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代繪畫
眾所周知,唐代的文學造詣很高,人人都能熟讀唐詩,熟知詩人,卻鮮有人知,在唐朝的繪畫上,也有不小的成就。為唐朝的文化發展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唐朝繪畫不僅名家輩出,而且在題材內容、作畫技法方面都有很大進步。
初唐繪畫,以宗教佛像和貴族人物畫為主。名家有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等,現存的《太宗步輦圖》和《歷代帝王圖》就是閻立本的杰作。
盛唐以后,隨著庶族地主經濟的發展,題材大大開闊,畫法也有新的創造,人物畫開始以世俗生活為內容,山水畫也日益興盛起來。最有成就的畫家是吳道玄(又名吳道子),他是畫工出身,對人物畫和山水畫都有很高的造詣,有“畫圣”之稱,現存的《送子天王圖》,據說就是他的作品。在畫法技巧上,吳道玄在傳統的蘭葉描和西域的鐵線描之外,創造出一種莼菜條的筆法。他還發展了梁朝張僧繇用的暈染法(即凹凸法),于焦墨痕中,別施彩色,微分深淺,使畫富有立體感。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以畫金碧山水著名,設色絢麗,描繪工細,景物逼真,是山水畫北派之祖。詩人王維首創水墨山水畫,他的山水畫精煉、淡雅,富有詩意,為山水畫南派之祖,對后世影響很大。
唐朝還有許多長于畫花鳥禽獸的畫家,如薛稷畫鶴、曹霸、韓干畫馬,韓滉、戴嵩畫牛,都著稱于世。
寺院、石窟和陵墓中的壁畫,是唐朝繪畫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敦煌千佛洞的壁畫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是空前的,其題材雖以佛經故事為主,但也大量地反映了唐代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如耕地、收獲、拉纖、伐木、射獵以及角抵、樂舞等。那些供養人畫,更是當時歷史的寫真。這些壁畫的無名作者用生動的筆調,描繪出當時的現實生活,為我們研究當時的社會歷史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壁畫中的飛天,窟頂的藻井圖案,也是富有獨創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
解放后在陜西西安附近發掘的唐朝淮安王李壽、章懷太子李賢、懿德太子李重潤、永泰公主李仙蕙等陵墓中出土了大批壁畫。這些作品色彩鮮艷,場面宏偉,生動活潑,內容極其豐富。如李壽墓中的牛耕、耬播、牛欄、牛車、雜役等圖,形象地反映了唐代勞動人民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情景。李賢、李重潤等墓中的出行圖、游獵圖表現了封建貴族的窮奢極侈生活,客使圖描繪了國內各民族的親密關系和對外的友好往來,打馬毬圖形象地記錄了當時馬毬運動的場面,這些壁畫都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