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中國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與教學
一、醫(yī)學的病例研究
案例研究發(fā)源于醫(yī)學,其基本出發(fā)點是醫(yī)學理論研究往往是片面的、局限于某一領域的,而臨床實踐卻是復雜的,需要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實踐經驗的取得,可以通過兩個途徑:一是長期的親身實踐,二是通過學習他人的典型案例。長期的親身實踐,一是浪費醫(yī)生本身的時間二也是浪費病人的生命。替代親身實踐,但又能夠取得實踐經驗的,就是典型病例研究。在醫(yī)學里,典型病例是一種稀缺物品,它需要有經驗的醫(yī)生來撰寫、分析,同時也需要有得特定病的病人。如果某種病在醫(yī)學上非常有研究價值,那么該病人甚至可以得到免費的治療。案例分析在醫(yī)學里得以大量應用,其原因在于醫(yī)學理論在運用于實踐時,需要有一個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通道,只懂得醫(yī)學理論,很難保證醫(yī)療質量;有大量的臨床實踐,能夠大幅度地提高醫(yī)療質量;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節(jié)約大量臨床實踐所需要費用。更為重要的是醫(yī)生本人就能夠直接接觸到大量的病例;病人對醫(yī)療質量具有幾乎是百分之百的需求,并且愿意為此付出平時難以想象的費用。醫(yī)生在病人的強烈有效需求(有資金支撐的需求,非空想的無資金支撐的需求)的驅動下,也有積極性去攻克一個又一個的疑難病癥,甚至是一個又一個的絕癥。
二、法學的判例研究
法學也是一個案例研究得以廣泛運用的地方。它的基本出發(fā)點是法學理論要運用實踐,需要在系統(tǒng)的法律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通過典型案例的學習,律師可以提高辯護的質量,更好地維護當事人的利益;法官也可以提高判決的質量,更好地維護公道;法學家也可以提高法學研究的質量,針對實踐中發(fā)生的問題,修正法學的理論;立法者也可以通過案例分析,來進一步明確法律的基本含義。案例分析在法學界得以流行,其原因在于:典型案例分析可以提高法律實踐的質量,尤其是提高辯護的質量,而只是法學理論,只能保證一定的質量。而更重要的是律師、法官、法學家等都可以直接接觸到大量的案例;在司法實踐中,尤其在英美法系國家的司法實踐中,判例本身甚至起著法律的作用;訴訟當事人對保護自己的利益有著百分之百的強烈需求,并且愿意為此付出相當的費用。法學界的人,尤其是律師在當事人的強烈有效需求的支撐下,也非常有積極性去研究一個又一個的典型案例,從中找到更有效的保護措施。
三、工商管理的案例研究
工商管理學界可能是案例研究運用得比較廣泛的地方。重視案例分析的原因一是工商管理理論不足以使一個人成為企業(yè)家,因為企業(yè)家不是學習出來的,而是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鍛煉出來的。二是在市場經濟中要進行競爭,成為一個企業(yè)家,如果懂得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就能夠有較大的優(yōu)勢。三是如果既懂工商管理理論,又懂市場競爭的實踐,那么在市場競爭中,更可能取勝。
工商管理理論是易得的,花若干年時間進行系統(tǒng)學習就可以了;但實踐經驗是難得的,需要極高的學習費用。案例分析能夠節(jié)約親身實踐學習費用,同時又能夠取得實踐經驗。自然,工商管理學界之所以能夠廣泛地有效地利用案例研究,其原因也在于企業(yè)管理者對高質量的工商管理有著迫切的需求,并且愿意為之付一定的費用;工商管理學界的研究人員和培訓人員,有積極性,也有資金條件,去搜集大量的案例;而在與大量企業(yè)管理人員的接解過程中,他們也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案例,他們有條件在其中找到典型的案例。
四、社會科學的案例研究
社會科學的重要功能就是經世致用,這是社會科學得以生存并得以發(fā)展的重要前提。自然科學可以通過可控制的實驗來取得一手數據資料,來人工地制造案例。醫(yī)學雖然是自然科學,但由于它的對象是人,它不能對人進行可控制的實驗。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所面臨的種種社會、經濟、政治問題,這也很難進行可控制的實驗。它也許能夠進行局部的模擬,但是這種模擬只是虛擬的現實,很難反映現實世界的全部。這時,搜集既有的、已發(fā)生過的事實,來探討事物發(fā)生的機理,就成為可控制實驗的替代品。醫(yī)學、法學以及工商管理學界案例研究的成功,使得其他社會科學深受鼓舞,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社會科學,也相繼開始了案例研究。其中人類學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