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幾》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第18頁購票圖
1.創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教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于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系,讓初入學的小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個?
如果以紅衣服排第一,再說一說誰排第二,小聰聰后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并加以指導。
c。各小組抽代表匯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白:
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于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誰排第一?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后面的兩位叔叔呢?讓學生再一次在具體環境中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同樣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鞏固練習,強化對自然序數的理解
1.多媒體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頁做一做),學生根據要求,自己思考,然后匯報結果。
2.出示第21頁的第4題,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共尋規律,完成填空。
[適時安排兩道基礎性的練習,強化和鞏固了學生對第幾的感知和認識。]
動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學生拿出4個正方形學具片和1個圓片,先獨立擺一擺,把擺的結果在小組內與同學說一說,看看圓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師說要求,學生擺學具。
a。讓學生試試把圓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樣放?
b。學生擺,教師觀察、巡視。
c。對學生的以下兩種擺法,提出討論:為什么把○放在第2位會產生兩種不同擺法?
□○□□□□□□○□
引導學生體會第幾的相對性。
[第幾是相對的。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讓其在具體的操作中感知和體驗第幾的相對性,使知識得以向縱深發展,同時鼓勵并肯定學生豐富多樣的拼擺,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
寓教于樂,拓展應用知識
師:剛才同學們學習很認真,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開火車。選出幾名學生跟在教師身后,組成一列火車,圍繞教室內的過道緩慢行駛。
1.其余學生觀察組成火車的人數以及教師和每位同學在隊列中的位置,并與同桌交流。
2.火車改變前進的方向,火車頭變為火車尾,觀察并說出這時老師和每個同學在隊列中的位置。
3.引導學生明白:數數時,數的方向不同,其結果也就不同。
[以游戲為載體進行教育,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愉悅,從而實現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深化感知。]
全課小結(略)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幾》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設計02-01
《用數學》教案設計08-25
第幾教學設計04-26
第幾教學設計05-04
《第幾》教學設計06-04
初中數學教案設計08-04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01-16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2-09
人教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設計12-09