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曹劌論戰優秀課堂實錄(通用10篇)
《曹劌論戰》是《左傳》中的一篇文章,出自《左傳·莊公十年》,題目是后人所起。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曹劌論戰優秀課堂實錄 ,歡迎閱讀。
曹劌論戰優秀課堂實錄 1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我們今天要學的長勺之戰就是其中著名的戰例之一,而在這次戰役中有一個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是……
生:曹劌
師:不錯,今天我們就走進這位平民政治家,一起來學習《曹劌論戰》!看看曹劌的風采。
(二)介紹相關知識,熟悉課文背景
師:我們先看看注釋①,看看對課文相關資料的介紹。本文選自《左傳》,大家對這部書了解嗎?
生:不了解。
師:好,那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左傳》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優美,尤其善于描寫戰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我們這篇課文就很好地反映了這些特點。
(三)朗讀課文,熟悉內容
師:大家都知道,要學好文言文,首先要讀好。下面就請大家放聲將課文朗讀一遍。
(生讀)
師:現在我請一位同學將這篇課文朗讀一遍,其他同學認真聽,聽聽他讀的字音和節奏有沒有問題。
生1:“十年春……”
師:這位同學讀得還是很流暢的,不過也有些美中不足。大家聽出來了嗎?
生2:“又何間焉”的“間”他讀成了第一聲。
師:對,這個多音字要注意。
生3:“下視其轍”的“轍”也讀錯了。
生4:還有,“吾視其轍亂”的節奏應該是“吾/視其轍亂”。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讀文言文就應該讀準它的字音和節奏。下面就請全班同學聽一遍朗讀錄音。
(四)分組討論,互相質疑
師:大家已經初步讀熟了課文,在此基礎上,我們來了解課文的大意。以大家現在的水平,應該可以大致上看懂它。那現在請大家分組討論,可以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向其他同學請教,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拿出來向其他同學問難。
生1:我有一句話不是太懂!褒R人三鼓”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我們學習的“三”有作“三”講的,有作“多次”講的,在這里應該是哪一種呢?
生2:我認為是三次。這從第三段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是可以看出來的。
生3:“必以信”這句話我總是翻不通順。
生4:這句話應該仿照注釋3來翻,可以翻成“一定上報實情”。
師:這種翻譯的方法不錯,其他同學應該向她學習。
師:剛才的兩位同學都是有疑而問。其他同學沒有舉手,看來這篇課文確實不難理解。那有沒有同學在討論中有所收獲,來考驗一下其他同學呢?
生5:我覺得有個詞很重要,“犧牲玉帛”的“犧牲”,它的意思是豬、牛、羊,和現在完全不同。我想請其他同學再找幾個這樣的詞。
生6:這很簡單。“小大之獄”的“獄”,古代是案件,現在是“監獄”。
生7:還有“弗敢加也”的“加”,它的意思是虛報,和我們現在也不一樣。
生8:我有一個問題:“登軾而望之”是什么意思?
生9:這有注釋啊。就是“登上車前的.橫木眺望齊軍”啊。
生8:這我也知道,可是誰知道這句話里的道理和哪句詩一樣?
生:……
師9: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吧?
生8:對。
師:這位同學的聯想非常豐富。所提的問題也很有創造性。
看來大家對課文意思的理解確實比較透徹了。好,讓我們再把課文齊讀一遍,邊讀邊思考句子的含義。
(五)分析人物形象,學習描寫人物
師:通過對課文的翻譯,大家已經了解了課文的大意,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地探索了。我國古代的歷史著作不僅僅是為了記事,更多的時候是在寫人。就拿本課來說,大家對文中的人物還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
生1:是的,我對曹劌的印象很深。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有謀略的人,這次戰役能夠以少勝多,全是靠他的指揮。
生2:我還覺得曹劌是一個愛國的人,國家有難,他主動要求出戰。
生3:我覺得魯左公是一個沒用的人,他對打戰的戰術完全不了解,就連勝利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生4:不過,魯左公也有可取之處,他能好好斷案,這是最好的戰爭準備,他還比較得民心。
師:大家分析得都不錯,那大家是怎么得出這些結論的呢?這篇課文又是怎樣刻畫人物的呢?
生1:我是從人物的對話中看出來的。第三段曹劌說的那些話不但說明了勝利的理由,更說明了他是一位軍事家。
生2:我也是從對話中看出來的。第一段中曹劌說的“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表現出了他對那些達官顯貴的蔑視。
生3:而魯公在第一段說的話也表明,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戰爭的根本,平時為政也有不少缺點。
生4:我是從人物的動作中看出來的。第二段中曹劌在追擊敵人之前,“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說明他做事十分小心。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這也正是我們在前面介紹《左傳》的特點時說到的:它善于通過對話和動作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而通過分析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來分析人物的性格也正是我們分析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師:既然課文的語言和動作描寫如此精彩,那讓我們來嘗試一下,看看我們能否將課文中的對話繪聲繪色地讀出來,將課文中的動作活靈活現地演出來。請一、二、三組的同學準備第一段的朗讀;四、五、六組的同學準備第二段的表演。
(學生準備)
師:大家準備好了嗎?我想先問一下,等會兒朗讀和表演的時候,我們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生5:朗讀要注意語氣。比如“肉食者鄙”這句話要讀出輕蔑的感覺。與魯公對話中的肯定與否定語氣也要很明顯。
生6:表演也一樣。要突出曹劌的堅決與果斷。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想必大家的表演會更加精彩,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學生表演)
(六)分析課文結構,理解戰爭內涵
師:看到大家精彩的表演,可以看出大家確實是理解了這篇課文,理解了課文中的人物。以大家的演技,都快可以考慮讓大家去拍一部《曹劌論戰》的電視劇了。不過,話說回來,我們這篇文章描寫戰爭的過程好像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電視不大一樣啊。
生1:是的,平?磻馉幤,打仗的場面占了很大的比例,而課文沒怎么描寫廝殺的場面。
師:確實,那我們這篇課文詳寫的是什么內容呢?
生1:課文詳寫的是戰前和戰后。
師:戰前的什么和戰后的什么呢?
生1:戰前的準備和戰后的總結。
師:很好,那課文為什么要這樣安排,而不像電視一樣多描寫一些戰爭場面來吸引讀者呢?
