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生本課堂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摘 要:作為人文教學的歷史學科,應走在生本改革的前沿,尊重學生,改變傳統觀念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關鍵詞:改變;改革;興趣
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創立的生本教育,核心思想是“一切為了學生”。我校從2012年9月以來學習生本教育,推崇“139”教育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我積極配合學校的改革,認真學習生本教育理念,現就我在教學中的點滴談談看法,不當之處,望批評指正。
一、改變傳統觀念
在“師本”教育觀念指導下,教師在教學中處主導地位,“填鴨式”“滿堂灌”等落后的教學形式充斥整個課堂。而生本教育必須改變傳統觀念,改變過去應試教育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
二、改革教學方法
1.以生為本,精心設問
生本課堂關鍵在于教師引導設問,提出問題。通過問題緊扣教材,既通俗易懂,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又能取得在探求方向、思維深度方面的突破,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2.分組探討,共同提高
在生本課堂上討論至關重要,討論時教師要善于啟發和誘思,要因勢利導緊扣主題,將討論引向縱深。學生通過激烈討論,暢所欲言,彼此交流,學習興趣濃厚,既鍛煉了學生雄辯的口才,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雙基,鞏固訓練。
3.鞏固記憶,強化基礎
法國作家伏爾泰說:“如果沒有記憶,就無法有創造和聯想。”良好的記憶可以使學習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一節課,即使老師講得天花亂墜,如果不加強學生的記憶和鞏固,那么這一節課也是失敗的。因此,每節課我都會用十分鐘時間,讓學生把重點內容強化記憶。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歷史課枯燥無味,特別是歷史課一般都在下午第一節,這時候的學生大都無精打采,何談上課激情。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我采用激趣導入、講故事、播放幻燈片等手段,既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也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使課堂充滿活力。
通過以上具體做法,本人在教學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當然如何真正將生本教育長期堅持下去,靈活地運用到歷史教學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只要我們真正領會了生本教育的真諦,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不僅解放了自己,教得輕松,學生也樂有所學!
【歷史生本課堂改革的實踐與思考】相關文章:
孝文帝改革的歷史02-01
新課程改革歷史教學反思02-19
關于課堂改革的心得體會11-04
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反思07-03
課堂教學改革匯報材料01-27
課堂教學改革匯報材料04-28
課堂改革心得體會04-06
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的思考論文07-04
課堂教學改革階段匯報材料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