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師談作文教學
作文是語文高分的一個重要保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師談作文教學,歡迎閱讀。
如何真正做到“善于觀察”
李白堅:對于傳統的作文教學來說,“善于觀察”更注重眼睛的運用,往往忽視鼻、嘴、耳、手等其他感官的運用。我們要幫助孩子學會觀察就需要運用全部感官,而且要針對孩子的特點花大力氣做鋪墊式工作。把精力重點放在學生作文前期工作,也即是“前作文”教學上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作文指導中,我們可以采用讓學生采訪母親“做準媽媽不容易”的“前作文”教學法,當這種觀察、體驗成為學生的習慣時,我們就不會再為學生寫不好作文發愁了。因此,“新體驗作文”應該是“讓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喚起原有的體驗、激起現存的感受”。
“后作文”精力是否投入太多
韋化龍:很多在教學一線的語文老師抱怨,輔導學生作文太讓人頭疼了。我們結合李教授的“前作文”教學理念從教師的角度反思,為什么很多學生不會作文或者說作文能力很差呢?根本原因是學生沒有經歷、在作文寫作中處于被動地位。這就與我們老師往往在“后作文”方面投入太多,而忽視了對學生觀察、閱讀習慣培養等方面下工夫,更沒有在寫作動力等問題上做研究。
作文批改的困惑如何解決
楊立新: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代替傳統的“批改作文”模式?
張賽琴:我主張“60分鐘批改法”,即20分鐘瀏覽全班作文;20分鐘認真批改2到3篇作文;20分鐘填寫批改登記表。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導學生作文上了。
李白堅:我有幫兒子改作文的經歷,起先我改得很細,每一個標點符號、每一個錯別字,面面俱到的修改。期末時卻發現,兒子絲毫進步都沒有,我反思后改用粗放式的改作文方式:只告訴他有錯別字,但不和他說是哪一個,結果他自己主動要求找并且很快找到了。所以我建議老師們解放自己,也解放學生,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前作文”上,課堂就把問題解決掉。實在需要批改作文也不宜太細。
“ 游戲”在作文中的功用何在
張賽琴:怎么才能讓學生“攝取生活”,這個問題李教授做了闡述。我想從實踐的角度再次強調“五官并用法”,“體驗”是什么呢?它是刀子刻在石頭上的“印字”,只有在觀察中“心”、“腦”并用才可以做到的。比如要求學生運用新上的數學課中的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寫一篇作文,就可以策劃一個小游戲,讓學生回家尋找“長度四兄弟”,諸如“飯桌高1米”、“黃瓜長約幾分米”、“媽媽的口紅有幾厘米”、“飯粒可以用毫米計算”等,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起來了。我們在實踐中的“新體驗”實質是一種帶有刺激的生活游戲,讓他們對熟視無睹的事物產生新的理解,而且這種“新體驗”最終成為了一種“五官并用”的習慣教育。
學生寫作能力如何再上層次
任琨:寫作是藝術的東西,習慣和創造力最重要。我們的教學著眼點需要放在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習慣上。在實際教學中,我也做了很多游戲式的啟發教育,發現效果很好。那么,如何提高相對寫作能力比較好的學生的寫作能力?
李白堅: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會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三點我覺得是有必要提醒的:第一,在寫作中要多用動詞、少用形容詞;第二,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文章開頭;第三,盡量多的分自然段。
【名師談作文教學】相關文章:
談生命名師課堂實錄07-02
名師教學實錄07-05
名師教學設計02-06
作文名師教學實錄07-02
小學作文名師的教學07-02
泉水名師教學實錄07-01
名師挑山工教學實錄07-01
《乞巧》名師教學實錄07-01
名師識字教學實錄07-01
絕句名師教學實錄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