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場與人相處方式
有句話叫做“父母無法選擇,但丈夫可以選擇”,把這句話套用到職場中,可以改成“職業可以選擇,但同事無法選擇”。當你過五關斬六將得到一個心儀的職位,充滿信心地準備大干一場時,或許你會發現,天哪,我的辦公室里怎么會有這樣的同事。
可作為局外人,觀眾卻能看懂并且理解,誰沒有過那種備受折磨、倍感壓抑的職場生涯呢?比如:
愛開屏的孔雀
幾乎都知道一個讓孔雀開屏的秘訣,那就是拿一塊花布在孔雀面前晃一晃,驕傲的孔雀就會展開自己的尾巴和你比美。在辦公室里也不乏這種“愛開屏的孔雀”——自我感覺良好,不分時間和地點地炫耀。
小 B辦公室里就有這樣一只“愛開屏的孔雀”,只要有新人或陌生人在,他就不厭其煩地介紹自己的經歷,被什么人接見過,同誰誰共過事,領導怎樣高度評價了自己的工作等等,直到對方肅然起敬為止。小B剛來時還為自己有這樣的同事感到驕傲,時間長了,發現他總是翻來覆去的那一套“演說詞”,自己差不多都背過了。再看周圍同事,每到他演講的時候或四散奔逃,或打電話聊天,或乒乒乓乓地收拾東西以示抗議,只有那位尊兄唾沫四濺、滔滔不絕。
占小便宜的小頭目
“ 基層部門的小頭目有的可真不好對付!”小C深有感觸地說。他的部門主任是個愛占小便宜的家伙,公司給員工的福利一般發到他這級為止,為下級領的電影票、代金券什么的經常被他以種種理由“忘記”了。有時輕描淡寫打聲招呼,更多時候瞞天過海不見了蹤影。最讓小C氣憤的是這么一件事。春節時,小C代表公司去一個合作單位開聯歡會,會上有一個抽獎活動,小C幸運地抽到了大獎——一臺冰箱。小C深知這個獎是應該屬于公司的,自己拿不合適,就給主任打了個電話,請示如何處理。主任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現場,支走了小C,徑直將冰箱抬回了自己家!第二天,還笑瞇瞇地拍拍小C的肩膀:“小子,手氣不錯!下次這種活動還派你去!”小C差點氣暈過去
搔首弄姿的偽少女
這似乎是女同志的 “專利”。自恃小有姿色,總愛在男同事面前充分施展“女性魅力”,卻不料成了女同事們的笑料和眼中釘。“公司新來了一名文員,腰圓腿粗,卻喜歡穿迷你超短裙,和男同事說話嗲聲嗲氣,讓人聽一句,雞皮疙瘩起一片。”28歲的廣告公司美編小D說,“她的下場自然好不到哪兒去,辦公室里的女職員幾乎沒人理她。”
小D以前還有個同事,明明半老徐娘了,卻總是刻意把自己打扮成小姑娘的樣子,穿泡泡裙,留娃娃頭,說起話來動不動就是“我們女生如何如何……”還特別喜歡告訴別人自己有一個12歲的女兒,上街時常被誤認為是姊妹倆,讓人驚呼:“呀!你看上去還是個小姑娘嗎,怎么可能有12歲的女兒!”她就天真而滿足地做少女狀的笑,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成了笑柄
眼睛朝上的“馬屁精”
這號人不太注重與下級甚至同級同事的交往,時時伺機捕捉任何一個能趨炎附勢、令自己一步登天的機會。人往高處走,這是一種普遍心態,但倘若做得太過火,“馬屁精”的綽號恐怕是逃不掉了。
“ 我們部門幾個同事一直都聚在一起共進工作午餐,除了一個叫華露的,每次她總是孤傲地獨坐一隅。”25歲的外企行政秘書小E說,“有一天,公司的副總裁親臨餐廳和我們一起進餐,華露眼尖,飛也似地擠到了我們的身邊,還拼命地插話,很肉麻地吹捧副總裁年輕有為。想來一是想營造一個‘合群’的好印象,二是有機會和副總裁套個近乎。惡心!”
