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爬天都峰》的課堂教學實錄
《爬天都峰》這是一篇小學三年級上冊的精讀課文,作者是黃奕波。課文描寫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關于《爬天都峰》的課堂教學實錄,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爬天都峰》的課堂教學實錄1
師:來,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說個繞口令。一棵柳樹摟一摟,兩棵柳樹摟兩摟,三棵……來,誰先來試試。
幾個學生讀。
師:大家說了這么多,想不想聽老師讀一讀。
老師一口氣說到十二棵柳樹。
全體鼓掌。
師:我說得不錯嘛,對不對,同學們,老師也需要鼓勵一下。
生:是。
師:好,開始上課。同學們,昨天我們初次見面,希望大家能從不同的途徑收集黃山的資料,大家帶來了嗎?
師:給大家看一看。
生:我搜集的是文字資料。
師:給大家念一念。
生念。
師:你帶的什么資料?
生:照片。
師:這么美的資料如果不給大家展示真可惜,來,到這來。
投影出示照片。
師: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生介紹。
師:感謝您搜集的資料,大家想出這么多好辦法,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資料,大家能不能給教師一個機會,讓我也展示一下我收集的資料。
多媒體展示:黃山的資料。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講的就是發生在天都峰上的一個故事。
板書課題:爬天都峰
師:好,請大家齊讀課題。先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開始讀書。放開聲音讀書。讀吧,自己讀。
生自由讀。
師:書讀完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利用手里的卡片合作學習本課生字。各組小組長負起責任來。我們看看哪個小組最會利用生字卡片,學得最好。
小組學習生字。
師:有的同學已經進行了第二遍了,先停下來。我發現咱們八個組的小組長都非常負責任。我們來接讀課文。
生讀。
師:好,請坐,我發現同學們在讀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字非常容易志錯,現在誰來當小老師來帶大家讀。
出示:攀
師:一起讀。
生讀攀
師:同學們,大家在較短的.內容就能把課文讀順了,在讀課文當中,哪些事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小朋友和老爺爺的對話。
師:這是你的讀書感受。
生:第六自然段爬天峰。
師:你們都是這種感受嗎?
生:是。
師:那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生:猶豫?
師:把話說完整。
生:猶豫是什么意思?
師:相信你在讀書中能解決。
生:石級是什么意思?
師:誰能幫助他?
生:就是樓梯的樣子一層一層的。
師:還有問題嗎?
生:汲取什么意思?
師:這個問題有價值(師板書:汲取)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那首先我們來看看大家都比較熟的天都峰。
出示:我站在天都峰……
師:老師教給你們一些讀書方法,一邊讀一邊想,把你想像的天都峰用最簡潔的線條畫出來。看誰畫得最快,最好。
生畫。
師:哪位同學愿意把你所畫的天都峰展示給大家看。
展示同學作品。
師:你們覺得這位同學畫出了天都峰什么特點?
生:天都峰的高。
師:來,你說。
生:畫出天都的石級,鐵鏈。
師:誰來補充?
生:就是畫出了險。
師:為什么險?你自己來說說,想通過這幅圖想體現天都峰什么特點?
生:體現天都峰的石級,鐵鏈。
師:看來同學們只是看到了這段天都峰的石級,鐵鏈,誰再來展示。
展示學生畫的圖片。
師:請大家看看這兩幅圖哪幅好,為什么?
生:第二幅圖山很多,又畫出了太陽,比較好。
生:第二幅圖好,是因為他把第二自然段的云彩那句話畫出來了。
師:說得非常好,這位同學注意到了天都峰非常高,在云彩上面呢,并把他的想象畫出來了。天都峰這么高,這么險,那你們能把他讀出來嗎?自己來試,你的感受會更深。
生自由讀。
師:誰愿意讀?
生讀。
師:讀的這個地方多好了,這樣讀就把天都峰的高讀了出來。誰能來讀,讀得比他更好。
生讀。
師:哪位同學也能像剛才老師一樣評價一下這位同學呀?
