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中國春節的傳說
眾所皆知,春節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象征著新一年的開始,在民間流傳著很多關于春節的傳說故事,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的關于中國春節的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的傳說
一:驅趕年獸
從前,有一種怪獸的名字叫“年”。它的頭上長著角,非常厲害。平時,年獸躲在海底下,快過春節了,年獸就會從海底下爬出來,吃牛羊雞豬,甚至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獸要來了,都帶著牲口進山里躲避,這時候,來了一位白胡子老爺爺。一位老婆婆勸白胡子老爺爺趕快躲一躲。白胡子爺爺說,我住在這里,不會怕年獸的,只會是年獸怕我。
原來,年獸最怕紅色,響聲和火光。
從那以后,大家知道了敢走年獸的好辦法。春節快到的時候,都會在門口貼上紅對聯,紅福字,在窗子上貼上紅窗花,還會放起“砰砰啪啪”響的爆竹,煙花。
二:貼春聯和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后來就形成了春節貼門神的傳統習慣。
三:爭花治天下
在陜西關中一帶民間,流傳著有關春節的傳說故事。傳說,玉皇大帝為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幫忙探查。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為啥不讓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方兒。
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一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花為借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初一。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
春節習俗概述
(1)開門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每戶人家都要起來。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紅爆竹,即做爆竹的紙必須是紅色的,保證爆炸以后紅的紙屑能夠遍地鋪滿,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象征新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時滿院瑞氣,喜氣洋洋。 這就是“開門爆竹”一說。而且,滿院的爆竹碎紅是不能掃的。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如果非要掃地不可,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為“聚財掃”,據說這樣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現在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2)滿水缸。
燃放完爆竹以后,每家的男子都要做一件事情,即挑水。男人們用扁擔挑著水桶去水井旁打水,而且一定要把家里的水缸挑滿水。據說這種習俗起源于唐朝時期。有一年,過春節的時候,由于燃放爆竹,引發了一場大火災,由于沒有足夠的水來滅火,導致大火燒掉了很多的物資,以至于給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心理恐懼。因此在以后的春節,每家每戶都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去挑水,以防備再有那樣的火災出現。后來演變成了春節的一種習俗。也有的解釋是說這樣做是因為聚財,因為水滿缸,可以看作是家里的錢財滿盈的表現,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習俗一直在廣大的農村還保留至今。不過,隨著城市化的不斷加快,農村里的水井也已經不怎么多了,這種習俗已經快要消亡了。
(3)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后,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現在則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里祝賀新春,而沒有原有的“門簿”之類的做法。 在初一這一天,人們都早早起來,吃完飯后,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人便使用各中貼片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電話拜年和網絡視頻百年等方式。