恨比天高的“杜十娘”
牢騷滿腹、怒氣沖天,這些就是“杜十娘”們最顯著的特征。盡管偶爾一些“推心置腹”的訴苦能多少構筑出一種“辦公室友情”的假象,但綿綿不休的抱怨會讓身邊的人苦不堪言,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苦悶克隆了一份。
“ 和我同一部門的一名項目經理只要一出現在辦公室里,我們就無法逃脫那長達數小時的心理折磨。”24歲的小G是一家公司的客戶主管,“明明是些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可在她持續不斷的輪番轟炸之下,我們不得不想盡辦法擺脫她那極具傳染力的消極情緒。也許她把訴苦看做開誠布公的一種方式,但訴苦訴到盡頭便會升華成憤怒。我們奇怪既然她對現狀如此不滿,為何不干脆換個環境,遠走高飛。也省得她委屈萬分,我們跟著受罪!”
不知疲倦的小喇叭
工作間里一些小打小鬧式的玩笑無傷大雅,但要警惕它們發展成為令人望而生畏的閑話乃至傷人的謠言。很多不懂得三思而后語的人無意中成了各種流言的推波助瀾者。“我的一名同僚總是有事沒事到我桌前大談特談主任的‘丑聞’,你想,那么敏感的場所,那么敏感的話題,真叫我不知如何是好。”29歲的小H抱怨,“她的消息來源是否可靠先不說,她從來就不在乎我對她那一籮筐的“”內幕秘聞’感不感興趣!”
以上6類辦公室“忍無可忍之事”可以算是“大是大非”中的“大非”,其實,再仔細想想,算不上“大非”級別的“小非”更是多如牛毛。
但說了這么多同事的壞話,相信我的同事也對我有滿腹的牢騷了,還是不說了。人就是這樣,像豪豬一樣,沒有同伴會寂寞,現互相湊到一塊兒又扎得慌。既然丈夫可以選擇,而同事無法選擇,那么就只有戒急用忍、注意防守并且適當反擊了。
經營你的關系 還是結束它?
有時候我們在一段關系里面并不開心,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它。如果你發現你處在停滯狀態,這里有些問題你可以用來問問自己,讓你有所行動。(這些問題適用于所有類型的關系:愛情的,家庭的,友誼的,甚至工作的)
1)問題在他們?還是在我?
這個問題有點捉弄人。通常來說,你與他人的關系是動態變化的。(如果是這樣的話,請跳到問題3。)
但有時候,其中一個極端的情況是,如果問題都在你,也許這段需要付出的關系里面,就是你跟你自己的關系。
如果你感覺這個問題超過60%在對方,請跳到問題2.
2)對方愿意自我反思嗎?
反省是改變的前提。如果對方在這個問題上否認他/她自己的角色,那么溫和地與之對質可能會有所幫助。但如果你認為他/她純粹就是不承認錯誤,一直如此,可以算是性格或者人品的問題,那么你可以得出結論:這段關系必然會終結。
3)要付出多少努力,我才能將這段關系轉變為我想要的或者我配得到的?
要誠實的看待你與對方的之間的差異有多大?你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穿越這段距離?也許在你人生的另外一個階段,你愿意付出那樣程度的努力,或者你們一起有了孩子,或者你需要一份比現在工作更加渴求的工作。但對于現在階段的,在這個特別時刻的你,你愿意付出那樣的努力嗎?
很多時候,人們假裝一個問題自己會逐漸變好或者付出極小的努力就能變好。不要欺騙自己什么是真正的參與。改善關系需要付出和承擔。沿途你也不可能會沮喪。
4)這段關系讓你有多痛苦?它剝奪了你生活的快樂,能量和追求?
將這個和問題3一并考慮——它帶走的東西比帶給你的東西要多嗎?還有,它會讓你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能改變?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應該自己有了答案。
5)它真的對你那么有價值嗎?