生:讀得流利、響亮。
師:你來說說?
生:他讀得很有感情。
師:哪里有感情?
生:他讀得好的地方就是真叫人發顫的顫。
師:現在誰還想讀,而且比前邊兩個同學讀得都要好。好,你來讀。
生讀。
師:誰來評?
生:和前邊一樣,顫讀得有感情。
師:有沒有聽出不一樣的呢?
生:他讀出了害怕的感覺。
師:讀得好,評得妙,那我們該怎么讀這一段呢?來,放開聲音,讀讀這一段。
生讀。
師:現在我邀請我們班同學讀這一段,可以站著讀,坐著讀,如果能加上動作表情更好。
生讀。
師:讀得好。天都峰如此的高,如此的險,小姑娘站在天都峰的腳上她在想,我爬還是不爬,她猶豫了。
師板書:猶豫
師:正在這個時候又發生了什么事情?看看這三段話,告訴老師你最想用什么方法來學習呀!
生:分角色表演。
師:大家覺得這樣可以嗎?
生:可以。
師:那現在就請我們三人一組分頭學習,馬上開始吧!
投影出示這一段。
師:現在哪個小組愿意展示一下你們讀的情況。你來。
生讀。
師:同學們他們讀得怎么樣啊?
生:讀得比較流利有感情。
師:你的標準比較寬松。
生:我覺得讀得不太好。
師:老師也覺得這組同學沒有讀出最高水平來。那怎樣才能讀出最好的感情呢!
出示:用標點符號提示句子語氣。
師:讀到人物語言時,心里就要想一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組讀。
師:首先我們來看這里,哪位同學代表你們小組說說。
生:老爺爺說:小朋友你也爬天都峰。老爺爺在想,小姑娘會不會也能跟他一起爬。
師:他為什么會懷疑小朋友是來爬天都峰的呢?
生:因為前邊課文講了她猶豫。
師:是啊,前面講了天都峰那么險,那我們究竟應該怎樣讀呢?
生讀: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師:誰能說說小朋友見到老爺爺會怎么想?
生:那么老的老爺爺都來爬我也應該爬。
師:那這句應該怎么讀呢?
生: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峰。
師:那老爺爺來爬天都峰又是怎么想的?
生:咱們一起爬吧。
師:對,為什么?因為他想這個老爺爺年紀已經很大了,還來爬天都峰,所以他想努力一起和老爺爺爬天都峰。那我們應該怎樣讀呢。
生讀。
師:誰能再堅定些。
生讀。
師:同學們理解了這三句話的語氣,現在三個人再開始朗讀。
生讀。
師:現在哪個組的同學愿意展示給大家。來,你們三人來。
三人小組讀。
師:小爺爺和作者已經從對方身上受到了鼓舞,他們向天都峰爬去。請大家一起讀。
生讀。
師:同學們這一老一小已經從對方身上受到了鼓舞,他們信心百倍,那你們把他們的勇氣都讀出來了嗎?準備一下,我們再來讀一下。
生讀。
師:這一老一小經過努力終于爬上了天都峰,我們向他們祝賀,這節課開頭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大家明白了嗎,汲取是什么意思?
