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師德教育案例
教書育人,要懂得從教育案例中吸收經驗才能保證教育的質量,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優秀師德教育案例,一起來看一下吧。
優秀師德教育案例篇一
杰克是美國一所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家的生活一直較為窘迫。有一天,他的老師布置了一道作業:給自己的未來作個規劃。杰克從小就想做個農場主,能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農場,這樣全家的生活就有保障了。杰克興高采烈地寫開了,用了整整半夜時間,寫了七大張紙,詳盡地描述了他的夢想,并畫下了一幅占地200英畝的農場示意圖,還有房屋建筑和內平面圖。
第二天,杰克興沖沖地將這份作業交給了老師,然而,作業批下來時,這位老師卻在第一頁的右上角打了一個大大的“F”(差),并讓杰克去找他。
下課后,杰克去找老師:“我為什么只得了F?”
這位老師打量了眼前的這個孩子,認真地說:“杰克,我承認你這份作業做得很認真,但你的理想離實際太遠了,太不切實際了,要知道你父親只是一個訓馬師,連固定的家都沒有,經常搬遷,根本沒有什么資本,而要擁有一個農場,得要很多的錢,你能有那么多的錢嗎?”這位老師最后說,如果杰克愿意重新做這份作業,確定一個現實的目標,可以重新給他打分。
杰克拿回自己的作業,去問父親。父親摸摸兒子的頭說:“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過要慎重一些,這個決定對你來說很重要!”
杰克一直保存著那份作業,那份作業上的“F”依然很大很刺眼,正是這份作業鼓勵著杰克,一步一個腳印不斷超越創業的征程,多年后杰克終于如愿以償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時隔二十年后,當那位老師帶著他的30名學生踏進這個占地200多畝的農場,登上這座面積達4000平方米的建筑物時,流下了懺悔的淚水。“杰克,現在我才意識到,當時我做老師時,就像一個偷夢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夢,但是你的堅韌和勇敢,使你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夢!”
沒有生動的語言,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曲折的情節,只有簡簡單單地平鋪直敘,但看完后,感慨頗多。小杰克為了自己的夢想——有一個農場,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不甚了解。但他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一定吃了很多苦。雖然老師讓他現實一點,但他沒有更改自己的夢想,并持之以恒地堅持著,努力著,奮斗著,終于實現了夢想。
由此,我想到自己一件關于“夢”的事。
三年級時,我在村小讀書,可能老師覺得我的成績好,就叫我給大家講《精彩的馬戲》一課。我雖然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但由于膽子小,站在講臺前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最后在老師的搖頭嘆息中走上了座位。從那以后,我就在心里種下一個夢想:“長大,一定要做一名會說話的老師!”就是在這個不太偉大的夢想的牽引下,如今我已幸福地當上了一名教師,并且詩意地行走在這條路上。
曾經年少愛追夢,一心只想往前飛。做夢,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質,也是每個人的權利。夢想,是照耀前進道路的火炬,是實現理想抱負的動力。美國第三十七任總統威爾遜說:“我們因有夢想而偉大,所有偉人都是夢想家。他們在春天的和風里或是冬夜的爐火邊做夢。有些人讓自己偉大的夢想枯萎而凋謝;但也有些人灌溉夢想,保護他們,在顛沛困頓的日子里細心培育夢想,知道有一天得見天日。這些是誠摯的希望自己的夢想能夠實現的人。”是啊,如果沒有夢想,那樣的生活一定是黯淡無光的。不會做夢,就會喪失生活的信心和做事的勇氣。試想,如果一個人不會做夢,也沒有夢想,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大人們經常有意或無意地扮演著“偷夢人”的角色。孩子們剛想用彩筆在雪白的墻壁上信手涂鴉,展現自己夢想的時候,就在家長一個巴掌中“夭折”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孩子夢想的翅膀常常被老師無情地折斷了。學生剛想在課堂上表演自己的奇思妙想時,就被老師一聲“別胡思亂想”的呵斥中“流產”了。曾幾何時,我們也像故事中的老師那樣,殘忍地偷走了學生的夢?因為我們的心中有太多的“不準”“不能”,總以各種“規范”“條框”來規定學生的言行,使他們不敢越雷池一步,稍有一點“標新立異”“旁逸斜出”,就一棒子打死。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有人說:老師是園丁。園丁的職責是什么?是灌溉花朵。可我們這些園丁們真正用心去培育花朵了嗎?會不會在自己的不經意間,把孩子剛萌生的幼芽剪掉?會不會用我們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固定了學生想象?