拜年時有很多的規矩要遵守的。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表明長輩對晚輩的愛護;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的由來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并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時要改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春節的禁忌有哪些
早上非常忌諱催人起床
春節期間,睡覺睡到自然醒。因為,在古人看來,如果春節催別人起床,那么就會表示:他一年都要別人催著才能做事!當然,如果別人在睡覺,你是不能過去拜年的,因為這會讓對方一年都在病床上。
不許坐家中最高貴的座位
我們這里講究過年祖宗要回家過年,最尊貴的座位留給他們,三十和初一要留著,很多家庭還會擺上貢品,專門讓祖宗享用,當然這種情況,家人都會避開那些座位了。
忌諱倒污水垃圾掃地等
這一點,重點是指大年初一不能做。在古人看來,污水、垃圾等,都可能蘊含家里的財氣,所以如果掃地或倒掉這些垃圾,就可能把家里財氣倒掉!當然,五天不做這些事不可能,所以盡量大年初一別做。
冰箱米缸為空不吉
我們在過年的整個期間,冰箱和米缸不可空空如也,需要隨時補滿,因為這兩樣物品與我們的衣食緊密相關,補滿這兩樣則象征家中來年必能衣食無憂,錢財滿滿。另外家中如果有壞掉的鍋碗瓢盆,建議可以一并換新,否則會影響到來年的財運,而且也容易破財。
床不能亂動
臥室的床是我們平時睡覺休息的地方,也是我們藏氣納財的位置所在。如果擺放的不好或著隨意的移動,輕則會使我們睡不安穩,諸事不順,重的話還會影響到夫妻的感情以及家人的健康。尤其是孕婦的床,是萬萬不可動的。因為胎兒在肚子里也是有感覺的,如果察覺到自己身邊的環境,發生了變化會很容易導致不安,從而發生胎動。
春節菜譜推薦
四喜福袋
食材:方形油豆腐皮(即四方壽司豆皮)8個;豆腐1塊;香菇2只;胡蘿卜1條;紅蔥適量;韭菜適量。
調料:白胡椒粉適量;香油適量;雞精適量;鹽適量。
做法:
1、韭菜切去頭梗部分,并取較長的葉片,放進熱水中稍微燙一下,使韭菜變軟即可,然后撈起來過冷水備用。
2、將豆腐壓成泥狀,把紅蔥切成末,胡蘿卜切碎末,香菇泡軟后也切碎末備用。
3、將切好的豆腐、紅蔥、胡蘿卜、香菇碎末加上白胡椒粉、香油、雞精及適量鹽,充分地混合攪拌均勻,備用。
4、取一個方形油豆腐皮(或一個四方壽司豆皮)將餡料塞入(約五分滿即可)再用燙軟的韭菜綁起來。
5、再將做好的福袋放入蒸鍋中,用大火蒸約6—10分鐘即可(可依福袋數量來斟酌蒸的時間)。
小貼士:
1、四方壽司豆皮在一般大型的超市都買得到。
2、如果買不到壽司豆皮,可以攤雞蛋皮來取代四方壽司豆皮;只是在打蛋液時,要加入少許的生粉或芡粉,這樣可以使雞蛋皮較為有韌性,不容易破碎;也可以改用腐皮包餡,但烹煮方式得改以用油炸了。
3、豆皮包內餡不能包的太滿,要留有一些余地可以讓湯汁水滲透
4、可以用梅干菜梗,將它泡軟后用來綁福袋更方便容易,因為韭菜稍用力拉就會斷。
5、餡料的配方及調料,可以依據個人的喜好來搭配。
五彩豆腐羹
主料:南豆腐1盒。
輔料:干香菇3朵、胡蘿卜半根、蝦仁50克、豌豆30克。
調料:色拉油2大勺、鹽1小勺、蔥少許、姜少許、料酒1茶匙、香油適量、淀粉半茶匙、胡椒粉適量。
做法:
1、把牛肉腌料(糖1湯匙、生抽2湯匙、麻油1湯匙、料酒1湯匙、生粉3茶匙)與免治牛肉攪拌均勻備用,把洋蔥切醬料如豆瓣醬代替,由于豆腐味淡,整個菜的味道靠肉醬帶出,因此牛肉腌料及芡汁都可以稍微重手多放。
2、在豆腐上劃幾刀,切成自己所需大小的豆腐塊,反扣在碟子上,進微波爐轉1分鐘。
3、起油鍋爆香洋蔥碎,倒入牛肉大火快炒,待牛肉一轉色立刻勾芡。
4、把做好的牛肉整個淋在豆腐上即可。
小貼士:
1、豆腐盡量選嫩豆腐或日本豆腐,口感更好;豆腐加熱會出水,從微波爐拿出來后可以把水倒掉,以免淋上肉醬后影響濃度。
2、免治牛肉可用免治豬肉或者其他免治肉類代替。
3、蒜蓉豆豉醬可用其他。
春節舞獅的由來
1、漢代起源說
相傳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漢章帝先后選了三人馴獅,均未成功。后來金毛雄獅狂性發作,被宮人亂棒打死,宮人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將獅皮拔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引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大月氏使臣,連章帝也信以為真,此事后來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獅舞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獅舞從此流行。
2、北魏起源說
獅舞作為表演藝術,相信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代,當時北部匈奴侵擾作亂。他們特制木雕石頭多具,用金絲麻縫成獅身,派善舞者到魏進貢,意圖獅舞時進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識破,使他們知難而退。后因魏帝喜愛獅舞,命令仿制,務實得以流傳后世。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記述當時洛陽長秋寺佛像出行時,有“辟邪獅子,引導其前”的話。
3、唐代起源說
