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戀愛心理學理論知識
戀愛是同性或異性互相愛慕行動的表現。以下小編為你收集了戀愛心理學理論知識,希望給你帶來一些借鑒的作用。
1.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在莎士比亞的經典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愛,但由于雙方世仇,他們的愛情遭到了極力阻礙。但壓迫并沒有使他們分手,反而使他們愛得更深,直到殉情。這樣的現象我們叫它“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所謂“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就是當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系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2.泰坦尼克效應
大家都看過著名電影《泰坦尼克號》,其中的男女主角杰克和羅絲就是沖破障礙彼此相戀的情侶。杰克是一個心懷夢想的窮小子,他想成為一名畫家,而羅絲是上流社會家庭的千金小姐。羅絲有保守的父母和資本家子弟的未婚夫,這都成為她與杰克交往的障礙。但在這部電影作品中,“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是主題,但除了阻撓愛情的障礙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不能忽視,那就是特定的環境--船上。當出現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時,再加上特殊狀況,效果會更強,這就是“泰坦尼克效應”。
3.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卻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保羅·米爾以著名的美國馬戲團藝人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的名字將弗瑞爾的實驗結果命名為“巴納姆效應”。
4.吊橋理論
在美國曾經進行過這樣一個試驗,實驗者讓很多男性走過一座位于高處且看上去非常不安全的吊橋之后,然后讓他們和同一位女性見面,結果約有八成男性表示見到的那位女性非常有魅力,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這就是有名的“吊橋效應”,原因是大部分男性把橫渡吊橋時因為緊張所致的口渴感,以及心跳加速等生理上的興奮誤認為性方面的沖動,自以為對那名女性產生了興趣。處在驚險、刺激和危機場景里的女人更容易贏得異性的青睞,好多美國大片里就經常使用這一招,比如飚車的時候、比如槍戰的時候、比如冒險的時候,貌似嬌弱的女人出現在這種另類的場景里,會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像。
5.博薩得法則
又稱“愛情與距離成反比效應”。如果戀人天各一方,又不能經常見面,彼此的感情就會逐漸變淡。男女間的物理距離太大也可以導致心理距離的疏遠。可以說,距離是愛情的頭號敵人。心理學上將其稱之為“博薩得法則”。
心理學角度上愛情的定義
心理學角度上愛情的定義。愛是能夠帶來喜怒哀樂的根源,也是陌生的兩個人彼此之間誕生的情愫,很多人在自己不知道愛是什么的時候已經擁有了愛,下面和大家分享心理學角度上愛情的定義。
心理學角度上愛情的定義1心理學給愛情下的定義是:愛情是人際吸引的最高級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個體對異性個體產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級情感!
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概括出真正的愛情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愛情首先是一種人際吸引,說起人際吸引,那么人們常常會混淆喜歡和愛情的區別,簡單來說,喜歡是一種中等的人際吸引,而愛情則是吸引的最高形式,很多人由于無法區分喜歡和愛情的差別,因而在感情的道路上也產生很多的困惑,喜歡并不是真正的愛,但是愛必須要建立在喜歡的基礎之上,真正的愛情會對對方有高強度的依戀,而且會努力為對方做一些事,渴望和對方單獨在一起,而喜歡的對象則可以有很多,喜歡的感覺并不具有唯一性,也不會為了對方付出很多!
愛情還有一個特點是要求雙方是身心成熟的個體.
一個人身體成熟好說,年齡一眼就能看出來,但是心理成熟卻是很多人忽視的,很多人年紀輕輕就陷入愛情,但老實說他們以為的愛情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愛情,而只是一時興起,出于對對方的一種好感和迷戀,因為他們的心理上并沒有真正的成熟,他們很容易把一些所謂的好感,依賴,尊重,喜歡等同真正的愛情混淆,而這樣的后果就是在感情的道路上會遭遇很多的挫折,品嘗很多的痛苦,有句老話說的好,年輕的時候根本不懂愛情,其實說得也是這個道理,當你的心理沒有足夠的成熟,那么你自然也無法找到一段成熟的愛情。所以想要擁有成熟的愛情,請先擁有一份成熟的心態!如果你的愛情道路上充滿了波折,可能并不是你沒有找到合適的人,而只是因為你還沒有成熟的心智!
愛情還是一種高級的情感,而不是一種低級的情緒.