(學生面露難色)
師:那我來提示一下。我們的史學家記載歷史并不僅僅是記錄事件,他們更希望后人從中能夠得到一定的教訓。
生1:我明白了,作者詳寫戰前和戰后是希望后人能夠更好地明白這場戰爭勝負的原因。
師:好,一針見血。那大家不妨探討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魯國在長勺之戰中以弱勝強呢?
生2:我認為是因為他們有一位好的統帥,精通謀略的指揮者,就像赤壁之戰中的火攻之計一樣,是用智謀獲勝的。
生3:魯國抓住了最好的作戰時機,趁“彼竭我盈”的機會出擊,一舉奠定了勝局。
生4:還有,課前提示中說,齊國發動的是一場以強凌弱的戰爭,它不得人心,所以才會失敗。
師:大家總結得非常正確,確實,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除了實力的強弱,更重要的是民心的向背、戰略戰術的運用。大家討論一下,歷史上其他的戰爭是不是符合這一規律。
生5:抗日戰爭時,日本的軍事實力比我們強,但他們是侵略者,我們又運用了正確的游擊戰術,所以最后獲勝的是我們。
生6:赤壁之戰,曹操的部隊在數量上有絕對的優勢,但是由于他中了對方的火攻計,結果一敗涂地。
生7:我們學過的陳涉吳廣起義也是一樣,起義軍的裝備雖然不好,但由于他們反對暴秦,是正義的,所以他們的起義能夠成功。
生8:所以我們以后一定不能支持那些不正義的戰爭,比如美國入侵伊拉克。
生9:我們還要向曹劌學習,多用計謀,不能蠻干。
師:大家歸納得非常好?磥,學習了《曹劌論戰》,我們的最大收獲就應該是認識到戰爭的內涵。我們身邊雖然沒有戰爭,但我們無法避免矛盾與沖突,面對它們,我們要像課文中說的一樣。第一,我們是不是有理的一方;第二,我們要多開動腦筋想辦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生活中的勝利者。下課后,請大家再收集相關戰爭的資料,補充到自己的摘抄本上。
曹劌論戰優秀課堂實錄 2
一、回憶復習,導入新課
。ǚ殴诺湟魳罚队罢n件封面。)
師:在古典音樂中我們來復習課文。先回答我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曹劌和誰論戰?
誰是主人公?
全班:魯莊公、曹劌。
師:第二,論的是哪一次戰役?
全班:長勺之戰。
師:請一位同學回答,課文三段話分別照應了戰爭的哪幾個階段?
生(1):戰前、戰中、戰后。
師:(課件一:板書學生回答內容)很好。戰前、戰中、戰后又寫了些什么?我們今天
繼續學習課文。曹劌論戰,我們來作戰,同學們是士兵,課文是碉堡,要攻下碉堡必須過三關,敢不敢過?
全班:(大聲)敢。
二、探究理解,趣味讀背
師:好。過第一關。(課件二:第一關,理解背誦)
生(1):(插話)最討厭背文言文。
師:(笑)千萬別討厭。文言文很有意思的。我們先欣賞課文。(課件三:課文錄像)
。▽W生看錄像后。)
師:課文欣賞完了,同學們自由探究一下,找出不懂的地方,談談學習課文的收獲。
(學生討論約三分鐘。)
師:哪位同學談談他不懂的地方?或者談談他的收獲。
生(2):“肉食者”包括魯莊公嗎?
師:哪位同學幫他回答?
生(3):我認為包括。根據注解,“肉食者”指居高官、得厚祿的人。魯莊公是一國之君,正是“肉食者”。
生(4):包括!叭馐痴弑伞,魯莊公正是“鄙”者。
師:“鄙”是什么意思?
全班:鄙陋,目光短淺。
生(5):這篇文章詳略得當;人物對話寫得好,語氣有肯定、有否定、有贊成、有反對。
師: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6):課后練習有這句話。(全班笑)
生(7):“彼竭我盈”是成語嗎?
全班:不是。
師:應該是哪一個詞?
全班:一鼓作氣。
師:哪位同學用“一鼓作氣”結合這次過關游戲造個句?
生(8):這節課我一鼓作氣過完了三關,攻下了課文。
師:課文在刻畫人物方面有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生(9):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
師:剛才也有同學說這篇課文對話寫得好,下面我們來讀讀這篇文章的對話部分。曹劌、
魯莊公對話最多的.是哪一段?共幾次?
全班:第一段。三次。
師:(課件四:板書對話內容摘要)男同學讀曹劌的話,女同學讀魯莊公的話,其余我讀。
。ɡ首x完第一自然段。)
師:誰讀得好?
(男女生互不相讓。)
師:(笑)讀得好不好,關鍵看有沒有把握好人物的語氣、語速。對話字最少的是哪一段?共幾個字?
全班:第二段,八個字。
師:(課件五:板書對話內容摘要)同學們自由讀這一段,注意讀出曹劌當時的語氣。
還可以做做動作,模仿一下曹劌的神態、動作。
(學生自由讀。)
師:哪位同學來表演讀。
(一生舉手,一邊讀一邊做著摸胡須、揮手等動作。全班笑。)
師:很好。課文第三段共幾次對話?
全班:一次。
師:(課件六:板書對話內容摘要)全班齊讀一遍。
(學生有感情朗讀。)
師:讀了課文,我們就來背誦。剛才有同學說討厭背古文,其實是沒掌握方法。這里我向大家介紹三種方法。(課件七:背誦方法)一,熟讀是基礎。二,按課文線索背。如本課可按人物活動線索、戰爭進程線索背。三,抓住關鍵句子背。比如板書的這些對話。好,大家按這種方法自由背誦第二段。
(學生背誦,2分鐘后聲音漸弱。)
師:好,檢驗一下。就用類似二重唱一樣的“二重背”方法來背。左邊兩組為一聲部,右邊兩組為二聲部。哪邊先背二個字?
。ㄗ、右兩邊爭搶。教師隨意指定左邊快兩個字,右邊慢兩個字。)
師:看哪邊能不受干擾,自己背自己的,真正背出來。
。ǖ谝槐,先亂后合為“一聲部”。第二遍,交換“聲部”,學生整齊有節奏背完)
師:請一位同學單獨背一背,2分鐘內背完。(課件八:計時鐘)這里有一個鐘,一按開始計時,站起來的同學在鐘走完一圈之前背完了課文,就迅速上來按下面的成功鍵。如果鐘走完了一圈你還沒背完并上來按這個成功鍵,時鐘就會“爆炸”,這一關就過不了。誰敢背?
