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總復習聽課后感范例
老師試教之前,我們組針對《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所對應的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再一次進行學習,力求從課標和其它教學資料中進一步深入學習這部分內容所對應的具體要求。
通過查閱資料,我們了解到2011年新版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關于這部分內容所對應的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如下:
總目標:經歷圖形的抽象、分類、性質探討、運動、位置等過程,掌握圖形與幾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特征。
學段目標:
·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常見的平面圖形。
·探索一些圖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系,了解一些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
通過再一次學習,我們看到《數學教師教學用書》六年級下冊中關于這部分內容所對應的教學要求是這樣的:
·指出并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利用方格紙或割補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
·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
·能用方格紙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在理論學習和研討的基礎上,我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再一次細化,制定了更具體的學習目標。教師心中對于本課的學習目標清晰,課堂上的調控與教育機智的發揮就更加游刃有余。因此,第二次試教之后,張老師的教態、教學語言、教育調控等各方面又進了一步。尤其是在提問學生方面,我統計了一下,本次授課一共提問學生41人次,其中有2人屬于重復提問,大約占提問學生總人次的5%,并且提問學生的范圍從前到后、從左到右、從男生到女生、從中間到兩邊、從中心到角落都提問到了。總發言人數大約占全班人數的50%。對于一個近80人的大班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好的了。
但是,聽課中又發現新的問題,教學環節中揭示出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意義之后,教師出示花園的外輪廓,請學生指一指、說一說這個不規則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與下一個環節中指一指、說一說樹葉的周長與面積產生沖突。我建議刪除第一個環節,讓學生直接指出樹葉的周長與面積。這樣,利用樹葉這個不規則物體的面積可以轉化為學過的近似圖形的面積來估計,既考察了學生的面積公式,又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體會了轉化這一數學思想,豈不是一舉兩得?!
教育總是無止境,就如球王貝利所說,他踢得最好的球總是下一個。這一次的不完美,才會讓我們下一次的追求更有方向、更有挑戰。
【《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總復習聽課后感】相關文章:
《周長》課后反思07-10
基本平面圖形復習的教案設計06-28
《圖形的周長》的教材反思07-02
《圓的周長》課后反思03-14
圓的面積課后反思08-09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教案06-29
《周長》課后反思 (7篇)07-11
《周長》課后反思 7篇07-11
組合圖形面積的教學設計02-09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