有時候我們會落入陷阱。習慣是,最小阻力的道路,是對于對質的恐懼,是對于取悅他人的需要。你必須考慮生命中,關系中,你所看重的東西,以及這段特殊的關系是否適合你的價值體系。
通過這些問題你會發現主題是:殘酷的誠實,甩掉否認。我想說的是,這些方法性的問題會將你引導到你的直覺與內心真實想去的地方,但也可能是一個太凌亂以致于你一直不敢承認的地方。
反省是兩方面都需要同時進行的。
職場與同事共處的3個法則
一個好的工作固然重要,但一個好的工作環境也很重要。特別是在職場上與人的一種溝通交流。如果你能處理妥當與辦公室的人際關系,那么你的工作也能夠順利一半。下面分享職場三個黃金法則,讓你與同事和睦共處。
辦公室是我們每天除了家里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有的時候甚至要比在家里的時間還久。所以那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同事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真誠待人真誠是打開別人心靈的鑰匙,因為真誠的人使人產生安全感,減少自我防衛。如果你一開始就是抱著某種目的接近他人,而且極力的掩飾了自己,這樣以后同事知道后會很討厭你的。
越是好的人際關系越需要關系的雙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真實想法與人交流。當然,這樣做也會冒一定的風險,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裝起來是無法獲得別人的信任的。
二:樂觀主動無論何時學會首選給對方一個微笑,總是板著個臉給人太嚴肅的樣子,會讓人覺得很不解。
如果你給對方一個微笑,對方也會回報一個笑臉,這樣就形成了愛的傳遞。主動對人友好,主動表達善意能夠使人產生受重視的感覺。不管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兒,都要樂觀的去面對,用一種積極的心態處理,辦法總比問題多!要堅信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三:尊重平等這一點不管在什么時候都是尤為重要的,有的人會因為對方是同樣職位的同事而看輕了對方,甚至出言不遜,這可是很得罪人的,要把對方放到同一個高度來審視,當成朋友去尊重。
人都是互相的,尊重也是。任何好的人際關系都讓人體驗到自由、無拘無束的感覺。如果一方受到另一方的限制,或者一方需要看另一方的臉色行事,就無法建立起高質量的關系。
與同事打情罵俏招人煩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在工作場合,和女同事說說俏皮話,逗逗樂子這種舉動不利于男性的升職。
英國薩里大學的艾德里安·班克斯教授領導了這一研究。通過調查,研究者發現,那些總愛和女同事說俏皮話的男員工,實際上對工作滿意度較低,這種輕率的舉動顯示出了他們內心世界的無聊;
同時,這也說明他們情商較低,無法真正理解他人的真實感覺,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力也差。
“一些男性之所以喜歡打情罵俏,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對現有的工作氛圍非常厭煩,希望通過這種行為來發泄苦悶。”艾德里安·班克斯說,盡管打情罵俏看起來很有浪漫色彩,但這并不能幫助他們擺脫不滿和改善人際關系,還會引起女同事反感,有損于人際關系和升職。這項研究成果在倫敦舉行的英國心理學年會上進行了宣讀。
會影響同事關系的九種行為
有好事兒不通報
單位里發物品、領獎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經領了,一聲不響地坐在那里,像沒事似的,從不向大家通報一下,有些東西可以代領的,也從不幫人領一下。這樣幾次下來,別人自然會有想法,覺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識和協作精神。以后他們有事先知道了,或有東西先領了,也就有可能不告訴你。如此下去,彼此的關系就不會和諧了。
明知而推說不知
同事出差去了,或者臨時出去一會兒,這時正好有人來找他,或者正好來電話找他,如果同事走時沒告訴你,但你知道,你不妨告訴他們;如果你確實不知,那不妨問問別人,然后再告訴對方,以顯示自己的熱情。明明知道,而你卻直通通地說不知道,一旦被人知曉,那彼此的關系就勢必會受到影響。外人找同事,不管情況怎樣,你都要真誠和熱情,這樣,即使沒有起實際作用,外人也會覺得你們的同事關系很好。
進出不互相告知
你有事要外出一會兒,或者請假不上班,雖然批準請假的是領導,但你最好要同辦公室里的同事說一聲。即使你臨時出去半個小時,也要與同事打個招呼。這樣,倘若領導或熟人來找,也可以讓同事有個交待。如果你什么也不愿說,進進出出神秘兮兮的,有時正好有要緊的事,人家就沒法說了,有時也會懶得說,受到影響的恐怕還是自己。互相告知,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聯絡感情的需要,它表明雙方互有的尊重與信任。
不說可以說的私事
