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共藝術說課課件
《中國民歌之山歌》選自《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公共基礎課教材:公共藝術(音樂篇)》第一單元《美妙的歌聲》的第一節,分享了公共藝術說課的課件,歡迎閱讀!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介紹的是中國民歌的體裁與其特點,重點介紹當中的山歌。是一堂以欣賞為主的綜合課。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認識、中國民歌的體裁與特點。
(2)能力目標:學唱歌曲《劉三姐對山歌》。
(3)情感目標: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發散創新思維。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中國民歌中山歌的特點。
難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發散創新思維。
二、說教法說學法
教法:我將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具體為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活動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達到視覺聽覺的高度結合。運用鋼琴教學,彈唱示范,隨琴哼唱,互動合作,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對音樂的興趣愛好。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將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具體采用欣賞法、聆聽法、討論法、小組活動法。通過討論、小組活動,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新知識,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三、說學情分析
這堂課面對的是職高的學生,她們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音樂知識基礎淺薄,所以不能講的太深,太廣。本節課分2個課時,這堂課是第一課時,主要學習探究中國民歌的特點與體裁,重點學習當中的“山歌”。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5分鐘)
(1)先由我彈唱一首中國漢族民歌《龍船調》,并邀同學們配合老師來共同完成。
(2)接下來我將提問:老師唱的這首歌屬于哪一種類型的歌曲?是屬于通俗、美聲還是民族呢?(民歌)
從民歌這個詞而引出課題——讓我們一同走近豐富多彩的——中國民歌。(通過這樣的參與互動,討論的方式導入,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更能吸引感動學生,從中提高學生的興趣愛好,也體現出新課標中“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作用。)
(二)講授新課(15分鐘)
1、介紹民歌
在介紹之前先提問:什么叫做民歌?它是怎樣產生的?請同學回答,從學生的回答中概括出民歌的概念。
(1)民歌概念:即民間歌謠,是勞動人民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體創作、口耳相傳的一種藝術形式。
(2)民歌的分類:勞動號子、小調、山歌
A、勞動號子
(1)概念:勞動號子是人們在從事體力勞動的過程中創作并演唱的一種帶呼號性的歌曲
(2)音樂特點:曲調:粗獷、有力;節奏:固定;旋律:律動感強。
(3)作用:號子一般具有指揮勞動、協調動作、鼓舞勞動熱情、消除疲勞的作用。
在北方,勞動號子常稱為“吆號子”,南方則稱為“喊號子”。
B、小調
(1)概念:小調,一般指流行于城鎮集市的民間歌舞小曲。它主要產生于民間日常生活與風俗活動,故被稱為“里巷之曲”。歌詞內容大多以詠唱歷史傳說故事、描寫自然風光、抒發離別情緒等為主。
(2)音樂特點:曲調:秀麗、婉轉;節奏:規整、均衡;旋律:優美流暢。
C、山歌
(1)概念:山歌是廣大勞動人民在山上、田間、牧場勞動生活時即興演唱的歌曲,它是勞動人民表達內心思想感情的歌曲。
(2)音樂特點:曲調高亢嘹亮,節奏自由悠長,旋律爽朗質樸。
(3)對比中國民歌三種體裁
2、重點欣賞——山歌
1、請欣賞老師彈唱歌曲《小河淌水》
2、山歌的特點:前面有“吆喝”的喊句
3、各地名稱:陜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內蒙古的“爬山調”、青海的“花兒”和四川的“晨曲”等。
4、山歌的演唱形式有低唱、對唱、領唱、合唱等。
5、欣賞《劉三姐對山歌》
6、隨琴哼唱歌曲
(三)活動與創作部分(20分鐘)
活動內容:
改編歌曲,根據《劉三姐》中對山歌的一個片段這首歌的曲調來填,分組表演對唱。
主持人:胡 佳同學
活動一:組內對唱;
活動二:組與組之間對唱。
評出優秀小組2組,優秀個人4名,獎勵棒棒糖。
(四)課堂小結
古希臘哲學家曾經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各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多姿多彩的音樂。同學們,當我們的民歌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里,在悉尼歌劇院里唱響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感到無比自豪。每一首流傳至今的民歌,都是千人傳,萬人唱,并在即興、口頭的創作中更加完美,這是一種永遠都不會結束的創作過程。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繼承和傳唱民歌的責任。希望把中國民歌綻放得更加光彩奪目,更加燦爛輝煌!
(五)作業
1、課后請同學們到百度、土豆、優酷等網站上搜索南北方山歌各兩首,說一說有什么不同?
2、進入學習園地,交流學習。或通過QQ群相互交流學習。
五、說板書設計
中國民歌之山歌
民歌的概念:即民間歌謠,是勞動人民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體創作、口耳相傳的一種藝術形式。
六、說教學反思
本課設計過程中,以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通過小組活動,鼓勵發散創新思維,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了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創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
不足之處:學生在對唱山歌時,表現力不夠,可適當的加入一些肢體語言,歌唱能力有待提高。
【公共藝術說課課件】相關文章:
走進意象藝術說課設計06-10
關于課文稱象說的課件設計07-03
公共藝術專業就業前景07-05
開設公共藝術專業的大學07-04
跟你的老板說再見的藝術07-03
高校公共藝術繪畫教學論文范本07-05
公共藝術設計教學探究論文07-05
籌資管理說課設計 籌資渠道與方式說課設計06-07
《故鄉》說課設計07-04
《吆喝》說課設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