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城優質課堂實錄
長城之稱始于春秋戰國時期,是長城最通用的稱謂。《史記·楚世家》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筑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余里,以備楚。”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長城優質課堂實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長城優質課堂實錄 范例1
第一課時
師:我們為自己是華夏的兒女而感到驕傲,從本單元開始,柴老師就要帶大家去領略中國的世界遺產,感受他們的風采,請大家把書翻到81頁,我們一起來讀本單元的單元提示。
師:“為了保護人類”預備起,
生:讀
師:同學們,我們是華夏兒女,我們常常把自己比作一個龍的傳人,今天,柴老師帶領大家去領略世界遺產的另一扇窗戶。(板書:長城)
師:那,你了解長城嗎?在你腦海中長城是怎樣的?
生1:長城是有13000公里長
生2:在我的腦海中,長城像一條巨龍。
師:橫跨在崇山峻嶺。
生3:在我的腦海中,長城是建立在崇山峻嶺之上的。
生4:長城是一座非常雄偉的建筑。
生5:在我腦海中長城不像其他建筑物那么短,它有13000公里長。
師::非常的長。是的,長城它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各諸侯國之間為了防止其他國家的侵略,在自己國家非常險峻的山頭修筑長城,后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就把各個國家之間的長城連接了起來,成了現在的萬里長城。它一直以來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就要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作者怎么介紹長城的,同學們自己朗讀本篇課文,要求是遇見生字,用你自己的學習方法把它記住,遇到長句子或者難讀的句子自己多讀幾遍,同時把課文讀通順。
點評:當學生所匯報的的信息都來源于文本內容時,教師不妨直接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可調整為
師:你所說的這些都是從哪兒獲悉的?
生:我都是從課文中讀到的。
師:好,那么我們打開課文,一起從課文中去感受一下長城的雄姿吧!這樣可能更省時、高效。
生:讀課文(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師:好停一下。剛才大家都讀得非常認真,很棒。剛才呢,老師說要用自己的方法,把不懂的生字把它學會,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在學這些生字的時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學們的。(出示小黑板)
師:這個生字誰來說(生字“崇”)。
生1:“崇”不要把它讀成“cong”。
師:你提醒大家這是一個翹舌音,是嗎?大家把這個生字讀一遍,再讀一遍。關于這生字你還知道什么?
生:說記字方法。
記生字“峻、嘉、峪、瞭、壘、魄”(師分別從字音、字型、意思、組詞等方面進行點撥)
點評: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但識字教學更要凸現年段特點,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再為了說識記字形來費這么多口舌,就大可不必了,這個過程可刪去。
師:誰來當小老師來領讀這些詞語(小黑板出示:崇山峻嶺 蜿蜒 盤旋 嘉峪關 垛子 瞭望口 屯兵 堡壘 氣魄)
生:讀
師:看來這些詞語不會讀,跟老師來讀(蜿蜒 垛子 屯兵 堡壘)
點評:詞語教學也應教出年段特點來,四年級的詞語教學的更應側重學生對詞語的理解、積累、運用上,也可以相機滲透一些構詞方式等語文規律性知識的教學。可調整為:
A、“瞭望”表示怎樣看。
生:站在高處向遠處看。
B、師:指讀“崇山峻嶺”,什么意思?
生:高大,險峻的山嶺。
師:是呀,這個成語中“崇”、“峻”兩個字都表示山高、陡峭、險峻;“山、嶺”是指“高聳的群山。”這是兩對意思相近的詞組成的詞語,同學們平時閱讀時可留心一下這種形式的成語。
C、師:“蜿蜒”什么意思,看看插圖,讀讀句子,想想。
生:“蜿蜒”就是彎彎曲曲纏繞在那里的意思。
師:大家再看“蜿蜒”,還有什么發現?
生:兩個都是“蟲”字旁。
師:右邊呢?
生:表示聲音。
師:是呀,它們是形聲字。
師:接下去我檢查一下課前朗讀課文的情況,我點到誰,就請誰來讀,聽清楚他哪里讀得好,哪里讀錯了。
生:讀
師:隨時糾正。
通過剛才幾位同學的朗讀,老師發現你們課前的讀書,不是非常的仔細。有很多同學都讀錯句,漏句,這個現象非常嚴重,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朗讀習慣。
同學們把頭抬起來,我們來看黑板上的這幅圖,這是一幅長城圖,你看一下,這幅圖是從什么方位看長城的?是怎么看長城的?
