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包裝測試與管理的復習資料
1、包裝測試:是檢驗包裝材料、包裝容器性能,評定包裝件在流通過程中性能的一種手段。
2、包裝試驗:是對包裝材料、容器的防護質量及包裝方法作出評價而進行的各種專門的試驗。
3、包裝測量:將某一被測量與具有計量單位的標準量相比較,從而確定其量值的過程。
4、包裝測試的目的:在一定流通條件下,檢驗包裝件的防護性能是否良好;考察包裝件可能引起的損壞,并研究其損壞原因和預防措施;比較不同包裝的優劣;檢查包裝件以及所用包裝材料、容器的性能是否符合有關標準、規范和法令。
5、包裝測試的作用:1)檢測產品質量;2)為包裝設計提供試驗數據;3)模擬流通環境,評定包裝的保護性能;4)為科學研究,研制新包裝服務。
6、包裝試驗類型:1)比較試驗 2)模擬試驗 3)調研試驗4)觀察試驗
7、包裝測試的主要內容:包裝材料的測試;包裝容器的測試;內裝物物理性能的測試;運輸包裝件的測試
8、紙與紙板適印性能:平滑度、施膠度、可壓縮性、不透明度等。
9、塑料薄膜外觀性能:包括光澤度、透明度、色調、挺力、耐劃傷性等。
10、塑料薄膜保護性能:抗張強度、撕裂強度、沖擊強度、透氣性以及阻隔污染、氣味、毒性等。
11、塑料薄膜生產性能:成型折縫性、粘合性、熱收縮性、熱封性、尺寸穩定性、均勻性等。
12、內裝物物理性能測試:溫度、濕度、壓力、氣體成分、重量等
13、運輸包裝件:進入貨物流通的包裝件。
14、包裝件:產品經過包裝所形成的總體。其試驗多為模擬試驗。
15、包裝設計:對產品的包裝進行造型、結構和裝飾設計。
16、包裝造型:在保障包裝功能的基礎上,根據產品形態,對包裝容器形狀的特殊處理。
17、包裝工藝:對包裝材料、容器、輔助物或設備將產品進行包裝的方法和操作過程。
有用
18、流通過程:產品完成全部包裝工作后直至到達用戶,所進行的全部操作過程,包括儲存、運輸、銷售及其裝卸。
19、包裝標志:在包裝件外部用文字、圖形、數字制作的特定記號和說明事項。
20、泡罩包裝:將產品封合在用透明塑料薄片形成的泡罩與底板(用紙板、塑料薄膜或薄片、鋁箔或它們的復合材料制成)之間的一種包裝方法。
21、貼體包裝:將產品放在能透氣的、用紙或塑料薄片制成的底板上,上面覆蓋加熱軟化的塑料薄片,通過底板抽真空,使薄片緊密地包貼產品,其四周封合在底板上地一種包裝方法。
22、包裝容器:為儲存、運輸或銷售而使用的盛裝產品的器具總稱。
平面尺寸:由水平面上四個相互垂直相交的豎直平面在該水平面上所圍成的矩形尺寸。
23、單元貨物尺寸:1200㎜×1000㎜、1200㎜×800㎜、1140㎜×1140㎜
24、航空運輸超限貨物尺寸規定:每件貨物體積一般不超過400mm×600mm×1000mm
25、危險貨物包裝圖示標志的種類、名稱、尺寸及顏色標準
26、包裝儲運圖示標志的名稱、圖形、尺寸、顏色及使用方法標準。
27、塑料包裝制品回收標志由圖形、塑料代碼與對應的縮寫代號組成。 圖形、塑料代碼、塑料縮寫代號規定。塑料包裝制品回收標志的尺寸、顏色規定。
28、綠點標志:包裝生產者已支付包裝處理費的綠色包裝環保標志。
29、包裝回收標志的圖形和名稱
30、通用商品條碼的前置碼:EAN條碼中左側的第一位數字碼。
31、通用商品條碼的結構:前綴碼(標識國家或地區的代碼)、制造廠商代碼(標識制造廠商的代碼)、商品代碼(標識商品的代碼)、校驗碼
32、條碼符號標準版由左側空白區(11模塊)、起始符(3模塊)、左側數據符(42模塊)、中間分隔符(5模塊)、右側數據符(35模塊)、校驗符(7模塊)、終止符(3模塊)、右側空白區(11模塊)構成。 條碼模塊的尺寸為0.33mm
33、條碼的“二進制”表示:條的模塊表示為“1”,空的模塊表示為“0”。起始符終止符分別為“101”。中間分隔符為“01010”。
34、左側數據符的組合取決于前置碼;右側數據符及校驗符均為C組表示。
表1:數據符、校驗符的“二進制”表示
表2:左側數據符的組合
35、條碼的放大倍率為0.8~2.0,模塊的尺寸為0.264~0.66mm。
36、校驗碼計算方法
37、通用商品條碼符號位置:基本原則:符號位置相對統一、符號不變形、便于掃描操作識讀。首選位置:商品包裝背面的右側下半區域內。其它選擇:商品包裝另一個適合面的右側下半區域內。對于體積大或笨重的商品,條碼不應放在底面。邊緣原則:條碼符號與商品包裝鄰近邊緣的間距不應小于8mm或大于102mm。方向原則:曲面上的符號方向:在有曲面的商品上,條碼符號的條平行于母線時,條碼符號表面曲度不超過30°;若條碼符號表面曲度大于30°,應將條碼符號的條垂直于曲面的母線放置。
