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描寫大小洞天的散文
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區(qū),古稱鰲山大小洞天,位于海南省三亞市以西40公里處的南山西南隅,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描寫大小洞天的散文,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描寫大小洞天的散文
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乘坐飛機到達了海南。
我們剛下飛機就覺得陣陣熱風迎面吹來。當我們到達了賓館就開始安排第二天的旅行路線。睡醒后我們就按照安排的路線來到了大小洞天。第一站——孔雀石。它得樣子像一只開屏的孔雀,由此而得名。
第二站——仙桃石,從正面看它像一個完整的大桃子,可從背面看卻只有一半了!它旁邊還有一個像牛的石頭。這兩塊石頭還有一個傳說:從前,王母娘娘送給八仙一個仙桃。八仙讓天上的.牛仙背著,經過此地時便因為風景好而到處去游玩。牛仙等的不耐煩了,仙桃不消心滑了下來。牛仙就把仙桃吃了一半。正在此時八仙出來了,他們看見后一怒之下把牛仙變成了石頭,仙桃也被八仙留在這里。日久天長,仙桃也就變成了石頭。
第三站,鑒真望海,這是一個中國的和尚,他很想把佛教傳到日本?墒乔八拇味蛇^還到日本都沒有成功,可他并沒有放棄他的夢想。在當地向漁民學習航海,經過二年的學習。他又回到了他的老家杭州。開始了第五次渡海到達日本,這次他成功了,成為了日本佛教的祖師爺。
第四站----壽比南山。這是鑒真和尚寫的字“壽”“比南山”。為什么這幾個字要分開呢?因為”壽“和”比南山“沒有寫在一起。為什么鑒真和尚要寫“壽比南山”呢?因為在海的每個人的平均壽命可達一百一十五歲。這全是因為海南的空氣好。
第五站——大小洞天。這是一個奇特的自然景觀。從一個洞口進去經洞內的彎道走出去。里面有很多鐘乳石,很漂亮
海南的大小洞天真美啊!你說,難道不美嗎?
篇二:描寫大小洞天的散文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快樂的心情去去大小洞天玩。開車出發(fā)了,我們在車子里說說笑笑,直到大門口才停止下來。我們買了票,進了大門,映入眼簾的是白茫茫的大海和金燦燦的沙灘,我旁若無人,直接在沙灘玩了起來。
玩了一會兒,就到海上的石頭上找海鮮。過了十幾分鐘,捉到了許多各種各樣的`海鮮就繼續(xù)前進了。我們到了一個服務區(qū),我們一家子都在里面買了一套衣服,吃了東西,我就在里面走,走著走著,發(fā)現玄珠臺,我看了,摸了摸。就和爸媽繼續(xù)前進。終于到了小洞天,我們拍了照,我就進入小洞天,由于太興奮了,我不小心滑倒了,出來的時候我腳上有好幾道傷痕,爸爸媽媽心痛我,還給我貼上了創(chuàng)口貼,我們在前面看了一下就回來了。
今天我可真倒霉,留下了滿身的傷痕。
篇三:描寫大小洞天的散文
聽到大小洞天這個名字,我就感覺那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到了那里之后,果然不出我所料。
我們來到小洞天,小洞天旁邊的石頭都很特別,每個大石頭之間都有一條小縫,我猜這可能就是所謂的“一線天”吧!我們進了小洞天以后,里面非常小,而且你必須彎腰才能走出去,導游說這是神仙住的地方。走過小洞天,就來到了不老松園,每棵不老松上都掛著紅布條,而且每棵不老松都活了幾千年,導游說:“這些不老松里面全是空的,只是樹皮在而已”。
聽說南海有個神鰲,而大小洞天的`山上就有個南海神鰲,這個神鰲非常奇怪,除了頭和尾是龍之外,別的都是烏龜的樣子,看起來非常雄偉。
除了南海神鰲之外,我們還看見了東海龍王廟,孔子像等許多名人。我問導游為什么我們只看見小洞,沒看見大洞天呢,導游說:“大洞就是整個大小洞天景區(qū)!泵康揭粋景區(qū)導游都會講關于哪個景點的傳說,真讓我大飽耳福。
篇四:描寫大小洞天的散文
大小洞天風景區(qū)的主要景觀有:洞天八景(石船、釣臺、巖瞻、靈應泉、試劍峰、大洞天、小洞天和仙梯)、“壽”字石刻、鑒真師徒群雕等。
【南海龍王別院】
大小洞天內鰲山腹地,正對南海處建有南海龍王別院,院內供奉1.9米的南海龍王原身像,龍王身穿龍鱗金甲,肩披龍紋披風,手扶鎮(zhèn)海寶劍,足踐雙蛇,迎風偉坐于海心浪濤之顛,給祖國帶來安定,給人民帶來吉祥。旅游區(qū)于每年的龍歷二月初二舉行盛大的民俗活動---龍?zhí)ь^節(jié),以道家習俗祭祀龍王,祭祀南海。
