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草原》教學實錄

時間:2024-11-02 10:30:38 維澤 語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人教版《草原》教學實錄(通用5篇)

  導語:《草原》這篇課文,作者以熱情洋溢的筆調,描寫了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風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熱情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漢人民的深厚情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草原》教學實錄,歡迎各位閱讀。

人教版《草原》教學實錄(通用5篇)

  《草原》教學實錄 1

  師:昨天同學們給我介紹了南寧的美景,讓我感到真是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今天我也很想把大家沒見過的北國美景介紹給大家,到北國內蒙自治區的一片凈土去看看。那里——,不好意思我也沒去過,咱們還是隨著語言大師老舍一起去那里感受一番吧!

  板書課題:草原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邊讀邊思考,自由讀書吧。

  投影出示:

  提示

  1 請劃出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

  2 老舍先生給我們介紹了草原的什么?

  生自由讀課文。

  師:請大家讀詞語。

  生:我想問迂回是什么意思?

  師:我們一起從課文中找到這個句子,誰能解釋一下,遠遠望見一條帶子,彎彎曲曲就是——

  生:迂回。

  生:不明白小丘。

  師:誰來告訴他?

  生:就是小小的山。

  師:誰還有?

  生:我還想知道綺麗。

  師:哪位同學能告訴他?

  生:這個問題問得好,綺麗就是奇妙美麗。

  師:誰還有?

  生:我不懂鄂溫克

  生:鄂溫克是內蒙古的一個少數民族。

  師:還有誰?

  生:我想問一下灑脫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是瀟灑。

  生:就是不拘束。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其實通過讀課文你也可以理解這個詞。

  生:就是行動自如,無拘無束。

  師:就是想怎么開就怎么開。這里寫了草原的什么,誰來看看你的看法?

  生:寫了草原風景和風情。

  師:人呢?

  生:非常熱情。

  生:介紹了風景怡人的風情,還有熱情待客的草原人。

  生:廣闊的草原,和熱情的人,

  師:老師補充一下還有蒙古人。老舍先生給我們介紹了草原上景色怡人,非常的美,還給我們介紹了草原上的人。

  板書

  師:那么草原的景美在哪?我們騎上奔馳的竣馬,快快去尋找美麗的景色吧!快點,你認為哪里景色最美?

  生找。

  生:我認為這句最美“那些小丘……”

  師:讀完了嗎?注意一個句子要讀到最后。都覺得這個句子很漂亮的舉一下手。

  生舉手。

  師:誰還有?

  生:“綠毯……”

  師:誰還找到了好句子?

  生:我認為我的句子比他們的都好“那里的天……”

  師:比他們的都美呀,和他感受一樣的同學有嗎?

  生:我的句子最棒“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師:有跟他一樣嗎?沒有和你一樣的。

  生:沒關系。

  師:咬定青山不放松。還有嗎?來,咱們比一比誰讀得好,讀得比唱得好。咱們看一下閱讀提示。

  投影出示:

  閱讀提示

  1 你欣賞的句子描寫了草原的什么美?它讓你想象到了哪些景象?

  2 這些句子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美表達出來。

  學生練讀。

  師:課文說,我們說是不是好句子一讀就知道,下面我們就按課文的描寫順序讀一下。誰來讀一讀草原上的天。

  生讀。

  師:感覺怎么樣?

  生:讀得非常好,讓我感受到天空的感受,空氣的新鮮,不過我也想讀一讀。

  師:好,你來讀。

  生讀。

  師:怎么樣?

  生鼓掌。

  生:我覺得剛剛那位同學讀得太好了。我也讓全班同學這樣讀一讀,如果不同很可惜。

  師:好,大家覺得可以嗎?那我們一起來讀讀。

  生齊讀。

  師:讀得太好了。天底下誰來讀?

  生讀。

  師:怎么樣,你來說?

  生:他讀得不夠好,有位同學讀得更好,希望他讀一下。

  師:好,咱們看看他推薦得怎么樣?

  生讀。

  師:怎么樣?

  生鼓掌。

  師:真是慧眼識英雄。

  生:我覺得他讀得不夠好,請XX讀會讀得更好。

  生讀。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我已經看到了那種美妙的景色,我才能讀出這么美的感覺。

  師:大家想不想看到一碧千里的草原啊!

  生:想!

  師:我們來看,天底下小丘一碧千里,這是何等壯美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生讀。

  師:草原上真是綠草千里,那草原上的羊群誰能把他讀出來?

  生讀。

  師:讀得不錯,你能不能說說。

  生:我好像看到了羊群,飛來飛去,就像一朵大花一樣。

  生:因為小丘是非常矮的山坡,所以用飛比較好。

  師:課文里怎么說的'。

  生:一會……一會……

  師:理解得真好,我們看看課文是不是這樣的?

  出示畫面。

  師: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無邊的綠毯,白色的大花,把草原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讀一讀,想象一下草原的美。讀一讀,想象一下。

  生讀。

  出示兩幅畫。

  師:這是老師畫的兩幅畫,獻丑了。大家比較一下兩幅畫。

  生:我喜歡第一幅畫。因為第一幅畫羊群感覺像小河一樣。

  生:我覺得第二幅比第一幅畫,小丘畫得很矮,顯出小丘的線條很柔美。

  師:你能用手勢表現一下柔美嗎?

  生:第一幅美,第二幅顯不出有羊有牛,就像一群群駿馬在草原上奔跑。

  師:可惜我畫的圖上沒有駿馬啊!

  生:喜歡第二幅,小丘沒有用黑色勾邊。

  師:看來我畫得非常不成功。讓同學們看到了駿馬小河。大家看看第一幅圖。這里用什么顏色?第二幅我用了渲染的手法,綠色顯得畫面新鮮柔美。看來第二幅大部分同學還是比較喜歡的。我來讀給大家聽。

  師讀。

  生鼓掌。

  師:非常感謝。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老師沒有把小丘柔美的線條讀出來。我來給你示范讀一下。

  生讀。

  全場鼓掌。

  師:你也可以當個小老師了。你是怎樣把柔美讀出來的呢?

  生:柔美就像波浪一樣,有波浪起伏的感覺。我是這樣讀的。剛才最后一句沒太讀好。

  師:那你再來讀一遍。

  生讀。

  師:輕輕流入云際,有流的感覺嗎?

  生:有。看不見一點雜色,就像綠色的海洋在流動。

  師:誰還能把柔美讀一讀。

  生:我覺得我得讀得比他更好。

  師:好,你來讀一讀。

  生讀。

  師:不錯,不錯,還有嗎?

  生:剛才那個同學沒有把柔美讀出來。我來讀。

  生讀。

  師:怎么樣,還有比他更好的嗎?

  生:我覺得他讀得太快了,而且他沒讀出波浪。我覺得應該全班示范一下。

  全班齊讀。

  師:大家比老師讀得好。面對這樣的景象,大家有怎樣的感受呢?來,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聽著,聽著,我們感覺到作者——

  生:陶醉了。

  師:陶醉在這(板書陶醉)草原上無邊的美景中。我們再讀一遍,看陶醉了沒有。

  全班讀。

  師:無邊的美景給老舍先生留下了深刻和印象,甚至聯想到大牛和駿馬在回味草原的樂趣,你能想象一下大牛和駿馬回味什么樂趣?

  生:我覺得小牛和駿馬在回味小時玩水的樂趣。

  生:在回味著草原美麗的景色。

  師:什么景色?

  生:寬闊的草原,美麗的景色。

  師:草原上的樂趣是——

  生:無限的,說也說不完。

  師:讓我們拿起書美美的讀一遍,盡情地游覽草原那美麗無邊的景色吧!

  放音樂學生讀。

  師:讀得真好,讀要比唱得好。我想通過讀,課文中的精彩語句差不多背下來了吧,我們來試試好嗎?

