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石頭書課堂教學實錄
石頭書的教學應該要怎么開展呢?相關的課堂教學實錄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石頭書課堂教學實錄,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一、檢查字詞,復習導入:
1、復習:貝殼 地殼 藏著 寶藏 礦物 煤炭 勘探 雨痕 波痕 刨根問底
2、課文的主人公,川川和磊磊為了把問題弄明白也像你們一樣問了很多問題呢!請自由的讀課文,并用筆劃下記號。
二、刨根問底,理解石頭書
1、指名說。我們一起來讀讀。生齊讀ppt
師:像他們這樣不斷追問,直到把問題弄明白為止,用文中的一個詞就叫——板書:刨根問底。學習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今天,我們就來針對“為什么說石頭就像一本書?”這個問題來刨根問底。
2、請同學們再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說說石頭像書的第一個理由。
(1)生自由讀文。
(2)生: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3)師:出示ppt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一層又一層的石頭,就像書。(板書:形似書)
3、除了形狀像書,這些石頭像書的的二個理由是什么?
生:石頭書上有字(板書:字)
(1)指名讀7自然段,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用筆在書上用直線畫出石頭書上的字。
(2)指生說說石頭書上的字指什么?
(3)生:雨痕、波痕、礦物
(4)出示ppt認識波痕、雨痕。關注冒號的作用,表提示下文,分號表示并列關系的句子。
(5)認識礦物,關注省略號。(表示礦物種類很多、顏色很多,還有藍色、紫色粉色等)
(6)生齊讀7段,感受石頭書中“字”的神奇、美麗。
4、石頭書中不僅有神奇的字,還有什么?
生:美麗的畫(板書:畫)
(1)ppt出示化石圖。這些就是石頭書中的畫。它們的名字叫----化石
(2)什么是化石?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遺體或遺跡被埋藏在地層里,經長期的石化作用,變成了像“石頭”狀的東西。
(3)這些化石課能告訴我們什么秘密呢?齊讀11小節。
(4)生:密林----大海----高山
(5)經歷了這么長時間,叔叔是怎么知道這些變化的?讓我們通過圖片看一看這個地方變化的過程。指名推斷。
(6)這一變化時緩慢的,從哪些詞可以看出?生:很久很久,后來
小結:石頭書帶領我們穿越時空,了解各個時期地址的變化。
5、讀懂了石頭書上的字和畫,了解了地質變化,對我們還有哪些幫助?
(1)指名讀第13節。交流:這里的省略號告訴我們——
(2)總結:化石就像書一樣,不僅因為外形相似,更因為它有字、有畫,而這字畫就像我們的課本一樣,給我們——!(板書:有學問)
6、小結:一塊看似不起眼的石頭,因為同學們的好奇心,大家刨根問底,竟然有這么多學問!
三、領悟對話寫法,嘗試小練筆。
1、《石頭書》中還有一個值得大家刨根問底的地方: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小節?這么多小節,除了第一小節,其他都是——對話描寫。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寫好對話。Ppt出示2----5自然段的對話觀察對話描寫有什么發現?
川川好奇地問:“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我在讀書呢。”叔叔笑著說。
“書?哪里有書哇?”他倆看了看面前這塊光禿禿的石頭,感到很奇怪。
“石頭就是書。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3、觀察上面的對話,說說你的發現。
4、師總結:人物對話描寫要注意:
1、對話分段寫,開頭空兩格。
2、提示語的位置要適當變化。
3、提示語中交代說話人的語氣、動作、神態等。
4、注意標點符號要正確。
5、ppt出示老師的下水文,師生的一段對話。學生說提示語中位置的變化,提示語中說話人的語氣、動作、神態的變化,觀察標點的變化。
6、小練筆:出示ppt:
小猴子:媽媽,媽媽,我想吃桃子!猴媽媽:一天吃三個,夠不夠呀?小猴子:不夠,不夠!太少,太少!還不夠我塞牙縫的呢!猴媽媽:三天吃九個,夠不夠呀?小猴子:夠了,夠了,謝謝媽媽!
練筆要求:第一、對話要分段。第二、寫好提示語。把說話人的動作、表情、語氣寫下來,同時讓提示語搬搬家。第三、先起個題目,再寫。開頭交代時間、地點,故事起因
【石頭書課堂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奇怪的大石頭》的課堂教學實錄07-04
《奇怪的大石頭》課堂教學實錄07-02
《石頭書》課堂實錄07-02
《最大的書》課堂教學實錄07-04
課堂教學實錄07-01
《與朱元思書》課堂教學實錄07-04
與朱元思書課堂教學實錄07-02
蝶戀花課堂教學實錄07-03
《冰燈》課堂教學實錄07-04
《咬文嚼字》課堂教學實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