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機械設計基礎作業答案
第一章 緒論
1-1~1-4略
第二章 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和速度分析
2-1判斷題
2-2選擇題
2-3填空題(1)構件 運動副 運動 一個 幾個 剛性 (2)平面低副 2 平面高副 1 (3)可以 也可以 (4)減少
(5)大于0 原動件數目等于機構自由度
(6)垂直于導路無窮遠處 過高副接觸點的公法線上
(7)絕對速度相等,相對速度為零 相對瞬心的絕對速度不為零,絕對瞬心的
絕對速度為零
(8)3個 同一條直線上 2-4~2-6 F=1,機構簡圖略。
2-7 F=0,不能運動,所以不能實現設計意圖。機構簡圖及修改略。 2-8 F=2。
2-9~2-11 F=1。
2-12 F=2,該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為:給定2個原動件。 2-13 F=1,該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為:給定1個原動件。 2-14 v3=1m/s。
2-15 更正:求構件3的速度 v3=0.21m/s。 2-16 v3=p13p14l1,2=1p12p14/ p12p24。 2-17 2=1p12p13/ p12p23。,與1方向相同。
第三章 平面連桿機構及其設計
3-1
3-2填空題(1)搖桿的形狀和尺寸 曲柄與連桿組成轉動副的尺寸 機架(以連桿為機架) (2)有 AB 曲柄搖桿 AB CD (3)曲柄 機架
(4)曲柄搖桿機構 曲柄滑塊機構 擺動導桿機構…
(5)曲柄搖桿機構 擺動導桿機構… 曲柄滑塊機構 正弦機構… (6)等速運動 為原動件 (7)7
(8)往復 連桿 從動曲柄 (9)5 3-3 70<lCD<670 3-4~3-11略。
3-12 lAB=63.923mm lBC=101.197mm lBC=101.094mm
lCD=80mm
第四章 凸輪機構及其設計
4-1判斷題4-2
4-3填空題(1)等速運動 等加速等減速、余弦加速度運動 (2)增大基圓半徑 采用正偏置 (3)凸輪回轉中心 理論廓線上 (4)速度 加速度
(5)升程開始點、中點和結束點 柔性 (6)增大基圓半徑 減小滾子半徑 (7)重合于 法向等距 (8)大 小 (9)0°
(10)減小推程壓力角 4-4~4-11略。
第五章 齒輪機構及其設計
5-2
5-3(1)k= 48.9898mm k= 44°25′ K=11°43′22″ (2) k= 44°42′ rk=70.3433mm
5-4 z=45.45
5-5(1) z1= 20 z2= 30 r1= 40mm r2= 60mm ra1= 44mm ra2= 64mm
rf1= 35mm rf2= 55mm ′= 20° c=1mm
(2) r1′=40.8mm r2′=61.196mm ′= 23°53′ c=3mm 5-6略。
5-7(1)r1= 47.5mm r2=105mm rb1= 44.64mm rb2=98.66mm
ra1= 52.5mm ra2=110mm a=152.5mm B1B2=24.12 mm =1.634 (2)略
5-8(1)′= 23.23° a′=155.94mm (2)r1′=48.57mm r2′=107.37mm (3)1′=19.1571mm 2′=42.1592mm (4)c′=4.69mm 5-9 ~5-10略。 5-11(1)正傳動
(2)1)= 13.7291°