生1:站在一個原位,瞭望·····瞭望·····瞭····瞭看的。
師:是瞭望看的,看什么?
生2:看長城。
師:那就是遠看。那你遠看長城,你看到了什么?
生3:我看到了崇崇的山嶺。
生4:我還看到了碧藍的天空。
生5:我看到了它像一條長龍,長著許多鱗片。
生6:我看到了城臺。
生7:崇山峻嶺的山嶺圍繞著萬里長城。
師:長城就修筑在這崇山峻嶺之上,那課文哪一節在寫這幅圖的內容?
生1:第一小節。
師:誰來讀第一小節。其他同學思考。你從第一小節看到了什么?
生:讀第一小節
生:回答:我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體會到了長城太雄偉了。
師:這里有一個數字——13000多里。同學們,如果每天讓你走200里,你從東頭的山海關出發,走到西頭的嘉峪關,你要走多長時間,算一算。
生:算。
師:差不多要走65天左右,65天有兩個多月,兩個多月才能走完長城,當你走完長城,你想說什么?
生1:當我走完長城,我想說“真是太累了”
師:你僅僅感受到這個嗎?
生:長城真是太長了。
師:把你這個感覺讀好。
生:讀。
師:這個長城真長啊!我們一起來讀,你理解這里的蜿蜒嗎?“理解蜿蜒”
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句話。
生讀其中的一句
師:聲情并茂的說,這么氣魄,這么長的長城,怪不得作者發出這樣的贊嘆,請同學們齊讀整段話。
生:齊讀課文整段話。
點評:朗讀指導要體現層次性:就是寫讀“準”字音,再讀“通”句子。然后讀“熟”課文,最后才是美讀,對于“長城”的雄偉壯觀,沒有切實感受,怎么能讀得出感覺呢?感情朗讀應在有真切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進行,應“以情帶聲”,而不是“以聲擠情”。只有對文本的深入研讀,才能使“情”“聲”和諧。
第二課時
師:上節課,我們了解到作者通過比喻,列數字的方法突出了遠看長城的長、彎的特點,讓我們再讀課文第一段,再次感受它的特點。
生:齊讀第一段。、
師: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長城去感受它的美麗,請同學們看黑板上的這幅圖,這回作者是怎樣看長城的?
生:這回作者是近看長城。
師:課文第二自然段就是在介紹作者是近長城所看到的,請你自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你從哪句話知道作者的觀察角度發生了變化——由遠到近處了。第二個問題,走近長城以后,長城有什么特點,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開始。
生讀
師:哪句話看出作者的觀察角度從遠到近了?
生:從北京出發……一百多里,就來到長城腳下。
師:近看長城,它有什么特點?
生:高大堅固。
師:你能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它的高大堅固。
點評:“高大堅固”這一特點滲透在這一節文本的字里行間,教師引導學生從整段文字的研讀中去體會,段的訓練意識比較強。
生: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師:(出示小黑板)你覺得這兩句話哪句好?好在什么地方,女同學讀上面一句,男同學讀下面一句,“城墻頂上”預備起。
女生:讀 男生:讀
生:我覺得還是第二局話比較好,因為如果直接說很寬的馬路的話,那么我們感受不到它到底有多寬。
師:現在加上“五六匹馬可以并行”這樣的例子,讓我們的腦海中就可以感受到長城到底有多寬,有多么的高大,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
生:讀
師:你還能從哪里感受到?
生: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我是從“巨大的條石”感受到的。
師:高大我們都感受到,那么堅固體會在哪里呢?堅不可摧的,請你讀一讀下面幾句話,讀懂了什么,在書上的插圖中指出這些地方分別在哪里里。(垛子、瞭望臺、射口、城臺),用箭頭表示一下,然后在旁邊寫好。
生:寫、找 指名一生上臺指。
師:這樣的設計有什么作用?
生:讓敵人不容易攻進來。
師:設計非常巧妙。你們看,長城不但高大堅固,而且它的設計非常的巧妙。我們的前輩早在幾千年前就能把長城設計的如此巧妙,真是不簡單,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幾句話。
生:讀
師:作者由遠到近看到了一座氣魄雄偉,高大堅固的長城,他站在長城上,踏著腳印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提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第一句話。
生:讀
師:可以了,老師覺得你在讀這幾個詞語的時候特別的注意,看看,這幾個詞語是什么詞語?