。ㄒ簧常闯晒︽I,課件傳來掌聲和話外音:順利過關。課件九:第二關,評析人物。
。▽W生也鼓掌)
三、辯論人物、競答總結
師:魯國取勝,誰的功勞最大?
全班:曹劌。
師:看來大家都很欣賞曹劌。那魯莊公是個怎樣的人?你怎樣評價曹劌?請大家思考。
。ㄕn件十:欣賞曹劌、批評魯莊公的同學坐左邊,持不同意見的同學坐右邊)
師:想好了嗎?想好了就迅速換位。
。▽W生換位。)
師:左邊為正方,右邊為反方,現在開始進行小型辯論?梢曰ハ嘤懻、幫助。正方請先陳述理由。
生(正1):我欣賞曹劌,因為他有遠謀,而魯莊公鄙陋,什么都問曹劌。
生(反2):對方辯友,魯莊公為一國之君,不懂就問,有什么不好?如果你有問題不懂,難道不問老師?
生(正3):我不同意。魯莊公既是一國之君,卻一點軍事才能沒有,魯國也是個弱國。
曹劌細心、謹慎、善于指揮戰斗。
生(正4):曹劌還是個愛國的人。
生(反5):對方辯友,魯國是弱國,但可能經過這次戰斗后就不再是弱國。你們以偏概全,用老眼光看人。
生(反6):魯莊公善于納賢,用人不疑。
(辯論約十分鐘后,教師介入暫停。)
師:好。(笑)我再不說停,可能會沒完沒了。我很贊賞同學們的口才、氣勢,也很贊同同學們全面看問題、看人物的思維方法,我也總結了曹劌、魯莊公的一些性格特點,投影出來供大家參考,可能不如同學們的全面。(課件十一:曹劌、魯莊公性格)
。▽W生看。課件十二:四個炸藥包圖形)
師:現在請同學們總結一下魯國取勝原因,尤其是軍事上、政治上的原因。講出一條原因,就可拆除一個炸藥包,總結出四條原因就可過關,否則不予過關?凑捶侥姆礁鼌柡Α
生(7):戰前得到人民支持,獲得民心。
生(8):作戰時抓住了時機。
生(9):憑借了勇氣、智慧。
生(10):選擇了有利于作戰的地點──長勺。
(課件十三:順利過關。)
師:再看看毛主席的總結。(課件十四:毛主席《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有關評論。學生看)
師:佩服毛主席嗎?
全班:佩服。
師:我也佩服你們,因為你們又過了一關。(課件十五:第三關,寫作訓練)
四、互改互評,合作提高
。ㄕn件十六:請展開想像,再現長勺之戰場面,200字左右。)
師:請同學們拿出昨天寫的這篇作文。(隨意讀一位學生的作文)這篇文章有何優點、缺點?
生(1):敘述得很清楚。
生(2);我覺得想像不夠,沒有描繪出戰爭場面。
師:你們的文章描繪戰爭場面如何?先看一段錄像,看能不能多寫一些戰爭的場面。
。ㄕn件十七:戰爭場面錄像。學生興致勃勃地看)
師:好,請同學們自行修改。修改好了,互相交換著修改、分享。
(學生修改。)
師:有沒有寫得好的?請推薦一篇好文章讀給大家聽。
生(3):我推薦我同桌的。
。ɡ首x作文。學生鼓掌。)
師:你是伯樂。你認為好在哪兒?
生(3):戰爭場面寫得很生動、具體。
生(4):我念一篇。前半部分寫我乘“時光機”,穿過“時光隧道,變成了一位魯國士兵”,是我寫的。后半部分是我同桌寫的。
。ㄈ嘈Γ⒙。讀完后,教師給予高度評價)
師:有沒有毛遂自薦的?
。ㄉ5讀,學生鼓掌。仍有許多學生舉手)
師:時間關系,就不念了。問問大家,自己覺得修改后的文章確實比上節課寫的文章有進步了嗎?
全班:(響亮)是。
師:可以過關了嗎?
全班:(高興)可以。
。ㄕn件十八:戰斗勝利結束,獎勵歌一首)
。▽W生聽《打靶歸來》歌曲。課件十九:課后拓展練習。)
師:課后拓展練習,有興趣的同學任選一題,用電腦完成,把軟盤交給我。下課。
曹劌論戰優秀課堂實錄 3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師:同學們,你們能說一說歷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嗎?
生:赤壁之戰,巨鹿之戰,長勺之戰
師:剛才有位同學談到了長勺之戰,它是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處于防御地位。曹劌主動獻計獻策,把握戰機,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和長勺之戰有關的文章。它就是《曹劌論戰》。(板書)本文節選自儒家經典之一的《左傳》。同學門能說說對它的認識嗎?
生:介紹《左傳》知識
師:小結并投影《左戰》的常識。
師:下面就請同學自由的放聲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左戰》的魅力。
生:大聲朗讀。
師:同學們基本上能流暢地朗讀此文了嗎?
生:能。
師:那就請一位同學展示一下他的朗讀才能。
生:一女生讀。
師:哪位同學能對剛才的朗讀做個簡單評價?
生:朗讀順暢,發音標準。
生:停頓較好。
師:兩位同學的評價基本上代表了老師的意見。我們現在看看在朗讀的過程當中要注意哪幾個字的讀音,請看大屏幕。
生:讀屏幕上的字。
師:檢查一下同學們的字詞掌握情況。請看屏幕。
生:解釋重要字詞。
師:在此基礎上請同學們齊讀一遍課文。
生:大聲地齊讀課文。
師;通過同學們展現的形式多樣的'朗讀,讓我欣賞到了你們的朗讀天賦,不過我還想看到你們精彩的思辨才能。請同學們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師:曹劌為什么請見?結合課文談一談。
生:齊師伐我。
生:齊師伐我攻將戰。
生: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師:同學門說的很好,把你們的結合起來就可以了。
師:你們說到曹劌請見,那么魯莊公接見了嗎?
生:接見了。
師:那他們之間又有一場這樣精彩的對話呢?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曹劌和魯莊公之間的對話。師讀旁白。
生:讀。
師:朗讀的很精彩。
師:請同學們在朗讀的基礎上思考一下魯莊公認為作戰勝利的因素有哪些?
生:勾畫。
師:哪位同學能說說?