  生:好。

  生背。

  出示: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羊群(),那些小丘()

  師:我看美麗的草原都給大家留下了美麗的印象,你有什么樣的想法呢?

  生:我想變成一頭牛,躺在美麗的草原上。

  生:我想變成一只小鳥,那樣我會飛到蒙古大草原去。

  ……

  師:希望大家能繼續領略草原的美景。這節課就上到這兒!

  《草原》教學實錄 2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歌曲的視頻,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

  【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生欣賞視頻。

  師:歌曲描述的是什么地方?

  生:是美麗的大草原。

  師:誰去過大草原?能描繪一下你看到的草原嗎?

  生1:我見過的草原是碧綠遼闊的。

  生2:我去過草原,那里遍地的牛羊吃著青草,非常悠閑,在回味大草原的美麗。

  生3:我感覺草原風景非常優美,人們在那里生活的美好而快樂。

  師:是,同學們對草原的了解可真多,那你知道在我國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嗎?

  【出示“草原分布圖”】

  師:請同學們看這里,這是我國的草原分布圖,我們可以看到,草原主要分布在(指大屏幕上出示的中國草原分布圖)

  生(齊):內蒙古地區,青海地區,新疆地區,西藏地區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本單元“走進西部”的第一站,內蒙古大草原。準備好了嗎?上課。

  生(齊):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一、談話導入。

  師:五十年前,老舍先生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大草原去參觀訪問,記錄下了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今天,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草原”。

  【板書:草原 老舍】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1 草原

  師:老舍,已經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作家了,誰來說說我們還學過他的哪些文章?

  生:我們還學過老舍先生寫的《貓》和《母雞》。

  師:老舍先生還寫過很多的文章,是我國著名的小說家和文學家。

  二、交流預習,檢查字詞。

  師:好,那就讓我們趕快來學習課文吧。昨天,同學們已經預習課文了,這些詞語你們都會讀了嗎?

  【出示詞語】

  渲染 勾勒鄂溫克

  天涯 低吟襟飄帶舞

  馬蹄 禮貌拘束

  羞澀 摔跤偏西

  師:自己讀一讀。誰愿意起來讀給大家聽?(指名一人讀一行)

  生1:渲染勾勒 鄂溫克

  生2:天涯低吟 襟飄帶舞

  生3:馬蹄禮貌 拘束

  生4:羞澀摔跤 偏西

  師:真不錯,全讀對了。老師這里還有一組詞語,你會讀嗎?

  【出示詞語】

  內蒙古 好客 同行似乎

  師:(指名讀詞語)讀了這組詞語,你有什么發現?

  生:這些詞語中,都含有多音字。

  【出示“蒙”的三種讀音】

  蒙mēng:瞎蒙(胡亂猜測)

  蒙méng:蒙蒙細雨

  蒙měng:內蒙古

  師:對,同學們來看這個詞(指“內蒙古”),“蒙”字還有兩個讀音,請你來讀一讀。

  (生讀其他兩個讀音)

  師:在本課中,這個字讀——

  生(齊):měng

  師:三聲,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詞。

  生(齊)內蒙古。

  師:還有一個詞也比較特殊(指“同行”一詞),這個詞既可以讀“同行xíng”也可以讀“同行háng”,那我們如何區分它的讀音呢?

  【出示詞語意思】

  同行xíng:同路。例如:攜手同行。

  同行háng:同行業,同行業者。

  師:老師通過查字典,了解到了它的意思,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

  師:相信了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這兩句話就難不倒大家了。自己讀一讀。

  【出示句子】

  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歌來。

  我和媽媽是同行,我們都是醫生。

  生1:我們同行xíng的歌手也趕緊唱起歌來。

  生2:我和媽媽是同行háng,我們都是醫生。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師:詞語同學們都掌握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草原。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一遍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生:我認為課文主要講了三方面內容,第一部分是課文的第1自然段,主要寫了草原的美麗風景。第二部分是課文的2、3自然段,寫的是蒙古人民迎客的場景。第三部分是課文的4、5自然段,主要寫了客人們與蒙古人民聯歡的情景。

  師:你總結的很好,老師想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來,第一部分我們可以說是“草原風光圖”,誰能像老師這樣概括出課文的第二、三部分?

  生:第二部分可以說成是草原迎客圖。

  師:誰來說說第三部分?

  生:第三部分可以說成是草原聯歡圖。

  【相機板書:風光圖迎客圖聯歡圖】

  四、品讀感悟,體會草原之美。

  師:好,就讓我們趕快走進這草原風光圖,去領略一下她的無限魅力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舍筆下的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也可以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出示“閱讀提示”】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舍筆下的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也可以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生默讀自學,師巡視。

  師:真不錯,不少同學們已經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師: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我體會到了草原的空氣很好,從“比別處的”“清鮮”和“明朗”體會到的,“比別處的”就是和城市相比,空氣更加清鮮,天空更加明朗,我感受到老舍先生也被草原清鮮的空氣陶醉了,所以他說“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出示句子】

  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師:有同學想給你補充,你來說。

  生:我想補充一下,“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這一句。作者在來之前一定聽說過草原的天空湛藍美麗,來之后親眼見過感覺比先前聽說的還要美,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美,所以作者說“更可愛”,而且“空氣是那么清鮮”大家都知道,在城里一般空氣都是污濁的,工作有壓力,所以作者來到草原之后心情更加輕松、愉快。

  師:愿不得作者總想——

  生(齊):高歌一曲。

  師:看來作者當時心情一定是非常——

  生(齊):愉快。

  師:你能體會著作者當時的心情來讀一讀嗎?

  生1讀

  生2讀

  師:接下來,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體會到草原非常碧綠,我從“一碧千里”這個詞語體會到的。

  師:體會的真好,草原非常碧綠。誰還想談談你的理解?

  【板書:碧綠】

  生1:我來補充,我還從“一碧千里”這個詞感受到了草原的遼闊,因為老舍先生寫到“在天底下”,老舍先生認為在天底下全都是草原,說明草原非常的遼闊。

  生2:我想補充,老舍先生寫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可以看出在老舍先生眼里天有多大,草原就有多大。

  師:是呀,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綠色,我們從“一碧千里”這個詞不僅體會到了草原碧綠而且還很遼闊。

  【板書:遼闊】

  師:請大家再看這句話“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視線模糊,看不清楚。

  師:老師在字典中查的意思和你一樣,為什么在這里說“并不茫茫”?能聯系上下文來談談你的理解嗎?

  生1:前面說“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說明空氣非常新鮮,非常干凈,能見度非常高,遠處碧綠的草原也是清晰可辨的',所以說“并不茫茫”。

  生2:“一碧千里”說明在千里以內,萬里以內草原都是碧綠色的,“而并不茫茫”說明視線清晰,并不模糊。

  師:哦,這里的千里指的是一千里,一萬里嗎?

  生:不是,指的是“全都”的意思,在老舍先生的眼里草原全部都是綠色的。

  師:是,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碧綠色的,而這種碧綠卻并不茫茫。大家體會的真好,能通過你的朗讀體現出來嗎?全班同學一起來試一試?

  生齊讀

  師:是啊,多么美的草原啊!你還畫了哪些句子?

  生:我找的句子是“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遼闊的草原比作綠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

  【出示句子】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師:這樣比喻有什么好處?

  生:更加突出了草原的遼闊。

  師:大家看,“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這是描寫的羊群的動作,后面的句子中作者有一個字用得特別好,哪個字?

