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醫學媒介生物監控防制制度
一、組織機構及人員
為保證公司業務正常進行,保護我公司場地及其周邊環境的健康發展,我公司為此組成了專門的小組配合此事。小組組成人員有。
二、為防止有流行病學意義的醫學媒介生物傳入、傳出,促進我場業務發展,保護職工身體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1、檢驗檢疫人員在開展檢疫查驗、衛生監督等工作中對醫學媒介生物進行動態監測。實施動態監測時應按《醫學媒介生物動態監測規范》執行。
2、掌握醫學生物媒介控制標準,如超出控制標準范圍,應按照與河北瑞通科技開發服務有限公司簽訂的合同,配合完成蚊、蠅、鼠、蜚蠊的消殺滅工作。
3、場地及周圍環境應當具備有效的防鼠設施和防鼠帶,地面平整硬化,排水通暢,通風良好,清潔衛生,無病媒昆蟲孽生地。
4、建立完善的醫學媒介生物監控措施,配備必要的消毒、殺蟲、滅鼠的藥物(鼠類可用xxx;蚊、蠅、蜚蠊用槍手)和器械(捕鼠籠、蒼蠅粘等)。
5、應當設立固定的堆放生產垃圾的地點和設施,生產垃圾應當定期清除;生活垃圾應袋裝化或存放在帶蓋容器內,不得有滲漏,日產日清,做到無蠅無異味。
6、對在監測中捕獲到的醫學媒介生物經鑒定如屬醫學媒介生物監督監測對象名錄范圍內的或是發現的新種類時,均應在24小時內以傳真或電子郵件形式報告,報告時嚴格按《醫學媒介生物疫情報表》和《醫學媒介生物動態監測記錄表》的要求填寫。
7、未經同意,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對外公布疫情。
三、按照場內的實際情況制定醫學生物媒介監測方案并做好監測記錄
四、監測結果
(一)填寫記錄表格。每次監測結束,將結果填入統一規定的記錄表格,填寫記錄應保持準確完整。
(二)將記錄表格等資料匯總,逐項總結分析。
以下為附有的相關控制指標的參考
關于蚊、蠅、蟲、蜚蠊的控制指標(根據SN/T1415-2004)
1蚊
1.1成蚊
1.1.1人工誘蚊法
不同情況應符合下列相應標準:
a)室外人誘蚊15min,平均每人次誘獲成蚊數小于3只;
b)工作場所白天人誘蚊30min,平均每人次誘獲成蚊數小于1只;,傍晚在10戶住所人誘
蚊15min,平均每人次誘獲成蚊數小于3只。
c)有埃及伊蚊.白紋伊蚊的國境口岸叮咬率小于2只
1.1.2吸蚊器捕集法
室內吸蚊器捕捉,100個房間陽性率小于5%平均每陽性房間成蚊小于3只
1.2蚊幼蟲
1.2.2集卵器法
蚊幼密度指數小于三。
1.2.3伊蚊幼蟲指數調查法
a)布雷圖指數小于5
b)房間指數小于4
c)容器指數小于3
2蠅
2.1蠅籠誘捕法
成蠅密度指數小于10
2.2目測法
不同場所應符合下列相應標準:
a)重點場所不得有蠅
b)一般場所有蠅房間陽性率小于1%
2.3粘捕法
不同場所應符合下列相應標準:
a)重點場所密度為0
b)一般場所成蠅密度小于1
3鼠
3.1目測法
不同情況應符合下列相應標準
a)鼠征陽性率小于2
b)不同類型的外環境累計2000m,鼠跡小于5
c)防鼠設施不合格處小于5%
3.2鼠夾法
鼠密度小于1%
3.3粉劑法
陽性率小于3%
4蜚蠊
4.1目測法
室內友蜚蠊成蟲或若蟲陽性房間小于3%,平均每陽性房間大蠊小于5只,小蠊小于10只,有未孵化蜚蠊卵鞘的房間小于2%,平均每陽性房間小于4只,有蜚蠊糞便、蛻皮等蜚蠊痕跡的房間小于5%。
4.2藥激法
侵害率小于5%,平均每陽性房間大蠊小于5只,小蠊小于10只。
----------------------公司
---年---月---日
【醫學媒介生物監控防制制度】相關文章:
病媒生物防制培訓簡報02-24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總結01-19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計劃01-24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計劃02-17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總結04-01
病媒生物防制實施方案08-22
生物防制工作計劃10篇04-23
生物防制工作計劃八篇04-25
秋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總結05-05
生物防制工作計劃3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