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考科技說明文閱讀氣象與舒適
舒適是人的一種感覺,是人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所獲得的身體或精神上的愉悅感。廣義上的舒適,涉及氣象、醫學、生物、人文地理、心理學等諸方面。如果狹義地理解,舒適也可認為是一種環境的適宜。在諸多影響舒適感的環境因素中,以溫度、濕度、風和輻射等氣象因子的影響最為直接和顯著。
日常生活中,冷與熱都會造成身體的不舒適。人的正常體溫大約維持在37℃左右,這并非意味著當環境溫度保持在37℃時,人體最為舒適。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熱量必須向外散發,當環境溫度過高,這些熱量就不能順利散發出來,人就會感到難受;而當氣溫太低時,這種熱量散發又太快,人便覺得寒冷。根據各國的實驗,人體感到舒適的氣溫是:夏季19-24℃,冬季12-22℃。
當環境溫度較高時,人體就要借汗液的蒸發來排出熱量。此時,空氣濕度就顯得特別重要。當空氣濕度較高時,汗液蒸發速度很慢,人就有一種粘糊糊的感覺,很不舒服。如果高溫伴著高濕(例如夏季雷雨來臨前),還容易發生中暑現象。只有當空氣濕度較低時,汗液蒸發速度才會較快,即使天熱一點,人也感到一種爽快。例如,同樣是高溫天氣,在南京往往是汗流浹背,在北京則不會這樣。其實,北京的氣溫并不低,人體也并非不出汗,只是因為北京的空氣濕度較小,汗一出來很快就蒸發掉了。研究發現,當空氣相對濕度維持在50%左右時,無論冬天還是夏季,對人體都非常適宜。
風對人體熱量散發的影響主要有兩點:一是增強人體的對流換熱;二是加快空氣的擴散,從而影響人體排汗的散熱效率。這兩點影響又由于氣溫高于或低于皮膚溫度而有所不同。當氣溫高于皮膚溫度時,風的作用一方面是“施熱于人”,另一方面卻加強了擴散,提高了人體的散熱效率,所以在夏季,每當熱風吹來,人體感到干熱的同時,多少也有點清爽的感覺。反之,當冬季氣溫低于皮膚溫度時,風的作用使對流換熱加快,散熱效率提高,所以,同樣是零度氣溫,有風時感覺很冷,無風時則不是太冷。當溫濕度適宜時,2級左右的風的吹拂會給人的精神帶來愉快。
研究表明,在高溫或低溫的條件下,人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輻射調節溫度的平衡,從而有利于維持正常體溫。例如,冬季人們曬曬太陽,就覺得很舒服。不過,這種“補償效應”是有限的,當溫度特別低時,人們呆在太陽下,仍感覺很冷。
1.(2分)整體感知——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答案與提示]
2.(2分)理清思路——簡析文章結構特點。
[答案與提示]
3.(2分)理解詞句——指出下面句中黑體詞語指代的內容。
不過,這種“補償效應”是有限的,當溫度特別低時,人們呆在太陽下,仍感覺很冷。
[答案與提示]
4.(3分)體味手法——簡析本文主要運用的一種說明方法。
[答案與提示]
5.(3分)內容探究——根據你從本文中所學的知識,科學闡釋下面這種現象。
為什么夏天吹風讓人感覺涼爽,而寒冷的冬天吹著風讓人感覺很冷?
[答案與提示]
【中考科技說明文閱讀氣象與舒適】相關文章:
科技說明文閱讀方法11-10
科技與閱讀名言12-28
參觀氣象科技館作文03-10
舒適的近義詞及造句08-04
科技發展的說明文06-20
科技說明文20篇08-04
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06-18
高科技污染閱讀答案07-19
科技在發展說明文2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