2)d1= 30.88mm da1=34.88mm df1= 25.88mm 3
)z v 1 = 16.36 會產生根切 4)=2.6934 5-12略。
5-13(1)d2=175mm
(2)da2=185mm df2= 163mm (3)2= 5.7106°
(4)a=112.5mm 5-14
第六章 齒輪系及其設計
6-1 iSM=60 iMH=12
6-2 z7=32 z5=25 Z6為過橋輪,其齒數可適當選取。滾刀A應為左螺旋方向。 6-3 齒條8的線速度v=11.78mm/s,方向向上。 6-4 iSH=10 6-5 z1=120
6-6 z2=67.81≈68
6-7 齒輪5和6組成定軸輪系,齒輪1、2、3、4和齒輪5組成周轉輪系,齒輪5是系桿H, i16= -0.072
6-8(1)n8=7r/min,逆時針方向轉動。 (2)n8=3 r /min,順時針方向轉動。
6-9 nH= -7000 r/min,方向與n1相反如圖示。 6-10(1)nA=0
(2)nA=300 r/min,方向與n 1、n8相同。 6-11(1)i1H=3
(2)i1H=1.8
6-12 nH=20r/min,方向與n2相同如圖示。 6-13 i1H= -3/7
第七章 其他常用機構
7-1選擇題
7-2填空題(1)搖桿-棘爪、棘輪、止動棘爪和機架
(2)阻止棘輪隨同主動搖桿回轉,使棘輪靜止不動
(3)0<k<1 單銷外槽輪機構:0<k<1/2 單銷內槽輪機構:1/2<k<1 (4)主動撥盤、從動槽輪和機架
(5)棘輪機構、槽輪機構、不完全齒輪機構 棘輪機構 7-3~7-4略。 7-5(1)k =2/3 (2)n =2
7-6 z = 4 n =2 或 z = 3 n =3 7-7 1轉: td= 10/3s tj= 20/3s
第八章 機械的調速及平衡
8-1選擇題
8-2填空題(1)啟動階段、穩定運轉階段和停車階段 (2)轉動慣量 儲能器
(3)最大動能與最小動能 功能增量指示圖 (4)兩個回轉面 雙面 (5) F=0
(6) F=0,M=0
(7)一定 不一定
8-3~8-5略。
8-6(1)Je=0.035kgm2
(2)Me=10Nm
8-7 Wmax=3500Nm n max=993.28r/ mm 在e n min=926.72r/ mm 在 b
8-8 (1)n max=502.5 r/mm 在 max=104.1645° (2)JF=3.2525 kgm2
8-9 mbrb=1655.2945 kgmm 方位角295.017°
8-10 a)靜平衡,動不平衡 mbⅠrbⅠ= mr/ 2與m1方位相反,mbⅡrbⅡ= mr/2與m1方位相同 b)靜平衡,動不平衡 mbⅠrbⅠ= mr/2 與m1方位相反,mbⅡrbⅡ= mr/2與m1方位相同
第九章 機械零件設計概論
9-1選擇題
9-2填空題(1)最大應力及安全系數 σmax≤[σ]及 S≤[S]
(2)疲勞失效 光滑區及粗糙區 (3)尺寸突變 增大
(4)對稱循環、脈動循環和非對稱循環= (5)σm=σmax/2
(6)屈服極限σS 強度極限σB 疲勞極限σ0 (7)應力集中、絕對尺寸、表面狀態 (8)跑合磨損、穩定磨損和劇烈磨損
(9)干摩擦、邊界摩擦、液體摩擦、混合摩擦 9-3~9-7略。
第十章 連接
10-2填空題(1)螺紋升角小于等于當量摩擦角
(2)大 中 小
(3)自鎖 小 減小當量摩擦角,提高傳動效率 (4)防止螺紋副的相對運動
(5)接合面間的滑移、螺栓被拉斷 螺桿被剪斷和螺桿與孔壁接觸面被壓潰 (6)采用定力矩扳手、測力矩扳手、測量螺栓伸長量等
(7)普通平鍵、薄型平鍵、導向平鍵、滑鍵 普通平鍵、薄型平鍵 導向平鍵、滑鍵
(8)C型(半圓頭)鍵 鍵寬16mm,鍵長(公稱長度)100mm