  生(齊):“繡”字。

  師:說說你的理解。

  生1:這樣寫把羊群和草原結合在了一起,讓人感覺非常輕松愉快。

  生2:在這樣的景色中,老舍先生也一定非常高興。

  生3:在羊群的點綴下,草原也變得更加美麗。

  生4:我還想補充一下,遼闊的草原是靜止不動的,而羊群則是活動的,“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這樣一動一靜的描寫更加生動形象。

  師:體會得多好啊!羊群是動的,作者用“繡”字把這些白色的大花定格在了無邊的綠毯上,這樣描寫好在哪里?

  生:更加突出了草原的生機勃勃。

  師:是啊,多么恰當生動的比喻呀,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老舍是多么喜歡這一望無際而又生機勃勃的草原啊!讓我們一起帶著這樣的感受來讀一讀。

  生(齊)

  師:誰還想談談你畫的句子?

  生:我畫的是“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了小丘的線條非常柔美。

  【出示句子】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師:這是你的體會,不錯。同學們看,在這句話里面有兩個關于中國畫的專業術語,你發現了嗎?

  生(齊):渲染 勾勒

  師:誰能說說這兩種畫法的不同?

  生:“渲染”就是用顏色來涂抹畫面,而勾勒就是我們用筆進行描邊,勾畫一層輪廓,這里用渲染說明了草原的遼闊,而勾勒就體現不出來了。

  師:真不錯,你是從哪里了解到這些知識的?

  生:平時在生活中了解到的。

  師:這位同學能夠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

  生:老師,我是從課文中的注釋中理解的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師:請你來讀一讀。

  生:“渲染”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粉色彩涂抹畫面,有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用線條畫出輪廓。

  師:看來結合課文注釋來理解詞語也是我們學習的好辦法。

  【出示“渲染”“勾勒”兩幅中國畫進行對比,加深理解】

  師:回過頭來,再來看看這句話,你有新的理解嗎?老舍為什么會用“渲染”這個詞來描寫草原?

  生:“勾勒”指劃出輪廓,用于描寫草原的話說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無邊無際的,遼闊的,所以用“渲染”這個詞更恰當。

  師:是啊!怪不得老舍先生說“到處翠欲流,輕輕流入云際”,“欲流”的“欲”是“將要、想要”的意思,“想要流入”和“輕輕流入云際”不矛盾嗎?你又是怎樣理解的?

  生:不矛盾。“翠欲流”說明草原綠油油的,綠的發亮,看起來就像要流出來似的,而“輕輕流入云際”說明草原的廣闊,就像與云天交接一樣,仿佛綠色都渲染到了云層里面。

  師:說的真好,剛才你說到了“綠得發亮”,作者是用哪個字體現出來的?

  生:“翠”字。

  生:我還從這里體會到草原的顏色非常富有層次,前面是淺綠,由淺及深,并且草原是一望無際的,遠遠望去,就像與天交接到了一起,把那種綠色渲染到了云朵里。

  師:你說的真好啊!老舍先生非常善于觀察,他把這美麗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真是惟妙惟肖,美極了,也讓我們來體會著讀一讀吧!自己先試一試。

  生1讀

  生2讀

  師:因此這種境界……

  《草原》教學實錄 3

  課前教師在黑板上方掛好一幅彩色手繪的草原風光圖,長可達墻壁兩端。學生進入教室,馬上被彩圖吸引,猶如置身于遼闊美麗的草原美景之中。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1課《草原》。

  板書課題:

  草原

  放錄音。

  師:草原這課書的作者是誰?寫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原?

  生:作者是老舍先生。寫的草原是內蒙古陳巴爾虎旗。

  師:對。陳巴爾虎旗是個天然牧場,方圓幾百里。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氣新鮮,湖泊晶瑩,像藍寶石鑲嵌在遼闊的大草原上。蒙族同胞就生活在這風景如畫的草原上。草原風光美,草原上的蒙族人民美,兩相比較,誰更美呢?它們二者之間又是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這課書。

  師:請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段。讀后講講自己讀懂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生:(讀課文第一段)“這次,我看到了草原”。從“這次”這個詞我看出作者是第一次看到草原。他看到這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清鮮,天空明朗。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

  師:回答得好,是認真讀書了。用自己的話講講是怎樣理解“這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與天空有關系嗎?為什么?

  生:我從彩圖上看到草原的天空碧藍碧藍的,像一塊藍寶石,天空明朗純凈。這里沒有林立的工廠、密集的樓群,因而少污染,空氣清鮮。正因為空氣清潔新鮮天空才明朗碧澄。

  師學生邊答教師邊板書。

  師:對。是草原上的青草凈化了空氣,泛著青草的芳香。老舍先生遠離喧鬧的城市,初入草原,頓覺神清氣爽。請看課文中在“清鮮”和“明朗”前面老舍先生都用上了“那么”,這是為什么?

  生:“那么”是表示程度的。表明“很”、“非常”的意思。說明這里空氣的清鮮,天空的明朗不是一般的。

  生:老師,我再補充一點,兩個“那么”連用,是寫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師:對。密切相關的、性質相近的兩種事物也可以用“那么……那么”連接。課文中空氣和天空就是緊密相連的兩種事物。在這樣美麗遼闊的境界里,老舍先生的切身感受是什么?

  生:猶如置身于仙境。因此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

  老師板書:

  高歌一曲 愉快

  師;老舍先生放眼看天底下,又是什么情景?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生:(齊讀)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師:請同學按詞素解釋一下“一碧千里”。

  生:“碧”是形容青草的綠。“千里”指草原的范圍遼闊無邊。“一”字是“全”和“都”的意思。總起來是說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

  師:那滿眼無邊的青草,為什么又不給人以茫茫也就是空曠的感覺呢?哪位同學到前面指著彩圖來講。

  生:(用教桿指圖)平地是綠的,草也是綠的。雪白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而小丘的線條又是那么柔美,像中國畫那樣,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輕輕流入云際。

  師:書上怎樣寫小丘的綠色和線條的柔美?請齊讀。

  生:(齊讀)只有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

  師:這句話,不用語言講解,誰能用國畫的'畫法表示出來?

  (老師在黑板上貼一張宣紙。)

  生:(邊蘸綠色顏料作畫邊講解)在國畫中用顏色來潤濕出事物的形象輪廓,用色彩的濃淡表示陰陽面,不具體勾出事物的輪廓。

  老師板書:

  柔美、渲染

  師:回答得很正確。小丘線條柔美是因為坡度小,高低相差不大。羊群在小丘上“上上下下”,真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大花。老舍先生用了比喻句,描繪出羊群的靜態美與動態美。使寧靜的草原顯現出了勃勃生機。你們看著彩圖,向老舍先生學習,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的美,用比喻句來描述。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在無邊的綠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在蔚藍的大海上揚起了點點白帆。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在蔚藍的天空上飄著幾朵盛開的白蓮花。

  師:啊!你們比喻得都很恰當。是真的理解了課文。這美景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此時此刻老舍先生又有什么感受?他是怎樣表達的?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老師又讓齊讀。

  師:這一小節老舍先生用了幾種方法來抒情?

  生:兩種修辭方法。一種是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作者初入草原時,對一切感到新奇,產生興奮、喜悅之情。因而直抒其情“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另一種是借物抒情,借草原上靜立不動的駿馬、大牛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寫出“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生:駿馬和大牛望著這小草豐美的草原像是被迷住了,靜立不動,忘了周圍的一切。

  師:說得好。這一段寫草原風光的美好,老舍先生都是在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同學們讀得認真,會通過語言文字去理解,并能用語言來表達、學得不錯。這一節就上到這里。

  《草原》教學實錄 4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

  師:咱們今天講哪一課?

  生:草原。

  師:(板書“草原”)誰能講一講,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一望無際,碧綠的顏色,上面有牛、羊、馬都在吃草。牧民們都在放牧。草原上還有山丘、小河,是很美麗的。

  師:他說的對不對?

