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地方,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特點及重要性
幼兒的家庭教育發生于家庭之中,與幼兒園的教育相比較,具有早期性、連續性、權威性、感染性、及時性特點,家庭教育的這些特點,使得家庭教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起點,對于當前的幼兒園教育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1.早期性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首先接觸到的就是家庭,因此家庭成為兒童生命的搖籃。在家長的指引下孩子在第一聲啼哭后,由父母引導著進行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開始了人生的教育,所以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所以家庭教育具有早起性的特點。
2.廣泛性
幼兒園時期的家庭教育,其本質上來說是幫助孩子完全融入到整個家庭生活當中。因此,在家庭教育過程當中呈現出來的內容是極其廣泛的,其不僅涉及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一切知識,還包括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的文明習慣、倫理規范、生產技能、自然知識、社會知識。除此之外,家庭教育工作存在于每一個普通的家庭當中,社會全員都能夠參與到家庭教育之中,對于當前人類社會來說,一個孩子出現在一個家庭中,那么家庭教育也就涌現出來,這使得家庭教育越來越廣泛。
3.權威性
家庭教育是建立在血緣關系的基礎之上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愛是無私的,為了使得孩子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作為家長傾注了無數的心血,正是這種親情,使得孩子對于父母,家庭產生了依賴之情,進而在父母與子女之間形成了一種較為權威的體系。在年幼的兒童中,父母是權威的化身,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言行和教育是有著一定的權力和威力的。子女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父母,而且父母也是孩子們在早起摹仿的榜樣,所以父母的教育對于孩子來說有相當大的權威性。其本身愿意得到家長的表揚和管教,這直接促使家長本身的教育工作更好的號召力及感染力。
4.差異性
由于每一個家庭的生活環境及所處的背景不同,不同的家庭都有著自己不用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正是這種差異導致了孩子身上出現的性格上的巨大差異。由于家庭的成員構成不同,所帶來的家庭傳統、家風也有著極大的差異性。
5.感染性
由于孩子與父母之間存在著親緣及血緣關系,使得孩子對于父母的"喜""怒""哀"樂"都能夠心領神會。在處理一些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系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進行學習和模仿,逐漸成其以后處理問題的方式。
二、完善家庭教育的相關對策
1.父母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教育存在早起性及連續性,孩子在家庭中度過其生命中模仿欲最強的兩個時期,而這個兩個時期的環境對于孩子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生活在樂觀、向上并有著良好的興趣習慣的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在其個性心理的建立形成中就會傾向于樂觀向上;如果是父母每日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大肆吵鬧,耽于大牌娛樂,則會對孩子興趣與人格的形成有消極的影響。由此一個良好的環境對于幼兒園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2.提升家長自身素質
父母的品質,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及權威性使得孩子將父母作為其摹仿的對象,父母的言行及道德水準,孩子都會加以摹仿,由于幼兒園中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關于價值標準以及道德標準還尚未成型,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孩子沒有足夠的判斷力來決定什么應該摹仿,什么應該摒棄孩子無知的在學樣,父母作為孩子學習的一面鏡子,應該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因此作為家長應該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寬闊的胸懷,正直的品格,成為子女道德行為和思想上的模范。
3.幫助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
目前許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沒有正確的認識到孩子的缺點及特長,沒有根據自身孩子的特點制定適合自己孩子的合理的培養目標,盲目的追隨自己的意愿,最終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應該建立一個對孩子的合理期望,進而制定出合理的、適宜自己孩子特點、興趣需求、發展水平的培養目標,促進孩子進一步發展。此外,最為家長應該采用正確的教育方式。父母對于子女應該采取一種平等的、民主的教育方法。充分理解子女的興趣和要求,經常向子女提供足夠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傳身教,引導子女自己作出選擇和決定。尊重自己孩子的想法,使得孩子有勇氣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愿望及想法。