生齊說:“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安人。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師:剛才同學們談到“必以分人”,那么“人”是普通百姓嗎?
生:不是。
師:那他們又是誰呢?
生:王公貴族。
生:大臣。
師:那么,說明魯莊公認為打仗只靠貴族就可以了。
生:是
師:那么曹劌認為作戰勝利的因素又是哪些?
生:一個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生:“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師:同學們提到可以一戰,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戰。
師:什么條件?
生:“忠之屬也”
師:忠指什么?
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師:是魯莊公盡力做好本分的事情嗎?
生:是。
師:那說明魯莊公有什么特點?
生:盡職盡責。
師:如果你現在是魯國的一位普通百姓,你擁有這樣一位克盡職守的國君,你會有什么感覺?
生:幸運。
師:這位同學已經感到作為魯國的百姓很幸運,很幸福,那說明魯莊公的做法已經收到了成效,已經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生:是,取信于民。
師:看來,魯莊公已經取得了魯國百姓的信任。擁有這么士氣高漲的士兵,在戰場上又會怎樣呢?齊讀二三段。
生:齊讀。
師:討論曹劌選擇什么時期作戰,什么時候反擊?他選擇的理由是什么?
生:讀第三段。
生:“齊人三鼓!
生:“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師:你們支持哪位同學的說法。
生:支持第二位同學。
師:對。第一位同學說的是理由。
師:通過以上環節,我們共同認識文中了文中的兩位主角。請問是哪兩位?
生:曹劌,魯莊公。
師“那就結合文中的語句,先談談對曹劌的看法。
生:愛國精神。
師:哪句話體現的?
生:“曹劌請見!
師:曹劌是達官貴人嗎?
生:不是,是普通百姓。
師;普通百姓在國家危難之際主動請戰,正如你們所說是愛國精神的體現。請問還有哪些?
生:遠見的卓識。
生:卓越的軍事才能。
師;哪里體現的?
生:讀書中語句。
師:在參戰的過程當中曹劌有簡單的幾句話,其實就八個字,同學們能找出來嗎?
生:未可,可以。
師:能讀出它的語氣嗎?
生:干脆。
生:鎮定。
師:對,這正是他才能的體現。文中的兩位主角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位,請同學們說說對魯莊公的看法。
生:善于納諫。
生:目光短淺。
師:那你覺得魯莊公是一位明君還是一位庸君?
生:自由說。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曹劌,魯莊公,現在如果你們是左丘明,也寫一篇關于長勺之戰的文章,你們會怎么寫?師引導。
生:寫戰爭場面。
師:那本文是怎么寫的?
生;主要寫論戰。
師:抓住了文題,強調論字。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生:不語。
師:本文的主角是誰?
生:曹劌。
師:看黑板。曹劌有哪些特點?
生:德、識 、才、謀。
師:看來這么寫是有意突出曹劌的嗎?
生:是。
師: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烽煙四起的戰場。假如你是魯莊公身邊的一名士兵,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生:寫。
生:奮戰殺場。
師:看來魯莊公取信與民收到了效果。
生:英勇殺敵。
師:應該,俗話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師;同學們,因時間有限,就請同學們把課堂上寫的,課下交流一下。
師:請同學們再齊讀一遍課文。
生:其讀
師: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認識左秋明,認識了曹劌,認識了魯莊公。今后只要你們讀萬卷書,就會認識更多的人,就會發現有更多的精彩!
曹劌論戰優秀課堂實錄 4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十面埋伏”音樂響起,教師走上講臺。)
師:在“十面埋伏”音樂聲中,我們一起走進春秋,走進古戰場。春秋初期,齊襄公政令無常,他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逃到魯國和莒國,齊襄公被殺后,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取王位,他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公子糾也在魯國軍隊的護送下,回國搶奪王位,但被齊桓公打敗。魯莊公十年,齊桓公借口魯國曾幫助過公子糾,舉兵攻魯,弱小的魯國在長勺打敗了入侵的齊國。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魯國史官左丘明在《左傳》中解釋了《春秋》記載的這次著名的“長勺之戰”。下面我們了解《左傳》。
(教師出示第一張幻燈片。)
文學常識:
《左傳》是春秋時期根據魯國的歷史寫的編年體史書,傳說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傳》,《公羊傳》,《轂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二、讀準音,讀順文,讀懂意
師:下面我們學習《左傳》中這篇解釋“長勺之戰”的《曹劌論戰》,我帶領大家進入第一個環節──錄音棚。
(教師出示第二張幻燈片。)
錄音棚:
讀準音,讀順文,讀懂意。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聽清句子停頓和字的發音。
2、學生互相聽讀。學生同位之間,我讀你聽,互相糾正句子停頓和字的發音錯誤。
3、師生合作朗讀。一男同學讀文章敘述性的語言,教師、女生和男生分別讀鄉人、曹劌和魯莊公的語言。
師:大家朗讀得非常準確。在朗讀過程中,我們一定發現有許多句子不會翻譯,希望同學們互相討論后提出來,我們一起嘗試用“翻譯五字法”來解決。
(教師出示第三張幻燈片,教師介紹“五字法”。學生小聲交流。)
文言翻譯五字法:
“留”:國號、年號、地名、人名、官位,書名要留,即直接寫下來。
“替”:有些古詞語與現代漢語詞義有較大的出入,要用現代漢語加以替換,例如將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
“調”:文言詞序與現代漢語詞序不一致時,翻譯時要把它調整過來。
“補”:文言中省略的.成份,翻譯時要補出。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學生1:“何以戰”怎么翻譯?
師:這位同學帶頭提出問題了,哪位同學來試著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2:我認為可以用“五字法”的“調”和“補”來解決,翻譯時要把“以”提前,“何”置后,句前加上省略的“您”,句中加“和齊國”,翻譯成“(您)憑什么和齊國作戰呢?”
師:這位同學“五字法”用得準確。還有哪些同學提出問題?
學生3:“弗敢加也”中的“加”怎么解釋?
