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統文化對小學教育的影響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人們對小學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視。作為小學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其地位也隨之上升。故而,學校教育進行好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直接關系著素質教育的成敗,其現實意義十分重大。筆者主要從傳統文化在小學教育中的意義、傳統文化的教育理念的確立、采取的教育方法與策略等方面加以闡述說明。 關鍵詞:傳統文化;理念;意義;方法與策略
小學基礎教育作為國家素質教育的基礎組成部分,其肩負著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歷史責任。
一、傳統文化教育的理念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理念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成分,國學文化為傳統教育理念提供了生成與發展的基本背景,決定著教育理念的本質特點和主要內容。教育理念則為后者嬗變、傳遞與積淀及其東方特質的逐步形成,發揮了積極的歷史作用。中國傳統教育理念與中國哲學、倫理學、文學、宗教等各層面聯系緊密。
因此,在傳統的道德教育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創新傳統教育理念,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與修養。這是基礎教育階段中道德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同時,在小學教學中提出傳統文化教育理念是提高各科課程綜合素養的需要。
二、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物質文明地不斷提升,生存狀態地不斷改善,大量西方文化的涌入,對傳統文化教育產生了強大的沖擊,使優秀的傳統精神在時下國人的意識中漸行漸遠。值得慶幸的是,伴著我國由中央到地方對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視,人們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與理解程度都在不斷深入。作為教師,傳播中華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
首先,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教學中,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傳統文化中,強調對人的終極關懷。在社會中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健全的人格與人生態度影響深遠。故而,在小學教育中傳統國學的教育,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其次,在小學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可大幅度提高我國公民綜合素質。社會行為規范與秩序的延續,在依靠依法治國的基礎上,還要構建和諧的道德體系標準。我國傳統的儒家文化中主張仁義,崇尚孝道,遵守禮儀,誠信守諾。讓小學生親近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可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免受到外界不良的影響。最后,優秀的傳統文化教
【傳統文化對小學教育的影響】相關文章:
淺析我國傳統文化對現代教育的影響07-01
關于傳統文化對高校思想教育的影響研究07-01
淺談傳統文化對當今美術教育的影響論文07-04
論傳統文化對青年倫理道德教育的影響的論文07-04
中國傳統文化對青年倫理道德教育影響的論文07-03
中國傳統文化對青年倫理道德教育影響論文07-04
中國傳統文化對青年倫理道德教育的影響論文07-04
經濟對教育發展的影響04-19
科技創新對教育的影響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