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精選11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 1
和學生一起學習了《窮人》這篇課文后,大家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是比較全面的,對溫暖而舒適的領會是深刻的。但如果認為這些就是主要價值,那就太膚淺了。如同說猴子是動物、樹木不會走動一樣,雖然不錯,但卻沒有揭示具體事物的本質特性。
此次教學成功在何處?
我認為如果把學生的學習比成是登樓的話,那么,在此例中,可以說學生是抬級而上,至少登了三層樓。
第一層,否定溫暖而舒適的準確性。
一開始,學生憑借自己的感性認識和積累的經驗,不僅斷言溫暖而舒適用得不準確,而且講出了理由。從孤立的角度看,用我們一般人對溫暖而舒適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理由不可謂不充分。因為單從文章對小屋描寫的文字中很難看出它溫暖而舒適的特點。應該說,學生此時的評價是發自內心的,是真實認識的自然流露,是他們拿自己的標準去扭課文描寫的小屋比照后得出的結論。這一結論是學生精神操作的結果,是學生從自己的心靈中生長出來的。從自己心靈中生長出來的結論才具有持久的生命意義。它要比老師灌輸或強加給學生的現成結論有意義得多。筆者曾不止一次地聽老師教這一課時都要問學生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漁家小屋溫暖而舒適的特點呢,學生很快找到有關文字,把描寫的內容讀一讀,老師說一聲很好,算是對學生理解的滿意性評價。其實,老師的提問隱含著一個毋庸置疑的定論,這就是小屋肯定是溫暖而舒適的。學生對這樣的定論無須質疑,只要找到相應的文字加以佐證就可以了,而這樣的文字書上明明白白寫著,所以只要原文照讀就行了,學生根本用不著動腦子。但是,未與學生已有積累發生精神反應的語言文字是不可能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持久的痕跡的。這種含含糊糊、貌似正確的回答實際上遠遠不及學生用自己的標準比照文字后得出的結論有心理意義──雖然可能還不一定正確。
第二層,肯定溫暖而舒適的準確性。
雖然學生開始的否定言之有理,但此時的理是他們自己的固有經驗。而固有經驗未必就正確。因此當老師說出看來,列夫·托爾斯泰這位世界級的大文豪也不過如此,他用詞不當的毛病還需要我們來修改這樣似乎有違常理的話以后,引起了有些同學的警覺和沉思,有些頭腦冷靜的同學很快發現否定者的問題,他們言之有據的反駁和老師的肯定促進了其他同學更全面、更深入地去研讀課文,使他們也很快發現溫暖而舒適用得非常準確,因為跟寒風呼嘯的外面比,小屋里相對是溫暖的,與在大海上搏擊風浪的漁夫比,坐在干干凈凈的小屋里相對是舒適的。這是他們聯系上下文思考之后得出的新結論,這是他們丟棄了已有的絕對標準而采用相對標準衡量之后的`新發現。此時,與溫暖而舒適相聯系的已不僅僅是孤零零的描寫小屋的語言文字了,還有描寫小屋外呼嘯怒吼的寒風、洶涌澎湃的大海的語言文字,還有對在這兩種不同環境中的人的處境和感受的聯想。詞義的內涵拓展了,學生的精神空間擴大了,看問題的視野開闊了,分析言語內涵的方法更辯證了。如果說溫暖和舒適是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詞語的話,那么在本文的學習中對溫暖和舒適的具體感知則是新的,這種新感知是以學生積極的精神運作為基礎的,是精神活動的新產品。如果說,在一層樓上,語言和精神還沒有在學生心中同構的話,那么,在二層樓上,語言和精神已經同構共生了──溫暖而舒適這樣的語言與在本文學習中所發現的新內涵和拓展的新外延在學生的心靈中同構共生了,舊的詞語接納了新的表述對象,新的精神產物找到了恰當的表達形式。
第三層,從溫暖而舒適中體會到漁家生活的艱難和貧窮。
那樣一個在別人看來簡陋無比的屋子,對漁家人來說,能夠安穩地呆在里面,就算是溫暖而舒適的了,可見漁夫的一家已經過慣了貧窮的日子,他們對溫暖和舒適的要求是極低極低的。我感到漁夫一家平時的生活是多么艱難!這樣的體會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這一發現在學生的心中又成了固化并滋生溫暖而舒適這一語言之樹的新根須。但這種發現又不是空中樓閣,無中生有。因為這里的溫暖和舒適的寫法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學生剛剛學過此文)中最后寫小女孩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一樣,是用寫幸福來反映小女孩的不幸,因為小女孩和她奶奶走問新年的幸福中去,實際上就是講她已經死了。這種由溫暖而舒適引發的思考和聯想,是學生在精神領域中的新探索,新拓展。在學生以往的經驗中,溫暖和舒適提和幸福的生活緊密相連的,而在這里卻和艱難而貧窮的生活相連了。這是語言與更高層次的精神活動的又一同構。新學到的辯證思維方法和據此方法進行精神操作而產生的認識和情感催生了新的語言,新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又有力地表達了學生的思想情感。語言和精神就這樣在新的同構中獲得了新生。
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 2
教學中,我希望學生通過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漁夫勤勞、淳樸、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一、成功之處
1.整堂課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在講課時把字詞句的訓練,句式訓練,標點符號的運用。人物描寫等方面內容穿插在教學中,讓人覺得實在、不空洞。整堂課節奏明快,水到渠成的活躍了課堂氣氛。
2.注重人物的心里活動。從桑娜的心里活動變化過程中體會她的品質,老師先讓孩子們讀課文,找找哪些詞句是描寫桑娜的.心里變化的。再讓他們細細品讀這些句子,通過學生的交流以及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從句子中體味到桑娜矛盾、猶豫、堅定的心理變化過程。從桑娜這一系列的心理變化過程中感受到她的善良、愛心。