學生4:我看注釋,這里“加”是“虛夸”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的意思不一致。翻譯時要用“替”的方法來解決。
師:我們一起找一找本文還有哪些古今義不一致的詞語。
三、演角色,品人物,釋疑難
師:大家已基本疏通了文意,我想由大家推薦兩個同學來分別扮演魯莊公和曹劌,將文中人物的對話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演一場課本劇。
教師出示第四張幻燈片:
小舞臺
演角色,品人物,釋疑難。
(學生反響熱烈,推薦了一男同學和一女同學分別扮演魯莊公和曹劌。)
師:魯莊公、曹劌有禮了,這講臺既是魯莊公的王宮,又是戰斗時所乘的戰車。這場課本劇分三個片斷:請問──參戰──釋疑,每個片斷我先說幾句旁白,你們就開始演。
(兩名學生開始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這兩位同學的表演。
學生5:他們表演得活靈活現,人物對話表述得很準確,還自己設計了一些人物動作,例如從講臺上下來察看地面的動作,對應了“下視其轍”。但我發現他們少了一個“登而望之”的動作。
師:你來表演這個動作,可以嗎?
(學生5手搭涼棚,做了一個朝遠處望的動作。)
師:動作準確,我們要注意“視”和“望”的含義區別,“視”是從近處察看的意思,“望”是朝遠處看的意思。
同學們在觀看表演時,肯定有一些關于這兩個人物的問題,請大家互相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
(學生互相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教師深入學生中間參與討論。)
學生6:曹劌為什么僅憑魯莊公提出的第三個條件,就肯定能與齊軍作戰?
師:這位同學抓住了文中關鍵語句來提問,哪位同學回答?
學生7:魯莊公按照實情斷案,這是忠于職守,為民辦實事,能夠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擁護。我認為“取信于民”是治國的根本。
師:這位同學有自己的見解,懂治國之道。春秋時各國遇到大型戰爭時,僅憑常規部隊是不夠的,還必須大量地從老百姓中征兵,如果老百姓不擁護君主,他們就不會跟隨君主去賣命的,正所謂:“君為舟也,民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辈軇ド钪@點。
(教師板書:戰前──取信于民)
學生8:曹劌為什么要等到“齊人三鼓”后才讓魯莊公擊鼓進軍?
師:我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解釋的文字?
(學生閱讀文章,從第三段中找到了對應的解釋文字,并大聲讀了出來。)
師:這表現了曹劌善于捕捉戰機,他在戰中捕捉到哪兩個戰機?同學們能不能用文中詞語概括出來?
學生9:曹劌抓住了“彼竭我贏”之時進行進攻,抓住“齊軍敗績”之時進行追擊。
學生10:應該是抓住“轍亂旗靡”之時進行追擊,因為當“齊軍敗績”時,曹劌并未同意魯莊公開始追擊,可以看出曹劌謹慎小心,深謀遠慮。
師:分析得有依據。曹劌深謀遠慮還從哪些方面看得出來?
生11:從第四段曹劌分析勝利的原因看得出,長勺之戰能以弱勝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曹劌有勇有謀,成竹在胸。
教師板書:
戰中──捕捉戰機,戰后──分析勝因
師:我們能否用文中詞語來概括曹劌這個人物形象?
(學生快速閱讀,找到了“遠謀”。)
教師板書:
“曹劌遠謀”
師: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
學生12:魯莊公身上有哪些閃光點?
師:從這位同學的問題看出魯莊公是一位明君。
生13:我不同意他的觀點,我認為魯莊公是一位昏君。
師:有何依據?
生13:戰前魯莊公不知道憑什么可以和齊國開戰?戰時又急躁草率,戰斗勝利了,還不知道取勝的原因。
生12:我認為魯莊公是位明君,雖然他不懂打仗,但他能廣開言路,虛心聽取曹劌的建議,不獨斷專行,戰后虛心向曹劌請教。
師:是啊!魯莊公最大的優點是善于用人,他能聽取一個普通百姓的建議,真是了不起!想當年,孔明遇上后主劉禪,劉禪非但不侍之如父,而且在孔明伐魏關鍵之時,懷疑他,阻撓他,使孔明有“孔”難“明”啊!但作為一個處在戰事頻繁的春秋時期的君主,卻不懂治國,不懂打仗,有點說不過去。魯莊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生14:本文主人公是曹劌,魯莊公起襯托作用。
教師板書:
魯莊公襯托
四、觀全文,談啟發,作交流
師:品完人物,我們能從曹劌身上學到什么?希望大家來到私語軒,相互交流,暢所欲言。
(教師出示第五張幻燈片)
私語軒:
我們能從曹劌身上得到什么啟發?
學生小聲相互交流。
生15:我要學習曹劌做事膽大。
師:何以見得曹劌膽大?
生15:曹劌一個平民百姓,竟然不顧鄉人的勸阻,執意見魯莊公,詢問開戰的條件,膽子夠大的。
師:他怎么如此大膽進見魯莊公?表現曹劌什么品質呢?
生15:表現曹劌關心國家命運,具有強烈的責任感。
師:你膽子怎樣?
生15:不是很大。
師:希望你覺得有責任做某事時,就要勇敢去做。該出手時就出手。但是膽大不是魯莽,我們還要學習曹劌處事謹慎。
生16:我要向曹劌學習打仗,做一個軍事家。
師:這個女生將來是個巾幗英雄,學會打仗,維護和平。有關戰爭文化的內容我們知道哪些?
生16:“取信于民”是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捕捉戰機”是戰爭勝利的直接原因。
師: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熟悉的有關戰爭文化的句子還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心者為上,攻城者為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
師:我們最后齊讀全文,在洪亮的讀書聲中結束這堂課。
曹劌論戰優秀課堂實錄 5
師:這篇短文的對話很有特色,值得大家品一品,品讀對話的角度很多,今天我們一起從句式的角度品讀一下,你覺得他們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生1:我感覺無論是魯莊公,還是曹劌都喜歡用短句,不喜歡用長句。
師:確實如此,我們以曹劌與魯莊公的戰前對話為例,分角色朗讀一下,男同學念曹劌的話,女同學念魯莊公的話,老師念文中的話,體會一下短句的表達效果。
生2:我感覺短句念起來簡潔明快,很有力,很過癮。
生3:我能感覺到曹劌的論戰的氣勢和魄力,有胸有成竹的味道。
師:是的,你把曹劌的話胸有成竹的念一下。
生3念得短促有力。
生4:我能感覺到魯莊公的每一次話里也有這種胸有成竹的味道,覺得憑借“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和“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萬群可以打一個勝仗。
師:也是短句的效果嗎?女同學,有這種感覺嗎?
女同學紛紛表示有。
師:如果說曹劌的胸有成竹是自信的話,那么魯莊公的是什么?