生:汲取力量。
生:汲取爬天都峰的力量。
生:汲取了鼓舞。
師:受到了鼓舞,汲取戰勝困難的力量。這一老一小靠自己的力量爬上了天都峰,同時,我們也通過讀課文理解了我們不明白的內容。同學們請課下利用我們查到的資料出一期壁報,下節我們繼續學習。
結束。
《爬天都峰》的課堂教學實錄2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爬天都峰》。
(板書,生書空,齊讀課題。)
師:要爬這座山,你都做了哪些準備呀?(拍一拍書)
生1(會意,紛紛舉手):我查了一些不懂的詞語。
生2:(搶著說)我讀了好幾遍課文。
生3:我勾了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
……
師(贊許地笑):看來你準備的真夠充分。那我們就先邁出登山第一步,把課文讀給自己聽,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讀課文。)
生1:這篇課文主要講一個小女孩去爬天都峰的事。
生2:我有補充。這篇課文講的是放暑假,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剛開始不敢爬,后來看老爺爺也來爬山,就敢了。
師:你補充得真好!那剛才大家讀給自己聽時,哪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回頭一看,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在這句話里,我從“白發蒼蒼”這個詞語體會到老爺爺年紀很大了。
師:(拍生肩,微笑)抓住了“白發蒼蒼”這個詞語體會,真好!
生:“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從這句話知道了天都峰非常高。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云彩在上面已經很高了,峰頂還在云彩上面,就更高了。
師:說起來頭頭是道啊!(生笑)天都峰這么高,你看到了么?
(生一愣,隨后會意,笑,舉手。)
生:“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我從抬頭這個詞體會到天都峰太高了,要仰著脖才能看到。做抬頭的姿勢,其他生笑。
師:真是身臨其境啊,那咱們都來仰頭說說:“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生仰頭驚嘆。)
生1:老師,我覺得作者說的話有問題。
(師贊許,帶詢問的神情。)
生1:峰頂在云彩上面,抬頭望又怎么能看見呢?
師:你問的很有道理,同學們看看你對他們的話有什么看法?
生2:我覺得剛才……
(同學說得有道理,是不是該改改。)
師:我們聽聽這位專家的寶貴意見。
生:(笑后略一思索)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被云彩遮住了,我都看不見哩!
(其他生笑。)
師:我想我們應該為他的反應迅速而鼓掌,你還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3:我剛才看了一下課文的插圖,我覺得應該能看見,因為云彩是薄薄的,不是緊緊的為在山頂。
生4:我也覺得能看見,有一回我去爬山,到了山頂云彩像霧一樣。
師:勝不驕,敗不餒,是真正的勇士。剛才同學們的辯論,使我想到了李白的那句‘日照香爐生紫煙’,山頂云霧繚繞,隱隱約約,依稀可見。
(生點頭。)
師:那咱們帶著剛才的理解在發出驚嘆。
(生讀。)
生:老師我不明白筆陡的意思。
生:我知道筆陡是陡峭的意思。
師:你能告訴他你是怎么知道的就更好啦。
生:。
生2:也可以換個詞試試。
生3:我是拆開想的,筆是筆直,都是陡峭,連起來就是筆直陡峭的.意思。
師:〔舉起筆〕這么直上直下的,陡。
生:我從 似乎從天上掛下來的也體會到天都峰很高很陡。
師:你體會得真好,我相信你讀這個句子也一定能讀出又高又陡的感覺。
(生讀。)
師:不錯,要是我們看到這么高這么陡的山,會怎么樣?
生1:哇噻,太高了我能爬到山頂嗎?
生2:我腿肚子都軟了。
師:就帶這種感覺讀出天都峰的高、陡。
生熱情高漲的讀。
師:剛才我們談的是看到山的感受,讀課文時還有其他感受嗎?
生:我從第六、七自然段體會到爬山很辛苦、很艱難。
師:你看大家都很想聽聽你是怎樣體會的。
生:我是從“奮力”、“手腳并用”這幾個詞體會到的。
生:“攀著 ”也說明他們爬山很費勁。
師:那我們都好讀讀這個自然段,然后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你的感受,可以朗讀,可以表演,也可以談談你的想象。
生:讀第六、七自然段。
生1:我想讀一讀。
生2:我想表演。
師:誰能詳細的給大家描述描述,當個現場的解說員。
生3:描述。
生4:我也想表演。
師:你還說出了當時的想法,真好。
生5:我是想象的。我奮力向峰頂爬去,山峰呼呼的刮著,我的手都被勒紅了。還是滿頭大汗。
生6:我也可以換一個詞,是“氣喘吁吁”。
師:〔與其握手〕:我也想到了這個詞,叫不約而同。
(出示投影:) 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____,一會兒____,一會兒____,一會兒____……
(生想象填寫。)
(生有感情的朗讀。)
師:爬呀爬,那老爺爺又是怎么爬的呢?