生:動詞
師:請再來讀第一句話。
生:讀
師:我們一起來。、
生:齊讀
師: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站在長城上,眼睛眺望遠方,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
生:思考
師:點撥,你眼睛看到了什么?
生:站在長城上,我所看到的是長城的龐大,高大和堅固。
師:你把自己要說的說清楚
生:再一次說
生:我看到了是由古代勞動人民建筑起來的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師:還有嗎?你想說什么嗎?看著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長城霓最想說的是什么?
生:我想說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聚成這萬里長城。
生:啊!勞動人民真是偉大啊!
生:由古代勞動人民修筑出來的這個萬里長城,長大后我們就方便多了。
師:對古代人民來說,是有這個作用,我們現代人說沒有這個作用了,噢!
生:真了不起,我真為他們感到驕傲、自豪。
師:作者看著這長城,看著這數不清的條石,他也想起了這些,誰來讀第二句話。
生:讀
師:你能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什么嗎?
生:我感受到了長城就是靠無數的肩膀,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師: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呢?
生:一步一步
師:這一步一步說明……長城抬上去是多么的艱難,你來讀,把你這種感覺讀出來。
生:讀。
師:讀得真好。你還能從這段話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還能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辛苦。我是從“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這陡峭的山嶺。”感受到的。
師:你們看“沒有……沒有……”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從這里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勞動工具只有自己的雙手,雙腳把巨大的條石搬上陡峭的山嶺。
師:好,你來讀。
生:讀
師:這里有兩個“沒有”,同學們,當時就僅僅只有這兩個沒有嗎?他們可能沒有吊車,碾路機,可能沒有……可能沒有……,有的只是……有的只是……把這巨石抬上崇山峻嶺,是多么的艱難,誰再有感情地來讀這段話。
生:讀
師:這時僅僅是勞動工具差嗎?還有什么?
生:山嶺很陡峭
師:勞動人民面對環境非常的惡劣。你們知道長城是建造在崇山峻嶺上的,勞動人民要搬得起二三千斤重,這樣的石頭只需要一塊嗎?是數不清的二三千斤重的條石,要把它搬到崇山峻嶺上,是多么的艱難,多門的不容易啊!請同學們再來讀這幾句話。
生:讀。
師:同學們,當你讀到這里,你現在還是站在這長城上,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個勞動人民,他們抬著巨大的條石艱難地走上這陡峭的山嶺。看到肩膀流血,手上的皮也破了。
師:還有嗎?上面是一道道裂開的口子。腳生水泡,血肉模糊了。可以說他們身上血跡斑斑。作者看著眼前的長城,想起了……我們一起讀。
生:讀。
師:你能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什么嗎?這個“多少”是什么意思?
生:很多。
師:許多許多的勞動,數不清楚地,不計其數的勞動人民,你從這句話感受到了什么?聽老師讀。
師:范讀。
生:我從這句話感受到勞動人民非常非常的辛苦。
師:造這長城容易嗎?你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生:才
師:你能把勞動人民的艱辛,艱難用你的朗讀讀出來嗎?
生:自讀
師:我們女生誰來讀一讀,女生:讀。
男生讀:齊讀
師:作者看到了長城,想到了古代的勞動人民,怪不得作者發出這樣的贊嘆,我們一起來。
生:讀 生再讀
師:什么叫奇跡?板書:奇跡
生:奇跡就是很雄偉。
生: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發生了。
師: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卻發生了,卻實現了,為什么說長城是奇跡呢?
古代勞動人民在修筑長城時,所用的工具是那么落后,卻修筑出這么長的長城來是何等的不容易,在當時來說是不可能,在當時的歷史來說就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我們把最后一段話讀一讀,預備起。
生:讀。
師:同學們,2008年奧運會就是我國首都北京召開,到時候肯定有很多的外國游人來北京,來到北京肯定會去長城,你是一位小導游,你會怎樣向外國記者來介紹長城。請思考一下,些一下你的介紹詞。想想你會怎樣介紹。
點評:語言實踐的設計頗具匠心,如果設計的切口更小,可能實踐的針對性更強,學生人人都有參與實踐的興趣,也能憑自己在這節課習得的語言積累能完成這個任務,這樣就是把理解、積累運用有機地整合在這一環節里。
可調整為:
師:你當小導游,帶著外國友人,你是站在遠處瞭望長城,你準備怎么向他們介紹?(指定兩組)。
你們是已經來到長城站在長城的方磚上,你應該怎樣向他們介紹?(指定一組)你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游覽了長城,站在長城上,又會說些什么?
