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區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整個一切都直接影響著建筑師對住宅小區的規劃和住宅設計的研究,這就需要新的小區、新的住宅區適應新的變化和新的生活,大家看看下面的小區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吧!
小區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一、綜合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18世紀下半葉爆發的工業革命引發了城市形態的重大變革,人口向城市大規模聚集,城市的迅速膨脹打破了傳統城市以家庭經濟為中心的城市格局。城市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業區、商貿區、工人住宅區以及倉儲區等職能區劃,城市結構和規模都發生了急劇的改變。同時城市人口的爆炸,居住條件惡劣等問題日益嚴重,出現了一系列被稱為
雅典強調城市明晰的結構組織,注重功能分區與用途純化,追求統一的視覺空間秩序,將城市機械地分割為四項基本功能,即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強調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分區布局,再以交通網彼此聯系。雅典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實質在城市形態上表現為各城市功能被交通線劃分成具有嚴整幾何性的功能分區,形體環境秩序井然。同時城市結構以縱向的樹形結構形成等級化的組織體系,即按照嚴格的遞增等級來組織城市。
城市的基本組成單元是:
近百家住宅組成一個鄰里單元;2. 幾個鄰里單元圍合成一個鄰里單位(以一個小學的服務面積控制規模),中間是鄰里單位的中心;
3.城市結構表現為由大至小等級化梯度形成的中心體系(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等)組織的城市空間,同時城市道路也根據各中心的等級相應呈等級化的梯度變化。
二次大戰以后以這種組織結構規劃的城市及城區大量出現,尤其在新建城市,如以英國哈羅新城為代表的新城建設及巴西利亞的規劃和建設中,這種等級化的城市組織結構和功能空間劃分的特征非常鮮明地體現出來。鄰里單位是由美國建筑師佩里(C.Perry)于1929年提出的居住空間組織方式。它以一個小學的合理規劃為基礎控制鄰里單位的人口規模(大約居住1000戶),以四周的交通道路為邊界,形成不被外界交通穿越的、內設必要公用設施的`、日照通風景觀條件良好的居住空間。鄰里單位模式產生于功能主義形體規劃觀為主流思潮的背景下,與功能主義等級化城市具有同構關系,鄰里單 位模式的確立為等級化的城市組織結構提供了基礎。作為城市居住空間的組織方式,鄰里單位體現了《雅典》所倡導的功能主義原則,本身的組織結構也呈現等級化:鄰里單位中的服務設施獨立于居中的位置,并以其服務面積控制著鄰里單位的居住人口規模;居住空間的功能被劃分為住宅、道路、綠化、服務設施,彼此功能劃分明確、空間互不交叉;鄰里單位內部道路寬度、綠化面積、服務設施規模也從鄰里單位向鄰里單元呈等級化遞減;對于建筑形體環境,住宅的高度、日照、間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通過精心的設計達到理性的結果。鄰里單位模式的出現,改變了工業革命后住宅街坊中的擁護、惡劣的居住環境,并以新的居住模式對應汽車交通時代的客觀條件,其在當時的進步意義是不可忽略的。
在鄰里單位被廣泛采用的同時,前蘇聯等國家提出了擴大街坊的組織形式,我國許多小區也屬于這種形式,這種規劃原則與鄰里單位十分相似,但在空間布局上鄰里單位比強調軸線構圖和周邊布置的擴大街坊要自由活潑些。
隨著戰后各國經濟的恢復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適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要求,居住區規劃有進一步總結和提高了居住小區和新村的組織形式,使鄰里單位和擴大街坊理論又進一步得到充實和完善。
現代交通的發展要求進一步加大干道間距,住宅建設規劃的空前發展,住宅層數因用地緊張而不斷增高:城市交通因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由于過分強調城市規劃的功能分區,使工作和居住地點分布不合理而越來越緊張:城市舊居住區改建的特殊性以及居住區自給自足的生活服務設施在經濟上的低效益,因而出現了 “居住區”、“綜合居住區”等多種規劃組織形式。
綜上所述,居住區規劃組織形式的演變經歷了從小到大、從簡到繁、從低到高的變化過程,今后還將隨著社會經濟、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變化。
中國城市居住空間的組織模式的原型來自鄰里單位模式,不論是1950年代完整模仿鄰里單位以及蘇聯的居住街坊模式,還是1960年代基于鄰里單位模式發展起來的居住小區規劃理論,亦或1980年代以后隨著國家試點小區的推行和成熟,居住空間逐步形成
間的人口規模,以公共設施服務半徑限定居住空間的用地規模,小區內只容納單一的居住功能;小區內呈等級化的組織結構等等。居住小區模式正借目前大規模住宅建設的東風在中國城市中被普遍使用著。
本次就是把以上理念充分融入到小區規劃設計中。規劃設計出居住環境良好、社區功能完備,具有當地特色的居住小區。
二、什么是居住小區?
