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們一定要記住了,這5種忙我們不幫!
大學生在校園里,同學們遇到麻煩了,我們都應當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助他人一臂之力。
助人為樂是我們從小到底都推崇的一種精神品質,但很多同學表示,忙幫的多了就會成為爛好人,越幫越忙,倒不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做個優哉游哉的大學生。
其實,幫忙也是一門學問,幫忙是件好事,但并不是什么忙都幫,我們要有選擇的幫,那什么樣的忙不能幫呢?
以下這5種忙,大學生要記住了,一定不能幫!
我們身邊常常出現這種情況,在向你請求幫助的時候發現,我們需要委托第四人來幫助,但這種時候大家一定不能幫。
舉個栗子:
室友在我與朋友的通話中得知,我的朋友在看一本最新出的書,那本書價格比較貴,所以室友一直沒舍得買,于是在我結束通話后,室友齜牙咧嘴的對我說,你朋友是不是有那本最新出的書?等她看完幫我借來看看唄,反正書這種東西看完就扔在一邊了,我就不用浪費錢買了。
我想了下,似乎對于學生來說也有點道理,大家一起看,沒必要都去買。所以又在微信和朋友說借她一本書,朋友隨口說她也是和同學借的,要不就等她看完借我,記得保管好看完要歸還。
我連忙應了聲好,一周后朋友寄來給我,我拿給室友時說一定要保管好,看完還給我。
一個月后朋友問我,室友的書看得怎么樣了。
我問室友看完了沒有,她弱弱的說了句看完了,但是上個月前在圖書館看完忘記帶回來,現在找不到了。
所以說,超過第四個人的幫忙,我們真的最好不要把自己牽扯進去,因為搞不好自己就是最大的罪人,兩邊都難溝通。
如果某人需要幫忙,是你和你比較親密的親友無法做到的,需要通過更復雜的關系才達成,3段人情換1段人情不劃算,而且可能牽扯的麻煩讓你剪不斷,理還亂。當然,生命攸關的大事除外。
大學的時候,社團的人聚會或者學生會部門聚會,某個同學對我帶來的朋友有興趣,想要認識。我覺得這個同學平時看起來也挺仗義,為人也不錯,于是腦子一熱就開始撮合他和我的朋友。
后來,在我的撮合下終于在一起談起了戀愛。兩個月后,朋友和我說,以后你們部門聚會別帶上我。
聊完才知道他們談崩了。
都說勸和不勸分,不過太過分撮合,于己于人不見得是好事。愛情是最深奧學科之一,大道理可以勸,小細節讓小兩口自己磨合。過于干涉朋友間的愛情,最后徒勞無功。自己就顯得格外尷尬了,兩邊都是自己的朋友,到底要站在哪邊呢?
朋友之間無話不談是很正常的,但并不代表我們可以肆意為他人做決定。
朋友想去留學,但糾結于父母不同意。于是你認為留學能給朋友帶來更好的未來,于是拖著他去簽了申請。后來,父母執意不肯,申請書下來之后家人被氣壞了。
沒人是神算,做的決定就一定是正確的。所以不要輕易為別人選擇不可逆轉的大事,即使你有百分百的把握,也不能忽視價值觀差異可能帶來的分歧。
像出國、結婚、行業選擇、買房、家庭糾紛這些事,只需給建議,具體選擇還是當事人定奪。否則,到時后悔,千古罪的枷鎖會讓你憋屈死。
生活中,朋友之間共患難是在所難免的,但如果你的一次次幫助無法讓朋友得到改善,反而變本加厲,一直依賴你,反復請求你的幫助。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堅決的say no。
生活中都有不那么爭氣的朋友,他們處境艱難讓人惻隱,卻又不肯上進讓人憂心。
于他們而言,過于頻繁的幫襯適得其反,只會加重依賴心理,比起物質幫助,他們更需要精神幫助。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的能力十分有限,但面對朋友的請求,我們總是能盡最大努力去幫助。
朋友在創業時資金短缺,需要借錢周轉,于是找到了我。我當時卡里有6千塊,是這個兩個月的生活費,還有考專業證的費用。我問朋友什么時候能還上,他說放心,下個月客戶一簽單就能還給你。我說,下個月一定要還我啊,我還要吃飯的。他就說,放心了又不是拿了錢就跑路,那么緊張干嗎。我怕朋友覺得我這點忙都不肯幫而生氣,于是就拿了5千借給朋友。等到下個月交考證費時,朋友跟我說,他的公司已經開不下去了,錢會慢慢還我......
幫忙,是以己之力,助人之難,盡力為之,而并非逞強。逞強幫忙讓你從幫忙者變被幫忙者,莫名為自己生活加重經濟和感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