請同學們分別再讀讀課文,學習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來寫好導游詞。
這樣要求更明確,學生能再回到文本,努力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身語言,再加上老師的有效點評,相信實踐的效率會更高的。
生動筆寫(師補充:可以利用書中的語言)
師:請同學們放下手中的筆。
生1:外國朋友們,我將帶你們去觀賞長城,長城是中國偉大的奇跡,(也是世界的奇跡,教師補充),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13000多里,非常的長,它修筑在八達嶺上,(我們這一段是修筑在八達嶺上,教師補充)它高大堅固,城墻頂上有方磚,有五六匹馬可以并行,這一個個小洞就……
生2:外國朋友們,你們知道這萬里長城是怎樣修筑成的嗎?這是由古代人民靠著無數的雙手,靠著無數的肩膀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才凝結成這萬里長城。
師:你可以介紹一下這長城“東起……西起……”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其中一段,我們中國人都為它感到驕傲、自豪。
師:其實,同學們像長城這樣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在中國還有很多很多,課文后面的資料袋就向我們介紹了許多中國的世界世界遺產。請把課文翻到85頁,請看課文的插圖,它們分別是……照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左起的文字,師讀文字介紹。
師:讀到這里,你想說什么?
生:哇,這么多遺產啊!
生2:啊,那有這么多遺產,我們都記不住,師補充:等我們長大了,我們多去走一走,看一看。
生3:樂山大佛的佛這么好。
師:因為這樣,所有說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美國前總統在游覽了長城后,他說了這么一句話——這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修筑起這么一座偉大的長城,我們再來把課文題目讀一讀。
生:長城
師:好,大家打開課堂作業本,看一下第六題,“仔細閱讀這段話,完成下面的練習”。35頁,下課。
長城優質課堂實錄 范例2
師:身為北京人,你們知道有多少人羨慕你們嗎?(學生不約而同地睜大了眼睛,挺直了身子,神情專注極了)
師:因為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廣場
生:——天安門廣場;
師: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
生:——故宮;
師:還有世界上最長的城墻
生:——長城。(學生的表情都很興奮)
師:如果有很多外國人和外地人到我們北京來參觀,請你做一個導游,你將如何向游客們來介紹八達嶺長城呢?
師:“誰愿意做導游?”(有十幾個孩子舉起了手)導游要把我們今天課文中的內容和你所掌握的課外資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給大家做講解。
師:誰愿意做游客?(很多孩子舉手)
師:當游客也有學問,一定要一邊聽導游的介紹一邊思考,什么地方還沒有聽明白或者你還想知道什么信息,就要及時地質疑。”(學生不住地點頭)
師:你們知道嗎,今天還有旅游局的領導們來檢查工作呢!他們就隱身在游客之中,聽完導游的介紹,還要對導游的工作進行評價,誰愿意做旅游局的局長和工作人員?”(孩子們可來勁了,眼睛里閃著興奮的光,有的還大聲推薦自己)
生:我!我當局長!
生:我當主任。
生:我,還有我!
師:我來當個記者,可能會隨時采訪大家。好,下面就開始我們的八達嶺長城一游。
生: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張志成,來自中青旅。這次旅行由我來給您當向導,在旅行的過程中有不到之處,請您多多包涵。我們本次旅游的目的地長城就要到了,下車的時候,請大家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雄偉壯觀的八達嶺長城了。讓我們先攀登第一個烽火臺。長城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全長有一萬三千多里。八達嶺長城位于北京市西北60公里處,這里地勢險要,歷史上為北京的重要的屏障。現在我們就到了第二個烽火臺。長城沿山脊而建,隨山勢曲折起伏。此段長城改建于明弘治年間,是明代長城的精華。現在我們到達的是第三個烽火臺。(笑聲)
生:我聽說有一個名叫《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張導能給我們講講嗎?
生:對不起,我不知道。(張志成不好意思地低下頭)
師:局長同志,請問,您對這位導游員的工作滿意嗎?(這時候,扮成記者的老師趕緊去采訪旅游局的“賀局長”)
賀:我基本上滿意,但是客人提出的問題他答不上來,說明還需要學習。(賀顯翔一本正經地說,聽課者發出笑聲)
師:張導,局長對你的工作給予了肯定,也提出了希望,你想對局長說些什么?