生齊聲:盲目自信。
師:是啊,盲目自信、目光短淺,魯莊公是兩次答錯,一點都不害羞,說話還是那么有力,還堅持用他的短句。
生笑。
生5:我還發現這里用短句更能顯出曹劌的果斷,是對是錯,直接指出,絕不含糊,絕不客套!
師:確實如此,越短的句子越可怕呀,還記得《爸爸的花兒落了》中,懶床的英子最怕父親說什么嗎?
生齊聲:起!
師:對,一個字最可怕,根本沒有商量的余地,短句有時候就短到只剩下一個字,幾個字了。課文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生6:有,課文第二節中曹劌的話都只有兩個字。但確實短促有力的,不容置疑的。魯莊公有點怕了,就乖乖聽從了曹劌的建議。
眾笑。
師:說怕可能有點夸張,但魯莊公雖然自己才能欠缺,但敬佩曹劌的軍事才能,確實不容置疑的。
生7:我從這些“未可”和“可矣”中還看出了曹劌的冷靜鎮定,遇事從容不迫。否則的話,要么盲目聽從魯莊公的建議,要么早就嚇得語無倫次。
師:看來這兩個字的短句是有威懾力的。我請一位同學念念這幾個表明冷靜的決斷的詞。
(教師念文中的話,凸顯緊張分氣氛,學生念曹劌分決斷,念得鎮靜果斷。)
師:好的,除了人物喜歡用短句之外,在句式上還有其他的特點嗎?
生8:我還發現人物對話中多是四個字的句子,其次是三個字的句子。
師:這位同學讀書很仔細。四個字的幾個句子連在一起念起來有什么感覺?我們找個句子念念。
投影: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生9:曹劌的話念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明快,有一氣呵成的感覺,又有一種思路敏捷,不假思索的感覺。
生10:我感覺朗讀時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感覺到了曹劌在國家危難之時有挺身而出氣概。
師:我們把曹劌的話改成這樣,再念念,還有沒有熱血沸騰的感覺?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忠之屬?梢砸粦。請從之!
生:10:沒有了,念起來氣不順。
眾笑。
師:其實,古代的經典文章都是很講究“氣”的,特別注意句式的選用,讓我們念起來能夠朗朗上口,同學們,要讓文章的“氣”能一脈相承,一氣呵成,除了用字數相同的句子之外,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11:相同的句式多次出現,感覺很整齊,一氣呵成。
師:能舉個例子嗎?
生11:比如魯莊公的: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感覺每次魯莊公都是信心滿滿,但其實都是在盲目自信。
師:一起朗讀一下,感受這種滿滿的自信。
生齊讀。
生12:我發現這種整齊的句式在曹劌最后的論戰中也有。
師:對,我們一起朗讀一下曹劌的長論。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師:讀起來有什么感覺?
生13:有一種緩緩道來的感覺,感覺是胸有成“理”,才會說得如此條理清晰,一氣呵成。
師:好一個胸有成“理”!活脫脫一個冷靜睿智,計謀出眾,做事謹慎的卓越軍事家。除了句式整齊給我們帶來的閱讀快感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特點?
生14:我感覺他們都喜歡用肯定句或否定句。
生14:比如魯莊公的“必以分人”、“必以信”、“必以情”就十分肯定的肯定句,顯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的姿態。
師:是的,特別是每次都是“必”,魯莊公心理肯定在想自己做得是很到位的。還有嗎?
生15:還有曹劌的“民弗從也”、“神弗福也”、“忠之屬也”,兩個肯定,一個否定。
師:這幾個都是什么句式?
生齊答:判斷句。
師:這樣就是肯定或否定的判斷了,可以看出什么?
生16:曹劌的深謀遠慮,胸有成“謀”。
師:又來一個胸有成“謀”,不過曹劌的判斷確實是有深謀遠慮的。這在哪里也有體現?
生17:前面提到的“未可”和“可矣”。
師:是啊,都是決斷啊,沒有非凡的軍事才能是做不到的。好的,最后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曹劌論戰》的最后一段,體會文章句式的特點,感受人物的精神氣。
曹劌論戰優秀課堂實錄 6
1、學生概述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握兩條線索:
第一,人物活動的線索,即曹劌請見──問戰──參戰──論戰;
第二,事件發展的線索,即魯莊公迎戰──備戰──勝戰──曹劌論戰。
這樣便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
2、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給文章確定一個題目,并闡述理由,其他同學進行點評。
。ㄒ韵率歉鶕n堂實錄整理的學生發言)
生a:“曹劌助戰”,我讀完課文后覺得文章是講述曹劌如何幫助魯莊公戰勝齊軍的,所以取了這個題目。
生b:從課文來看齊魯長勺之戰的真正指揮者是曹劌,而不是魯莊公,課文第二自然段中清楚地告訴了我們,所以,我覺得這個題目中“助”字用的并不準確。
生c:我取的題目是“談戰──長勺之戰”,文章記錄的是齊魯長勺之戰,而且文章主要突出曹劌關于這場戰爭的論述。
生d:這個題目有讀后感的意味,而課文只是一篇記敘文,用這樣的題目我個人覺得不是很好。
生e:從題目來看文章應是論述長勺之戰的,而課文是記錄長勺之戰的。
生f:我取的題目是“以天下為己任”,因為這篇課文講了曹劌能夠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不顧鄉人的反對為國分憂。
生g:文章的確講了曹劌的為國分憂的優秀品質,但課文的主要部分還是講曹劌在戰前、戰中、戰后如何如何論述戰爭的,所以我覺得這個題目對課文內容概述得不夠全面。
生h:我的題目是“以少勝多”,這場戰爭的實際情況就是魯國以少勝了齊國的多。
生J:這個題目概述了戰爭的性質,或者說是結果,而從課文來看,文章的意圖不是揭示戰爭的結果而是通過記錄曹劌的戰前、戰中、戰后的言論來突出曹劌的政治和軍事才能。
3、聯系曾學過的古文,分析編者是如何編加題目的。
例如《唐雎不辱使命》,課文講了唐雎是如何與秦王斗爭不辱使命的,題目也概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如《鄒忌諷齊王納諫》,課文主要講述了鄒忌是如何諷諫和齊威王納諫及其結果的,而題目正好概括這兩層意思。結合對這些文題的分析,使學生明確題目為文之眼,概述了文章的核心內容。接下去引導學生結合對文章的理解來評析編者加的這個題目──“曹劌論戰”。
、蓬}目的核心詞是“論”,那么,課文論什么?怎么論的?
