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屆生在面試被拒中成長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在面試中成長
面試似一個嬌寵慣了的寵兒,稍微一點點不當的表現,都會給面試者帶來沉重的打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面試中成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習回來,一邊精心準備求職簡歷,一邊關注網上的各種招聘信息,同時也留意了企業對應屆畢業生要求的變化。用人單位“黨員優先、有學生干部工作經驗者優先、有兼職經驗者優先”等條件我都具備,但幾乎所有企業都要求的英語四級成績我卻沒有,因為我學的是俄語。我為此心生憂慮,而接下來在一家電力公司的應聘過程中,我的擔憂應驗了。
從網上看到這家公司公布的招聘信息時,我剛從另一場招聘會的面試場上下來。電力公司當時決定臨時增設招聘場地,要求應聘者在信息公布后的30分鐘內提供完整的簡歷。于是,我用十來分鐘迅速裝訂好事先準備的簡歷,用剩下的時間寫了一封“自薦書”,一并交給面試官。一直在強調辦事效率的面試官拿到我的資料后,贊賞地說:“你好快啊!”
就這樣,憑借良好的第一印象和比較豐富的兼職經驗,我成為為數很少的順利進入復試的人之一。我第二天滿懷信心地來到面試地點,面試官看了我的簡歷,開口就說:“怎么是學俄語的?”因為外語被拒。回來后身心俱疲,心灰意冷。
后來我靜靜一想,大部分企業要求畢業生有英語背景,應該只是他們對畢業生外語素質和學習素質的一個評價標準,真正要求員工使用英語的工作并沒有那么多。而且我的俄語四級與英語四級一樣是被國家承認的,甚至考試的難度更大,只是企業對此了解不多。只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崗位,向用人單位解釋清楚利弊,應該是有希望的。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和有經驗的同學后,得到了他們的肯定,他們也給了我一些建議。
多次被拒,終迎長虹曙光
調整心態后,我接到了網易的面試通知。面試形式是無領導小組討論,此前我從沒有經歷過這種形式,所以不知道該怎么在小組中充當好適合自己的角色,結果可想而知。但在討論過程中其他組員的豐富經驗讓我很有收獲,一些研究生對自己學識的實際運用也讓我深受啟發。我開始掌握一些應對技巧,對如何答題、如何在小組討論中恰當地表達等也有了一定的經驗。
網易的考試過后,我又經歷了大大小小幾家公司的面試,雖然大多被拒絕,但正是在這些經歷中,我學到不少面試技巧,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并贏得了長虹的復試資格。
那是一次結構化的面試。我在此之前就作了有針對性的準備,在面試中回答的也很順利?稍诤髞淼膬商熘,和我一同參加面試的同學接到了簽約通知,我卻沒有。難道又一次在最后一輪被拒?我不甘心。
我從同學那里了解到長虹簽約的時間和地點,帶上求職簡歷,來到現場。長虹的簽約工作正在進行,我便一直在門外等待。兩個小時之后,終于有機會見到了長虹的招聘人員。說明來意后,我開始解釋自己的俄語背景與應聘的銷售崗位并不沖突。我說,現在所有的企業都要求英語達到一定水平,其實并不是所有崗位在工作中都會用到英語。我還盡量強調了自己的學生工作經歷,如在大學期間擔任過班級、社團、學生會的職務,做過多種兼職,并突出了自己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協同精神。舉出各種具體的例子以說明自己可以勝任這份工作。熱情的工作人員認真地聽取了我的解釋,詳細而深入地和我作了溝通。當晚11點半,電話響了,對我說“恭喜”的正是長虹的招聘人員。由此,我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我慶幸自己能在幾乎被拒絕的情形下做了主動的爭取。
總結自己的經歷,我認識到,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一開始找工作,由于應聘經驗少,被用人單位拒絕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只要能把自己的弱勢和優勢分析清楚,在這些看似不成功的面試經歷中,一點一滴積累起面試經驗,提高適應性和表現力,是能夠有針對性地揚長避短的。同時,主動爭取,會大大增加成功的幾率。
面試注意事項
握手
這是你與面試官的初次見面。如果他/她伸出手,卻握到一只軟弱無力、濕乎乎的手,這肯定不是好的開端。握手應該堅實有力,但不要太使勁,而且手應當是干燥、溫暖的。如果你剛剛趕到面試現場,用涼水沖沖手,使自己保持冷靜。如果手心發涼,就用熱水捂一下。
坐姿
“站如松,坐如鐘”,面試時也應該如此。要表現出精力和熱忱,松懈的姿勢會讓人感到你疲憊不堪或漫不經心。面試前可照照鏡子,或拍段錄像審視一下自己。
眼神
面試時應看著面試官,但不要瞪視,因為這樣顯得太有進攻性。不要不停地環視房間,會顯得缺乏自信或對所談話題缺乏興趣。
手勢
說話時做些手勢是很自然的,可手勢太多也會分散人的注意力。避免說話時摸你的嘴。平時打電話時,可以在鏡子前看看自己,因為你在面試中很可能使用同樣的手勢。
儀態
沒什么比撫弄頭發、按筆帽、腳拍地,或不由自主地觸摸身體某部分更糟糕了。準備好你的發言,面試時鎮定自若地說出來。
面試過程中的禁忌
面試答案無法令人滿意
“你認為十年后你能晉升到什么職位?”別小看,這個俗得不能再俗的老問題。