  生:對。

  師: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樣嗎?誰還有補充?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草之間開滿了各種鮮艷的野花。

  師:開滿了野花。在一片綠色中,萬綠叢中點點紅。這色彩更美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那美麗的景色,使我陶醉,那里空氣清新,天氣晴朗。

  師:他把課文上的一些詞語用到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還有蒙古人的帳篷,有的人在放牛,有的人在騎馬。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賽馬大會,許多牧民都騎著自己最好的駿馬在草原上奔馳,草原上非常熱鬧。

  師:很好。咱們先說到這里吧,大家說得都很對,想象很豐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實際情況。那么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你們預先讀過課文,應該能說出來。

  生:課文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

  師:對,一開始就寫草原美景,后來呢?

  生:寫作者去內蒙訪問,蒙族人民怎樣歡迎他們,還寫喝酒、唱歌、演節目什么的。

  師:你這么一說,差不多把課文上的內容都說完了。

  生:還有,作者寫喝酒、唱歌等,并不是就要寫這些,而是寫了這些就說明了蒙族牧民們和作者他們這些漢族的人們很友好。

  師:你看出了作者心里的想法,很好,還有嗎?

  生:還寫了蒙族人民和作者他們告別。

  師:寫了沒有?

  生:沒有。

  師:沒寫?但是他也說對了,課文的話里已經帶出要分別的意思了,對不對?

  生:對。

  師:哪句話?

  生:我認為是最后一小節寫的。“天涯碧草話斜陽”說的就是他們依依惜別的情景。

  師:就這一句嗎?

  生:還有“蒙漢情深何忍別”。

  師:大家再考慮考慮,剛才說了,課文寫了那么多的內容,那么這些內容大致可以分成幾部分呢?

  生:大致可分為兩部分。

  師:講下去。

  生:第一部分是我們看到的草原上的景色。

  師:第一部分是草原的美麗景色,對不對?

  生:對。

  師: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草原風光,行不行?(板書:“風光”)

  生:行。

  師:繼續說。

  生:第二部分寫了蒙古族的人民歡迎了我們,接著我們一起聯歡。

  師:誰能說得更簡單一些?

  生:我們和蒙古族人一起聯歡。

  師:他用“聯歡”來代表和所有蒙古族人接觸的過程,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師:但是從整個接觸過程中表現了一種什么情感?

  生: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深厚。

  師:對不對?

  生:對。

  師:也就是說,第二部分寫的是草原上的人情,(板書“人情”)人的情感,那么,你通過預習,對整個課文有一個什么初步感受?

  生:我感覺到草原十分美麗,草原上的蒙古人民和漢族人民感情十分深厚。

  師:他說草原的風光是十分美麗的,這一點對不對?

  生:對。

  師:(在“風光”后加“美”)那么還有一點他說得不太清楚,誰來說一說?

  生:草原上的人民非常好客。

  師:十分熱情好客,還有呢?

  生:應該是,蒙漢之間存在著深厚的感情。

  師:對,還有嗎?熱情好客,蒙漢情深這都表現了人情的什么?(在板書“人情”后加“美”)是不是一種人情美呀?那么整個的課文連起來,草原的風光和草原的人情都是這么美好,(在“風光美”與“人情美”間畫一直線相連)那么就構成了一幅(板書“草原風情畫”并用直線與“人情美”連接)可不可以這樣說?

  生:可以。

  師: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寫的。老舍先生用他一支筆,給我們“畫”出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情畫。從課文整體來看,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師:那么這幅畫究竟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一會兒來仔細學。我先了解一下,大家在預習中,有什么問題解決不了的?

  生:我想問,文章第一小節為什么用很大的篇幅來寫草原的風光美?與后面的段落有什么關系?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乍看起來,(指板書)這寫的是風光,這寫的是人情,似乎這之間沒有什么關系對不對?

  生:對。

  師:這個同學問了,這兩段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這個問題我們一會兒再解決,你呢?再看上面的那一行字,自己也許會得到一點啟發。誰還有問題?

  生:我想問,文章后面幾個小節都寫到作者和蒙古族人民在一起團聚、聯歡的事,為什么要以草原為題而不能以“蒙漢情深”來為題呢?

  師:好,你也同樣看看黑板那一行字,看你自己能不能解決,好不好?

  生:好。

  師:誰還有問題?

  生:這篇文章最后一小節,最后一句話寫“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是什么意思?

  師:你不懂這兩句詩的意思?一會兒注意聽。

  第一課時第二部分

  生:我想知道課文所寫的草原是哪個地方的草原。

  師:那咱們順便說一下吧,《林海》這一課大家學了嗎?(生有答沒學過,有答看過的)

  師:不管學沒學,老舍先生曾經隨著中國作家代表團,走訪了一次東北和內蒙地區,他先上了大興安嶺,看到了林海,就寫了一篇文章叫《林海》,小學課本里也有。他又翻過大興安嶺往西走,就直接下到內蒙古自治區了,(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東北、內蒙和大興安嶺的地圖)一下大興安嶺,剛一走進內蒙草原的時候,就到了內蒙最北邊的呼倫貝爾盟,盟內有一個旗,就是老舍先生所去的陳巴爾虎旗。內蒙的盟,相當于內地的地區,旗相當于內地的縣。大家看到課文上有“陳巴爾虎旗”這個名字沒有?

  生:有。

  師:它屬于內蒙呼倫貝爾草原的一部分。大家知道就行了。這個問題解決了,誰還有問題?

  生:文章第一節的最后一句話寫牛羊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我不知道“樂趣”指的是什么?

  師:好,請坐,一會上課要講到。

  生:第二小節有一句話形容河,像“玻璃的帶子”,“河”后面為什么要用嘆號?

  師:好,為什么要用感嘆號。

  生:我想問,“蒙漢情深”從課文的哪個地方能看出來?

  師:這個我還得讓你看,你問我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一會兒我就讓你回答這個問題,那你上課就得注意聽了。不然一會兒回答不出來。

  生:我還想問,在文章第二節,蒙古人民來迎接他們的時候,騎著馬,作者為什么要用“飛”字來形容呢?

  師:我覺得這個問題你是知道的,你就在這句話里往前看,有一個詞就能解決你的這個問題。你把這個字再加上當時蒙古人民的心情,就能回答了,好不好?

  生:還有第二小節,為什么把穿著各色衣服的男女老少比喻成彩虹?而不比喻成別的?

  師:你想比喻成什么?

  生:我想把他們比喻成一條彩帶。

  師:你說彩虹好啊還是彩帶好?

  生:彩虹。(眾笑)

  師:為什么彩虹好?

  生:因為彩虹代表著美好的祝愿,有的小朋友畫畫常常把大陸和臺灣用彩虹連起來,彩虹就可以比喻成一座橋。

  師:另外你剛才說彩帶是什么樣的?

  生:五顏六色的。

  師:那么彩虹呢?

  生:是七色的。

  師:如果也用五來說,怎么說?

  生:五光十色。

  師:對了,你說五光十色漂亮還是五顏六色漂亮?

  生:五光十色。

  師:所以作者用彩虹,明白了吧?另外,我們假想,如果迎客的馬隊正好從小丘頂上下來,那會像是什么飄了過來?

  生:像彩虹。

  生:我想問第四小節最后寫的,“會心的微笑”,為什么說“會心地笑了”?

  師:你知道什么叫會心嗎?

  生:會心就是他們……

  師:會心就是心里知道了,但沒有明白講的意思,蒙古族人民聽了漢族人唱的歌以后,仿佛知道他們沒有明白說出來的意思,這個意思就是蒙漢團結。

  師:對,會是領會,把你的心意領會了,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兩心相連,心心相印,我也知道你的心,你也知道我的心,我們都知道了。你說這個“會心”用得好不好?