二、不足之處
當然,一堂課也不是完美的,總會有那么一些遺憾,這堂課值得探討有對學生朗讀指導還顯不夠。
三、改進措施
1.從讀中感受,從感受啟發。
2.讓課堂上的語言技巧富有激勵生動,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學生敢說、有說、會說,才能活躍課堂氣氛,也會讓課堂教學更精彩。
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 3
課后的收獲,還有景山蘇冬梅主任、毛靜老師、王海艦老師等的欣賞鼓勵,以及文昌“學友們”的稱贊,我記得下課十分鐘后,黃慧娟老師就給我發短信:林校長,課上得很出彩!!!溫馨,精致,細膩,感人。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一,課堂清晰流暢!
其實我知道大家都是呵護我,鼓勵我,課堂一定還有不少應該改進的地方,比如說最后一個環節就超時并沒有完成預定設計。
中午吃飯時我找到了毛立業助理,請他指點。毛助理也是不住的點頭稱好,后來我的誠懇還是感動了他,他說出了對這節課的改進意見:朗讀的指導顯得較少;品詞賞句可以做得更到位些;教師還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下午,邢校長還是像往常一樣來到了我們集中研討的會議室,對我這節課提出整改意見:師生對話顯得偏多,朗讀的指導還可以更充分些;最后一個環節的寫話送卡,孩子們表現得有些高興,這與整堂課的學習氣氛——肅穆、悲涼有些不協調……
我感覺這第四回的修改比第一、二、三回考慮得都更細膩些,尤其是最后點連線、線鋪面的.整理,將課堂學習推向一個又一個的高潮,主題得到較好的升華,語言訓練也相對充分,自我感覺進步了很多,十分感謝邢校長、黃老師等景山師生還有文昌“學友們”的幫助支持。不過,毛助理和邢校長的建議十分合理,這也是我以前所沒有考慮到的,我希望第五次在文昌的公開課上能讓他們看到他們所提的建議落實到我的課堂上。
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 4
《窮人》這篇課文列夫·托爾斯泰從“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內心獨白,環境烘托等不同表達方式,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寫活了。這個經典的片段,語言很簡潔,層次很清晰,具有學習和借鑒的價值。所以,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
作者在描寫桑娜時,采用了多種形式的心理描寫:讓人物直接流露自己的心理活動,如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些什么呢?……”或者從旁邊介紹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她的'心跳得很歷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此外還用了幻覺描寫“仿佛有人進來,桑娜一驚!”景物襯托“古老的鐘嘶啞地敲……”等方法來表現人物內心活動,表現了桑娜善良美好的品德。
從文中找出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桑娜的美好品質對學生并不困難,難的是如何讓學生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出這樣寫作的妙處。我以為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藝術再創造應該是可行的。在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的補白和原文的留空后,就能很快發現作者描寫這些心理活動時的精妙之處。
在讓學生理解了心理活動描寫對表現人物品質的作用后。我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聯系主題叢書中的文章《虛職實愛》,運用同樣的方法,畫出心理活動的句子,理解人物的特點。
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 5
《窮人》這篇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與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我上《窮人》這一課的'第二課時,根據本單元的“在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情感的。”這一訓練要求和訓練重點,根據課前設計的教學程序展開教學:先從復習第一課時所了解到的文章的內容和中心著手,回顧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表現窮人什么品質?然后復習課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內容,體會作者通過從哪些方面的細節描寫,表現桑娜的哪些品質?簡單總結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運用第一部分學到的方法學習課文第二部分“抱回孤兒”:根據的設計問題“桑娜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抱回兩個孤兒的?從這一舉動你體會到桑娜的什么品質?你是從哪些方面描寫體會到的?……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通過采用抓重點詞句進行品析,指導感情朗讀、議一議等形式去理解、去體會課文內容,領悟人物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我覺得本節課能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但在感情朗讀方面還要加強指導和多加訓練。
