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害怕面試?還是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工作?
「我害怕面試,如果表現不好,很丟臉!」
「快畢業了,但我不知道自己適合甚么工作?」
去年年初我寫過一篇文章(〈直接改善面試的表現:一種只有三個字,又不必花錢的方法〉),文中說:你要學懂面試的語言策略,甚至成為「面試王」,不必看我的書,不必讀我的文章,不必聽我的講座,不必去我的工作坊,只須三個字,就能改善你的面試技巧:QMS:「Qu Mian Shi」,「去面試」,并事前做好準備,事后做好檢討,你就會成功。
怕尷尬是借口
有人怕表現不好,會尷尬!這根本是借口,是個無謂的問題。首先,做好準備,「尷尬」出現的機會少一半,對不對?
然后是兩大假設:
A:你做得很好,雇主很滿意。
B:你表現糟得不可以再糟。
如果是A,對方欣賞你,你又怎會尷尬?
如果是B,可從三方面看:
B1:你太糟了,對方不會給你機會去下一輪面試或聘請你;
B2:你出丑的事,只有這房間的你和他知道;
B3:離開這間房,你不會再見到他,因為對方不會聘請你。
「尷尬」產生于下一次見面時,如果失誤只有你和他知道,而你又不會再見到他,「尷尬」如何產生?反而因為怕尷尬,才發現機會白白送了給珍惜的人,恨錯難返。
因此,要避免出丑,做好準備,盡力爭取面試機會,才是正確的做法,而不是因為怕錯而為自己找借口等日子過。
「一對眼睛」為你找到適合的職業
另外有年青人會說:我都未找到自己應走的路,不知應投身甚么行業,再等一等,讓我想清楚,再報名吧!
仔!女!世界不等人的!眨眼你就要跟明年畢業的師弟妹爭奪職位了。
而且,這又是個借口。
QMS除了驅除尷尬的天真想法,更重要是幫你找到自己適合的職業。
70%的年青人找工作,都會參考網上的消息、師兄師姐的說法,雖然不是錯的選擇,但這些意見的參考作用,遠比不上「一對眼睛」:面試官的眼睛。
在大機構里,出任面試官的,尤其愈后愈近(FRI) Final Round Interview的面試,職級愈高,在該行業的資歷愈深……想一想,在這行業二十年,見過無數投身其行業的年青人的面試官,對你說:「你適合這行業」,與網上聊天室、同輩朋友的講法比較,哪一個意見更具參考價值?……你想免費、真實地知道這些「老行尊」對你的看法?QMS啦!
QMS,你根本沒借口
要找到理想職業,努力讀書,充實自己,理所當然,但尤其在外資大機構的招聘過程中,你會發現一些成績近乎完美的人,找不到理想工作,其中一個原因,是對面試征才這制度沒有正確的認識,或不重視語言策略,或找一千個不去面試的借口,以為寶劍一是不出鞘,一出鞘就要見血,要求自己第一次面試就要成功……這些想法頗堪商榷。
現實里,絕少雇主讀了求職信,就說:「他好,直接聘他吧!不必面試了!」大部分雇主在收到求職信后,選出幾位較適合的,見一見,再作決定。
因此,求職信只能為你帶來面試機會;換言之,為你帶來工作職位是面試,不是求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