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怎么去判斷自己是否心理健康,有哪些標準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歡迎參考閱讀!
1、自己評價標準
如果自己認為有心理問題,這個人的心理當然不會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問題。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覺到自己心理活動和自己以前的差別、自己的心理表現和別人的差別等等。這種自己評價在精神科叫自知力。
2、心理測驗標準
心理測驗通過有代表性的取樣、成立常模樣本、檢測信度、檢測效度和方法的標準化,才能形成測評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專家的主觀看法,但是,心理測驗也存在誤差,尚并不能代替醫生的診斷。
3、病因病理學分類標準
這種標準最客觀,是將心理問題當作軀體疾病一樣看待的醫學標準。如果一個人身上表現的某種心理現象或行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變化的依據,則認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現則被視為疾病的癥狀,其產生原因則歸結為腦功能失調。
4、外部評價標準
人的心理活動總是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果大家都認為某個人有問題,一般就是正確的。即使旁邊人沒有看出來,專業人員也可以通過各種表現判斷當事人是不是有問題。
5、社會適應性標準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維持著生理心理的平衡狀態,人能依照社會生活的需要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因此,正常人的行為符合社會的準則,能根據社會要求和道德規范行事,亦即其行為符合社會常模,是適應性行為。如果由于器質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個體能力受損,不能按照社會認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為后果對本人或社會是不適應的時候,則認為此人有心理異常
中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
①感覺、知覺良好。判定事物不發生錯覺。
②記憶良好。能夠輕松地記住一讀而過的七位數字電話號碼。
③邏輯思維健全。考慮問題和回答問題時,條理清楚明確。
④想象力豐富。善于聯想和類比,但不是胡思亂想。
⑤情感反應適度。碰到突發事件時處理恰當,情緒穩定。
⑥意志堅強。辦事有始有終,不輕舉妄動,不壓抑傷悲,并能經得起悲痛和歡樂。
⑦態度和藹,情緒樂觀,能自得其樂,能自己消除怒氣,注重自己修養。
⑧人際關系良好。樂意助人,也受他人歡迎。
⑨學習愛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關心各方面的信息,善于學習新知識、新技能。
⑩保持某種業余愛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與大多數人的心理基本一致。遵守公德和倫理觀念。
保持正常的行為。生活自理能力強,能有效地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
①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地了解自己。
③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④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⑤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
⑥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⑦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⑧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
⑨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⑩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相關文章:
評課的標準是什么12-11
你認為白領標準是什么?02-28
學校評課標準是什么12-12
辦公場所環境標準是什么12-16
新西蘭留學NCEA考試標準是什么12-15
行政部執行力的考核標準是什么01-14
對英語教師的評價標準是什么02-10
高校藝術專業考試內容和評分標準是什么12-11
高中評課標準淺說標準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