綜上所述,幼兒園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及成長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對于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庭教育成為傳統教育體系下所無法替代的一種教育形式。因此家長應該認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與擔子,約束自己的行為,并且積極配合幼兒園之間的教育工作,完善幼兒園的教育體系,使得兒童能夠在更好的家庭環境之下。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面對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幾乎所有的文明國家都在關注孩子的成長問題。如何教育和培養少年兒童,提高他們生存和發展的素質,是每個家庭和社會至關重要的事情。子女的教育問題成為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反映著家庭的進步和社會的進步。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而這個時期教育任務的主要承擔者就是家庭,其次才是幼兒園和社區乃至社會。家庭對于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情感的熏陶、知識的引導以及社會規范的指導為孩子以后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為此,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責任,并努力提高自身做父母的素質,完善自己的角色行為,承擔起做家長的職責。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后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3~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古諺有:“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熏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以及性格等,基本上都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時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可見5歲以前是幼兒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
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后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古代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有過1350多項發明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一代文學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長過程,都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早期智力開發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時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響智力正常發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瑪拉等。所以不可忽視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項:
要德育為首
重智輕德是一種普遍傾向。許多父母只關注孩子的學業和分數,一開口就是“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而對孩子的思想品德以及理想、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則不聞不問。對孩子的獎懲隨其考分高低而起伏。考好了,笑逐顏開,有求必應;考差了,陰云翻滾,橫眉冷對。弄得許多孩子心力交瘁,自暴自棄,離家出走,甚至出現生命危險。優秀的家長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培養孩子“學會做人”,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益于社會的合格人才。
要循序漸進
不少父母對孩子實施超前教育。一歲教識字,二歲背古詩,三歲學計算,還要教外語。課本沒弄懂,又去聽奧數。還有鋼琴、舞蹈、繪畫、書法等各類藝術特長班,莊稼生長有季節,孩子成長有過程。揠苗助長會使莊稼枯萎,教育孩子急于求成,其結果是欲速不達。家長要根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生理特點、遵循教育規律,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為孩子創設一個有利于健康成長的舒適的教育環境。
要以身作則
俗語云:“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有些父母文化底蘊和道德修養不足,他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會高大?他們的教育話語怎能有分量?因此,父母首先要正己,為孩子樹立一個勇于拼搏、積極進取、愛憎分明、樂觀、自信、開朗、友愛的榜樣。這樣,當孩子每天“閱讀”著父母這部大書時,必定會受益匪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會自然形成,家庭教育也會事半而功倍。
要民主和諧
受傳統影響,一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聽話”與“順從”,缺乏民主平等式的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幾乎沒有發言權、參與權和選擇權,許多孩子自身的事情也要由家長說了算。父母打罵管教孩子是自家的私事。孩子沒有隱私權:信件被拆開,書包和口袋被搜查,抽屜的鎖被撬開,日記被偷看,行為被跟蹤——這些做法不僅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人格與自尊,而且也大大削弱了家長的權威,束縛了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和創造性。目前,社會需要民主和諧,家庭也需要民主和諧。家長要“信任孩子”、“賞識孩子”,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成績;此外還要“善于傾聽”,傾聽孩子的不同見解,傾聽孩子的苦與樂訴說,和孩子做知心朋友。
要家校協作
