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運用多媒體增色語文課
傳統語文課堂,只靠教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來演繹;如今,多媒體走進課堂,不僅將教師從枯燥的講解中解脫出來,更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時根據需要利用多媒體把即將講解的教學內容轉換成生動形象的圖片、聲情并茂的視頻、旋律優美的音樂,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心靈上的震撼、情感上的鋪墊、氛圍上的渲染,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想進入新課的學習。例如,我在講授《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我制作了Flash課件導入新課,它融畫面、文字、音樂于一體,既給學生展示了雷鋒的音容笑貌,又講述了雷鋒的光榮事跡,還讓學生陶醉在歌頌雷鋒的歌聲中,很快地調動了學生閱讀文本的積極性,更使學生認識到學習雷鋒意義重大,盡管雷鋒叔叔已經去世了,但像雷鋒叔叔一樣的好人和助人為樂的精神是值得他們學習和弘揚的。所以說,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可以將已經離我們學生很遠的東西匯聚起來,()拉近他們和那個時代那個人的距離,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二、寓樂于教,豐富多彩
一節課僅僅停留在教師、學生、文本之上,顯然是沒有什么新鮮感可言的。但是如果借助多媒體,做教學內容上的補充、拓展、延伸,課堂氣氛就可想而知了。學生可以在一節課上接觸大量的信息,見多識廣,長期積淀,自然成就高效課堂,造就真正人才。例如,我在講授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發現這首詩寓離情于寫景。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所以,在講授這首詩時,我就抓住了此特點,讓學生將所涉及的景物:黃鶴樓、楊柳、孤帆、碧空、長江等皆畫出來,學生可以借助想象,自由發揮,然后加以比較和鑒賞。這樣不僅使枯燥的詩歌鑒賞課變得有趣、快樂起來,更使學生自主地掌握了詩歌鑒賞的要領,即抓畫面,會想象,一舉兩得。
三、梳理整合,自主探究
多媒體可以把知識多層次、多角度、多途徑地講授給學生,可以創建思維導圖的模板,把知識系統化地呈現給學生,這有助于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所以等到學生養成習慣后,就可以自己動手搜索相關的知識,勾畫知識的思維導圖,養成預習、總結、復習的習慣。比如,在講授《幸福是什么》時,我運用多媒體構建了知識樹,樹干是幸福,樹葉則讓學生去填寫他們眼中的幸福。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把這棵幸福樹的枝葉完善得十分茂密,也體會到了幸福的內涵。
可見,多媒體的運用必將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語文。
【淺談運用多媒體增色語文課】相關文章:
淺談多媒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07-02
淺談多媒體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07-02
淺談小學體育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07-02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多媒體的合理運用07-02
淺談科學運用多媒體課堂教學更精彩07-02
淺談多媒體系統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7-04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民俗學教學中的運用的論文07-04
多媒體運用論文07-03
淺談多媒體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論文07-02
盤點小學美術多媒體運用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