38、包裝材料應滿足的性能:1、物理性能 2、化學性能 3、力學性能 4、工藝性
39、影響紙與紙板性能測試結果的因素:1)紙與紙板自身的可變性2)測量誤差
40、紙與紙板取樣(試樣的采集)的.基本要求:以盡可能少的試樣,最大程度地代表整批產品特征。
41、試樣的預處理:測試前將試樣放在恒溫恒濕室內進行預處理。(50±2)%、(23±1)℃——紙放置4h;薄紙板放置≥5~8h;高定量或其它紙種放置≥48h。
42、縱橫向鑒別試驗方法:紙條彎曲法;紙頁卷曲法;抗張強度鑒別法;纖維定向鑒別法
43、正反面鑒別試驗方法:直觀法;濕潤法;撕裂法
44、定量:是指每平方米的紙與紙板的質量數,g/m2。W mA (g/m2)
45、厚度:在一定的單位面積壓力下,紙或紙板兩個表面間的垂直距離。
46、緊度:單位體積的質量數,g/cm3。D W103 H(g/cm3)
47、松厚度:一克重的紙張體積有多大。為緊度的倒數,cm3/g
48、紙張尺寸穩定性主要由紙張的伸縮率決定。
49、影響伸縮率的主要因素:緊度;干燥次數;放、吸濕平衡
50、紙張的均勻性:紙張在一定面積上纖維和填料的分布均勻程度表現為定量、厚度在紙幅上的變化。
51、粗糙度/平滑度反映紙或紙板表面凹凸、平整程度
52、平滑度:在一定的真空度下,一定容積的空氣通過在一定壓力下,一定面積的試樣表面與玻璃面之間的間隙所需的時間,以s表示。
53、粗糙度:在一定壓力下與平面金屬環接觸,環內通入一定壓力的空氣,從試樣面和金屬面之間流出的空氣量,ml/min。
54、白度:指白色或接近白色的紙或紙板的表面對藍光的反射率,以相對于藍光照射氧化鎂標準白板表面的反射百分率表示。
55、光澤度:光學平滑度的量度,用來檢驗表面的均勻程度。
56、影響光澤度值的因素:測試角度的分辨率;反射光視場角;環境水分;標準板值。
57、不透明度:單張紙試樣襯以全吸收的黑色襯墊時對綠光的反射率與完全不透明的若干試樣的相應的反射率之比。它表示了紙張在印刷過程中不透印的性質。
58、透氣度:是指在一定面積,一定真空度下,以每秒鐘透過紙張的空氣量(m3/s)或透過100ml空氣所需的時間(s)表示。包裝用紙,透氣度偏高,內裝物易受潮變質;透氣度偏低,裝袋或運輸易破裂。
59、影響透氣度的主要因素:打漿度;相對濕度
60、滲透性(透濕性):空氣中的水蒸氣以分子形態在紙、紙板、薄膜中滲透并擴散的程度。
61、施膠度:就是將一些抗水性物質施放在漿料中進行混合,經過沉淀和干燥之后,使這些抗水物質在纖維四周,以及在纖維與纖維之間存在的毛細孔起著部分地包圍與填塞作用,使纖維的親水性受到限制,從而使紙張的吸水性降低。
62、抗張強度:是指紙的拉伸變形,用來衡量紙張抵抗外力拉伸的能力。一定寬度的紙或紙板試樣所能承受的最大抗張力,KN/m。
63、裂斷長:一定寬度紙條在本身質量的重力作用下,將紙拉斷時所需的長度,m。裂斷長越大,抗張強度越高。
64、伸長率:是指試樣受到張力至斷裂時所增加的長度對原試樣長度的百分率,衡量紙的韌性。
65、抗壓強度:材料受壓后至壓潰時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值。主要性能指標有環壓強度、平壓強度、邊壓強度等。
66、環壓強度:將一定尺寸(12.7×152)的試樣,插在試樣座內,形成圓環形,在兩測量板間進行壓縮,在壓潰前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力,kg或N。
67、平壓強度: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將瓦楞芯紙在一定齒形的槽紋儀上,壓成一定形狀的瓦楞,然后在壓縮儀上測定瓦楞所能承受的力。
68、邊壓強度:矩形的瓦楞紙板試樣置于壓縮試驗儀的兩壓板之間,并使試樣的瓦楞方向垂直于壓縮試驗儀的兩壓板,然后對試樣施加壓力,直至試樣壓潰為止。測定每一試樣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
69、影響抗壓強度的主要因素:紙板含水量;定量;抗張強度
【包裝測試與管理的復習資料】相關文章:
管理學原理復習資料(考試必備)08-25
自學考試《管理學原理》復習資料04-14
高三生物二輪細胞代謝的復習資料綜合測試07-04
包裝行業口號12-30
《包裝》教學設計07-31
包裝公司廣告語/包裝行業廣告語12-29
領導力測試:善于管理內部沖突嗎職場07-03
軟件測試07-11
包裝設計心得03-24
包裝設計總結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