  生:好。

  生:第四小節寫歌聲比什么語言都響亮,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是用語言表達?

  師:那就是說,你對這句話不太理解是吧?那你想一想剛才講的“會心”也許就明白了。

  師:最后再提一個,誰覺得你的問題最重要呢?

  生:文章第一小節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師:按什么順序寫的.,這個問題確實重要,因為時間關系,咱們提問題就先到這兒,如果講到最后,你心里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再研究好不好?

  生:好。

  師:現在大家打開書,誰能把寫草原風光美的這一部分讀出來?他讀的時候,大家拿出一支筆來,一邊聽,一邊看,一邊想,手里還要一邊畫。畫什么呢?看看作者除去寫風光美以外,還寫沒寫別的東西?把你認為不是直接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勾出來,看誰勾得準,你開始讀吧。

  生:“這次,我看到了草原……草原的無限樂趣。”(其間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讀得很不錯,但是我要提醒你一句,注意保護嗓子。勾出不是直接寫草原風光的句子來了嗎?

  生:勾出來了。

  師:誰勾出來了?

  生:我勾了兩句,“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還有,“這種境界……奇麗的小詩”

  師:還有沒有勾出別的來?

  生:我勾了“在這境界里……無限樂趣。”

  生:我只勾了“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師:駿馬和牛羊是草原上本來就有的東西,我們一會兒隨課文去研究它,現在咱們就按第一位同學的發言來討論。第一句話,他說他總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這是一句話,他要高歌。(板書“高歌”)第二句話,和它相對應的,他想干什么呀?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他想吟詩。

  師:怎么樣吟詩?

  生:低吟。

  師:對,(在“高歌”下寫“低吟”)大家看這兩種情調一樣不一樣?

  生:不一樣。

  師:什么叫高歌?

  生:就是放開聲音,不拘束地唱歌。

  師:放聲歌唱,那么低吟呢?

  生:就是聲音很小地吟詩。

  師:來低吟一首小詩。這首小詩是什么樣的小詩啊?

  生:是奇麗的小詩。

  師:什么叫奇麗?

  生:奇特而美麗。

  師:他為什么要吟這么一首小詩呢?

  生:因為他想……表現草原很美麗。

  師:你該這么說,因為草原是奇特而美麗的,所以他吟的這首詩也是奇特而美麗的,是不是?

  生:是。

  師:好,(指板書“高歌”與“低吟”)這是兩個什么句子?

  生:兩個相反的。

  師:兩個相反的,他要表達的情感是相反的,但是我問的是這兩句是什么句子?

  生:抒情的句子。

  師:對,是作者抒發感情的句子,我現在要提一個很難的問題,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后來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種截然不同的情感,為什么會產生?如果把兩這個抒情的句子,調換一下位置,我們先讓他“低吟”,后來他越看草原越高興,然后“高歌”行不行?不要急著舉手,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你們一邊思考這個問題,一邊好好默讀課文。怎么讀呢,我告訴你們一個方法。“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內心有什么情感就會用相應的方式來表達,那么內心的情感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是受了外界的影響。你們可以這樣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產生了這種情感,而要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最后你再做一個結論。這兩句能不能調換,聽懂沒有?

  生:聽懂了。

  師:自己先看,有了一點心得以后,可以互相討論。開始。

  (學生開始讀課文,教師不時指導一些學生)

  師:現在咱們可以暢所欲言,也可以互相辯論駁斥。

  生:我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因為一開頭寫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非常興奮。所以想高歌一曲。第二句是他看到了非常優美的景色,覺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特的小詩。好像在回味一樣。這里就給前面作了一個總結,所以我覺得不能調換。

  師:不錯,說得很不錯。

  生:我也是覺得這兩個句子不能調換。因為在前面作者呼吸了清新的空氣,看到了草原明朗的天空,產生了興奮的心情,所以想高歌一曲。然后又看見了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的草原,看見了小丘和羊群,進一步產生了贊美的心情。所以他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所以我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位置。

  師:請坐。你講。

  生:我也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如果把后面的換到前面去,那就是先看到綠色,最后才覺得空氣的清新。這樣讀起來就不太通順了。

  師:她的發言有個特點,用了“假設”的方法。如果怎樣怎樣,就會怎樣怎樣,所以怎樣怎樣。發言很有特點。

  生:我還是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因為這里寫作者是第一次到草原。他非常興奮,就想高歌一曲,而第二句是寫作者又看到了小丘和羊群。他不想破壞這美好的景象,就想低吟一首小詩。

  師:誰還有更新的見解?

  生:我還是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因為有時我們看見新的比較美好的東西的時候,總是先“啊!多美啊!”這么一種激動的心情;然后慢慢地端詳這個東西,就會越來越喜歡它。就由激動的心情變為喜歡了。所以這兩句是不能調換的。而且作者先進入了草原,看到了這樣明朗的天空,呼吸到清新的空氣,所以比較激動。而后面的感情,就慢慢地被這種景象深深地陶醉了,感情就不是剛才那么激烈了,而是柔和了。有很多詞語都表示了作者的這種感情。

  師:她說得好不好?

  生:好。

  師:她引用了課文上的一些具體詞語,說得很有道理,而且點得很準。有一個缺點,她只引用了課文的詞語,如果她能夠有聲有色地朗讀,把她認為作者當時是什么心情,把那種情感讀出來,就可以省好多話,同學們也明白了確實是這樣,你能這么做嗎?

  生:能。

  師:那就再重說一次,試一試。

  生:我認為這兩句是不能調換的,下面我把這一段的幾個例子讀給大家聽一下,大家就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了。(讀)“在天底下……輕輕流入云際。”前面作者是非常激動的,然而,他看見了這種景色,深深地陶醉了。所以就由激動的心情,變為了陶醉的心情。

  師:她忘了說兩個很重要的結論。因為前面很激動,所以要高歌;后面因為陶醉了,所以要低吟。誰還有補充?

  生:我給她補充,她所找的心情激動的句子不對頭,應該是(讀)“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這是作者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他是很興奮,覺得新鮮,所以才覺得激動,才想高歌一曲。而后面慢慢地陶醉在這種景色里,又驚嘆又舒服,所以不想再像前面那樣高歌。而是想低吟一首小詩。

  師:你說的也很對,但是你說人家讀錯了是不對的。她沒有讀前面的興奮的句子,只讀了后面陶醉的句子。你剛才是給她補讀了前面興奮的句子。你們兩個加起來,答案就很完整了。咱們最后歸納一下,大家看看課文的一開始(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天空是那么明朗。”你們說他現在看到的是草原的什么?

  生:是草原總的景象。

  師:對了,(板書“整體”)他看到了草原的整體。按照剛才你們的想法,草原的整體給人一種什么感受?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生:作者感到非常興奮與激動。

  師:草原的整體的特點是什么?

  生:我覺得是一望無際,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師:對,是一望無際的,(在板書“整體”后寫“開闊”)也就是說,作者現在的心情是激動的、豪放的,是不是?(再寫“豪放”。到此,板書為:“整體—開闊—豪放—高歌”)他是這么一種情感,所以他要高歌。在豪放的心情當中,他想坐下低吟一首小詩可能不可能?

  生:不可能。

  師:咱們下一堂課接著研究好不好,下課。

  第二課時第一部分

  師:大家覺得研究這些問題有意思沒有?

  生:有。

  師:那咱們接著研究。再來考慮這個(指板書“低吟”)咱們歸納一下,誰再把后面的好好讀一次,讀到什么情感呢?他先看到草原的整體,后來看到草原的什么?

  生:后來看到草原的部分。

  師:草原的細部,看得非常細,對不對?

  生:對。

  師:(在“整體”下寫“細部”)他深入到草原的細部去看了,那么他的情感還是豪放的嗎?

