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要如何與家長溝通
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要如何與家長溝通,歡迎閱讀。
篇一:教師要如何與家長溝通
一、教師應研究與家長交流的語言技術
孩子入學后,家長就會不時聽到教師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孩子有時表現好,有時會犯上一點小錯誤,有的老師在向家長匯報孩子情況時,似乎沒看到孩子的優點,總是向家長告狀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行。這往往使家長難以接受。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可以先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再說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這樣,便于家長接受。
二、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
許多家長由于對孩子年齡特點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教師是有一定知識的專業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曾遇到過一個家長向我訴苦“老師,我們家孩子太任性,每天早上非要吃豆皮,怎么打他罵他都沒用,這不,早上又要我買了一碗。”我先告訴家長天天早上吃一種早點,不但有礙于孩子身體健康,還會造成孩子偏食;向家長介紹早點的營養配置;建議家長把這些好處用淺顯的語言講給孩子聽,其效果肯定比打、罵的方式好的多。家長從我這里了解到了正確的教育知識,及時的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我更加了解這個孩子,與這位家長也拉進了距離。
三、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
如今,小學里老師年輕化,好多老師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了解父母的角色,并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系,給家校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那么家校溝通就不會受阻。
篇二:教師要如何與家長溝通
1、理解家長心理,因人溝通。
家長往往對孩子的期望值較高,希望孩子是“十全十美”的。對此,教師應理解家長的教育心理,采用因人而異的教育方法。教師和觀念陳舊的家長溝通時,如果直接給予一些教育措施,他們就很難接受。所以,教師可直接向他們反映幼兒的學習效果,如:今天孩子學習并掌握了什么,在園中的表現怎樣。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逐漸明白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目標,教師也逐步地取得家長的認同和支持,達到共同培養的目標。
對于那些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應先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再在具體事項和具體方法上引導家長。面對高素質的家長,要讓他們明白,孩子與人交往的前提是語言的.發展,孩子能夠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才能和小朋友更好地交流,從而逐步地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向家長舉例說明孩子在語言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對幼兒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發言的情況,應辯證地看待。一方面,教師應該予以表揚,另一方面教師要提醒家長,這往往容易養成孩子“一言堂”的習慣,不利于他們與別人的交往。通過上述情況的分析,家長會明白鼓勵幼兒正確地運用語言與別人交流的重要性。對于不善于與別人交流的孩子,教師與家長應該創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參與,積極交流,從而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
2、注意言簡意賅,直接溝通。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個領域的各項目標發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而家長也很少過問而言的。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是最讓老師省心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這樣的家長溝通。但我認為,家長不主動找你,并不代表家長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園的各種情況,相反,他們和其他家長一樣,渴望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及各方面發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時間關系或不愿給老師添麻煩等原因而沒有主動找老師。
3、說出孩子問題,提醒溝通。
幼兒在園中的表現也不盡是溫順聽話,也有淘氣的一面。對此,教師應該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通過婉轉的方式向家長反映真實的情況,以便家長和教師進行共同教育,及時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慣。
這種方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或多個領域的多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是家長未引起重視而言的。由于家長對幼兒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親情蒙住了眼睛,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點缺點也會樹大自直,所以對孩子的情況不太關注。對于這樣的家長,教師應采取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開放、作品展示等活動讓家長發現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差距,從而引起家長的注意,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家長溝通,過程是這樣的:(1)讓家長了解教育目標及幼兒應達到的水平;(2)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并逐步滲透教育理念;(3)了解家長的教育方法;(4)查找問題的原因;(5)共同制定好的解決辦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園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4、換位思考交流,真情溝通。
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領域的發展中不存在問題,但家長有許多不放心而言的。這些家長每天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離去,體現了一種依依不舍的感情。教師對此應該“換位思考”。
【教師要如何與家長溝通】相關文章:
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09-22
如何與家長溝通07-09
家教如何與家長溝通?07-11
教師應如何與家長溝通05-14
教師與家長溝通要掌握的14個竅門04-21
幼兒教師如何與家長有效的溝通02-28
如何與家長溝通的教育隨筆05-05
優秀教師如何和家長愉快溝通03-21
教育隨筆-要學會和家長溝通08-05
家長如何跟孩子溝通技巧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