分析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分為三個部分:即戰前、戰中和戰后。每一部分都以曹劌的論為主。戰前通過曹劌的三問和齊王的三答,來突出曹劌重視取信于民;戰中曹劌的兩個“未可”,突出了曹劌善于捕捉并把握戰機;戰后的評戰則顯示了曹劌的卓越的軍事才華。
、普摰脑蚴鞘裁,即為什么論?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是曹劌請見并論戰的原因。課文中肉食者指的是居高官、享厚祿的人,齊威王是肉食者的代表者。那么威王的“鄙”表現在哪些地方?戰前將戰爭的希望寄托在近臣和神靈身上;戰中不注意戰略戰術的運用表現出急功近利、浮躁;戰后戰爭取得了勝利卻不知勝因。在此之前的`齊魯之間的那場戰爭也能證明肉食者鄙(補充適當的背景資料)。因為肉食者不能遠謀,所以曹劌請見。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里?戰前重視取信于民的政治準備;戰中沉著迎戰把握戰機;戰后為齊威王分析勝利原因。由此可以看出曹劌是一個有著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的人,這恐怕也是請見的一個原因。
、钦摰闹髡Z是什么?從課文來看論者是怎樣的人?
論的主語是曹劌。從“其鄉人日”,可以看出曹劌只是一介草民,一介草民能不顧鄉人的反對請見國君,并親自參加戰爭,可以看出曹劌是一個有責任心并愛國的人。由此聯系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魯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濺軒轅”,弘揚幾千年來傳承在中國人心中的愛國之情。并告誡學生,一個人的品質比一個人的才華更重要,中國人自古就有“立身先立德”的說法。
⑷曹劌之所以成為鮮活的形象,除了他的才華和品質外,還有其他原因嗎?(引入對魯莊公的分析)
還在于魯莊公的存在與曹劌形成了對比。那么,魯莊公就真的一無是處嗎?當然不是。戰前他能接受曹劌的當面批評并讓曹劌隨同作戰,可以看出莊公的虛懷若谷;戰中能與曹劌同乘戰車并聽取曹劌的意見,可以看出莊公能禮賢下士、任人唯賢;戰后不明白勝因主動地詢問,而不是不懂裝懂,可以看出莊公的不恥下問。這樣看來莊公雖天資愚鈍、缺乏政治和軍事才能,但仍是一位開明的君王。由此告訴學生評價人物應是多角度全方位的,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
由此看來文章的內容圍繞“論”展開,著重刻畫了曹劌這一人物形象,題目也恰恰體現了這一點,所以編者加的題目恰當、準確。
后記:上面的文字寫于教學之后,有著明顯的課堂實錄的痕跡,事實上這節課比我的文字要精彩,原因是這節課的切入點的選擇,真的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在分析人物時,對學生進行了相應的教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曹劌論戰優秀課堂實錄 7
一、品讀課文,鑒賞《左傳》的藝術特色
1、關于人物塑造
。1)曹劌:課文集中體現了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了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了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表現了他過人的謀略。
。2)魯莊公:課文集中表現了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的“鄙”。魯莊公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
但他不是一個昏君,魯莊公備戰見曹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取意見;魯莊公作戰用曹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了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魯莊公戰后問曹劌,不因勝而自喜,表現了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2、關于比照映襯
用比照映襯的手法,使曹劌的形象鮮明生動。以曹劌與“鄉人”的對比突出曹劌的政治熱忱。從曹劌與莊公的對比中,突出他的深謀遠慮。
3、關于詳略
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老師小結:
課題的中心是“論戰”,文中緊扣“論戰”來寫。曹劌論戰前的政治準備和作戰中的戰術以及總結勝利原因詳寫。從這些言論中表現了他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詳寫。對無助于表現曹劌性格的事,如戰爭的起因、雙方實力、戰斗場面和戰后處理一概不寫。而一些與“論戰”有關的.事,也只是一筆帶過,使文章能銜接就可以了。
二、重點詞句
1、加點詞的古今義:
(1)肉食者鄙
(2)又何間焉
。3)犧牲玉帛
。4)大小之獄
2、判斷句式:有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譯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忠之屬也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語,有的省略賓語,有的省略介詞等等,翻譯時要補出來。
可以一戰
4、倒裝句式:按照現代漢語的常式是主—謂—賓順序,但有的文言句有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情況,翻譯時要按現代漢語的順序。
“何以戰?” 戰于長勺(倒裝)
曹劌論戰優秀課堂實錄 8
一、導入新課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齊魯長勺之戰就是其中的典型戰例。今天我們學習的《曹劌論戰》就是談談長勺之戰的。通過學習,我們理解在長勺之戰中,弱小的魯國為什么能戰勝強大的`齊國,曹劌的戰略思想是什么它對我們有哪些啟發
二、解題:
1、《左傳》
2、課文談論的是古代戰爭故事。
3、課文標題為“曹劌論戰”,曹劌是當時奴隸主貴族,為了魯國的利益,……。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大聲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句,并勾畫出難詞難句,以待討論交流時解決。
2、選幾位同學概述課文大意。
明確:依兩條線索概括:
一條是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奮戰——勝戰——評戰)
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
四、合作交流,研討探究。
閱讀課文,小組合作,研討探究下列問題:
曹劌請戰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曹劌論戰優秀課堂實錄 9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在我國古代有許多優秀的史書,不僅僅是史學著作,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史記》是這樣,《左傳》也是這樣,這天我們學習《左傳》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劌論戰》。
這段文章,毛主席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書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評析。這段文章很值得我們一學。
《左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編年體”,即按年代順序記事)。這是一部十分珍貴的史書,當中保存了我國春秋時期許多重要的史料。
這部書個性長于記述戰爭,本篇記述的是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在長勺進行的一次戰爭。這次戰爭,弱小的魯國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其原因是什么,其奧妙何在,本篇作了簡潔而生動的記述,學完后大家會對之有個了解。
二、基礎知識與相關背景
1.老師先示范讀一遍。
2.學生朗讀課文。注意字音準確。句讀正確。
3.作者介紹
4.時代背景:背景。
《曹劌論戰》所寫的故事,是齊魯長勺之戰。
春秋時代,齊國是個大國,魯國是個中等國,齊強魯弱,齊大魯小。齊魯兩國都在此刻的山東省境內,齊在北,魯在南。在齊魯兩國之間,靠近黃海,還有一個小國叫做莒國。
齊國有個國君叫齊襄公,荒淫無道。他的兩個弟弟逃到國外避難,公子小白逃到莒國,公子糾逃到魯國。
魯莊公八年和九年,齊國兩個國君齊襄公和公孫毋知相繼被殺,國內無君。這時魯國派兵護送公子糾,莒國也派兵護送公子小白趕回齊國。結果是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做了國君,他就是齊桓公(春秋時有名的五霸之長)。
他立即出兵打敗魯軍,并迫使魯國殺死同他爭奪君位的公子糾。但齊桓公還不甘心,第二年,即魯莊公十年,又出兵攻打魯國。魯軍在曹劌的出色指揮下,在長勺把強大的齊軍打得大敗,趕出了魯國的國境。這就是《曹劌論戰》所記敘的齊魯長勺之戰。
三、課文分析。
第一段
1.字詞解釋:
2.齊讀。思考回答“第一段主要寫什么?”齊讀畢提問一二名同學,以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狀況。
3.問題探導:
第一段主要寫什么?(要求用一兩句話作答)
曹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什么?他否定了魯莊公的什么看法?
