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第一本書》課堂實錄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書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還記得自己接觸的第一本書嗎?
生:記得。
師:哪位同學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第一本書?
生1:《格林童話》。
生2:《魯濱遜漂流記》。
師:同學們的第一本書內容豐富,蘊涵著無限的趣味,那么詩人牛漢的第一本書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詩人牛漢一起走進那段往事。(出示課題)
了解作者:
師: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詩人牛漢的情況。(幻燈片展示)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朗讀一下?
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生于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智慧的悲哀》、詩歌《鄂爾多斯草原》、詩集《彩色的生活》等。
一生朗讀。
自瀆課文,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師:我們已認識了詩人,接下來就走進課文,一起去感受詩人的童年生活。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2、了解故事情節。
生:大聲地自由朗讀課文,并用筆在文中圈、點、勾,劃。
師巡視了解朗讀情況,并適當進行指導。
師:(示意停止朗讀)剛剛,同學們朗讀得都很投入,現在,讓老師來檢查一下大家的朗讀效果,好不好?
生:好。
師:老師先來看看同學們朗讀時有沒有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誰來正確地朗讀下列字詞。
(幻燈片展示)
鬃()
磨磨蹭蹭()
脊背()
摻和()
枉()讀
(生依次朗讀,教師適當強調易讀錯的字詞,再齊讀這些字詞。)
師:在朗讀過程中,我們已了解到圍繞著“第一本書”發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請同學們試著用自己的話復述關于“第一本書”的故事,復述時要講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情節。
請同學們先準備一下,等會兒老師請幾位同學用簡練的語言復述,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們的復述是否完整,是否有疏漏。
(學生稍作準備后,舉手發言)
生復述課文。
師:這位同學復述得好不好?哪位同學能評價一下?
生:不好,太簡單了。
師:既然不好,那你覺得該怎么復述?
生復述。
師:大家認為這個同學對課文主要情節的復述完整嗎?你覺得還有什么內容要補充?
生:他復述得具體,也很細致,同時語言簡單明了。
師:如果讓你來,你會怎樣復述?
生復述。(補充了課堂上狗隨課文內容叫的情節)
研讀課文,賞析語句,體會情感:
師:通過幾位同學的復述,我們初步了解了關于“第一本書”的故事。那么,作者回憶的僅僅是“一本書”嗎?
“一本書”
可以蘊含許多感情,請閱讀相關語段,用“從──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說說你從文中品讀到了哪些情感?
(生再讀課文,體會句中的感情,準備課堂交流)
生:從第八段父親在燈下給我裝釘課本中我感受到了父親對我的愛。
生:從“父親讓我隨他到崔家莊小學念書”這句中我感受到了父親非常關心我,希望我有出息。
生:從“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中感應到的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中我感受到作者童年的辛酸。
生:從“他愁苦地望著我……我只好把書砍成兩半,他一半我一半”看出我和喬元貞的友誼。
生:從12段看出讀書的樂趣。
師:那你能不能朗讀此段,把讀書的樂趣讀出來。
生朗讀。
師:同學們覺得這位同學朗讀得怎樣?有沒有讀出樂趣?誰來評價?
生:不是很好,感覺不到樂趣。
師:那你能朗讀一下嗎?
生朗讀。(讀出了趣味)
生:從我把補好的書給喬元貞看出我善良,有同情心。
生:從我為這本書寫文章看出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師:你非常善于從細節中挖掘文中的感情。
師:從同學們的賞析中,我們體會到了書中蘊含的父子親情、同學友情及童年的樂趣,這一切都是作者珍惜這一本書的原因。
師:賞析了課文內容后,你對書中的語言、語句還有什么疑惑嗎?請快速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間探討解決.無法解決的請提出來,大家共同討論。
(生快速閱讀課文,有疑問的地方同桌探討交流,無法解決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課堂交流)
生:第11段中,為什么作者說“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
師:哪位同學替他解答?
生:因為這本書讓我想起了父親對我的愛,及朋友間的友情、兒時的樂趣。
生:最后一段“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該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中的“本”指什么?
生:“本”既指第一本教科書,也是人生最初的有價值的東西,這是人生的源頭與中國。
生:為什么第一段說“我的童年沒有樂趣”,可是后面小狗又給我帶來了樂趣?這不是互相矛盾嗎?
生:“我的童年沒有樂趣”是因為那時生活比較艱辛,沒有什么好玩的,但童年畢竟是天真的,淘氣的,一玩起來就什么都忘記。
師:這位同學回答的非常好。作者雖然認為“我的童年沒有樂趣”但作者也說了“從荒寒的大自然中感應到的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而在和小狗的玩耍中得到的樂趣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的一種。
拓展延伸,反思自身:
師:在課文的研讀中,我們了解了第一本書的豐富內涵,那么學了本文,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難道僅僅是了解了第一本書的故事嗎?請大家暢所欲言,談談你在本堂課的收獲。
生談自己的收獲。(略)
師:在本堂課的學習中,我們深深的為那個艱苦時代中珍貴的親情、友情和少有的童年樂趣而感動,同時也為喬元貞的不幸遭遇感到心酸。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們,難道不應該珍惜身邊的親情、友情,珍惜如今的學習機會嗎?
【教學反思】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的過程,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為了體現這一理念,我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下了一番功夫,從自由朗讀到復述故事,從語句賞析質疑到課堂延伸反思這一過程,既體現了整體閱讀感受的性質,又給學生提供了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的空間。
由于自己各方面的因素,本堂課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一是自身感情投入不夠,導致語言感染力不夠,課堂語言欠缺激情。課堂上的情緒是可以互相感染的,老師的熱情能調動學生的熱情,使學生產生積極投入學習的強烈愿望。而這方面因性格因素,始終是我的一大不足,這也最終導致了整堂課欠缺情感的感染性,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二是文本的深入挖掘上還不夠。在教材的處理上,雖然課前對文本內容進行理了深入研究,并設置了一系列由表及里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鉆研課文。但由于課堂應變能力的不足,在細節問題的處理上欠缺經驗,致使在學生的思維出現火花時,沒有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去挖掘文本內隱藏的內容及感情,使有些問題的分析流于表面化,從而致使實際教學中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課堂教學藝術是一門有缺陷的藝術,課堂教學中的不足難免存在,關鍵在于如何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反思小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斷完善教學過程,最終達到教與學的相互促進、和諧發展。
【《我的第一本書》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我的第一本書作文03-09
我不是最弱小的課堂實錄07-03
《我的老師》課堂實錄05-31
《我的第一本書》教學設計06-12
《我第一本書》教學設計05-16
《我的第一本書》評課稿02-23
《我第一本書》評課稿03-17
《我的第一本書》評課稿03-06
我要的是葫蘆課堂實錄(通用10篇)11-16
《我的老師》課堂實錄(3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