  生:不是。

  師:那是什么呢?剛才有同學說作者陶醉了,才要低吟,非常正確。(在“豪放”下寫“沉醉”)已經沉醉了,那么什么樣的景色能夠使他沉醉呢?

  生:是柔美的景色。

  師:對了。(在板書“開闊”下寫“柔美”,這時板書為:細部——柔美——沉醉——低吟)說得非常好,你能不能把草原的柔美讀出來,把作者那種沉醉的情感讀出來?誰能完成這個任務?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輕輕流入云際。”

  師:讀得不錯,你們沉醉了嗎?

  生:沉醉了。

  師:真沉醉了嗎?自己把剛才這一部分輕輕地讀一遍,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給沉醉了,開始。

  (學生自讀課文)

  師:好,停止。課文第一段大家學得非常好。從閱讀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作者進入草原,看到草原美景以后的情感變化。作者是把景和情揉合在一起寫的。我們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情景交融地學習了課文。既看到了草原的景色,也體會了作者的情感。下面我們學習后面的課文。剛才上課時大家說了,后半部分課文寫的是作者一行人受到蒙族人民的熱情接待,表現了蒙族的風情,那就得在讀書中抓住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仔細思考。大家先認真讀課文,準備更好的發言。第一次發言時先把后半部分課文都講了哪些內容弄清楚,從整體內容上,把后半部分課文內容把握一下。好,開始自讀課文。(學生自讀,教師行間巡視輔導)

  師:我們現在開始研究后半部分課文的內容層次。

  生:我認為課文后半部分一共寫了四個自然段,正好是四個內容。首先是作者他們受到蒙族人民的熱情歡迎,然后寫……

  師:先等一下,我們說了一段說一段,你剛才說的這一段,你能給它起個小標題嗎?

  生:可以叫迎接客人。

  師:再簡單點。

  生:迎接。

  師:不清楚,迎接什么?

  生:迎客。

  師:很好,簡單明確。(板書:“迎客”)下一段。

  生:第二段講他們互相握手,可以寫“握手”

  師:他們辦的第二件事就是握手?握手也算一件事嗎?

  生:迎接。

  師:上一段不是已經迎接了嗎?誰知道?

  生:民族團結。

  師:這是整個課文的思想,每個段都表現了民族團結。看來你們真的說不出來了,我們叫它“相見”,兩族人在這里停下來,正式會面相見,可以嗎?

  生:可以。(教師板書“相見”)

  師:接著說。換一位同學吧,你別把四段都說完。

  生:第三段,第三部分是互相演節目、喝酒。

  師:小標題呢?

  生:聯歡。

  師:沒有吃飯先聯歡?不過這里也有一個蒙族的風俗。我們漢人吃飯、敬酒時,一般都不唱歌。蒙族人不一樣,一邊飲酒,一邊唱歌,端上酒杯走過來,舉高高的,唱上歌,請你干杯,光敬酒歌,祝酒詞就有好幾首,所以這里唱歌還不是聯歡。但小標題肯定不能叫“吃飯”。(笑聲)好好想一想,這是蒙族人對漢族同胞的什么?

  生:款待。

  師:好,非常正確。(板書“款待”)就剩最后一段了。

  生:最后一段可以說是“聯歡”。

  師:行,(板書“聯歡”)我們開始逐段學習。現在開始可以嗎?

  生:可以。

  師:我們開始討論。這回發言,我要求你一邊說,一邊把你所引用的句子很好地讀出來。就像剛才那位同學那樣,又說,又讀,再加上自己的評論,會說嗎?

  生:我在第二小節的這句(讀)“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在汽車的左右與前面引路。”這句表現了蒙古族人民十分好客。有客人來了,到幾十里外去迎客人,一般在我們這里,如果到別人家做客,進去就是了,從不到幾十里外去迎接。

  師:她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幾十里外去迎接,而且看到汽車來了,馬上掉轉馬頭給客人帶路,咱們給它簡化一下,迎客的方式是,(在板書“迎客”后寫“幾十里外馳馬”)騎馬好還是馳馬好?

  生:馳馬好。

  師:馳馬好,馳馬怎么樣啊?

  生:快。

  師:對了,(在“馳馬”后寫“帶路”)馳馬帶路,是不是蒙族人民的特點?

  生:是。

  師:你站起來,我問你,根據這個“馳”加上蒙古人民的心情,你來回答你剛才提出的問題:為什么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個“飛”。

  生:我想因為蒙古族人很想把客人帶回自己的家里,他們非常好客,所以想盡快地讓客人到自己的家里。所以他們好像要飛。

  師:對了,所以好像要飛一樣,對了,請坐。那么大家看一看,他們剛剛入草原的時候,看到的是什么景色啊?

  生:(讀)“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師:(打斷)好,既初入草原是這么一種情景,走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還是草原。除去忽飛忽落的小鳥外,什么都看不見,什么都聽不見。如果突然看到一種奇特的東西,他會是一種什么心情?

  生:是一種非常激動的心情。

  師:那么你剛才問我的那個“河”后面為什么要用嘆號,明白了沒有?

  生:明白了。

  師:為什么?

  生:因為除了草原外,什么也聽不見,什么也看不見。走了許久才遠遠地望見了一條明如玻璃帶子的一條河,說明他是激動的。所以用感嘆號了。

  師:對不對呀?

  生:對。

  師:完全對,那么大家再想一想,剛才這位同學說為什么要形容成彩虹,他把彩虹和彩帶對比了一下說彩虹好,那么你們覺得用彩虹還有什么意思呢?

  生:也就是說,蒙族人民像彩虹一樣,騎著馬來迎接,搭起了一座友誼的橋。

  師:這個意思你剛才已說了,你看看課文上的描寫,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襟飄帶舞”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指人的衣服的前襟和腰帶,他們騎在馬上,馬在疾馳,所以前襟和腰帶都被風吹得飄起來了。

  師:對了,這樣的五色斑斕的騎馬的隊伍飛過來了,真好像一條彩虹撲面而來,寫得好不好?

  生:好。

  師:下面再看看相見這一段,連讀帶說帶評,這叫“讀說式”看你會用不會用。

  生:在這一小節我勾了(讀)“也不知道是誰的手……民族團結互助”。我勾的句子說明了蒙古族的人民非常熱情,好客。

  師:那你建議我寫什么呢?從他們的行動和表現上來找,……你沒有建議,誰有?

  生;熱乎乎的手握著……

  師:你挑握手是對的,但能不能整齊一點?上一段是八個字。

  生:熱乎乎的手握著不放。

  師:還多一個字。

  生:握手相見,表示愉快。(眾笑)

  師:不太合適。

  生:溫暖的手握住不放。

  師:后面還有呢?“笑了再笑”你沒說呀。握手是表示親切、熱情。還有高興呢,還笑了呀。

  生: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師:再取掉一個字就可以了。

  生:握手再握,笑了再笑。

  師:可以可以。(在板書“相見”后寫“握手再握笑了又笑”)這就表現了蒙漢人民的情感是不是呢?

  生:是。

  師:誰把這段再讀一讀?

  生:“蒙古包外,許多匹馬……民族團結互助。”

  師:他為什么要說:“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生:因為他們語言不同。

  師:你說你的,我不知道你說什么;我也照樣說我的,你可能也不知道我說的是什么。但是因為心里是相通的,雖然不知道具體說的什么,但是所表達的意思,表達的情感,明白不明白?

  生:明白。

  師:這就很有意思了,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知道說什么,但是都知道彼此的心是什么樣的,是不是呢?

  生:是。

  第二課時第二部分

  師:現在再來看第三段,“款待”。

  生:我勾了(讀)“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大盤的手抓羊肉。”這里說明了蒙族人民習慣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

  師:這些東西你知道嗎?奶茶知道嗎?