分析:第一段主要是通過曹劌和莊公的對話,寫曹劌對應具備什么條件才能保證戰爭勝利這個問題的看法。
分析:曹劌認為要得到“民”(庶民百姓)的支持才能保證戰爭勝利。在魯莊公作出第一個回答后,曹劌就提到了“民”的支持,“小惠未,民弗從也”。當魯莊公說到辦案子必須合情合理時,曹劌便明確肯定道:“忠之屬也,能夠一戰。”
在曹劌看來,辦案合情合理,貼合百姓愿望,如此處理政事,能夠得到百姓支持,具備這個條件,就有了戰勝敵人的'保證,因此他明確斷言:“能夠一戰!
曹劌否定了魯莊公的兩個看法:一是他能得到左右朝臣的支持以取勝,一是他能得到神靈的保佑以取勝。要注意,曹劌否定魯莊公的第二個看法是說:“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誠信不能使神真正信任,神不會保佑的,并不是說神的保佑沒有用,他不是在否定神的保佑。
第二段
1.字詞解釋
2.齊讀第二段,并思考回答“第二段寫什么?”讀畢提問一二名同學。
3.問題探導:
第二段寫什么?(要求用一兩句話概括作答)
確認:第二段寫長勺之戰的戰斗經過,寫曹劌是如何指揮魯軍打敗齊軍的。
第三段
1.字詞解釋:地址同上,點擊打開
2.抽讀,其它同學思考回答“這段主要寫什么?”
3.問題探導:
這段主要寫什么?確認:這段主要寫曹劌談這次戰勝齊軍的原因何在。
四、全文分析、小結。
1.全文翻譯:逐句翻譯,點擊打開
2.這篇文章寫出曹劌的什么特點?
曹劌論戰優秀課堂實錄 10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1.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生字并標記讀音。
2.讀順文,能夠準確劃分句子內部的停頓,流暢、清晰地朗讀課文。
3.讀懂意,了解一些詞語的句中義,并能夠了解文章大意。
導入新課:
司馬遷在《刺客列傳》中記敘過曹劌的故事。曹劌即曹沫。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與之。”于是桓公乃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于魯。
。ǔ鍪疚难裕處熤v述故事大意)
曹劌,不但勇力過人,而且智慧亦有過人之處。
。ǘ┱b讀活動
1.教師范讀課文。
活動策略:
朗讀時語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內的停頓,最大限度地便于學生理解課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兩位學生為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
誦讀要求與策略:
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能指出其他學生朗讀中的失誤與不足。
。ㄈ┳x文正音
1.學生端坐,師生齊聲朗讀。
2.請學生認讀下列詞語。
曹劌 又何間焉 小信未孚 下視其轍 望其旗靡
。ㄋ模┳x文欣賞
1.請學生自讀第1段,結合注釋,翻譯句子,了解大意。
學生活動要求:
同桌或前后桌的兩位學生為一組,互相聽、譯。要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能指出對方朗讀、翻譯中的失誤與不足。
2.明確段中重要詞語的解釋。
齊師伐我:伐,征伐、攻打。史稱“春秋無義戰”,這是對統治者而言的,追究這場戰爭的起因,魯莊公也是不光彩的;但當齊國大軍壓境,就魯國人民而言,奮起抵抗,反侵略的愛國意義就非常清楚了。
曹劌請見:請,請求,動詞。見,拜見,動詞。
肉食者:周代禮制規定,天子食用牛;諸侯平時食用羊,朔日(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時食用豬、犬,朔日才能食用羊。這是當時生產力低下的必然結果。
孟子說“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可見當時,一般庶人很難吃到肉。
所以,肉食者就指有官職的人,當政的人。
肉食者鄙:鄙,鄙陋,相當于孤陋寡聞,這里指目光短淺。
何以戰:即“以何戰”,憑借什么作戰?以,介詞,憑,用,靠。
犧牲玉帛:這是四種祭神的供品,都是名詞。牲,指牛、羊、豬。犧,指純色的牛、羊、豬。帛,指絲織品。
神弗福也:福,賜福,保佑,動詞。
忠之屬也:這是忠于職守的一類事情。忠,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可以一戰:就是“可/以之一戰”,可以憑借這個條件與敵人打一仗。
3.了解第1段對話的層次并背誦。
學生活動策略:
可以利用對話的形式,兩個學生為一組,逐層練習背誦。
先試背,再齊背,還請學生有感情地背。
4.小結第1段。
。ㄎ澹┱n堂小結
運用對話的方法,圍繞著“遠謀”這條貫穿全文的線索組材。曹劌的“遠謀”表現在,他使魯莊公明白,戰爭的決勝條件是民心的向背。
。┱n后作業
1.熟讀課文。
2.背默第1段,熟記詞語的含義及特殊用法。
【曹劌論戰優秀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課堂實錄07-02
關于曹劌論戰的課堂實錄07-02
曹劌論戰教學課堂實錄07-02
曹劌論戰翻譯07-03
曹劌論戰譯文07-03
曹劌論戰作文06-08
曹劌論戰原文及翻譯07-03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07-02
《曹劌論戰》課堂的實錄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