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 6
一、成功之處:
1、 精選重難點,提高課堂時效性、
《窮人》一文是世界文學泰斗托爾斯泰的作品,也是一篇具有深刻內涵的作品、面對諸多的重點如何選擇呢 在反復閱讀過文章之后、我采取了從文章的主要情節入手(即從文章的第二部分開始講起),而在這幾大部分中又精選出兩個重難點:一是抓女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活動細細品味;二是抓男主人公漁夫的語言來體會中心、這樣一來節省出了逐段講解的時間,留下更多時間深挖這兩個重難點,以此提高課堂時效性、
2、 精心設計重難點,提高教學實效性、
桑娜的心理活動描寫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這一節環節時,我在學生自學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想省略號省略了哪些內容,當時的神態,動作等,更帶領學生邊讀邊感悟當時的心情、在細細的揣摩之下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對于漁夫的語言,重點體會"熬"字,并提出假設收養了兩個孤兒后,漁夫家的生活對于漁夫和桑娜來說會怎樣 對于他們原有的五個孩子又會怎樣 這些漁夫都過多的考慮過嗎 這個問題的設計幫助學生結合全文內容去體會漁夫一家的'高尚在于他們是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刻,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
二、不足之處:
" 讀"是學生與文本間實現心靈對話與溝通的最有力橋梁、我雖進行了讀的訓練,但讀的不充分,不暢快、我認為在重點之處還應加大讀的力度,反復地讀。
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 7
在備課時心中明白現在的學生對窮人的感性認識是很淺顯的,對文章人物沒有一個很深的感情基礎是很難在情感上產生與作者那樣的共鳴的,學習時體會也不深刻,因此課前我布置讓學生去查閱有關文章的背景資料,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前事跡;讓學生自己收集閱讀有關托爾斯泰的世界名著等,充分的讓讓學生通過資料去感受,豐富學生的課前感知。
文章是緊緊圍繞漁夫和妻子桑娜“勤勞”和“善良”這兩個內容展開的,從內容上看是對主人公思想品質的`高度評價,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境界,揭示文章主旨,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就是緊抓住“勤勞”、“善良”這個文章的文眼來進行,起到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教學時,是輕分析,重感悟,讓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談體會和感受,學習作者是“怎樣表達”的,做到時時在進行切實的語言訓練,又時時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在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省略的內容時,學生自然地引用課前閱讀的資料故事發散地從人物的其他品質來進行說話訓練,這一環節給予了學生開闊的思維空間,語言豐滿,全方位,引起了課堂教學的小高潮。
不足:
1、本節課開始調動學生的感情不夠,一開始浪費了時間,學生學锝被動,分析原因,課前沒有充分預習,沒有充分處理好課前預習與課堂學習的關系。
2、課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夠,一是迫于時間,怕耽誤課堂進度,而是教師自己駕馭課堂,關注全體學生不夠,所以,課堂回答問題集中在少數學生身上,而忽略其他學生的學習情況。
3、平時還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如學生大聲讀書的學習習慣,回答問題口齒清楚的讀書習慣,課堂積極發言、大膽舉手的習慣等,更主要的是自己平時的教育督促不夠。
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 8
《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中體會窮人的善良。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力求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理解課文。在教學1-2節時,先讓學生找出描寫“窮”的語句,再找出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然后指導朗讀,讀出家里很窮。
從“感知”到“揣摩”,由淺入深,引導學生沿著這條思維途徑,一步一步地閱讀理解。
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研究“溫暖”、“舒適”這兩個詞語。首先讓學生聯系生活理解“溫暖、舒適”,然后再看插圖,從圖上看出桑娜家的“溫暖、舒適”,最后回到課文。從文中進一步體會“溫暖”指什么?“舒適”指什么?此時,學生的回答中已不僅僅是孤零零的描寫小屋的語言文字了,還有描寫小屋外的`呼嘯怒吼的寒風,洶涌澎湃的大海的語言文字,還有對在這兩種不同的環境中的人的處境和感受的聯想。從而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窮人雖窮但生活得很樂觀。 由于本文的文本較長,又處處精彩給人留以發揮余地,所以預習加兩節課的教學還覺得時間有限,不少同學意猶未盡只好作罷,還應該做更深入的寫法分析和性格剖析也未實現,結尾的續寫未能完成,只得利用課余時間來寫,不過同學們的續寫大多都充滿了想象,又注意了人物的性格,寫得比較精彩!