  生:奶茶是用牛奶制成的茶。

  師:怎么是用牛奶制成的茶呢?

  生:奶茶是用牛羊的奶,加上藏族和蒙族都喜歡的酥油,就變成奶茶了。

  師:不對,我告訴你們吧。我可喝過奶茶,把牛奶熬在鍋里,撒一把鹽,然后放茶。蒙族人喝的茶是那種壓成塊的像磚頭一樣的叫磚茶,砍下一塊來,掰爛放在鍋里面,熬出來以后,既有奶香,又有茶香,還淡淡的有點咸味,既不膩口,喝了還很香,(眾笑)非常好喝的。就像咖啡的顏色稍微淺一點,奶豆腐知道嗎?

  生:奶豆腐是用牛羊馬的奶制成的,形狀像豆腐一樣。

  師:把奶晾干,蒸發掉水分以后就變成塊狀的了,吃的時候掰一塊,有軟的有硬的,軟的可以用刀切,硬的可以敲開吃,別有風味。這手抓羊肉你們吃過嗎?

  生:沒有。

  師:告訴你們吧,我也吃過。(眾笑)手抓羊肉就是把羊肉連骨頭切成比拳頭還大的塊,燉在鍋里面,燉好了以后,把它撈上來,放在一個大盆子里,端在客人面前。因為塊太大,用筷子挾不住,只好用手抓起來吃,所以也叫“手把羊肉”,吃起來非常豪放。蒙族人民的特點就是非常豪放。吃東西,喝東西都是這么豪放的。這是民族的特點,明白了吧?把這些東西端上去,還要喝酒,這酒也是用奶配制的,所以叫奶酒。而且不是喝完就完了,后面寫怎么喝酒的?

  生:“干部向我們敬酒……我們再回敬”,這就表現了蒙漢兩族的深厚友情。

  師:對了,那么你知道什么叫“老翁”嗎?

  生:一般是指年紀上了六七十歲的老人,在村子里最有身份的人。

  師:最重要的一點你沒說,你有奶奶嗎?

  生:有。

  師:能不能叫奶奶是老翁?(眾笑)

  生:不能。

  師:那你剛才說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叫老翁啊!

  生:六七十歲以上的老爺爺叫老翁。

  師:對了,語言要嚴密。他們端上了奶茶,手抓羊肉,而且喝酒時喝了又喝,敬了又敬,老在舉杯敬酒,那么誰能用一個詞把你也舉杯我也舉杯,不斷地敬酒這個情節描述出來?

  生:我認為是回敬再回敬。

  師:當然也可以這么說,現在我是讓你找一個詞把不斷地舉杯描述出來。

  生:可以用相互。

  師:你舉一次,我舉一次,次數不多。

  生:可以用不斷。

  師:不斷舉杯,好像又不夠氣氛。

  生:輪番舉杯。(眾大笑)

  師:大家都排上隊,你第一個,我第二個,他第三個,這樣敬酒嗎?

  生:使勁舉杯。(眾大笑)

  師:他說使勁舉杯,有多么大的杯呀?

  生:反復舉杯。

  師:不好聽。

  生:連續舉杯。

  師:不好聽,沒這么說的。

  生:熱情舉杯。

  師:不是在講他的熱情,而是不斷地連續地舉杯。

  生:紛紛舉杯。

  師:紛紛指的是大家伙你也舉我也舉,你舉你的,我舉我的,舉杯的很多。怎么肚里沒有這樣一個詞嗎?

  生:一次次。

  師:一次次倒是可以,可我需要兩個字,大家看這個字認識不認識,(板書“頻”)認不認識?

  生:認識。

  師:這個字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次又一次,次數非常多。

  師:那你剛才為什么不用這個詞呢?(眾笑)這是一個字,還得再找一個字,是什么?

  生:繁。

  師:頻繁嗎?

  生:應該是頻頻。

  師:對了,(在板書“款待”后寫“煮茶抓肉

  頻頻舉杯”)有沒有民族特色?(生答有)從這一段討論,也看出了一些缺點:你對一些字和詞的意思理解了,但是該用的時候,從你大腦的倉庫里取不出來,所以學過的詞,懂得的詞,要學會運用。到時候就能拿出來了。最后一段,誰來讀一下?

  生:(讀)“飯后,小伙子們表演了套馬……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誰能把剛才的這一段也這樣來說一遍,連讀帶說的。

  生:我勾了(讀)“飯后,小伙子們表演……民族舞蹈。”我覺得這句說明了蒙族的人民非常好客。他們在吃飯的時候就非常熱情,飯后,又表演節目,并且要騎一騎馬,他們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晚上。

  師:說得不錯,他說了,把蒙古族人的特點找出來了,什么特點?

  生:好客。

  師:什么具體表現呢?

  生:套馬、摔跤。

  師:對了,(在板書“聯歡”后寫“套馬摔跤”)咱們要是招待客人,吃完飯后說:“咱們摔一跤吧”行不行?(眾大笑)不可能的。大家看最后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什么叫“何忍別”呢?

  生:怎么忍心分別呢?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師:就是說他們不忍別離,(在“摔跤”后寫“不忍別離”)那么這個“天涯碧草話斜陽”是什么意思?(問一學生)你剛才不是問我這句話怎么講嗎?你現在來講一講。

  生:夕陽西下了,我們還在這長滿綠草的……天邊……說話。

  師:我看看你的課本,嗯,是你自己說的。他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天涯”是什么意思?

  生:指遙遠的地方。

  師:在這兒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蒙古的大草原。

  師:對,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那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呢?這個很好理解,一片什么樣的大草原呢?

  生:綠色。

  師:“斜陽”是什么意思?

  生:夕陽。

  師:夕陽西落是不是?這個“話”是什么意思?

  生:這個“話”在這兒是話別的意思。

  師:跟夕陽話別?(眾笑)

  生:應該是談論。

  師:誰和誰談論?

  生:蒙族人民和我們談論。

  師:那么怎么叫“話斜陽”呢?

  生:我覺得是,在夕陽的照耀下談話。這個“話”不一定就是“話別”。

  師:對,這是詩句的一種倒裝形式,比較特殊。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著,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師:因為蒙漢情深,怎么能夠忍心相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是不是?下面,大家想一想這么一個問題,這篇課文,我們在剛才討論的時候看到了,他先寫的是什么呀?(指板書)

  生:整體。

  師:寫的是“景”(板書寫“景”)通過寫景,然后怎么樣?

  生:抒發感情。

  師:對,抒情。(在板書“寫景”后寫“抒情”)再后面呢?通過寫什么?

  生:人和事情。

  師:對,寫事情。(板書“寫事”)通過寫事情,還在寫什么?

  生:抒情。

  師:對了。(在板書“寫事”后寫“抒情”)這兩個抒情的“情”共同表達了什么情感呀?

  生:共同表達了美的情感。

  師:美的情感。具體一點。

  生:是蒙漢兩族的友誼。

  師:這種友誼使作者怎么樣?你們說,看到風光,又要高歌又要低吟,看到蒙古人民這么熱情,他對整個的草原怎么樣啊?

  生:愛。

  師:不但愛,而且是什么呀?

  生:熱愛。

  師:對了。(板書“熱愛”)熱愛到什么程度?

  生:不忍別離。

  師:(在板書“熱愛”后寫“依戀”)一種依戀的情感。那么你們說,這課文的第一段和后面這些有沒有關系呢?

  生:有。

  師:什么關系?

  生:它的關系是,第一小節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寫了人情美,這兩種美結合起來,就抒發了作者熱愛草原,依戀草原的感情。

  師:他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兩段的關系講明了沒有?

  生:講明了。

  師:從兩個側面,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對不對?

