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和社保的區別
導語:沒什么區別的,就是一個意思,勞保就是社保,社保就是俗稱的五險。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保險和社保的區別,歡迎閱讀參考。
保險和社保的區別
首先是險種不一樣,社保比較完整,含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五項,綜保只有工傷意外、住院醫療、養老補貼三項;其次是繳納的金額和方式不一樣,社保有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費用,綜保則有單位全額承擔;第三是領取養老金的方式不一樣,社保的養老金是必須繳滿15年,到退休時有社保局按月發放,綜保則是每繳滿一年后發放一張老年補貼憑證,到退休年齡時到商業保險公司一次性領取
城鎮職工社會保險
繳費基數:是按照職工本人上年度工資總額的加權平均以后得出
最高為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最低為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
繳費比例:單位要為職工繳納37%,個人自己要繳納11%
養老保險: 單位22% 職工8%;
醫療保險: 單位10% 2% 職工2%;
失業保險: 單位 2% 職工 l%;
生育保險: 單位0、5% 職工不繳費;
工傷保險: 單位0、5% 職工不繳費;
例如:以最新2006年度的繳費情況為例
上海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235元,以下限60%計算 單位最少每月要為每個職工繳納1341的37%,即496、2元,職工個人還要繳納147、5元。
外勞力綜合保險
適用范圍:外來從業人員是指符合上海市就業條件,在上海市務工、經商但不具有本市常住戶籍的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員。 本市行政區域內,經批準使用外來從業人員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包括外地施工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經濟組織及其使用的外來從業人員和無單位的外來從業人員,都應當為外來就業人員辦理綜合保險。 繳費基數:用人單位繳納綜合保險費的基數,為其使用外來從業人員的總人數乘以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無單位的外來從業人員繳納綜合保險費的基數,為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
繳費比例:用人單位和無單位的外來從業人員按照繳費基數12、5%的比例,繳納綜合保險費。
例如:以最新2006年度的繳費情況為例,上海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235元,按繳費基數60%計算單位每月要為每個職工繳納1341的12、5%,即167、625元,職工個人不需要繳納。另外,用工單位還要交20元/月/人的管理費用.共計用工單位需要繳納188元/月/人。
外勞力綜合保險享有的待遇
意外傷害/工傷:用人單位使用的外來從業人員、無單位的外來從業人員在參加綜合保險期間發生工傷事故(或者意外傷害)、患職業病的,經有關部門作出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后,參照本市規定的工傷待遇標準,享受工傷(或者意外傷害〉保險待遇。工傷(或者意外傷害)保險金一次性支付。
住院醫療:外來從業人員在參加綜合保險期間因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住院的,住院發生的醫療費用在起會標準以下的部分,由外來從業人員自負;起付標準以上的部分,由綜合保險基金承擔80%,外來從業人員承擔20%。住院醫療費用的起付標準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用人單位和無單位的外來從業人員繳費滿三個月的,享受住院醫療待遇的最高額,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連續繳費滿六個月的,享受住院醫療待遇的最高額,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倍;連續繳費滿九個月的,享受住院醫療待遇的最高額,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3倍;連續繳費滿一年以上的,享受住院醫療待遇的最高額,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4倍。
老年補貼:
用人單位和無單位的外來從業人員連續繳費滿一年的,外來從業人員可以獲得一份老年補貼憑證,其額度為本人實際繳費基數的7%。
外來從業人員在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時,可以憑老年補貼憑兌現老年補貼。
醫療補貼:
外來從業人員在參加綜合保險期間,可享受日常醫藥費補貼待遇。每月有20元的補貼,可到指定藥房買藥。
綜合保險,從待遇上含工傷、住院醫療、養老補貼,但其不設個人獨立養老社保帳戶,其養老部分是按累積繳費滿1年,領取一張憑證的方式,將來退休年齡后領取補貼,所以這種綜合保險是不能跨地區轉移以及和其他社保進行合并。
【保險和社保的區別】相關文章:
社保和商業保險的區別07-02
商業保險和社保的區別07-13
社保和養老保險有什么區別07-01
社保和醫保的區別07-02
團體險和社保的區別05-25
單位買社保和個人買社保的區別07-13
社保和醫保有何區別07-03
職工養老保險和社保07-02
請問社保卡(醫療保險專用)和 帶照片的社保卡, 有什么區別?07-13
社保卡和醫保卡的區別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