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 9
《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短篇小說。課文中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漁夫和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準確樸實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
《窮人》是一篇老課文了,也教了多次,可是每次都是一個全新體驗。課前設計時緊扣單元訓練點: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境、人物的心理活動等的描寫抒發美好的情感的。因此在設計研讀時,緊抓環境、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來體會。
教學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學生的'表現出人意料,能迅速通過抓出句子中關鍵部分,體會出真摯的感情。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多數學生找出“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與“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的矛盾統一,感受到桑娜善良是本能是出自內心深處的想法。這比預設中的關心窮人更貼切更能說明桑娜的品質。
“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兒的嗎?……嗯,揍我一頓也好!’”學生在自讀,討論,互讀中,抓住“忐忑不安”,幾處省略號表示的心理時斷時續,充分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感受到桑娜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學生在聯系背景與實際深入體會人物心理,感受人物的品質中,表現出來的理解力,真摯情感令人驚嘆。別小看了這群學生,當我們教師創設了適宜的氛圍時,學生在課堂上定會精彩生成。
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 10
《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中體會窮人的善良。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力求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理解課文。在教學1到2節時,先讓學生找出描寫“窮”的語句,再找出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然后指導朗讀,讀出家里很窮。
從“感知”到“揣摩”。由淺入深,引導學生沿著這條思維途徑,一步一步地閱讀理解。
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研究“溫暖”、“舒適”這兩個詞語。首先讓學生聯系生活理解“溫暖、舒適”。然后再看插圖,從圖上看出桑娜家的“溫暖、舒適”。最后回到課文。從文中進一步體會“溫暖”指什么?“舒適”指什么?此時,學生的回答中已不僅僅是孤零零的'描寫小屋的語言文字了,還有描寫小屋外的呼嘯怒吼的寒風,洶涌澎湃的大海的語言文字,還有對在這兩種不同的環境中的人的處境和感受的聯想。從而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窮人雖窮但生活得很樂觀。
由于本文的文本較長,又處處精彩給人留以發揮余地,所以預習加兩節課的教學還覺得時間有限,不少同學意猶未盡只好作罷,還應該做更深入的寫法分析和性格剖析也未實現,結尾的續寫未能完成,只得利用課余時間來寫,不過同學們的續寫大多都充滿了想象,又注意了人物的性格,寫得比較精彩!
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 11
批閱著孩子們一份份續寫的作業,優秀的等級代表了他們的認真,也表明了他們課堂的習得與遷移運用。回顧兩課時的課堂,反思教學成功與不足:
概括主要內容有方法。文章比較長,但不難理解,通過羅列文中的"窮人",串聯人物之間的事件關系,主要內容得以呈現,加上導圖的板演,桑娜等待丈夫,抱回孩子,丈夫回來想法一致,文章的結構得以把握。從文章整體入手,有導圖為抓手,有方法緊跟其后,建立框架,有助思維。
文體特點把握有關注。小說文體在小學階段并不多,通過這篇文章關注與滲透是個很好的途經,從作者入手,了解經典作品,了解作者生平,稍作背景介紹,初略了解語言特點再切入課文。再以了解結尾引導發現與《橋》的相似之處(巧設懸念)小說這一體裁孩子有些明白了,情節,人物,再加環境的描寫,小說要素的出示就不突兀,文體的關注比較充分。在每初學一篇文章,孩子們想探究屬于什么文體已成習慣。
聚焦環境描寫學運用。了解窮人的"窮",探究窮人的"富有",我均采取"尋找證據"并"提煉觀點"的方法,對于情節的理解比較容易;在此基礎上,我把重點聚焦到環境的`描寫,感受作者的用意(對比,同情),同時進行遷移運用,假如故事從西蒙的死亡為開頭,你會寫下怎樣的環境(渲染,同情);最后在續寫片段,同樣要有環境描寫,驚喜地發現孩子們幾乎都會使用,環境的描寫為續寫添彩。
也有不足:有聲有色地朗讀不夠,問題有些生硬,跳躍度過大,導致有些環節理性有余情趣不夠。還好的是精彩的續寫看出孩子們對情節描繪的細膩,動作,心理,神態,環境的描寫,甚至標點(省略號)的使用得以應用呈現,為之欣慰。
【教育心得:《窮人》教后隨筆】相關文章:
早教一班教育隨筆10-22
考試后的隨筆07-04
考試后的隨筆04-16
先學后教的心得體會11-11
先學后教心得體會11-09
爭論的故事教后反思07-02
天鵝的故事教后感07-02
教育心得:我教白楊禮贊06-09
開學后的感想隨筆11-15
口訣的教學實錄與教后反思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