有的家長對孩子寵愛有加,生怕子女吃苦受累,學校搞點勞動,怕累著;做衛生,怕孩子臟著,還有的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聞不問,放任自流。有的甚至對學校和教師橫加指責,造成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深刻裂痕。實際上,孩子的成長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密切合作。家長要注重家校聯系,要通過校訪、電話、書信等形式了解學校、了解教師、了解孩子。從而有的放矢的教育孩子。
要協調一致
家庭教育往往有這種情況:父母要嚴格要求,而祖父母(外祖父母)卻流于遷就;有的主張“教育成才”,有的卻說“樹大自然直”,如此等等,互相矛盾,弄得孩子無所適從,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來教育孩子應該值得我們思考。作為孩子的家長要在施教之前通過學習、分析、交流而達到統一。不是誰年齡大、輩分高就聽誰的,而是誰的意見科學,符合孩子的實際就聽誰的。家庭成員有了科學的統一的教育指導思想,有了統一協調的行動,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要嚴愛有度
不少家長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這本是無可非議,人之常情。然而,孩子有一點小錯誤,有些家長就不分青紅皂白,一味的打罵孩子;反之有些家長包庇孩子,忽視孩子的缺點,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這兩種方式都是教育的失誤。合格的家長要注重和孩子的溝通,要嚴愛有度,要建立賞罰分明的激勵機制,要關心和關注孩子成長的每個環節,采取多種教育方式來促使孩子在和諧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介紹
1、 創設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
盡量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經常與孩子溝通,學會平等地與孩子們一起看待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多鼓勵,多給 他們自信,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耐心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 己的不足,共同制定計劃幫助他們改正缺點。
2、 正確看待考試分數
不要認為分數就是一切,分數本來是來評估學生成績的,只具有相對的合理性,它只代表孩子智力的一個方面———筆答 卷不代表孩子的能力。作為家長應該有的放矢,孩子考試分高時,要引導孩子不要自滿。分數不理想時,應該和老師,孩子一起研究問題所在。其實,考試分數低了,最著急,最不安的是孩子。他們想不出 更好的提高分數的辦法,著急不安也沒用,家長要是再一味的訓斥,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麻木。再持續一段時間,他可能干脆就躺下不干了,破罐子破摔了。建議家長幫助孩子找到他自身的優勢,分析丟分的原因,共同制定提高分數的具體措施。這樣,孩子就會從不良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把腦力真正用到有用的地方,用到提高成績上。
3 、丟掉為孩子代勞的意識和做法
要相信孩子能做好,而且會比你做的還好。作為家長,不能 助長孩子的依賴心和懶散心。要讓他們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獨立意識,并且為他創造機會試著去做,比如:床被的疊放,洗襪子,背書包,削鉛筆等。甚至除此之外,幫你做一些力 所能及的事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4、 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
父母或老師對孩子學習的關心或重視并不意味著要孩子加班加點地超負荷學習,這樣會使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活潑,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過多的限制孩子玩耍的時 間,不能采用扼殺孩子童心的方法。對孩子來說,玩耍與學習同等重要甚至過于學習,應幫助孩子合理性安排玩與學的時間,如:大容量的電流會熔斷保險絲一樣,超負荷的學習會給孩子造成沉重的負擔,使孩子失去學習興趣,給孩子帶來精神痛苦,孩子又怎能認真學習呢?
5、 家長的榜樣作用
孩子的眼睛就是照相機,每天拍下父母的形象。孩子需要榜樣甚與批評。你若想讓孩子成什么樣的人,自己就先做什么樣的人。要想讓孩子快樂一生,與其拼死拼活地給孩子掙一筆財產,不如培養孩子從小有一個積極的心態,永遠微笑著看世界。
6 、重結果更重過程
家長常咨詢的問題是自己的孩子學習壓力大,考試太緊張怎么辦?自己的孩子沒有信心怎么辦?在尋找這類問題的根源時,我們多半會發現這些父母對子女期望很高,平時比子女還看重結果。他們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學習是否有效率,或者是否適合孩子,而是只關心結果,有的甚至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績時,還不斷提醒孩子還有不足。這個錯誤不該犯,那個錯誤不該。結果,讓孩子對自己沒了信心,甚至是把父母的期望內化成自己的學習動力。在面對考試時,更多的不是去想如何提高復習效率,而是擔心不能實現父母的期望,不能有好出息,結果可想而知。
清楚了孩子的問題,也明白應該怎樣教育,但教育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家長存在教育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家長用空的時候能注意到孩子的問題。自己工作吃力了,或者情緒不好時就懶得理孩子了,這種狀況常常使孩子感覺到教育只是滿足大人的需要。
無論是培養習慣,改正缺點,還是實現目標,都必須是可以操作的含義,就是孩子知道第一步該干什么,第二步該干什么,如果對孩子的要求只是一個理論上成立的計劃,那么就無法指望孩子能夠如你所愿。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相關文章:
知識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03-10
能源資源的重要性10-18
森林的重要性作文12-10
面試禮儀的重要性11-07
誠信的重要性作文02-22
禮儀的重要性作文02-06
水的重要性作文10-07
職場禮儀的重要性12-20
學習的重要性作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