  生:對。

  師:你們說,他在看到草原的時候高興不高興?

  生:高興。

  師:對那些駿馬和大牛也把它們人格化了,說它們像人一樣地高興。(指一同學)你剛才問我駿馬和牛為什么也有樂趣,這回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師:好吧,咱們課文講完了。下課。

  《草原》教學實錄 5

  一、導入新課

  師:(出示圖畫)請同學們看這幅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什么地方才有這樣的景色?

  生:草原!

  師: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第十二課小學課文《草原》(板書課題)

  請問你們的家有在內蒙古草原的嗎?

  生:(相互看)沒有!

  師:想了解草原嗎?

  生:想!(高興地說)

  師:在學習課文以前,請聽蒙古族歌手給我們帶來的嘹亮的草原牧歌,請大家結合圖畫欣賞。

  (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師:聽著這優美的歌聲,看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我的心和你們一樣已飛到那遼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如此迷人的草原風光,課文哪一部分作了詳細描繪?

  生:第一部分。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部分。

  (出示小黑板上的教學內容)

  二、研究學習

  師:請聽第一部分的課文錄音,在聽的時候,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勾勒畫面,聽完后,告訴同學們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播放錄音)

  (學生微閉雙眼)

  生1:我好像看到了草原的天空,天空是那么明朗,又是那么可愛。(板書:天空、明朗、可愛)

  生2:我好像看到了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板書:地、一碧千里)

  生3:我好像看到了小丘。(板書:小丘)

  生4:我好像看到了羊群、大牛和駿馬。(板書:馬、牛、羊)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在聽的時候展開了想像的翅膀。翻開書,認真讀這一部分,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學生自讀,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生1:“勾勒”和“渲染”這兩個詞語我不理解?

  (先讓學生自己解決)

  生2:“勾勒”就是用線勾邊,“渲染”就是用顏色直接涂抹。

  師:上黑板演示一下。

  生2:到黑板上用粉筆演示:“勾勒”就是……“渲染”就是……

  生3:“一碧千里”什么意思?

  生4:一望無際都是碧綠的顏色。

  生5:“翠流”是什么意思?

  生6:翠綠的顏色很濃,像是快要流下來。

  師: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發現了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并通過查找工具書相互作了解答,掃清了閱讀中的“攔路虎”,這種學習方法很好。

  現在同學們比賽讀,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情感。

  (學生富有激情地朗讀課文)

  師: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學生比賽,個個力爭聲情并茂。)

  師:同學們讀得非常有感情,看來,每位同學都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現在,再默讀一下課文,想一想,草原上的什么最使你留戀?

  (學生默讀課文,小聲議論。)

  生1:我最留戀的是草原的天空。

  生2:我最留戀的是草原的小丘。

  生3:我最留戀的是草原的羊群。

  生4、生5、生6……

  (同學們爭著說自己最留戀的.景色)

  師:同學們都想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好景象告訴別人,現在老師給每個同學提供一次機會,自由結合,相互討論,把你們喜歡的部分設計成一種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匯報方式。

  (學生非常高興,討論熱烈,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小組匯報:

  1組:游覽后,我們覺得草原景色太美了,天空那么明朗,空氣那么清新,讓人心情舒暢,我們小組想給大家高歌一曲《藍藍的天空》(接著)唱起了歌曲。

  2組:我們知道了作者把草原比作綠毯,把羊群比作大花,把小丘比作中國畫。

  3組:我們知道了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們找出了與“碧”有關的詞語: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綠毯,綠色渲染,翠流。

  4組:我們知道了那只有草原才具有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綠,我們就畫了一幅“只有綠色渲染而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看,那都是綠的,這些深淺起伏的就是柔美的小丘,潔白的羊群不正像無邊綠毯上的白色大花嗎?(展示圖畫)

  5組:草原的景色讓我們看也看不夠,我們像作者那樣既驚嘆,又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6組:如果要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我們覺得《敕勒歌》最恰當了。

  (接著深情背誦)

  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好一幅美妙的草原風景圖。看來,同學們都陶醉于這雄奇壯麗的草原風光了,這完全得益于作者優美的語言和傳神的描繪。(看板書,連線),作者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先寫了草原的天:天空明朗、可愛、空氣清鮮,使人心情舒暢;然后寫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翠滴,小丘柔美,羊群似花,這樣的迷人境界(板書:景色迷人)讓人留戀,令人陶醉。

  師:讓我們把這優美的語言,這令人陶醉的景色永遠留在記憶中吧!(大聲背誦這一段,看誰背得快。)

  (學生放聲背誦)

  三、拓展

  師:同學們背得非常好,我們欣賞了草原上如此美好的風光,你們能不能仿照這種寫法,向內蒙古的小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美麗景色呢?

  (學生動筆寫片斷)

  師:現在進行課堂交流,有勇氣的同學請到講臺上來讀。

  生1:我的家鄉在山東菏澤,這里是“牡丹之鄉”,也是“武術之鄉”。每年春天,牡丹花開五顏六色,美麗極了。牡丹是花中之王,有人說,牡丹象征著富貴,所以,我們這里每年都要舉行牡丹花會,象征著菏澤逐步走向富裕。每年都有五洲四海的朋友來看牡丹,觀看花會上的表演。我們曹州武術學校的節目還上了中央電視臺呢,朋友,歡迎你們來我們家鄉做客。

  生2:大家肯定對大蒜有所了解。你知道“大蒜之鄉”在哪兒嗎?大家肯定有過耳聞──山東金鄉。進入金鄉境內,一塊“中華蒜都”的牌子便映入眼簾。等大蒜豐收時,一輛輛農用三輪車忙了起來,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大蒜是一種價值很高的食物,它的好處說也說不盡。“大蒜之鄉”金鄉隨時歡迎你們來參觀。

  生3:我的家鄉在哈爾濱,那里的景色可美了。春天,柳樹剛發芽,為春天添了一份新綠;夏天,小草長得很茂盛,為夏天添加了濃濃的綠;秋天,樹木的葉子大都黃了,松柏還穿著綠衣裳;冬天大雪紛飛,樹枝變成了銀條,天地之間形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請到我們家鄉冰城來,我們熱烈地歡迎您!

  四、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好,不但領略了優美的內蒙古風光,而且能把自己家鄉的美好景色告訴內蒙古的小朋友。當你們走進蒙古包的時候,你們會覺得,內蒙古草原不但景美,人的心靈更美,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

【《草原》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理想教學實錄01-27

絕品教學實錄01-27

風箏教學實錄01-27

竇桂梅的教學實錄03-06

賣炭翁的教學實錄07-01

《頤和園》的教學實錄01-27

《畫風》教學實錄01-28

趙州橋教學實錄08-11

斑紋教學實錄01-27

《比的認識》教學實錄03-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极品粉嫩 | 美国aaaa一级毛片啊 | 国产综合成色在线视频 | 波多野结衣在线资源 | 日本免费观看95视频网站 | 欧美乱淫 | 又www又黄又爽啪啪网站 | 一区二区不卡在线观看 | 香蕉成人国产精品免费看网站 | 中国一级特黄aa毛片大片 |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 啪啪免费网站入口链接 | 精品一区一区三区新区乱码 | 91在线欧美精品观看 | 日本三级a | 黄a免费| 丝袜足控免费网站xx网站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播放 | 亚洲最色网站 | 在线免费观看成人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 91av国产视频 | 国产成人午夜 | 国产1卡2卡三卡四卡网站 | 韩国理伦片在线理伦韩国 |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免费观看软件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片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久久成人综合网 | 1024日本|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 午夜免费片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翁熄系列乱老扒小雪小说 | 成人观看视频 | 97视频精品 | 黄色网址中文字幕 | 欧美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 日皮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