就是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求職者給出的答復足以改變HR對一個人的印象認知。
切記信馬由韁的暢想未來。比如:應聘者前來應聘的是媒體職位,卻夢想著十年后成為一名設計師;或者應聘助理工作,只是為了日后借工作之便,搭上某個自己迷戀多時的小明星。
這些人在HR眼中,都屬于“沒有良好的職業規劃”的族群。
對面試官不了解
當應聘者在接到一份面試邀請后,需要提前做足準備工作——不僅僅要對公司的行業背景、發展情況、企業排名…等有所了解,同時還要對面試官的信息,掌握一二。比如:事先瀏覽一下面試官的微博、微信、博客…等主流社交平臺,藉此研究一下對方的興趣點和個人偏好。
通常情況下,應聘者與面試官交流時,如果能不禁意間說出些面試官感興趣的話題,那必定會為自己加分,給HR留下深刻印象。
但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會這么做。
與領導對職位的需求,契合度不高
在這一點上,應聘者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不是所有應聘者都能滿足不同領導的需求,并獲得他們認可的。說白了每位領導都有自己的一套辦事風格和用人哲學。也很難有應聘者,逢面試必過,場場被領導挑中。
有的領導期望HR為他們招位業務精英,來提升整個團隊的業務能力;也有些領導,則需要個特立獨行的奇才怪咖,來為死氣沉沉的部門注入新鮮活力。
總之,如果因為這個原因,而面試失敗的話,你大可不必自責,這真不是單純的自身能力問題。
高不成低不就
如果應聘者表現出“只做大事兒,不做小事兒”的架勢,那么親愛的很遺憾,對不起啦!你將在第一時間內被HR火速淘汰掉。
畢竟辦公室中總有些不起眼的卑微小事等著你,比如:復印打印、部門訂餐、網購機票…等。
事實上,人人都愛那些不挑活兒的厚道人。那種越不起眼的工作越樂意干的人,反倒最招領導喜歡。
缺乏后續跟進措施
應聘和招聘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
當應聘者離開后,我們希望可以得到應聘者的反饋。別誤會,作為HR,我們期待的反饋絕不是收到一封感謝郵件或一張致謝卡,我們最想看到的是:應聘者對這份工作的渴望和對這個職位的具體工作意向。所以,當應聘者沒有進行跟蹤反饋時,我們將默認應聘者對企業的向往意愿不高。也就是說:即便公司、HR對你有意思,也未必會主動伸出橄欖枝。我們更希望看到應聘者的誠意。
應聘者自身條件過于優越
如果應聘者自身條件過于優越,那么HR和招聘主管,往往都會心里打鼓。倒不是出于嫉賢妒能,而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優勢往往會成為這類人成功的絆腳石。
即便是這類應聘者,在入職初期表現得非常亮眼,到頭來也往往會因為工作本身缺乏挑戰性、太容易被他們勝任,而迅速喪失激情,沒辦法再踏踏實的干下去。
作為一個部門主管,或資深HR,都希望能給受聘者提供一個可供其成長晉升的職業空間。如果真的是廟太小,容不下你這尊大佛,我們作為招聘方,往往會選擇忍痛割愛。
準備不充分
找工作的環節中,簡歷是必不可少的硬指標。除此之外,應聘者還需要根據自己所申請的職位準備一些額外的補充資料。比如:應聘一份制圖員的工作,你可以提前挑選出自己滿意的作品,進行簡單裝訂,并附上自己的聯系方式。很多應聘者并未做到這一點,除了簡歷以外,并沒有留下讓我們感知、了解你的物品。作為面試者,需要積極主動地向HR展示你的“過人之處”。
別動不動就緊張!
在面試過程中緊張是很正常的生理反應,這恰恰說明應聘者對這份工作很在意,這其實是HR期望看到的,因為這種人往往是公司想找的人。
但是如果你過度緊張,甚至語無倫次,連續2個問題回答的沒有重點。那就有點兒說不過去啦,再愛你的面試官恐怕也幫不了你。
這里悄悄告訴你一個小秘密。雖然身為資深HR,但其實每次面試,我都跟應聘者同樣緊張。你懂的?!哈哈哈…
沒有建設性的蠢意見
面試的結尾,面試官往往會客套的問你:“還有沒有什么要問的?”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環節,其實卻極為重要。這一環往往能看出應聘者的真實想法。
比如:有些人會不假思索的問出:“在這里工作最大的好處是什么?”很明顯!應聘者在敷衍HR,僅僅是為了提問而提問的“蠢”問題。
你不妨借鑒一下,那些在各個領域中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們的做法。記住,這是你與未來可能成為你老板的人在對話,一定要利用這一時間,多問與工作實質相關的內容。
如果面試官恰好是行業翹楚,那我拜托你,千萬別在這個時刻犯二!盡可能的抓住這個天賜良機。詢問一下“他們對競爭對手的看法”,或“他們希望在公司現有基礎上,做哪些提高?”以及“他們對行業發展的預期”。
編后語:如果在面試談話中,你發現自己真正覬覦的是該部門的另一個職位,或對目前所面試的這個職位有諸多疑惑或不滿,那也不妨在此時提出來!記住,這很可能是你跟自己未來BOSS的第一次對話。所以一定要利用這個機會,盡可能多的了解到這份工作的實質性內容。省得入職之后,再各種后悔,各種發愁,怨自己當時沒問清楚。
【在面試中成長】相關文章:
應屆生在面試被拒中成長12-12
面試中的聆聽面試禮儀06-22
面試中取勝的面試技巧07-13
面試中的禮儀12-07
面試中的座右銘07-05
面試中的總結07-13
面試中的煩惱07-13
面試瘋狂中07-13
面試中的忌語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