【小洞天】
團友們,公元1187年,在南山西南面的海岸邊,崖州郡守周康阝尋訪道家文化發(fā)現大小洞天。一塊巨石外形如鰲似蚌、雄飛雌伏的樣子,巖石的南面巖壁上題刻著“小洞天”三個醒目的大字。這塊外形如鰲如蚌的巨石下面有一個“石屋”,“石屋”如同蝸牛氣旋狀,洞穴盤旋曲卷,人口大而朝西,出口小而向上;游人要想進入這個“蝸牛石屋”探奇就得逐個輪流,因為只有一個洞口出入。沿著盤旋曲卷的洞穴爬行,洞口越來越小,盤旋爬行了好一陣子之后,抬頭向上通過小巖洞口可見到天空,雖說“別有洞天”,但還是有點“坐井觀天”的感覺。
【海山奇觀】
“小洞天”巖石附近不遠的巖壁上有許多題刻,其中就有大家最熟悉的“海山奇觀”。“海山奇觀”字體大小有一尺五寸見方,是由南宋(1247年)吉陽軍郡守毛奎所題!洞笮《刺煊洝芬晃380多個字的石刻也出自毛奎之手:“吉陽形勢,甲乎海外。南山盤踞,氣象雄偉……”
【仙梯】
“海山奇觀”旁邊有石階上下通天達海,在“大洞天”的石壁上,毛奎題刻“仙梯”二字,字體大小一尺見方。石階兩旁有灌木叢林,其中仙人掌最多。
【福壽南山】
南山是座吉祥的山,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南山與長壽密切相關,是真正意義上的壽山。南山大小洞天一帶集中分布有能成活數千年的長壽樹--被美喻為”南山不老松”的龍血樹。龍血樹屬龍舌蘭科常綠植物。白堊紀恐龍時代就已出現,被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世界科教文組織列為保護樹種。中國亦定其為珍稀瀕危植物,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樹種,主要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目前,此樹種已瀕臨滅跡,但在三亞南山一帶卻生長著三萬株之多,主要集中于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區(qū),樹齡逾千年的有兩千多株,最長的有六千年以上。
【石船】
“石船”形象逼真,吸引許多文人學士前來尋訪。據考證,南宋(1187年)吉陽軍知軍周開辟“石船”景觀,并在石船北面的一塊巨石上留下《石船記》石刻。
另有清康熙年間任崖州學正(清代州學官)的廣東省東莞縣學人尹之逵在《石船》中寫道:“何人陸地似乘流?迫近南山山嶺頭。豈是補天遺五色?代將刳木作扁舟……”作者看到“石船”雖在陸地卻好像乘風破浪的情聯想到女媧補天遺下的五色石……
【釣臺】
“小洞天”南邊有“釣臺”景觀,“釣臺”附近的一塊石壁上有郭沫若《游崖縣鰲山》詩文石刻,這是1962年郭沫若先生考察海山奇觀風景區(qū)之作。
【南來傳法】
團友們,唐代是我國佛教發(fā)展鼎盛時期,日本為了加強對佛教寺院和剃度僧尼的'管理,取法中國,建立施戒制度。為促進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揚州大明寺主持,著名的律學大師鑒真和尚應日僧榮睿、普照的懇切禮請,接受日本圣武x皇約請,從唐天寶元年(741年)至天寶十二年(753年)歷經了長達12年之久的6次東渡日本。由于種種原因,前五次東渡都沒有成功。其中第五次于天寶七年(748年)61歲的鑒真大師,率領30多人,海上遇急風大浪,船只隨風逐浪漂泊了14天,據推測應該于十一月初,在海南島振州(今三亞市境內)登陸。
在振州一年多的時間里,鑒真師徒應請修繕了一座具有300多年歷史的龍泉寺亦稱大云寺。為寺重新開光,傳法布道,巡游名勝,與南山有機緣。
經歷了無數磨難之后,65歲的鑒真帶領中日兩國眾弟子24人于唐天寶十二年(日本天平勝寶五年即753年)十二月順利到達日本,第六次東渡終于成功。
1995年,在海山奇觀游覽區(qū)內,落成一座大型花崗巖石群體雕塑即鑒真和尚及弟子群雕,這座題為“登岸”的群雕由五位人物組合而成,師徒不屈不撓,不惜生命,為佛事盡力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描寫大小洞天的散文】相關文章:
描寫冬至的散文07-02
描寫母愛的散文07-03
朱自清描寫秋天的散文07-04
描寫秋天的原創(chuàng)散文07-03
描寫大自然的散文07-03
描寫冬至的散文1000字07-03
描寫黃河的經典散文(精選7篇)03-25
描寫雪的詩歌和散文07-08
描寫冬天的散文詩07-04
描寫中秋節(jié)的散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