(9)工作面壓潰和鍵被剪斷σp≤[σp]; 工作面的過度磨損 σp≤[σp] p≤[p]
(10)小徑 齒形 10-3~10-9略。
10-10 S=1.2~1.5,Fmax=2118.21~1694.57N 10-11 Fmax=2000N
10-12 普通螺栓 S=1.2~1.5 d1=11.1446~12.46 mm 取M16(d1=13.835 mm) 鉸制孔用螺栓 d0≥7.054mm 取M8(d0=9 mm) hmin= 2.17 mm 10-13 (1) Tmax=2963.532N m
(2) d1=24.5763~27.4771 mm 取M30×90(d1=26.211 mm)或M36×90(d1=31.67 mm) 10-14 按不控制預緊力,需M16,d1=13.835mm,預緊力F0=13000N 10-15 (1) F1=4KN
(2) F1max=4400N d1≥7.792mm 取M10,d1=8.376mm>7.792mm 10-16~10-17略。
第十一章 齒輪傳動
11-2填空題(1)硬 軟 350HBS 硬度≤350HBS 30~50 一對齒輪嚙
合時,小齒輪的嚙合次數多于大齒輪,所以小齒輪容易失效,為了使大小兩齒輪壽命接近相等 硬度>350HBS 相等
(2)正火、調質
整體淬火、表面淬火、滲碳淬火、滲氮(氮化)、碳氮共滲(氰化) (3)齒面疲勞點蝕 輪齒折斷 齒面磨損 齒面膠合
(4)節線附近的齒根面上 此處嚙合,相對滑動速度小,不易形成潤滑油膜,潤滑不良,使摩擦力較大,裂紋易形成、只有一對輪齒嚙合,其接觸應力最大
(5)懸臂梁 模數m 不相等
(6)赫茲 兩輪齒節點處的綜合曲率半徑(當齒數比一定時,分度圓半徑或中心距) 不變
(7)輪齒幾何形狀對齒根彎曲應力的影響 齒數 當量齒數 (8)齒寬中點的
(9)99% 脈動
(10)對稱 -300MPa 300MPa 0 脈動 脈動
11-3~11-14略。 11-15 a=150mm
11-16 T2max=168938Nmm 11-17 (1)σF1=55.01MPa
(2)H565.68MPaF1110.02MPaF2100MPa 11-18~11-20略。
第十二章 蝸桿傳動
12-1選擇題
12-2填空題(1)中碳鋼、中碳合金鋼 表面淬火 鑄錫鋅鉛青銅ZCuSn5Pb5Zn5 (2)蝸輪 蝸輪材料強度較弱、結構上蝸輪齒孤立,蝸桿齒連續 (3)蝸桿傳動的嚙合效率、軸承效率、攪油損耗效率 12-3~12-6略 12-7(1)略
(2)v=1.005m/s (3)W=6965.7N
(4)Fa2=3158N Ft2=9326N Fr2=3394N 方向略 12-8略。
第十三章 帶傳動和鏈傳動
13-1
13-2填空題(1)初拉力F0、小輪包角和帶與帶輪之間的摩擦系數fv
(2)拉應力、離心拉應力、彎曲應力 σmax=σ1+σC+σb1 緊邊進入小帶輪處 (3)打滑和疲勞破壞 在保證不打滑的條件下,帶傳動具有一定的疲勞強度
和壽命
(4)F1= 1500N和F2= 750N
(5)內鏈板與套筒 外鏈板與銷軸 滾子與套筒 套筒與銷軸 (6)越高 越大 越少 (7)平均 瞬時
(8)A系列、節距25.4mm(節距=鏈號25.4/16mm) 雙排 60節 13-3~13-10略。 13-11 Pmax=13.9 kw 13-12~13-14略。
第十四章 軸
14-1選擇題
14-2填空題(1)轉軸 心軸 (2)傳動軸
(3)為了使零件在軸向定位和承受軸向載荷 軸肩、軸環、套筒、彈性擋圈、
軸端擋圈、圓螺母和止動墊片、圓錐面等。
(4)花鍵,過盈配合,漲套和成型連接 (5)直軸,曲軸和鋼絲軟軸