張:謝謝局長,我一定努力!(畢恭畢敬地鞠了一躬,聲音洪亮且很虛心地說,老師們大笑)
谷:我是檢查組的主任,對他的講解,我的評價就十個字“有用的太少,沒用的太多!”(師大笑,情不自禁地鼓掌,我想是因為這個孩子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看來谷主任是個很直率的人,但是這樣給員工提意見,恐怕會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壓力,或者您可以再委婉些。
谷:(朝向張)你一定要好好練習基本功,不然,很可能就下崗了。
張:(深深地鞠躬)謝謝主任,我會珍惜您給我的機會的。
師:今天來長城作講解服務的不是就張導一個人吧?(用目光巡視,鼓勵,又有幾個同學舉手,老師請了一位女同學)
趙:大家好,我是趙婧妍,很高興與您同行,為您服務。您在北京游覽玩賞的這些天,行程由我導游。如果您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可以隨時向我提問,我一定會給您一個滿意的答復,在我的講解過程中如果有什么疏忽的地方,請您多多包涵,多多諒解。相信通過這些天的溝通和交往,我們一定會成為好朋友的。(掌聲)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萬里長城了,萬里長城是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一共是一萬三千多里。而今天我們主要參觀的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和杰出代表——八達嶺長城。長城非常的高大堅固,是由條石和城磚筑成的。城墻的外沿上有成排的垛子,是兩米多高,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擊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有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堡壘之間是可以互相呼應的。
八達嶺長城是萬里長城向游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全周影院和由江XX主席親手提名的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游服務設施,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首和北京旅游的“世界之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八達嶺景區以其雄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于世。
八達嶺地理環境優越,而且,年平均氣溫比北京低三攝氏度以上,成為“夏都”延慶的旅游龍頭。
迄今,八達嶺長城已接待中外游客1.3億多人次,370多位外國元首及世界風云人物在此留下足跡。
我給大家介紹完了,下面給大家大約四十分鐘的時間自由游覽玩賞,大家可以到處走走,買些紀念品,休息休息,可以從瞭望臺向下瞭望,但要注意安全。四十分鐘后在原地集合,午飯安排在八達嶺飯店。好,解散。(熱烈的掌聲,聽課老師發出不住的贊嘆)
師:讓我們再來采訪一下賀局長:“賀局長,您對這位趙導的表現還滿意嗎?”
賀:滿意,我非常滿意。
師:她在哪些地方的表現讓您感覺非常滿意?
賀:她對游客很有禮貌,講解的很完善,想的也很周到,是一個素質高的導游。
師:如果您的旅游局要評選優秀員工,她會榜上有名嗎?
賀:我想一定會。
師:如果請您為她發獎金,您準備發多少錢?
賀:(撓腦袋,不好意思地笑)我們回去商量一下吧!(笑聲)
師:看來這還是個很民主的.局長。(笑聲)
宋:俺是一個從外地來的游客,今天俺來到了長城,領略了這里的風光,還從導游這里學到了很多知識,俺非常高興。俺給導游打100分。
師:看來連游客都受感染了,都想參與旅游局的內部工作了。
李:我是檢查組的一個工作人員,我想給趙導提一個問題:“請問,秦始皇修筑的長城是在哪三國的基礎上?”
趙:非常抱歉,我還沒有詳細地進行了解,回去之后我會查找相關資料補上這一課。
師:李檢察員的工作非常嚴謹、認真,您能告訴我們正確的答案嗎?
李:應該是在燕、趙、魏三國的基礎上修筑的。
趙:謝謝您,我知道了。
師:您準備給趙導打多少分呢?
李:98分吧!
師:看來,有關長城的歷史、知識和故事說也說不完,說也說不全,如果同學們感興趣的話,我建議可以看一看翁一寫的這本書《走進神秘的長城》。(師出示一本書)
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我工作了十二年,作了十二年的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老師。《長城》這篇課文講了也有5、6遍了,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怎樣講好這篇傳統課文,帶給學生新鮮的感受和認知,也帶給我新的成長和發展,成了我思考的一個問題。在經過認真地學習課標之后,我把這節課的教學主要分成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看圖,讀文,感悟,另外就是用了大約10分鐘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了上述口語交際訓練,使同學們對長城有了更多、更全面、更立體的了解,交際和表達能力也同時得到了提高,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看來,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關鍵是如何使用好教材。你知道長城有多長?就看我們怎樣去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