1、居住小區的概念
我們通常所敘述的居住小區是哥非常不清晰的概念。按照《城市居住規劃設計規范》。規模在300-700戶,人口在1000-3000人為組團;規模在2000-4000戶,人口在7000-15000人為小區;規模在10000-15000戶,人口在30000-50000人為居住區。可見,其概念劃分以戶數,人口總量為標準,并不以建筑用地面積多少為指標。常見某些地產廣告,稱某某小區,充其量也就是一個組團。居住小區指規模在2000戶,人口在7000人以上,并且用地有一定規模的住宅區。
2、居住小區超區域性輻射
一般而言,居住小區與單體建筑在商業信息輻射面上有不同之處,單體建筑輻射面區域性強,外區顧客一般不易進入輻射區域。由于住宅小區講究環境、配套、功能開發,其附加值要高于單體建筑,影響力、社會效應打打增加,除了受到本區域顧客青睞之外,外區顧客也會慕名而來,所以居住小區相對于單體建筑有著超區域的輻射性。
3、注意地形地貌的特點,顯其之美,避其不足
在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時,并無十全十美的地形,即使是坐北朝南的方形地塊,由于規整,設計時很容易做的古板。反之,一些不規則的地塊,卻可以設計出道路流暢,樓型新穎的優美小區。在規劃設計時,如果充分注意地形地貌的優點、缺點,就能做到顯其之美,避其不足。比如,條狀地塊要注意樓型設計時點、條、矩的結合。如果建筑臨水,樓型盡量設計成略帶環狀。
4、開掘主題與最求創興
在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時,常常合二而一。既然被稱為居住小區,那自然有一定規模,主題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沒有主題也就失去了靈魂如同缺乏主題的樂曲,是一團雜亂無章的音符。然而作為建筑音符的居住小區主題形成也頗為復雜
(1)地理位置;
(2)私密性;
(3)住宅戶型;
(4)綠化布置;
(5)道路規劃等,這些因素結合起來,進過設計師的創作才能形成主題。
三、住宅小區規劃應注意哪些方面?
1、小區規劃應注重人文環境
居住小區是城市的組成部分,所以其規劃也應該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個小區有機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環境中。
2、小區規劃應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
生態環境是影響小區居住條件的關鍵因素。所以,在規劃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點,在盡可能不破壞建設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樹木、綠地等地理條件的同時,加以利用,創造出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一致、相互依存,富有當地特色的居住環境來。
3、小區規劃應注重功能分區的組合
居住小區的空間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劃分為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用空間和私用空間四級。
4、小區規劃應注重安全防衛的設置
住宅小區的居住環境安全與否,是小區居民極其關心的問題,要創建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不僅要有科學的小區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小區 規劃的安全性,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會安全等因素。
5、小區規劃應注重服務系統的完善
在住宅小區規劃中,社會服務環境的營造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因為它不僅是解決居民日常生活活動需要的基本保證,也是小區穩定的物質基礎。
四、如何進行住宅小區規劃,具體需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建設?
1、居住小區空間布局合理化、科學化。
一是從
二是居住小區的功能區應布置得當,有豐富的層次,布局結構有特色。。 三是住宅群體的布置,應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間。居民交往和休憩、鍛煉。
2、居住小區的建筑設計與環境的組合應凸顯文化內涵,表現豐富的、有特色的主題。
居住小區應根據其所在地段、城市大環境確定其主題定位,不宜千篇一律,更不宜大量照搬歐化、洋化風格。居住小區的規劃應因地制宜、與大環境結合,善于發揮地段優勢。
居住小區的個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發展商開發的小區也應表現不同的特色,不應照搬、
3、努力建設生態環境系統。
在居住小區規劃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積率、只重建房不重環境的傾向。對空間的布置,必須首先考慮生態環境,并按生態要求,本著
生態住區要提倡環保理念、節能理念,充分利用環保材料、節能材料,使用太陽能,節約用水,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
4、美化住區景觀系統,建設
科學利用原有山水,適當地創建人造山水,使住區園林化、生態化、美觀化,做到
5、交通道路應合理分流,減少對居住小區的影響。
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遷居,滿足消防、救護需要,減少對住的干擾,保證住的安寧為原則進行布置,以達到通達性、安全性、方便性、一體性、多層次性的要求。住區道路系統應分級明顯。
住區的停車位要數量合適、設置合理,有利于優化環境、節約用地,減少對居民的干擾。
參考文獻:
1.《建筑群體設計》 徐嚴、蔣紅蕾、楊克偉等,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2.《建筑總平面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席文洪,2010
3.《居住區詳細規劃》 王仲谷、李錫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居住區規劃設計》 《居住區詳細規劃》課題研究組編
5.劉濱宜,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6.《市鎮設計》 [英]F·吉福德等著,程里堯譯
7.美國城市土地利用學會著,楊旭華等譯 世界優秀社區規劃[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
8.《住區規劃模式》 王笑夢,清華大學出版社
9.《新中式樓盤I》 張先慧,天津大學出版社
10.《集合住宅小區規劃》 小泉信一著,王寶剛譯,建筑工業出版社
11.《高層建筑設計手冊》 雷春濃,建筑工業出版社
12.《建筑空間組合論》 彭一剛,建筑工業出版社
13.《公共建筑設計原理》 劉云月,東南大學出版社
14.《建筑構造設計》 楊維菊 建筑工業出版社
15.《世界建筑》 清華大學,世界建筑雜志社
16.《建筑學報》 中國建筑學會
17.《新建筑》 華中科技大學
18.《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
19.《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
20.《建筑設計放回規范》(GB50016-2006)
2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
【小區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06-17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的例文07-03
別墅畢業設計開題報告06-30
道路畢業設計開題報告06-29
排水畢業設計開題報告07-25
服裝畢業設計開題報告07-19
道路畢業設計開題報告范文02-23
數控畢業設計開題報告范文07-03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15篇)06-29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14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