(6)撓度或偏轉角 扭轉角 變形在允許的范圍內 (7)卸載槽、過渡肩環、凹切圓角(增大過渡圓角半徑) (8)考慮扭切應力與彎曲應力的性質不同引入的折合系數 (9)便于軸上零件的裝拆和定位 14-3~14-5略。 14-6 dmin=47.34mm 14-7 P=98.73kw
14-8 d ≥31.8mm,該軸能夠滿足強度要求。 14-9 略。
第十五章 滾動軸承
15-1選擇題
15-2填空題(1)N316/P和51316
51316和N316/P6
6306/P5和51316 6306/P5
30306、6306、6306/P5、30206
(2)疲勞壽命
(3)提高軸承的旋轉精度、支承剛度、減小機器工作時軸的振動
在安裝時用某種方法在軸承中產生并保持一軸向力,以消除軸承中的游隙。 (4)當C、P不變時,軸的轉速由n增加到2n,L10= 5.4x107r,Lh= 1000h。
當C、n不變時,當量動載荷由P增加到2P,L10=6.75x106r ,Lh 250h。 當n、P不變時,軸承尺寸改變,其額定動載荷由C增加到2C,L10=4.32 x108r,Lh=16000
(5)為了防止灰塵、水、酸氣和其它雜物進入軸承,并阻止潤滑油流失, 接觸式密封(中低速)、非接觸式密封(高速)、混合式密封) 15-3~15-8略。
15-9 答: Fd1=0.68 Fr1=0.68×8000=5440N Fd2=0.68 Fr2=0.68×5200=3536N
(1)Fa1 =5736N Fa2 =3536N (2)Fa1 =5440N Fa2 =4540N (3)Fa1=5440N Fa2 =3536N (4)Fa1 =Fa2 =5440N 15-10 Lh=55035.172h
15-11 Lh=14940.551h<25000h ∴不滿足要求。
15-12 Lh=14803.6h
第十六章 滑動軸承
16-1
16-2填空題(1)徑向滑動軸承 止推滑動軸承 (2) 自位調心軸承 (3) 增加 減小 (4) 剖分式 (5) 越大 越高
(6) 答:液體動壓潤滑和液體靜壓潤滑
動壓潤滑是靠運動表面之間相互運動產生的流體壓力來潤滑的。液體靜壓軸承是利用專門的供油裝置,把具有一定壓力的潤滑油送入軸承靜壓油腔。形成具有壓力的油膜,利用靜壓腔間壓力差,平衡外載荷,保證軸承在完全液體潤滑狀態下工作。
16-3~16-4略。 16-5 Fmax=23873N
16-6~16-7略。
第十七章 聯軸器和離合器
17-1選擇題
17-2~17-7略。 第十八章 彈簧
18-1填空題(1)緩和沖擊和吸收振動、控制機構的運動、儲存及輸出能量、測量力的大小、
改變機器的自振頻率
(2)螺旋彈簧、碟形彈簧、環形彈簧、盤彈簧、板彈簧 壓縮彈簧、拉伸彈
簧、扭轉彈簧和彎曲彈簧
(3)優質碳素彈簧鋼、合金彈簧鋼和有色金屬合金
(4)卷繞、兩端面加工(指壓簧)或掛鉤的制作(指拉簧和扭簧)、熱處理、工藝性
試驗和強壓處理
(5)彈簧鋼絲直徑d、彈簧外徑D、中徑D2、內徑D1、節距p、螺旋角γ、自由
高度H0、有效圈數n、總圈數n1、螺旋旋向
(6)強度 變形
18-2~18-6略。
【機械設計基礎作業答案】相關文章:
《基礎會計》在線作業一、二、三及答案07-10
機械設計基礎知識匯總07-14
暑假作業答案07-03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改革總結11-22
消防基礎考試題及答案03-15
機械基礎考試試題及答案04-13
數學暑假作業答案07-03
經濟法律基礎形考答案08-04
初一暑假作業答案07-02
翠鳥課堂作業本答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