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察水中的微生物記錄
導語:觀察水中的微生物記錄目的了解酵母菌、霉菌的個體形態特征。以下是小編整理觀察水中的微生物記錄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課程名稱:
生命科學趣味實驗
實驗名稱:
微生物形態觀察
指導教師: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原理、結構、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了解酵母菌、霉菌的個體形態特征。
二、實驗原理:
顯微鏡成像原理:目鏡、物鏡各自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被檢標本置于聚光器與物鏡之間,即物鏡下方1~2倍焦距之間,物鏡可使標本在物鏡的上方形成一個倒立放大實像(倒像),該實像正好位于目鏡的下焦點(焦平面)之內,目鏡進一步將它放大成一個虛像,通過調焦可使虛像落在眼睛的明視距離處。
三、實驗儀器、材料
酵母菌涂片、霉菌涂片。
奧林巴斯顯微鏡、擦鏡紙等。
四、實驗方法:
1 顯微鏡安置
取顯微鏡時一手握住鏡臂,一手托住底座,使顯微鏡保持直立、平穩,置顯微鏡于平整實驗臺上,鏡座距實驗臺邊緣約3~4 cm,接通電源。 注意:顯微鏡移動時切忌用單手拎提。
2 選擇物鏡
將低倍物鏡放入光路。
3 調整光強
打開顯微鏡主電源,調整照明度。通過亮度調整旋鈕來改變電壓大小從而調整顯微鏡亮度強弱。
4 調整聚光器位置和孔徑光闌
在孔徑光闌環上刻有物鏡倍率(10倍,40倍),觀察時將其與使用物鏡相對應倍率放到正面。
5 放置標本
調粗調旋鈕使載物臺下降,向外拉開機械式載物臺樣本夾自前向后將標本切片放入平臺,標本放穩后,再將標本夾輕輕放回原位;通過垂直旋轉移動桿和水平旋轉移動桿來上下和左右移動標本。
6 聚焦
① 對焦要領為:從側面看,轉動粗調旋鈕,使物鏡盡可能接近標本;一邊看目鏡,一邊調粗調旋鈕,使載物臺下降;看到標本后,再用細調旋鈕正確對焦。
② 調整瞳距:一邊看目鏡,一邊移動雙目鏡筒,讓左右視野一致。標識●的位置表示瞳距。
③ 調整屈光度數:以右眼看右側目鏡,旋轉粗、細調旋鈕對好焦距;以左眼看左側目鏡,旋轉屈光度調整環,對好焦距。
④ 目鏡眼罩使用方法:戴眼鏡時候,將眼罩折疊,可防止眼鏡和目鏡接觸所造成擦痕;不戴眼鏡時候,將折疊眼罩向外拉長,可防止目鏡和眼睛之間射入不必要光線,利于觀察。
7 觀察
在低倍鏡找到合適目的菌將其移到視野中央 。
8 高倍鏡下觀察
① 轉換高倍鏡:眼睛從側面注視物鏡,用手轉動轉換器,換高倍鏡。
② 調焦:眼睛向目鏡內觀察,同時微微上下轉動細調旋鈕,直至視野內看到清晰物像為止。一般情況下,當物像在一種物鏡中清晰聚焦,轉動物鏡轉換器將其它物鏡轉到工作位置進行觀察時,物像將保持基本的準焦狀態,稱為物鏡同焦,利用物鏡同焦,可以保證在使用高倍鏡時僅用細調旋鈕即可對物像清晰聚焦,從而避免使用粗調旋鈕時可能誤操作損壞鏡頭或載玻片。
9 繪圖
10 顯微鏡用畢后處理
(1)下降載物臺,取下標本。
(2) 用擦鏡紙清潔物鏡及目鏡;
(3) 將各部分還原:載物臺下降到最低位置;聚光器下降到最低位置;物鏡鏡頭呈∧型,使物鏡處于非光路位置;關好電源,將顯微鏡主電源開關撥到電壓值為最小狀態,然后斷開電源。
五、實驗結果:
10×40 10×40 霉菌涂片 酵母菌涂片
六、實驗討論:
可寫實驗體會。
【觀察水中的微生物記錄】相關文章:
如何處理污水中的微生物07-05
中班觀察記錄幼兒個案記錄與分析03-27
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07-03
大班個案觀察記錄07-11
舞蹈活動觀察記錄07-04
教育觀察記錄07-04
教育活動觀察記錄07-04
汽車區域觀察記錄07-02
大班課堂觀察記錄07-02
小班課堂觀察記錄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