心愛的東西不見了,可以再去買;錢沒有了,可以再賺回來;唯獨夢想,若是被偷走了,就難以再尋覓回來。孩子的夢,是單純的,是毫無功利的,也是美好的。孩子做夢的同時,既品嘗了夢想的快樂,也得到了心靈的滿足。當孩子有了夢想之后,行動就有了動力,心中就有了目標,他們會或多或少地朝著這方面努力,即使實現不了,也可以作為他們回憶的資本——我曾經做過這個夢!
老師們,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頓,在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為人師者,要善待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給孩子一個做夢的機會吧!千萬不做孩子的“偷夢人”!
優秀師德教育案例篇二
從事教學工作近五年了,我深愛我的職業,更愛那些天真可愛的學生。不論別人賜予老師多么美好、多么莊嚴、神圣的描述,可是在我心中最好的教師卻是“永遠別把自己當老師,而是把自己看學生最親密的朋友”。如你永遠能與學生們打成一片、粘在一起,那么你將是一個永遠讓學生喜愛的老師。
今年我擔任三年級的班主任,我班有一位男生叫金超,他學習有上進心,上課能積極回答問題,作業也能按時完成,學習成績良好,但是就是愛與同學發生矛盾,經常有同學來向老師告他的狀,通過交談我了解了金超同學母親去世了,和父親相依為命,是單親家庭,生活很困難,他自尊心強、內心自卑,心理非常敏感、脆弱,經常攻擊同學,根據這種情況,上周末我開了一個主題為《我們是一家人》的主題班會,而且這次班會我邀請金超同學當主持人,在班會過程中,他主動與同學交流,同學們在他的組織下又說了很多好玩的笑話,大家很開心,金超也和同學的緊張關系緩解了很多。經過上次的班會,我感覺到金超變了,變得越來越懂事了,而且由原來的小搗蛋變成了老師的小助手,無論老師在與否,他都能協助老師上好課。
然而,我校所處城鄉結合處,留守兒童居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就是把孩子扔給老師,自己卻不聞不問,自己孩子學習成績如何,在校表現如何一概不知。而有些孩子的父母,有的下崗,有的溺愛孩子,有的只顧賺錢而不管孩子怎樣,這樣的孩子在校表現一般都較差強人意,凡是這樣的父母,一旦孩子有了問題,老師一般都與之聯系不上。像金超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大家共同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無論如何孩子是需要父母關愛的,老師給予的再多也不如自己父母給予的多。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教學中,我明白了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的領導者更是孩子們的知心人,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做到了解每一位孩子,愛每一位孩子,發揮班干部的組織作用。協調全班的凝聚力,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和諧中成長。
教師應該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要堅持一視同仁,將神圣的師愛均勻的灑向每一個學生。享受教師的愛是每個學生的需要,也是每個學生的權利,這是他們得以健康成長的陽光、空氣和水。教師對任何學生都不能有所忽略,把愛心給予他們全體,一個也不能少。
幾年來,我通過實踐和探索在班級管理中雖沒有取得輝煌的成績,但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時勢在變,教育在變,學生也在變,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學習新的有用的東西,永遠走在時代的前面,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是復雜而繁重的。只要我們捧著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澆灌他們,就無悔我們的人生。
在這里我想對所有老師說一句:讓我們一起用愛的心態感染學生,用愛的眼神激勵學生,用愛的語言啟發學生,用愛的行動幫助學生;讓我們的愛在校園,愛在每一天!
【優秀師德教育案例】相關文章:
師德教育案例07-02
師德與師愛教育案例07-01
幼兒園師德教育案例07-01
師德教育案例分析與反思(通用10篇)10-26
有關高中師德教育工作案例03-22
高中教師德育教育案例04-04
(必備)高中教師德育教育案例07-08
班主任教育案例故事優秀02-27
問題學生教育案例反思3篇(優秀)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