在碑使中有關于唐明皇游月殿,獅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后一覺醒來而有醒獅舞,這故事說當唐明皇游月殿時,在階前出現一只五彩繽紛、闊口大鼻的獨角獸對著唐明皇沒有惡意,且在階前滾球,姿態威武。唐明皇醒后要重睹這一現象,他要近臣照他夢境中的瑞獸模仿出來,同時由樂部配以雄壯的鑼鼓編舞娛賓。自此之后,獅舞便流入民間。唐《立部伎》中的《太平樂》也稱《五方獅子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有詩云:“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西涼伎》)。可見唐代已有獅子舞。
4、北獅詳解
北獅的造型酷似真獅,獅頭較為簡單,全身披金黃色毛。獅舞者(一般二人舞一頭)的褲子,鞋都會披上毛,未舞看起來已經是維肖維妙的獅子。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有綠結者為雌性。北獅表現靈活的動作,與南獅著重威猛不同。舞動則是以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為主。
北獅一般是雌雄成對出現;由裝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領。有時一對北獅會配一對小北獅,小獅戲弄大獅,大獅弄兒為樂,盡顯天倫。北獅表演較為接近雜耍。配樂方面,以京鈸、京鑼、京鼓為主。
5、南獅北舞
最初北獅在長江以北較為流行;而南獅則是流行華南,南洋及海外。近年亦有將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獅的獅子,北獅的步法,稱為“南獅北舞”。
春節飲食注意事項
1、不要暴飲暴食
春節人們終于從繁忙的工作中暫時的解脫出來,面對著更多的美食誘惑可以毫無顧忌的品嘗,面對那么多自己喜歡吃的美食可以大快朵頤,但是,千萬不能暴飲暴食,一旦暴飲暴食就會導致胃腸出問題,之前有過這樣的例子,因為喝啤酒,把胰臟都融化掉了。
2、少吃油膩的食物
春節期間因為放假徹底的休息,導致了作息規律的改變,可能會出現連續熬夜的情況,這樣的結果會導致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也會導致我們胃腸功能的紊亂,如果再吃一些油膩的食物,會導致我們的胃腸很難吸收和消化,終出問題。
3、注意飲食衛生
這一點非常關鍵,一定要想辦法杜絕不安全的隱患,因此,在購置年貨的時候一定要非常的謹慎,無論是從超市還是市場購買農副產品盡量選擇新鮮蔬菜、水果,購買一些肉類一定要去正規專營店購買,不要在街邊的小攤上購買,至少安全的系數會高一些,而且如果在超市購買的食品一定要注意生產日期及保質期。精心挑選降低食品的安全隱患。
4、外出就餐盡量不選擇涼拌菜
想吃涼拌菜一定要在自己家里,如果去外面的飯店就餐,好不選擇涼拌菜。
5、不吃野味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只要有錢什么都可以吃到,如吃一些貓肉、鼠肉、蛇肉等等。但是,還是少吃野味,野味雖然美味,但是風險非常大,因為很多的野味會有很多的寄生蟲,如果處理的不干凈,這些寄生蟲很容易進入人體導致一些疾病。
6、少喝酒
雖然節日期間大家相聚是不能沒有酒的,但是飲酒要適度,千萬不能過量,更不能酗酒,不僅容易傷害身體,還可能容易導致一些意外的發生,因此,喝酒一定要把握好度,既做到盡興,又不傷害健康。
春節人們會吃什么美食
一、包子團子
在春節到來之前,大家都會做團子和包子,因為這是春節必須要吃的傳統食物,而且包子團子都需要放在鍋上蒸,有蒸蒸日上的寓意,所以春節一定要吃包子團子這兩種美食。
二、八寶飯
在南方春節在餐食的準備上,一定要準備一碗八寶飯。八寶飯是用糯米和豆沙,加上糖,豬油制作而成的,吃起來可口香甜,十分軟糯。它也預示著全家團圓,開開心心快快樂樂,讓我們在新的一年有新的氣象,所以它也是一道非常好有吉祥意義的菜。
三、雞湯
雞湯大家都非常喜歡喝,雞湯可以補充營養,那在春節的時候自然也是不能少的。在春節菜肴的準備上講究的是一個團圓,所以會用整雞來燉雞湯,同時在里面加上一些鵪鶉蛋,加入一些枸杞,讓雞湯變得更加鮮美更加有營養。
四、如意菜
如意菜在南方春節是必須要準備的一道素菜,它是用黃豆芽和百葉絲放在一起炒的,是有吉祥如意的寓意的,所以在春節這一天南方人也會準備上這一道菜。
五、餃子
在北方只要是傳統節日都會吃餃子,而春節的時候更應該走上一頓餃子了,所以我們在春節的時候,全家人都會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
六、三鮮湯
三鮮湯是在春節的時候必須需要準備的。它是用肉丸,魚丸,肉皮筍混合皮做的一款湯,味道非常的鮮美,也有全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的寓意。
七、扣肉
扣肉是在春節的時候準備的一道大菜,我們需要提前將扣肉就做好,然后在春節的時候再拿出來加熱就可以吃了。扣肉吃上去肥而不膩,而且膠原蛋白非常豐富,口感偏甜,特別軟糯好吃。
八、紅棗桂圓湯
春節是一個非常甜蜜的日子,那么在有些地區會用來煮紅棗桂圓湯喝。希望回來的每一個人都能開心,希望每一個人在新的一年里面能夠甜蜜,因此紅棗桂圓湯也是在新年春節時候需要準備的食物。
【中國春節的傳說】相關文章:
春節的傳說01-17
中國元旦古代傳說作文01-15
春節傳說故事09-04
春節的傳說(實用)08-21
春節的的傳說作文12-09
(精選)春節的傳說作文01-15
《春節的傳說》作文01-18
春節傳說的作文01-13
春節傳說作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