心理學上對于情緒和情感有明顯的界定,情緒是短暫的,情境性的,易變的;而情感則是長久的,深刻的,穩定的,所以對于很多人來說,考察愛情更應該長遠的去看,一個人喜歡你可能會對你一時很好,如果環境變了,時間長了,對方的喜歡也就消失了。但一個人很愛你則會長久的和你在一起,并且渴望與你天長地久,所以分辨是不是真正的愛情,就請看對方對你的感情是長久的,深刻的,還是短暫的,易變的!所以不要因為一時的情緒就覺得對方是你的真愛了,很多時候這只是一種暫時的情緒,想要分辨是否真的愛一個人,請保持一點冷靜和克制,然后再去根據自己的感情決定要不要在一起!
好了,看了心理學對愛情的定義,你內心對于愛情是否有了真正的認識呢,愛情是一件美好的事物,永遠值得人們去追求,所以如果你擁有了愛情,那就學會珍惜,如果你還沒有,那就在新年到來之際,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爭取在今年找到屬于你的愛情!
心理學角度上愛情的定義2從生理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愛情是一系列神經遞質/激素(如苯乙胺、催產素、去甲腎上腺素、后葉加壓素、多巴胺、內啡肽)的分泌時機和比例造成的一類感覺。
有時,當我們在經歷驚心動魄的場景時,我們的激素分泌狀態、神經活動狀態其實和墜入愛河的狀態很像。而這時候如果我們身邊有個還不錯的異性的話,我們的潛意識很可能會搞亂掉激素水平和神經活動水平變化的原因,而誤以為自己是因為對對方心動而出現了生理變化——自古以來英雄救美往往容易成就一段佳話,原因在此——畢竟英雄接觸到美人的機會并不少,但是總是在“救美”的時候墜入愛河……
另外,某些動作和我們潛意識對動作的解讀會使我們有墜入愛河的感受,久之,則可能“假戲真做”。比如某人理解力不甚好,所以在言語溝通中傾向于更久地注視和傾聽,但是在對方不知情的狀態下,可能會覺得自己對對方的意義非比尋常,進而由“被需要”的感受生成“被愛慕感”進而生成“愛慕感”。
還有,有時候我們以為的“愛情”實際上可能是“移情”。由于對方身上的某些特質讓我們想起了自己早年經驗中的某些美好的感受——這個過程是潛意識的,所以我們的往往意識不到,但是我們會對內心升起的感受有所體驗。這時候我們往往會把“移情”錯認為是“愛慕”。并從“移情”轉變為“愛慕”。那些劇烈的“一見鐘情”,實際上更多的是移情愛。
——并不是說這些愛情不好——實際上每一種愛情都有甜蜜長久的例子。關鍵在于,當我們墜入愛河之后,怎樣讓愛情歷久彌香而不是“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現實生活中總有很多人把婚姻變成了愛情的墳墓,而且即使有人告訴他們婚姻本該是愛情的沃土,他們也不會相信。很可憐。
那么,“真正的愛”是什么呢?那需要愛慕雙方都有比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雙方可以求同存異——既有足夠的共同話題,又有充分的不同見解可以碰撞出令人興奮的智慧和幸福的火花——這里面最重要的是,雙方的內心要強大到足夠包容這些不同點帶來的沖擊,并從中體驗和享受到“不同”帶來的美好。
這里有一個大家可能同樣感興趣的問題——天長地久的愛情是否存在呢?
如果單從神經生理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會有一個悲觀的答案——各類“愛情激素”的分泌周期都不算長,一般在6個月到4年之間,平均兩年左右。也就是說,單從神經和激素的角度來考量的話,不論是甜蜜的還是激情的愛,平均壽命也就兩年左右。
如果你還想讓你的愛情更長壽一些,那就不能任由激素來決定愛情的命運了,我們或許需要主動地做些事情——比如做更多的自我覺察、反思、學習、自我提升;或者更高效地,向心理咨詢師或者婚姻家庭咨詢師求助,去探索愛情變淡的心理因素、行為因素、認知因素、環境因素,去尋找和學習保鮮愛情的溝通、行為方式。現代心理學在愛情保鮮的領域中已經獲得了很多突破性進展,只要我們找到專業人士,并耐下心來給自己一些時間,往往可以給自己帶來奇跡般的完全不同的婚姻內的愛情生活體驗。
心理學角度上愛情的定義3愛情是人類千古不變的生活主題,愛情的美好與偉大讓生活色彩紛呈,古往今來,有多少偉大的藝術作品因歌頌吟詠愛情而深入人心。
《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中給出的愛情定義是這樣的:愛情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個體對異性個體產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級情感。(注:此處不含同性戀)。愛情是高級情感,不是低級情緒;它是有生理基礎的,包括性愛;衡量一個人對異性有無愛情、強度如何,可以通過“是否發自內心,幫助所愛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來判斷。
社會心理學家魯賓研究發現,愛情與喜歡是兩種不同的情感,有質的差異,一個人不可能我喜歡就愛上你,生活中常有“我喜歡他(她),但不愛他(她)”的現象。依戀、利他、親密是愛情與喜歡的主要區別。戀愛中的人會覺得讓對方快樂和幸福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對方有不足時,也會表現出高度過的寬容。性是愛情的基礎,是愛情的核心成分。
愛情的公式是愛情=自戀+投射。即我愛你是因為我愛我眼中的自己。因為人總是帶著一定的情感和價值觀去看世界,我愛上的你是我自己心里的投射。愛情與婚姻沒有關系,婚姻好不好主要取決于責任,而不取決于有沒有愛情。
社會交換論者視求愛者為理性主義者,人們總是選擇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和幸福的對象做伴侶,而所有導致愛情的因素均可歸結為利益和價值。這既包括物質經濟因素,也包括社會的、心理的因素。