(安排小組活動。)
(各組選代表說。)
生1:老爺爺的白發在風中晃動,他爬幾步就要歇會兒,喘口氣,她累得腰酸背痛,有時還咳嗽一下,可他還是一個勁兒向上爬。
生2:老爺爺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往上爬,一會兒抬頭望望我,一會兒又咬著牙、低著頭,奮力向上爬。
生3:我們組還是表演。
師表揚:你演的老爺爺象極了,我們終于爬上山頂時,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生歡呼雀躍。)
師:除了勝利的喜悅,沒別的拉!
(生思考。)
生1:老爺爺為什么要拉一拉我的小辮子?
師(走過去輕輕地拉一拉這位同學的小辮子),你善于思考,老師喜歡你。
(生笑。)
生2:我原來很害怕,后來為什么又這么起勁兒?
生3:爸爸為什么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師:看來勝利還沒有沖昏我們的頭腦,有問題就會有收獲。
(板書:汲取力量。)
老師相信大家能從書中找到答案。
(生讀書。)
生1:讀7、8自然段對話他們都是受到對方鼓勵有勇氣爬天都峰的。
生2:讀3、4、5自然段的對話,我覺得從這里更能體會到他們是怎樣有其爬山的。
(師出示投影:)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師:好好讀讀,看從這個也字你能讀出什么?
(生比較讀。)
生1:老爺爺的意思是,小朋友,你這么小也敢來爬天都峰。
生2:老爺爺想,這小孩兒,膽子這么大,敢爬這么高的天都峰。
生3:小孩和老爺爺一樣,也是覺得老爺爺的膽子大。
生4:小孩也不敢相信,老爺爺這么大歲數了,還來爬這么高的山。
師:那把這種半信半疑的感覺讀出來。
(生讀。)
(投影出示:)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爬吧!
師:現在老師是記者了,老爺爺你怎么敢爬這么高的山哪?
生:小孩都敢,我這么大歲數了,連孩子都不如嗎?
生:小孩子不怕困難,我老頭子也不能怕!
師:小朋友,你不發顫了,為什么?
生:是老爺爺的精神鼓舞了我,給了我力量!
生:是老爺爺給了我勇氣!
師:〔牽左右生的手〕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吧!
(師生齊讀。)
師:這回誰知道怎樣汲取力量?
生1: 就是受別人的鼓舞。
生2:就是從別人那里得到勇氣。
生3:吸取別人的優點。
生4:吸取別人的長處。
師:你從別人身上汲取過力量嗎?
(生思考。)
師提示:爸爸、媽媽、同學、老師。
生1:我從媽媽身上汲取到力量,有一回,媽媽生病了,她還堅持上班,我很受感動,我上學也盡量不請假。
生2:爸爸愛看書,我就向他學習,身時候都要看書。
師:我們可以模仿著爬天都峰這一課把你汲取力量的故事寫下來,老師也會從你身上汲取到好多力量,因為你懂得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時,你是最棒的。
《爬天都峰》的課堂教學實錄3
一、緊扣課題,再次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險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爬天都峰》。你是否思考過,課題《爬天都峰》中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請你默讀課文找找理由。
生默讀課文,并作點劃。
生1:因為天都峰很高。師板書:高
師:能說說你是從哪些詞句中讀懂“天都峰”很高的嗎?
生1:我從課文的第二小節“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這一句看出天都峰很高。
師:這一句怎么能看出天都峰的高呢?