有些私事不能說,但有些私事說說也沒有什么壞處。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單位、學歷、年齡及性格脾氣等;如果你結了婚,有了孩子,也就有了關了于愛人和孩子方面的話題。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順便聊聊,它可以增進了解,加深感情。倘若這些內容都保密,從來不肯與別人說,這怎么能算同事呢?無話不說,通常表明感情之深;有話不說,自然表明人際距離的疏遠。你主動跟別人說些私事,別人也會向你說,有時還可以互相幫幫忙。你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讓人知道,人家怎么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之上的。
有事不肯向同事求助
輕易不求人,這是對的。因為求人總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但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有時求助別人反而能表明你對別人的信賴,能融洽關系,加深感情。比如你身體不好,你同事的愛人是醫生,你不認識,但你可以通過同事的介紹去找,以便診得快點,診得細點。倘若你偏不肯求助,同事知道了,反而會覺得你不信任人家。你不愿求人家,人家也就不好意思求你;你怕人家麻煩,人家就以為你也很怕麻煩。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以互相幫助為前提的。因此,求助他人,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的。當然,要講究分寸,盡量不要使人家為難。
拒絕同事的“小吃”
同事帶點水果、瓜子、糖之類的零食到辦公室,休息時分吃,你就不要推,不要以為難為情而一概拒絕。有時,同事中有人獲了獎或評上了職稱什么的,大家高興,要他買點東西請客,這也是很正常的,對此,你可以積極參與。你不要冷冷坐在旁邊一聲不吭,更不要人家給你,你卻一口回絕,表現出一副不屑為伍或不稀罕的神態。人家熱情分送,你卻每每冷拒,時間一長,人家有理由說你清高和傲慢,覺得你難以相處。
常和一人“咬耳朵”
同辦公室有好幾個人,你對每一個人要盡量保持平衡,盡量始終處于不即不離的狀態,也就是說,不要對其中某一個特別親近或特別疏遠。在平時,不要老是和同一個人說悄悄話,進進出出也不要總是和一個人。否則,你們兩個也許親近了,但疏遠的可能更多。有些人還以為你們在搞小團體。如果你經常在和同一個人“咬耳朵”,別人進來又不說了,那么別人不免會產生你們在說人家壞話的想法。
熱衷于探聽家事
能說的人家自己會說,不能說的就別去挖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時,人家不留意把心中的秘密說漏了嘴,對此,你不要去探聽,不要想問個究竟。有些人熱衷于探聽,事事都想了解的明明白白,根根梢梢都想弄清楚,這種人是要被別人看輕的。你喜歡探聽,即使什么目的也沒有,人家也會忌你三分。從某種意義上說,愛探聽人家私事,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喜歡嘴巴上占便宜
在同事相處中,有些人總想在嘴巴上占便宜。有些人喜歡說別人的笑話,討人家的便宜,雖是玩笑,也絕不肯以自己吃虧而告終;有些人喜歡爭辯,有理要爭理,沒理也要爭三分;有些人不論國家大事,還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見對方有破綻,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讓對方敗下陣來不可;有些人對本來就爭不清的問題,也想要爭個水落石出;有些人常常主動出擊,人家不說他,他總是先說人家。
小瞧同事最招人煩
其中,“職場歧視”居榜首。
北師大心理學院副教授張西超認為,有些人受一時心態影響,愛用灰色眼光看人,再加上說話態度不注意,很容易讓人覺得自己被看不起。”張西超認為,這樣很可能打消工作積極性,讓矛盾愈演愈烈。
排在次席的行為則是“魯莽駕駛”,盡管它發生在辦公室外,但仍會為同事所不齒。如把同事功勞搶到自己頭上;挖苦別人;亂扔東西,隨地吐痰;在非吸煙區抽煙;談話或會議中接打手機或發短信。“其實中國上班族的感受也一樣,也會厭惡這些行為。”張西超告訴《生命時報》記者。
專家指出,目前,中國職場中多見的無禮行為還有以下幾種:一、散布謠言。工作中的玩笑盡管無傷大雅,但難免被個別人發展為令人生畏的閑話。北京陽光華仁心理咨詢室咨詢師宋玉梅認為,“西方人比較關注自我,很少道人是非;而中國人則喜歡投身到集體中,關注別人的事。”二、逢人就說教。宋玉梅指出,這樣的人盡管有時出發點是好的,但由于表達方式不對,很容易給人壓力。三、不斷滅人志氣。“這類人本身就有些自卑,所以只能通過挖苦他人,來助長自己的士氣。”宋玉梅稱。
遭遇“職場無禮行為”,是退避三舍還是當面指出?專家們認為,人在職場,首先要對自己有個了解。這樣才能不被別人的言行所左右。其次,如果覺得對方行為確實影響到你,不吐不快,那么不如找個合適的時機婉轉地告訴他。但切記,要“對事不對人”。
【職場與人相處方式】相關文章:
職場新人如何與人相處06-29
與人相處作文02-04
教你識破職場謊言人與人相處需要信任07-03
職場相處07-13
求職指導:與人相處的哲學07-02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說說03-08
職場相處的禮儀07-01
職場相處道德07-02
舒服的相處方式的文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