愛情的發展經歷取樣與評估、互惠、承諾、制度化四個階段。
美國學者Lee.J等人通過研究,將愛情概括為浪漫式、好友式、游戲式、占有式、實用式、利他式六種形式。
哈特菲爾德認為愛情主要有激情愛和伙伴愛兩種形式,激情愛是個體希望和對方融為一體的強烈的情感狀態。伙伴愛是對與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伴侶的一種深刻的卷入感,彼此理解、尊重、互相依賴,像親人一樣。戀愛初期,激情愛會多一些,隨著彼此關系的穩定,雙方的情感會轉變為伙伴愛。
斯坦伯格認為,愛情是由親密(重視彼此的喜歡、理解與期待)、激情(魅力與性吸引)以及承諾(決定發展穩定的關系)三因素組成的三角形。
相識、相知、相愛,讓浪漫的愛堅貞不渝,地老天荒,這是每個人都有的夢想。但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也證明了激情和浪漫愛會隨著時間而冷卻,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價值觀以及寬容和習慣等因素在維持感情中的重要因素會與日俱增。印度學者古普塔研究發現,由愛情結合的夫妻婚后5年感情增加程度不如由父母之命而結合的夫妻。
好好愛自己,在這個基礎上經營維護好自己的愛情,與自己的另一半相攜相伴共歷人生,共沐甜蜜,共濟風雨,共享天倫,共同白首。
大學生戀愛中的心理學
(一)戀愛對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的促進作用
首先,戀愛是青年釋放日益強烈的性沖動的重要途徑。通過戀愛接觸異性,使青年不再感覺到性的壓抑緊張。其次,性意識的發展必須經過戀愛階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過戀愛。而且,戀愛對青年的意義還不止于此。因為戀愛是兩個人人格的深層接觸。在此過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對方的影響而發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前提下調整自身缺陷以適應對方。也就是說,經過了戀愛。戀愛對一些個性因素和社會情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而且戀愛中兩人的深層交往為提高青年交際能力,適應以后的社會打下了基礎。難怪有些心理學家認為,戀愛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經過了戀愛,人才會真正成熟起來。
(二)戀愛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消極影響
大學環境有它的獨特性:對大學生來說,它在青年走入社會的過程中提供了一個緩沖環境。有了這個緩沖,青年能更從容地完成社會化,更完善地發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從青春中期直接下來落入社會的強大反差和心理不適。由此看來,大學生的戀愛并不是件壞事,它對青年的成熟很有幫助。再加上大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學藝術中歌詠的愛情當然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戀愛的意義雖有積極的一面,有時也會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熱戀與婚姻失去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緊張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過度的興奮和悲痛都會加劇心理緊張。戀愛正是使人時高興時痛苦的事。處在熱戀中的青年會為一些小事而高興或煩惱。因此戀愛帶來高度的心理緊張。戀愛的進一步發展還會帶來社會問題,這也是產生心理失調的重要因素。如婚前性行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負擔超重。
熱戀中的男女雖然感覺到強烈的心理緊張,但雙方的共處和撫慰、愛情的甜蜜又會降低他們的焦慮感。那些遭受戀愛挫折的人就沒這么幸運了。失戀的青年會失魂落魄,覺得人生意義不復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難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絕路。如果沒有恰當的心理指導或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失戀對青年的心理打擊是很大的。
可見,戀愛對青年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幫助青年心理發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帶來各種心理問題。這也許是人生的至理,你要得到甜蜜的報償就必須經受得住考驗。
【戀愛心理學理論知識】相關文章:
戀愛心理學07-14
(經典)戀愛心理學07-20
戀愛心理學07-15
心理學戀愛的技巧07-04
戀愛心理學[優]07-20
戀愛心理學(熱)07-20
戀愛心理學【優】07-20
(合集)戀愛心理學07-20
(實用)戀愛心理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