生1:因為云彩一般都在天上,很高很高的,而天都峰的峰頂都在云彩上面了,這說明天都峰很高很高。
師:誰也能像他這樣,既能找到詞句,又能說出理由。
(學生發言踴躍)
生2:老師,我從課文的插圖也能看出天都峰很高。
師:你很會讀書,不僅讀文字,還能讀課文里的插圖。引導學生欣賞插圖。
生3:老師,我覺得天都峰不僅很高,而且還很險。我是從“筆陡的石級”看出來的。因為山越陡的話,爬上去就越危險,有可能要掉下來。
師:你很不簡單!并板畫“筆陡的山峰”,板書:險。再次讓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
生4:我從“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也讀懂了天都峰的險。因為“掛”都是指一樣東西從上往下,很直的,沒有斜度。說明山很陡也很高。
師演示“掛圖”的動作,讓學生感受到掛是從上而下垂直地落,沒有傾斜,深刻體會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和“危險”。
師:剛才大家都說得非常好。正是因為天都峰又高又險,所以能隨隨便便、輕輕松松地走上去嗎?
生:不能。
師:所以課題不是用“登”而是……生:“爬”天都峰。
學生試著讀出天都峰的高與險。指名讀,齊讀。
(因為有了自讀感悟,學生的朗讀很投入。)
二、深入讀議,感悟“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含義
師: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
1、師: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出示并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2、忽然一生質疑:既然小作者認為天都峰又高又陡,不敢爬,為什么又爬上去了呢?這是不是有矛盾?
其他學生一致反駁:這沒有矛盾。
師:(順著學生的話題,順水推舟)說說理由?
生:因為老爺爺給了她鼓舞,她才去爬的。
師:你怎么知道老爺爺給她鼓舞了,課文里并沒有寫?
生:因為小作者看到這位老爺爺比自己的爺爺年紀還大,而且已經“白發蒼蒼”。一定會想:老爺爺年紀那么大了,還要爬天都峰,我小小年紀更應該爬上天都峰,所以,她有了爬天都峰的勇氣。
師:說得好!書里沒寫的內容你也能讀出來,有水平!那當時的老爺爺又是怎么想的呢?
學生躍躍欲試的樣子。
(為了讓更多的同學都能參與思考討論)師:請和同桌交流一下。
(教室里一下子沸騰起來,大家各抒己見)。
生:老爺爺一開始,也許也有些害怕,有些退縮,但他看到這么小的'孩子都想爬天都峰,所以他也有了勇氣。
師:是啊,他們彼此都有了爬天都峰的勇氣,這份勇氣從哪兒來?
生:從對方的身上得來的。
師:找一找,課文哪句話能說明這個意思?
生: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理解“汲取”,朗讀這句話。
師:有了力量,再陡的山峰也能爬上。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課文的3~7自然段。
(有了學生與文本、教師的對話,有了思維的碰撞,有了深刻的感悟,學生情緒高漲,朗讀非常精彩。)
3、學生朗讀聲剛止。
師:從“終于”這個詞你體會到 ……
生:我體會到他們爬天都峰很辛苦。
生:說明他們爬了很長時間。
生:從“終于”這個詞我又體會到天都峰很高,很陡,很難爬。
師:找出表示難爬的語句,再讀一讀。
4、想一想:老爺爺又是怎樣爬上山頂的呢?
生:老爺爺兩手發抖、筋疲力盡、腰酸背痛、氣喘吁吁、滿頭大汗……
看來,學生已經積累了很多四字詞語。
5、當他們千辛萬苦爬上峰頂時,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讀讀8~10自然段,也可發揮自己的想象。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略。
四、拓展活動
老師引導:“我們”沿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許多游人。有的人望著險峻的天都峰退縮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猶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道該如何前進……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紹給大家。
【《爬天都峰》的課堂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爬天都峰課文06-07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7-06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2-25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3-05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15篇03-05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15篇)03-11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精選15篇)03-11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15篇03-28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15篇)03-30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通用15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