨只有許衡一人,端正坐于樹下不為所動。
眾人覺得奇怪,有人便問許衡:“你為何不去摘個梨來解解渴呢?”許衡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問的'人不禁笑了,說:“現在時局如此之亂,大家都各自逃難,眼前的這棵梨樹的主人早就不在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許衡說;“梨樹失去了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許衡始終沒有摘梨。
自律的名人故事 2
時間觀念反映著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柳傳志以“自律”在業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現在他的守時上,柳傳志本人在守時方面的表現讓人驚嘆。在20多年無數次的`大小會議中,他遲到的次數大概不超過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國人民大學去演講,為了不遲到,他特意早到半個小時,在會場外坐在車里等待,開會前10分鐘從車里出來,到會場時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溫州商界邀請柳傳志前往“交流”。當時,暴雨侵襲溫州,柳傳志搭乘的飛機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員建議第二天早晨再乘機飛往溫州,柳傳志不同意,擔心第二天飛機再延誤無法準時參會,叫人找來“公務車”連夜趕路,終于在第二天早六點左右趕到了溫州。當柳傳志紅著眼睛出現在會場,溫州的那位知名企業家激動得熱淚盈眶。
自律的名人故事 3
明代大學士徐溥自幼天資聰明,讀書刻苦。
少年時代的徐溥性格沉穩,舉止老成,他在私塾讀書時,從來都不茍言笑。一次塾師發現他常從口袋中掏出一個小本本看,以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發現,原來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經典語錄,由此對他十分贊賞。徐溥還效仿古人,不斷地檢點自己的言行,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分別貯藏黑豆和黃豆。每當心中產生一個善念,或是說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黃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過失,便投一粒黑豆。開始時,黑豆多,黃豆少,他就不斷地深刻反省并激勵自己;漸漸黃豆和黑豆數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厲,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黃豆越積越多,相較之下黑豆漸漸顯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來為官,一直都還保留著這一習慣。
憑著這種持久的約束和激勵,他不斷地修煉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來終于成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對自己行為的高標準約束顯示了他強烈的自律意識,即使是在個人獨處時,也能自覺地嚴于律己,謹慎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獨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讓一個人在獨立工作、無人監督的時候仍然能夠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絲毫不放松自我監督的力度,謹慎自覺地按照一貫的道德準則去規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覺。
自律的名人故事 4
魯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紹興城內都昌坊口一個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魯迅原名周樹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魯迅自幼聰穎勤奮,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里攻讀詩書近五年。魯迅的坐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里。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里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里值錢的東西,然后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里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后到藥店去買藥,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里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里,每當他氣喘吁吁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后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在三味書屋讀書,私塾里的壽鏡吾老師,是一位方正、質樸和博學的人。老師的為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為魯迅留下深刻的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
魯迅十七歲時從三味書屋畢業,十八歲那年考入免費的江南水師學堂;后來又公費到日本留學,學習西醫。1906年魯迅又放棄了醫學,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學校教過課,成為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倡導者。魯迅是中國文壇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魯迅全集》,被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廣泛地在世界上傳播。
自律的名人故事 5
晏嬰,晏嬰,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歷仕靈公、莊公、景公三世。他才華橫溢,嚴于律己,備受國君賞識。盡管身居高位,卻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從不奢侈。他的住所簡陋樸素,環境艱苦,即使齊國國君要為他新建住房,也被他堅決拒絕。齊景公無法說服他,便在他出使魯國期間暗地里為他擴建了住房。晏嬰回來后,卻停車在城外,拒絕進城回家。景公無奈之下,只好恢復原狀,晏嬰才肯入住。
晏嬰平日里穿著樸素,乘坐的是瘦馬破車,齊景公想要賜給他一匹良馬和華麗的馬車,晏嬰卻堅決拒絕了。他對齊景公說:“我過著簡樸的生活,是希望能為人民樹立榜樣,防止奢侈浪費的風氣蔓延。如果我們君臣都追求穿著華麗、騎著名馬,追求奢華享樂,那老百姓也會效仿,導致道德風氣敗壞。一旦風氣敗壞,要糾正就很困難了。因此,我不能接受您的賞賜。”齊景公聽后接受了晏嬰的`建議。
自律的名人故事 6
柳傳志以嚴格的自律和高度的時間觀念在商界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通過自我管理的方式影響和感召他人。柳傳志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展現出了高度的守信原則,尤其在守時方面更是令人欽佩。據統計,在過去20多年的無數次會議中,柳傳志遲到的'次數少于五次,展現出了他對時間的尊重和嚴謹的工作態度。
他來到了中國人民大學準備進行演講,為了避免遲到,他提前半個小時到達會場附近,然后在車里等待。開會前10分鐘,他從車里走出來,準時到達了會場。
溫州商界邀請柳傳志前往參加交流活動。當時,溫州遭遇暴雨襲擊,柳傳志所乘飛機被迫在上海降落。航空公司建議他第二天早晨再飛往溫州,但柳傳志擔心會議延誤,堅持當晚就要趕到。于是他要求安排“公務車”,連夜趕往溫州。在第二天清晨六點左右,柳傳志終于準時抵達。當他疲憊不堪卻依然堅定地出現在會場時,溫州的一位知名企業家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激動得熱淚盈眶。
自律的名人故事 7
明代大學士徐溥自幼天資聰明,讀書刻苦。
徐溥少年時代性格沉穩,舉止老成,平日里不茍言笑。有一天,他在私塾讀書時,塾師發現他常常從口袋里掏出一本小冊子看,以為是玩具,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經典語錄。塾師對他的用心和認真十分贊賞。徐溥還效仿古人,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一個裝黑豆,一個裝黃豆。每當他心生善念、說出善言或做了善事,便往黃豆瓶中投一粒黃豆;相反,如果言行有過失,就投一粒黑豆。起初,黑豆多,黃豆少,他不斷反省自己,激勵自己;漸漸地,黃豆和黑豆的數量持平,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黃豆越來越多,黑豆漸漸微不足道。直到他后來為官,仍保持著這一習慣。
在這種持久的約束和激勵下,他努力修煉自己,不斷完善品德。最終,他成為了備受尊敬的一代名臣。
徐溥對自己行為的高標準約束展現了他強烈的自律意識,即使是在獨處時,也能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謹慎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獨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讓一個人在獨立工作、無人監督的時候依然能夠保持自律,不受外界影響,始終保持自我約束的力度,謹慎地按照一貫的道德準則規范自己的言行,保持道德自覺。
自律的名人故事 8
在美國一所大學的日文班里,突然出現了一個50多歲的老太太。開始大家并沒感到奇怪。在這個國度里,人人都可以挑自己開心的.事做。可過了不長時間,年輕人們發現這個老太太并非是退休之后為填補空虛才來這里的。每天清晨她總是最早來到教室,溫習功課,認真地跟著老師閱讀。老師提問時她也會出一腦袋汗。她的筆記記得工工整整。不久年輕人們就紛紛借她的筆記來做參考。每次考試前老太太更是緊張兮兮地復習、補缺。
有一天,老教授對年輕人們說:“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們可以問問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養的孩子。”一打聽,果然,這位老太太叫朱木蘭,她的女兒是美國第一位華裔女部長——趙小蘭。
【自律的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歷史名人的故事素材_名人故事素材07-06
名人雕塑的故事11-02
名人故事作文01-19
名人求職故事07-01
歷史名人的經典勵志小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07-08
歷史名人故事04-28
名人成功創業故事02-21
中外名人誠信的故事05-11
有關誠信的名人故事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